萧红故居
没有去过,先把这些图片收集起来。
萧红故居,坐落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南二道街204号,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
萧红故居是很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萧红故居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结构上是五檩五鸠,软山、明柁、半明柱。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盘肠子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北方特有的窗户纸。中间的房门,采用了“苏州门”,顾名思义,是江南水乡的产物,可以看到华夏文化的融合。而房间后门是北方传统的板门。室内是北方人生活的火炕。 萧红故居
满族民居的另一特点也在萧红故居的老宅上体现出来,就是与正房平行的烟囱,青砖砌成,由4节搭建,高7米,与屋内火炕相通。相通部分俗称为烟囱桥子。
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红自己家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五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
西院是租给房户使用的。东院五间正房的东西大山上,镶嵌着四块4米长的薄风板,在风板上有浮雕的云子卷花卉和盘肠图案。在建筑外观的柁关上刻有4个用楷书写成的规规矩矩的大字“吉”“祥”“如 ”“意”。建筑外观呈现着古朴典雅的深红色调子。
东院五间正房:东面两间是萧红出生和她父母居住的屋舍,在屋舍内摆设着萧红曾用过的小饭桌、梳妆台、躺箱、茶桌等。
正房的西屋室内,萧红住处。典型的东北大炕。上边的窗子是纸糊的,下边的才是玻璃。在那个时代可见一般。
这是给萧红童年时代带来无限快乐的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后花园。那艳艳的花色可曾是萧红当年的笑颜。
萧红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呼兰河传》被誉为是一部历史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故居,坐落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南二道街204号,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
![]() |
萧红故居是很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萧红故居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结构上是五檩五鸠,软山、明柁、半明柱。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盘肠子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北方特有的窗户纸。中间的房门,采用了“苏州门”,顾名思义,是江南水乡的产物,可以看到华夏文化的融合。而房间后门是北方传统的板门。室内是北方人生活的火炕。 萧红故居
满族民居的另一特点也在萧红故居的老宅上体现出来,就是与正房平行的烟囱,青砖砌成,由4节搭建,高7米,与屋内火炕相通。相通部分俗称为烟囱桥子。
![]() |
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红自己家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五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
![]() |
正房,萧红出生在右侧西屋 |
西院是租给房户使用的。东院五间正房的东西大山上,镶嵌着四块4米长的薄风板,在风板上有浮雕的云子卷花卉和盘肠图案。在建筑外观的柁关上刻有4个用楷书写成的规规矩矩的大字“吉”“祥”“如 ”“意”。建筑外观呈现着古朴典雅的深红色调子。
![]() |
东厢房 |
东院五间正房:东面两间是萧红出生和她父母居住的屋舍,在屋舍内摆设着萧红曾用过的小饭桌、梳妆台、躺箱、茶桌等。
![]() |
萧红卧室内使用过的柜子 |
![]() |
这是她曾经的梳妆台,遥想当年的华贵。 |
![]() |
正房的西屋室内,萧红住处。典型的东北大炕。上边的窗子是纸糊的,下边的才是玻璃。在那个时代可见一般。
![]() |
这是给萧红童年时代带来无限快乐的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后花园。那艳艳的花色可曾是萧红当年的笑颜。
![]() |
塑像后面是冯歪子待过的磨房。 |
![]() |
王大姑娘住过的草房 |
![]() |
萧红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呼兰河传》被誉为是一部历史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