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6/3-6
6-4/4-6/3-6 是费德勒的,
6-3/7-6(5),是我的,打得很开心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很喜欢看卫视体育台转播的网球解说,尤其是许乃仁的解说,很有深度。正好看到网上他写的一篇关于现在网坛头号选手 ROGER FEDERER 的文章,觉得非常棒,拿出来和喜欢网球的朋友分享!
新王者的加冕大典--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今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瑞士的ROGER FEDERER在男單決賽上以6比0、7比6、6比0的懸殊比分擊敗前世界排名第一,本屆比賽未失一盤晉級的澳洲名將LLEYTON HEWITT,成爲自1988年瑞典人MATS WILANDER以來,第一位能夠在同一年當中囊括三項大滿貫單打冠軍;同時也是史上第一位能在生涯的首四個大滿貫決賽都封王的名將。FEDERER在各種意義上都主宰了當今的男子網球,今年完全是屬於他一個人的,這點沒有疑問,網壇也正式宣告ROGER時代的來臨!
回顧網球自從進入公開賽年代(OPEN ERA,1968年)至今,平均每10年便會出現一位主宰的名將。ROGER是自PETE SAMPRAS以來能夠真正做到這點的人,2001年當FEDERER在中央球場以五盤終結這位一代球王溫布頓的31場連勝紀錄之後,人們已經意識到他有可能;也具備了成爲網壇傳人的條件,媒體紛紛拿他來與SAMPRAS作各種比較。確實,兩人在冠軍的本質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具備了第一流的才能與偉大冠軍的氣質,並且把蠃球變成一種習慣!生活上他們都是簡單哲學的追隨者,球場上都讓高難度的球技在他們的演繹之下看起來輕而易舉,特別當「靈感」一來的時候,出神入化的手腕運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觀賞他們擊球像是在欣賞藝術一樣兼具啓發性,能夠引起人們心底深處的共鳴,並且將自己與其他同儕在層次與意境上區隔開來。眉宇之間經常流露著一股唯我獨尊的霸氣,但又不是盛氣淩人,咄咄逼人的那一種,而是大家都同意的,心服口服的王者風範,他們讓對手意識到自己的平凡!當球拍剛接觸到球的那一刹那,從定格的照片可以發現到兩位名將「看」球的眼神都非常柔和,彷佛一位偉大的巨匠在仔細端詳自己所打出的每一記作品,同時最重要的,在球技上,他們都具備了優異的自我演化能力,以內在的自然力量(INNER,STRENGTH)來領導自己,一歩一歩朝登峰造極之路邁進!
但從另一層面來說,ROGER與PETE在成長的(年代)背景與個性上又有著決定性的不同,希臘後裔的PETE從小內向害羞,加上遺傳性的地中海貧血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外表總是看來如此謙卑,而且須要隨時補充含鐵質的維他命,小時候父親經常將他帶至球場後便自行離去,留下他獨自面對漫長的一天。回憶苦澀的成長過程,PETE生命中與他爲伍的,除了網球還是網球,無形中也養成他那獨特的、不受外界打擾的專注能力。從小在家可以反覆不斷的重看ROD LAVER(60年代的澳洲傳奇,於62、69年兩度完成年度大滿貫)的錄影帶來消磨時間,PETE一直有著別人無法進入的內在孤獨世界,這也養成了他與衆不同的視野,然而1981年出生的ROGER從小便是一個資質過人,.調皮外向,經常令父母頭疼與難堪的過動兒,他沒有兄弟姊妹,父親因工作關係而認識了來自南非的媽媽,雖然學球較晚,但憑著過人的運動天賦,在青少年時期便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地位。如果不選擇網球,我想ROGER說不定會成爲一位出色大氣,支配型的足球中場,像法國的普拉提尼一樣!
兩人因成長的年代與文化的截然不同,對網球的理解自然也不同。在場上,PETE在各種定義上都是一位十足十的網球手,同時在生涯很早的階段便將歷史紀錄訂爲終生追求的主要目標,90年當他拿下美國公開賽的時候,除了驚訝於自己的才能之外,對自己在歷史上的定位還不是十分確定(隔年PETE在衛冕之路止歩於八強之後竟然對外宣稱他心上的一塊大石頭終於可以卸下了,還引發了前輩CONNORS破口大罵說這是他這軰子所聽過最沒用的廢話!)。經過了兩年的自我探索,在92年美網決賽上敗於瑞典名將S. EDBERG之後,PETE才瞭解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麽;93年登上溫布頓冠軍之後,PETE方才確認自己將追求成爲史上最偉大球員的目標(ROGER與PETE都在21與22歲拿下生涯頭兩個溫布頓冠軍),並且以不可思議的耐心與高度的專注力去完成連續六年世界第一與14個大滿貫的霸業!可以想見,這其中有多少的犧牲與心理的過程,當遇到低潮時(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巔峰,同時一定會出現挑戰者),身體心理上如何去調適,意志力的品質如何,能否心無旁鶩,專心致志在自己的志業上,恐怕才是最後決定能否成就大業的真正關鍵所在,要攀上巔峰很難,但要維持更難!
ROGER至今雖然已拿下4個大滿貫,也是自95年PETE以來首位能夠連拿溫布頓─美國公開賽的名將,但是到目前爲止,他的心中是否閃過這個念頭,是否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情目前還看不太出來。很明顯的,現階段ROGER還蠻沈浸在場上以完美的力道與霸氣去主宰對手,並且享受勝利所帶來的快感,這是他職業生涯到目前爲止感覺最棒的階段。而媒體迫不及待的想拿他與PETE的紀錄作比較,並且認真研究實現的可能,但ROGER本人似乎還並不是那麽急切地想去面對這個議題,他希望能多點享受這份無與倫比的快感,並且盡可能將它延長,明顯的他還沒認真去思考嚴肅的歷史定位問題。
去年,ROGER在溫布頓的頒獎典禮上曾說:「我小時候常跟朋友開玩笑說有一天我會蠃得溫布頓,沒想到我真的作到了。」這是他兒時夢想的實現,同時ROGER也比早期的PETE在場上流露出更多人性化的一面。在今年的澳網,他想證明在沒有教練的情形之下自己到底能去到哪個地步,結果強勢封王讓他接下來的氣勢一發不可收拾,然後法網雖於第三輪被淘汰,但是是敗給一位三屆冠軍,而且那場比賽GUGA的表現真的沒話說,ROGER在氣勢上並沒受損;接著,今年溫布頓又以四盤接近的比分打敗RODDICK衛冕成功(這也直接爲兩人今後的對陣局勢初步定調,可以從夏季兩人在多倫多決賽上的結果再次得到驗證),證明自己去年的勝利並非僥倖。接下來面對過去始終無法突破第四輪成績的美網,在八強與準決賽相繼通過了AGASSI與HENMAN這兩位經典名將的考驗之後,到此,已經沒有人可以再攔得住他了!即使是狀態巔峰的HEWITT也一樣!ROGER在獲勝的那一刹那,雖然與溫布頓一樣,激動得雙手抱頭摔到在地(這點與PETE以往優雅恬淡的姿態又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但是在接過對手LLEYTON的道賀之後,ROGER接下來回到座位後臉上表情明顯地很不一樣,不像前三個大滿貫那樣,始終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頻頻向球員家屬席上打招呼,在座位上等待頒獎之前,ROGER臉上表情異常地嚴肅,眼神閃爍著犀利的光芒,一直低頭靜思,不難看出在一統武林之後,他已達到一個自己從未觸碰過且連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境界,頗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之感!
在頒獎典禮上,CBS資深主播DICK ENBERG問他,到底是如何辦到的,能在一年當中拿下三個大滿貫?當時ROGER不假思索的回答自己也不知道,也許到了今年年底他會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有趣的是,當年球后GRAF在88年完成大滿貫之後也曾講過相同的話),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也多少反映了一個事實:ROGER是一個靠感覺,並且跟隨內心靈感打球的人。去年休士頓的大師杯(MASTER CUP)是一個起點,在某種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他能巧妙的將各項奪冠的因素撮合在一起,然後完全隨性的讓那份直覺充分發揮來帶領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能一而再的獲致重大成功。相形之下,大賽的心理壓力對他的影響來說就沒那麽顯著了(除了在八強對上AGAASI那場比賽的前三盤之外),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教練反而能讓他天馬行空的發揮,而且還真正達到了以前兩任師父CARTER(兩年前因車禍喪生),與LUNDGREN所從未指點過的境界,這其中當然本身必須具備這世上罕見的第一流資質才能夠上得去,否則,心會虛,更別談霸氣與主宰!
那麽接下來,有趣的問題是,這樣的感覺能維持多久?先看看其他名將:MATS WILANDER在88年登峰造極之後,明顯的無法再繼續往上衝,那已是他的最高點了,最終生涯共拿下了7個大滿貫(當然在打法上,MATS不是一個強擊者,發球從來就不是他的主要武器,他所憑藉的是我稱之爲「抽球藝術」的底線功夫,而且那一年在澳網與美網的封王過程都相當艱辛);鐵人藍道(IVAN LENDL)窮盡一生,也「只」拿了8個大賽,還差了SAMPRAS6個;博格(BJORN,BORG)雖然不可思議地連拿了五屆溫布頓,但也在81年決賽上敗給McENROE之後熬乾了;高爾夫的TIGER WOODS以其曠世之才,在97年奧古斯塔名人賽以破史上紀錄的最大差距(與第2名相差12杆)封王,並且於2000年到2001年間連續拿下四個大賽冠軍,完成老虎大滿貫,但是近兩年卻陷入奪標低潮(至少在大滿貫是如此,從02年的美國公開賽之後,他已連續10個大賽無法奪標)失去老虎敏銳的殺手嗅覺,目前大賽冠軍次數仍停留在8個,距離金熊尼克勞斯還相差了10個……。所以,明顯的,即使是曠世天才,這種罕見的巔峰現象並不會常常發生,更確切的說,今年有並不代表明年仍然還有,正如本身也曾登頂過的HEWITT在賽後有感而發的說道:「我不認爲人們能真正瞭解那到底有多難……。」難怪連ROGER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這當中有許多主客觀的因素必須在同一時間發生,缺一不可,並不是選手本身可以完全控制的。如果純粹從年齡、時間與能力上來看,ROGER要趕上,甚至超前SAMPRAS的成就,在「理論上」是有機會的,但實際上卻是越接近越困難。現在,ROGER要與PETE相提並論還太言之過早,因爲他還未通過挫折的考驗,現階段在場上對於ROGER來說是一種享受。但是,如果當享受變成折磨,當比賽爲自己帶來壓力與挫折甚至受傷時,ROGER能否像PETE一樣,以無比的勇氣與毅力去面對,而且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這問題的答案應該還是一個大問號。
不過話又說回頭,ROGER是新生代的人類,看的出目前體內的能量還相當充沛,生命還未磨損,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裏,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他雖然具備了成爲王者的條件,但很重要的是,他對於成爲史上最偉大的球員,這方面的事情到底有多少思考?到底他有多想要?我想,這個問題,正如之前談過,目前還不是很明顯,一切有待時間去證明。
作爲一個偉大的冠軍,能夠被排在歷史的殿堂裏與其他名宿相提並論的,除了戰績、紀錄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打出一些經典的比賽,能夠讓球迷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精采劇情。這意味著ROGER必須擁有在球技與份量上能與之等量齊觀的對手,兩位同期的選手能夠形成一個大對決的局勢,在生涯的對抗上互有輸蠃,互相激勵,將彼此的最高境界給激發出來。同時,所打的場次還要夠多才行,PETE在生涯後期便一再表示能夠擁有AGASSI這麽一位可敬的對手,對他的生涯有重大影響。因爲AGASSI往往能將他的最佳的狀態激發出來,而且這是他到很後來才真正體會出的道理。沒有AGASSI,說不定PETE無法達成他現在的成就(PETE的第14個大賽便是在02年美網決賽上以4盤擊敗ANDRE,爲生涯畫上一個完美句點!);現在看來,HEWITT雖然在生涯對陣上還以7比6領先,但今年已連續四度敗於ROGER的手下,同時ROGER一共賞了他五個6比0;RODDICK今年在最重要的溫布頓與多倫多決賽都輸給ROGER,生涯對戰紀錄FEDERER已拉開領先形成7比1。今年美網之前,當被問及RODDICK與自己的對峙局勢時,ROGER淡淡地說:「那他得先擊敗我多幾場,大對決的局勢才能形成!」AGASSI與TIM HENMAN雖然曾經一度是ROGER的剋星,但今年都被他趕過去了,心理上的障礙明顯已經破除,況且ROGER與兩位前輩並不屬於同一世代。阿根廷的NALBANDIAN在生涯的前五次對戰雖然都蠃了他,但去年大師杯,與今年初澳網ROGER都復仇成功,明顯的今年在網壇FEDERER呈現獨走之勢;澳網決賽上SAFIN明顯的燃料已經耗盡,與美網決賽一樣,雖然FEDERER發揮了完美的力道與球技,但過程張力不足,更別期望像史詩般,能夠讓後人傳頌的經典比賽出現。當然,宇宙是講究陰陽調和的,相信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出現能擊敗他的人,可能是檯面上現有的頂尖好手,也可能是其他後進,這一點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今年,ROGER以其與生俱來的才華,在場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他跟歷代的球王都不同,雖然媒體常拿他的球技與一代大師SAMPRAS作比較,並且儘量找尋其中的相同之處,諸如:反拍、截擊….,但就整體來說,兩人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他是他,PETE是PETE,但兩人都能以優異的演化能力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全面型球技,主宰了當今的網壇,這世上真正好的東西不多,天才是稀有的!
ROGER彷佛就像網球神話當中的夢幻王子,擁有高貴的氣息,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一股瀟灑卓然的冠軍風範!
今年的他的發揮更加出神入化,他那忽快忽慢,飄忽不定的節奏總是令對手難以捉摸,同時打法非常適合草地,室內等快速球場,發球的節奏落點變化多端,強勢的正拍上旋,反拍單手犀利的切球與霸氣的上旋抽球,不但球質渾重且力道完美;特別在底線上,ROGER一貫喜歡以他那強勁的鋼腕做近乎半截擊式的推擋,搶第一時間出手去壓迫對手,並且架空對手的腳步。然而,這一切華麗球技的在他的詮釋之下,竟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放鬆與安逸的節奏感,身爲當代的球迷何期有幸,在目睹FEDERER的精湛表現的同時,也目睹著一位天才橫溢的名將成長的軌跡!
6-3/7-6(5),是我的,打得很开心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很喜欢看卫视体育台转播的网球解说,尤其是许乃仁的解说,很有深度。正好看到网上他写的一篇关于现在网坛头号选手 ROGER FEDERER 的文章,觉得非常棒,拿出来和喜欢网球的朋友分享!
新王者的加冕大典--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今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瑞士的ROGER FEDERER在男單決賽上以6比0、7比6、6比0的懸殊比分擊敗前世界排名第一,本屆比賽未失一盤晉級的澳洲名將LLEYTON HEWITT,成爲自1988年瑞典人MATS WILANDER以來,第一位能夠在同一年當中囊括三項大滿貫單打冠軍;同時也是史上第一位能在生涯的首四個大滿貫決賽都封王的名將。FEDERER在各種意義上都主宰了當今的男子網球,今年完全是屬於他一個人的,這點沒有疑問,網壇也正式宣告ROGER時代的來臨!
回顧網球自從進入公開賽年代(OPEN ERA,1968年)至今,平均每10年便會出現一位主宰的名將。ROGER是自PETE SAMPRAS以來能夠真正做到這點的人,2001年當FEDERER在中央球場以五盤終結這位一代球王溫布頓的31場連勝紀錄之後,人們已經意識到他有可能;也具備了成爲網壇傳人的條件,媒體紛紛拿他來與SAMPRAS作各種比較。確實,兩人在冠軍的本質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具備了第一流的才能與偉大冠軍的氣質,並且把蠃球變成一種習慣!生活上他們都是簡單哲學的追隨者,球場上都讓高難度的球技在他們的演繹之下看起來輕而易舉,特別當「靈感」一來的時候,出神入化的手腕運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觀賞他們擊球像是在欣賞藝術一樣兼具啓發性,能夠引起人們心底深處的共鳴,並且將自己與其他同儕在層次與意境上區隔開來。眉宇之間經常流露著一股唯我獨尊的霸氣,但又不是盛氣淩人,咄咄逼人的那一種,而是大家都同意的,心服口服的王者風範,他們讓對手意識到自己的平凡!當球拍剛接觸到球的那一刹那,從定格的照片可以發現到兩位名將「看」球的眼神都非常柔和,彷佛一位偉大的巨匠在仔細端詳自己所打出的每一記作品,同時最重要的,在球技上,他們都具備了優異的自我演化能力,以內在的自然力量(INNER,STRENGTH)來領導自己,一歩一歩朝登峰造極之路邁進!
但從另一層面來說,ROGER與PETE在成長的(年代)背景與個性上又有著決定性的不同,希臘後裔的PETE從小內向害羞,加上遺傳性的地中海貧血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外表總是看來如此謙卑,而且須要隨時補充含鐵質的維他命,小時候父親經常將他帶至球場後便自行離去,留下他獨自面對漫長的一天。回憶苦澀的成長過程,PETE生命中與他爲伍的,除了網球還是網球,無形中也養成他那獨特的、不受外界打擾的專注能力。從小在家可以反覆不斷的重看ROD LAVER(60年代的澳洲傳奇,於62、69年兩度完成年度大滿貫)的錄影帶來消磨時間,PETE一直有著別人無法進入的內在孤獨世界,這也養成了他與衆不同的視野,然而1981年出生的ROGER從小便是一個資質過人,.調皮外向,經常令父母頭疼與難堪的過動兒,他沒有兄弟姊妹,父親因工作關係而認識了來自南非的媽媽,雖然學球較晚,但憑著過人的運動天賦,在青少年時期便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地位。如果不選擇網球,我想ROGER說不定會成爲一位出色大氣,支配型的足球中場,像法國的普拉提尼一樣!
兩人因成長的年代與文化的截然不同,對網球的理解自然也不同。在場上,PETE在各種定義上都是一位十足十的網球手,同時在生涯很早的階段便將歷史紀錄訂爲終生追求的主要目標,90年當他拿下美國公開賽的時候,除了驚訝於自己的才能之外,對自己在歷史上的定位還不是十分確定(隔年PETE在衛冕之路止歩於八強之後竟然對外宣稱他心上的一塊大石頭終於可以卸下了,還引發了前輩CONNORS破口大罵說這是他這軰子所聽過最沒用的廢話!)。經過了兩年的自我探索,在92年美網決賽上敗於瑞典名將S. EDBERG之後,PETE才瞭解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麽;93年登上溫布頓冠軍之後,PETE方才確認自己將追求成爲史上最偉大球員的目標(ROGER與PETE都在21與22歲拿下生涯頭兩個溫布頓冠軍),並且以不可思議的耐心與高度的專注力去完成連續六年世界第一與14個大滿貫的霸業!可以想見,這其中有多少的犧牲與心理的過程,當遇到低潮時(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巔峰,同時一定會出現挑戰者),身體心理上如何去調適,意志力的品質如何,能否心無旁鶩,專心致志在自己的志業上,恐怕才是最後決定能否成就大業的真正關鍵所在,要攀上巔峰很難,但要維持更難!
ROGER至今雖然已拿下4個大滿貫,也是自95年PETE以來首位能夠連拿溫布頓─美國公開賽的名將,但是到目前爲止,他的心中是否閃過這個念頭,是否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情目前還看不太出來。很明顯的,現階段ROGER還蠻沈浸在場上以完美的力道與霸氣去主宰對手,並且享受勝利所帶來的快感,這是他職業生涯到目前爲止感覺最棒的階段。而媒體迫不及待的想拿他與PETE的紀錄作比較,並且認真研究實現的可能,但ROGER本人似乎還並不是那麽急切地想去面對這個議題,他希望能多點享受這份無與倫比的快感,並且盡可能將它延長,明顯的他還沒認真去思考嚴肅的歷史定位問題。
去年,ROGER在溫布頓的頒獎典禮上曾說:「我小時候常跟朋友開玩笑說有一天我會蠃得溫布頓,沒想到我真的作到了。」這是他兒時夢想的實現,同時ROGER也比早期的PETE在場上流露出更多人性化的一面。在今年的澳網,他想證明在沒有教練的情形之下自己到底能去到哪個地步,結果強勢封王讓他接下來的氣勢一發不可收拾,然後法網雖於第三輪被淘汰,但是是敗給一位三屆冠軍,而且那場比賽GUGA的表現真的沒話說,ROGER在氣勢上並沒受損;接著,今年溫布頓又以四盤接近的比分打敗RODDICK衛冕成功(這也直接爲兩人今後的對陣局勢初步定調,可以從夏季兩人在多倫多決賽上的結果再次得到驗證),證明自己去年的勝利並非僥倖。接下來面對過去始終無法突破第四輪成績的美網,在八強與準決賽相繼通過了AGASSI與HENMAN這兩位經典名將的考驗之後,到此,已經沒有人可以再攔得住他了!即使是狀態巔峰的HEWITT也一樣!ROGER在獲勝的那一刹那,雖然與溫布頓一樣,激動得雙手抱頭摔到在地(這點與PETE以往優雅恬淡的姿態又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但是在接過對手LLEYTON的道賀之後,ROGER接下來回到座位後臉上表情明顯地很不一樣,不像前三個大滿貫那樣,始終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頻頻向球員家屬席上打招呼,在座位上等待頒獎之前,ROGER臉上表情異常地嚴肅,眼神閃爍著犀利的光芒,一直低頭靜思,不難看出在一統武林之後,他已達到一個自己從未觸碰過且連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境界,頗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之感!
在頒獎典禮上,CBS資深主播DICK ENBERG問他,到底是如何辦到的,能在一年當中拿下三個大滿貫?當時ROGER不假思索的回答自己也不知道,也許到了今年年底他會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有趣的是,當年球后GRAF在88年完成大滿貫之後也曾講過相同的話),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也多少反映了一個事實:ROGER是一個靠感覺,並且跟隨內心靈感打球的人。去年休士頓的大師杯(MASTER CUP)是一個起點,在某種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他能巧妙的將各項奪冠的因素撮合在一起,然後完全隨性的讓那份直覺充分發揮來帶領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能一而再的獲致重大成功。相形之下,大賽的心理壓力對他的影響來說就沒那麽顯著了(除了在八強對上AGAASI那場比賽的前三盤之外),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教練反而能讓他天馬行空的發揮,而且還真正達到了以前兩任師父CARTER(兩年前因車禍喪生),與LUNDGREN所從未指點過的境界,這其中當然本身必須具備這世上罕見的第一流資質才能夠上得去,否則,心會虛,更別談霸氣與主宰!
那麽接下來,有趣的問題是,這樣的感覺能維持多久?先看看其他名將:MATS WILANDER在88年登峰造極之後,明顯的無法再繼續往上衝,那已是他的最高點了,最終生涯共拿下了7個大滿貫(當然在打法上,MATS不是一個強擊者,發球從來就不是他的主要武器,他所憑藉的是我稱之爲「抽球藝術」的底線功夫,而且那一年在澳網與美網的封王過程都相當艱辛);鐵人藍道(IVAN LENDL)窮盡一生,也「只」拿了8個大賽,還差了SAMPRAS6個;博格(BJORN,BORG)雖然不可思議地連拿了五屆溫布頓,但也在81年決賽上敗給McENROE之後熬乾了;高爾夫的TIGER WOODS以其曠世之才,在97年奧古斯塔名人賽以破史上紀錄的最大差距(與第2名相差12杆)封王,並且於2000年到2001年間連續拿下四個大賽冠軍,完成老虎大滿貫,但是近兩年卻陷入奪標低潮(至少在大滿貫是如此,從02年的美國公開賽之後,他已連續10個大賽無法奪標)失去老虎敏銳的殺手嗅覺,目前大賽冠軍次數仍停留在8個,距離金熊尼克勞斯還相差了10個……。所以,明顯的,即使是曠世天才,這種罕見的巔峰現象並不會常常發生,更確切的說,今年有並不代表明年仍然還有,正如本身也曾登頂過的HEWITT在賽後有感而發的說道:「我不認爲人們能真正瞭解那到底有多難……。」難怪連ROGER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這當中有許多主客觀的因素必須在同一時間發生,缺一不可,並不是選手本身可以完全控制的。如果純粹從年齡、時間與能力上來看,ROGER要趕上,甚至超前SAMPRAS的成就,在「理論上」是有機會的,但實際上卻是越接近越困難。現在,ROGER要與PETE相提並論還太言之過早,因爲他還未通過挫折的考驗,現階段在場上對於ROGER來說是一種享受。但是,如果當享受變成折磨,當比賽爲自己帶來壓力與挫折甚至受傷時,ROGER能否像PETE一樣,以無比的勇氣與毅力去面對,而且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這問題的答案應該還是一個大問號。
不過話又說回頭,ROGER是新生代的人類,看的出目前體內的能量還相當充沛,生命還未磨損,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裏,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他雖然具備了成爲王者的條件,但很重要的是,他對於成爲史上最偉大的球員,這方面的事情到底有多少思考?到底他有多想要?我想,這個問題,正如之前談過,目前還不是很明顯,一切有待時間去證明。
作爲一個偉大的冠軍,能夠被排在歷史的殿堂裏與其他名宿相提並論的,除了戰績、紀錄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打出一些經典的比賽,能夠讓球迷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精采劇情。這意味著ROGER必須擁有在球技與份量上能與之等量齊觀的對手,兩位同期的選手能夠形成一個大對決的局勢,在生涯的對抗上互有輸蠃,互相激勵,將彼此的最高境界給激發出來。同時,所打的場次還要夠多才行,PETE在生涯後期便一再表示能夠擁有AGASSI這麽一位可敬的對手,對他的生涯有重大影響。因爲AGASSI往往能將他的最佳的狀態激發出來,而且這是他到很後來才真正體會出的道理。沒有AGASSI,說不定PETE無法達成他現在的成就(PETE的第14個大賽便是在02年美網決賽上以4盤擊敗ANDRE,爲生涯畫上一個完美句點!);現在看來,HEWITT雖然在生涯對陣上還以7比6領先,但今年已連續四度敗於ROGER的手下,同時ROGER一共賞了他五個6比0;RODDICK今年在最重要的溫布頓與多倫多決賽都輸給ROGER,生涯對戰紀錄FEDERER已拉開領先形成7比1。今年美網之前,當被問及RODDICK與自己的對峙局勢時,ROGER淡淡地說:「那他得先擊敗我多幾場,大對決的局勢才能形成!」AGASSI與TIM HENMAN雖然曾經一度是ROGER的剋星,但今年都被他趕過去了,心理上的障礙明顯已經破除,況且ROGER與兩位前輩並不屬於同一世代。阿根廷的NALBANDIAN在生涯的前五次對戰雖然都蠃了他,但去年大師杯,與今年初澳網ROGER都復仇成功,明顯的今年在網壇FEDERER呈現獨走之勢;澳網決賽上SAFIN明顯的燃料已經耗盡,與美網決賽一樣,雖然FEDERER發揮了完美的力道與球技,但過程張力不足,更別期望像史詩般,能夠讓後人傳頌的經典比賽出現。當然,宇宙是講究陰陽調和的,相信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出現能擊敗他的人,可能是檯面上現有的頂尖好手,也可能是其他後進,這一點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今年,ROGER以其與生俱來的才華,在場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他跟歷代的球王都不同,雖然媒體常拿他的球技與一代大師SAMPRAS作比較,並且儘量找尋其中的相同之處,諸如:反拍、截擊….,但就整體來說,兩人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他是他,PETE是PETE,但兩人都能以優異的演化能力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全面型球技,主宰了當今的網壇,這世上真正好的東西不多,天才是稀有的!
ROGER彷佛就像網球神話當中的夢幻王子,擁有高貴的氣息,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一股瀟灑卓然的冠軍風範!
今年的他的發揮更加出神入化,他那忽快忽慢,飄忽不定的節奏總是令對手難以捉摸,同時打法非常適合草地,室內等快速球場,發球的節奏落點變化多端,強勢的正拍上旋,反拍單手犀利的切球與霸氣的上旋抽球,不但球質渾重且力道完美;特別在底線上,ROGER一貫喜歡以他那強勁的鋼腕做近乎半截擊式的推擋,搶第一時間出手去壓迫對手,並且架空對手的腳步。然而,這一切華麗球技的在他的詮釋之下,竟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放鬆與安逸的節奏感,身爲當代的球迷何期有幸,在目睹FEDERER的精湛表現的同時,也目睹著一位天才橫溢的名將成長的軌跡!
-
Eal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8-11-11 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