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
人类,诗意的栖居。愿为你写诗,浅浅淡淡,容一腔柔情,褪去一生苦难与悲凉。
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感觉到,曾经那个苍天大树般的男人,已经慢慢老去。
妈妈说:“你爸又生病了。”他总是这样,即使病得非常严重,也不会让我知道。反复叮嘱他要去看医生,别不舍得钱,要好好照顾自己,开玩笑的说:“把女儿养这么大,还没享福,就把身体整垮了怎么成?”
挂了电话,开始细数那些悲欢与离合。
我是个健忘的人,20年的人生留下了大段大段的空白,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记事,记不起上学第一天的情景,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唯独记得你背着我去种地。骑在你脖子上,似乎就可以看见全世界。你和妈妈干活,我在旁边用大大小小的石头,造各种形状的房子,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醒来时已经在你的背上了。后来,妈妈说到爷爷的重男轻女,说我小时候如何不招他待见,但是童年唯一的记忆以及随之而来的绵延不断的温暖足以让我走过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温顺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叛逆的青春期次第而来。因为小事,对你大吼大叫,不许你打麻将,喝酒……甚至怪你不关心我,然后你拿起扁担隔着三个房间冲了过来,狠狠地打在腿上,倔强如我,拼命地强忍着眼泪,重重地关上房门。
然后,高中。那三年,传说中人生最重要的三年,没有你的陪伴,却也慢慢懂得绽放。高二那个夏天,为了一个手机,你去曾经工作的地方拿工资,来回一趟,至少也要一天,你的手机打不通。那个晚上,我特别的害怕,不断的在心里做各种假设,一遍遍的责怪自己的贪心,一遍遍的祈祷只要你平安归来,我什么都不要了。躺在床上,听狗吠声,响起,又落下,心落下又提起,如此反复几遍之后,浅浅入睡。被你开门的声音惊醒,穿着睡衣冲出去,抱紧你,你说:“爸爸没用。”泪夺眶而出,那个夏天,爸爸变戏法似的拿着五百块钱给我买了个手机。
填志愿时,他仅仅盯着学校的光荣榜,和班主任争论说漏掉了他女儿的名字,说:“这些年,为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三年,妈妈看着同龄孩子放学回家,默默流泪的三年;他的宝贝女儿背井离乡的三年;只能靠电话来寒暄的三年。或许是血浓于水,或许是心有灵犀,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理解那些埋在话语深处浓烈的爱,也能理解那颗无奈而沉重的心。其实,一直以来,都不觉得离开是因为他。常常想如果,那时自己不想离开,他也不会勉强我。是的,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支配过我的人生,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一直以来,很想告诉他,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一次都没有埋怨过他,失去了一些,获得了一些,这样也很好,我不是个贪心的人,最擅长的就是随缘而安,就是在这三年学会的。
20岁的关头,慢慢发现你才是那个需要关心的小孩,曾经那个无所不能的父亲,那个神一般的存在,经过时光的打磨,光彩顿失,白发慢慢爬上两鬓,经常因为只给妈妈打了电话而生气,说什么“不给我钱用”之类的话,每次电话絮絮叨叨的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生日前提醒我的习惯还是没改……
小时候到现在,从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到上海,离得越来越远。些许是悲春伤秋的性格,即使是隔着几千公里,还是那么清晰的感觉到了变化。
不得不说,那些平凡琐碎中的浓烈,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懂的,总得经历些什么,才能那么强烈的感受到尘埃落定的平凡和伟大,总得历经沧桑,才能长成想要的模样,不是吗?
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感觉到,曾经那个苍天大树般的男人,已经慢慢老去。
妈妈说:“你爸又生病了。”他总是这样,即使病得非常严重,也不会让我知道。反复叮嘱他要去看医生,别不舍得钱,要好好照顾自己,开玩笑的说:“把女儿养这么大,还没享福,就把身体整垮了怎么成?”
挂了电话,开始细数那些悲欢与离合。
我是个健忘的人,20年的人生留下了大段大段的空白,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记事,记不起上学第一天的情景,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唯独记得你背着我去种地。骑在你脖子上,似乎就可以看见全世界。你和妈妈干活,我在旁边用大大小小的石头,造各种形状的房子,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醒来时已经在你的背上了。后来,妈妈说到爷爷的重男轻女,说我小时候如何不招他待见,但是童年唯一的记忆以及随之而来的绵延不断的温暖足以让我走过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温顺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叛逆的青春期次第而来。因为小事,对你大吼大叫,不许你打麻将,喝酒……甚至怪你不关心我,然后你拿起扁担隔着三个房间冲了过来,狠狠地打在腿上,倔强如我,拼命地强忍着眼泪,重重地关上房门。
然后,高中。那三年,传说中人生最重要的三年,没有你的陪伴,却也慢慢懂得绽放。高二那个夏天,为了一个手机,你去曾经工作的地方拿工资,来回一趟,至少也要一天,你的手机打不通。那个晚上,我特别的害怕,不断的在心里做各种假设,一遍遍的责怪自己的贪心,一遍遍的祈祷只要你平安归来,我什么都不要了。躺在床上,听狗吠声,响起,又落下,心落下又提起,如此反复几遍之后,浅浅入睡。被你开门的声音惊醒,穿着睡衣冲出去,抱紧你,你说:“爸爸没用。”泪夺眶而出,那个夏天,爸爸变戏法似的拿着五百块钱给我买了个手机。
填志愿时,他仅仅盯着学校的光荣榜,和班主任争论说漏掉了他女儿的名字,说:“这些年,为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三年,妈妈看着同龄孩子放学回家,默默流泪的三年;他的宝贝女儿背井离乡的三年;只能靠电话来寒暄的三年。或许是血浓于水,或许是心有灵犀,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理解那些埋在话语深处浓烈的爱,也能理解那颗无奈而沉重的心。其实,一直以来,都不觉得离开是因为他。常常想如果,那时自己不想离开,他也不会勉强我。是的,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支配过我的人生,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一直以来,很想告诉他,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一次都没有埋怨过他,失去了一些,获得了一些,这样也很好,我不是个贪心的人,最擅长的就是随缘而安,就是在这三年学会的。
20岁的关头,慢慢发现你才是那个需要关心的小孩,曾经那个无所不能的父亲,那个神一般的存在,经过时光的打磨,光彩顿失,白发慢慢爬上两鬓,经常因为只给妈妈打了电话而生气,说什么“不给我钱用”之类的话,每次电话絮絮叨叨的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生日前提醒我的习惯还是没改……
小时候到现在,从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到上海,离得越来越远。些许是悲春伤秋的性格,即使是隔着几千公里,还是那么清晰的感觉到了变化。
不得不说,那些平凡琐碎中的浓烈,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懂的,总得经历些什么,才能那么强烈的感受到尘埃落定的平凡和伟大,总得历经沧桑,才能长成想要的模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