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1.大月氏(dà ròu zhī):公元前 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3534.htm
2.姜夔(jiāng 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339.htm
3.嫪毐(lào ǎi):(?-前238)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假父”。后来因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72.htm
4.冒顿单于(mò dú chán yú):冒顿是人名,姓挛鞮(luāndī ㄌㄨㄢ ㄉㄧ),单于(chányú)是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号。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单于而自立。他是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982.htm
5.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四大美女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称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杨妃”。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22.htm
6.《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4648.htm
7.顾恺之: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9%A1%BE%E6%81%BA%E4%B9%8B?hf=youdaocitiao&pf=youdaocitiao
8.白瓷: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5619.htm
9.珐琅彩瓷: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138.htm
10.青花瓷: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11.五彩瓷: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8769.htm
12.六圣: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酒圣——杜康/武圣——关羽/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784.htm
13.关仝(tóng):(约907-960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一作关同、关穜。生卒年不详。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766.htm
14.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传世。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8741.htm
15.吴道子:吴道子(约680~759年 )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59.htm
16.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岁寒三友还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化作常以“三友图”命名。此外,北京有三种小吃“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5006.htm
17.科举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138.htm
18.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7033.htm
19.天下三大行书:作者-李国强。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其行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8894.htm
20.文房四宝: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62.htm
21.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22.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23.佛教的“四圣谛”即苦、集、灭、道。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3534.htm
2.姜夔(jiāng 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339.htm
3.嫪毐(lào ǎi):(?-前238)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假父”。后来因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8372.htm
4.冒顿单于(mò dú chán yú):冒顿是人名,姓挛鞮(luāndī ㄌㄨㄢ ㄉㄧ),单于(chányú)是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号。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单于而自立。他是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982.htm
5.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四大美女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称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杨妃”。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22.htm
6.《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4648.htm
7.顾恺之: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9%A1%BE%E6%81%BA%E4%B9%8B?hf=youdaocitiao&pf=youdaocitiao
8.白瓷: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5619.htm
9.珐琅彩瓷: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138.htm
10.青花瓷: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11.五彩瓷: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8769.htm
12.六圣: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酒圣——杜康/武圣——关羽/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784.htm
13.关仝(tóng):(约907-960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一作关同、关穜。生卒年不详。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766.htm
14.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传世。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8741.htm
15.吴道子:吴道子(约680~759年 )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59.htm
16.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岁寒三友还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化作常以“三友图”命名。此外,北京有三种小吃“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5006.htm
17.科举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138.htm
18.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7033.htm
19.天下三大行书:作者-李国强。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其行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8894.htm
20.文房四宝: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62.htm
21.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22.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23.佛教的“四圣谛”即苦、集、灭、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