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往事(五)——杨梓塘面孔
2010年5月6日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
每天早晨的早餐是在学校门口的街上吃的,以前吃包子,后来吃油条,吃米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吃土家饼。
总在外面吃东西,有几个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有一对卖煎饼果子的夫妇。丈夫较瘦,他的老婆很瘦,他们总是配合的很默契,丈夫推好煎饼,女人看准时机打鸡蛋,丈夫放好各种材料后,那女人就在旁边拿着塑料袋候着,她还负责收钱,只是有那么几次,他们的角色调换了一下,他们的小摊在一辆简单又有些破旧的三轮车上,一个小煤炉,上面搭个简易的棚子。他们的位置似乎也很少变化,三年中仿佛一直是在那个地方,他们每天似乎也很少休息,早上十点多可以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一点多。
有段时间我出去没有看到那个女人,只有她瘦弱的丈夫,他们看样子大概有五十来岁,听口音是来自山东,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寻找到这么大老远的地方的,他们如果有子女的话,也应该和我差不多年纪吧!
他们很尊重他们的那份“职业”,而且,在那份工作中给买煎饼果子的人传达出一种温馨,我想,他们会成为我大学记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像吧!
二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在校门口看到一个戴黑框眼镜比我略大几岁的男生推着一个破旧的板车卖水果,他的皮肤黝黑,夹在那些年纪大很多的大叔大妈中很显眼,我和朋友们一块走过时,会开玩笑说:“知道吗,他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也使我们的将来呦!”
我注意过他的表情,那是一种对现世不满可又无可奈何的一种神情,呆滞之下还有一些希望,如果是我,我会像他一样吗?
我猜他也许是家里出了些变故,被逼无奈出来做些生计,也许家境贫困,高中辍学,我有很多猜测,但仅仅只能是猜测。
我从未在他那里买过水果,事实上,我也很少吃水果,庆幸的是,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
三
还有个卖西安腊汁肉夹馍的,是妇女俩人,个头都不是很高,一脸的朴实,一张口,浓重的陕西口音。
有次出去在他们那买东西吃,等给我做好了发现我没带钱,我一脸的尴尬,姑娘一脸好意的说: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有空拿给我就好。看女孩的打扮,我猜该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
(PS:现在的我读完这篇日记,又想起了几个面孔,那个总大声称呼自己老婆为“夫人”的卖湘西泡菜的男人、每次买早餐都会跟她聊上几句的卖土家饼的阿姨……我以前预计,他们都将会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毕业一年,而曾经的推测还真的成真了。)
一
每天早晨的早餐是在学校门口的街上吃的,以前吃包子,后来吃油条,吃米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吃土家饼。
总在外面吃东西,有几个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有一对卖煎饼果子的夫妇。丈夫较瘦,他的老婆很瘦,他们总是配合的很默契,丈夫推好煎饼,女人看准时机打鸡蛋,丈夫放好各种材料后,那女人就在旁边拿着塑料袋候着,她还负责收钱,只是有那么几次,他们的角色调换了一下,他们的小摊在一辆简单又有些破旧的三轮车上,一个小煤炉,上面搭个简易的棚子。他们的位置似乎也很少变化,三年中仿佛一直是在那个地方,他们每天似乎也很少休息,早上十点多可以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一点多。
有段时间我出去没有看到那个女人,只有她瘦弱的丈夫,他们看样子大概有五十来岁,听口音是来自山东,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寻找到这么大老远的地方的,他们如果有子女的话,也应该和我差不多年纪吧!
他们很尊重他们的那份“职业”,而且,在那份工作中给买煎饼果子的人传达出一种温馨,我想,他们会成为我大学记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像吧!
二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在校门口看到一个戴黑框眼镜比我略大几岁的男生推着一个破旧的板车卖水果,他的皮肤黝黑,夹在那些年纪大很多的大叔大妈中很显眼,我和朋友们一块走过时,会开玩笑说:“知道吗,他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也使我们的将来呦!”
我注意过他的表情,那是一种对现世不满可又无可奈何的一种神情,呆滞之下还有一些希望,如果是我,我会像他一样吗?
我猜他也许是家里出了些变故,被逼无奈出来做些生计,也许家境贫困,高中辍学,我有很多猜测,但仅仅只能是猜测。
我从未在他那里买过水果,事实上,我也很少吃水果,庆幸的是,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
三
还有个卖西安腊汁肉夹馍的,是妇女俩人,个头都不是很高,一脸的朴实,一张口,浓重的陕西口音。
有次出去在他们那买东西吃,等给我做好了发现我没带钱,我一脸的尴尬,姑娘一脸好意的说: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有空拿给我就好。看女孩的打扮,我猜该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
(PS:现在的我读完这篇日记,又想起了几个面孔,那个总大声称呼自己老婆为“夫人”的卖湘西泡菜的男人、每次买早餐都会跟她聊上几句的卖土家饼的阿姨……我以前预计,他们都将会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毕业一年,而曾经的推测还真的成真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