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女孩对轻生视频的观后感
——在微博上看到到一个视频,拍摄一个坐在轻生的女孩,一开始坐在窗台上,楼下有好多人围观,楼上有一个女警俯身够向她作劝说。楼下围观者中,有嬉笑看热闹者,有发出“怎么还不跳”的声音者,唯有一白发老者,面容十分悲伤地向着女孩挥手。视频的末尾,是女孩已经跳了下来,躺在担架上,头上流出血,手脚还微微地在动。我看过后,心中也十分悲伤,短短几分钟,生命从鲜活变为垂危。TINA从学校回来后,我将视频放给她看了。以下是她看后写的周记。(我读完她的周记时,感觉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周记中的话,平日从来没有听她从口头上说过,她平时是一个不太爱多说话的女孩。所以,我更加感到,文字,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那怕是你最亲的人。)
这世上最为珍贵的生命,却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人间最高贵的生命,却在说笑中蹂躏践踏。(题记)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上帝的馈赠,来到这世间,也是一个极其的偶然。生命是最可贵的,是无论什么也换不来的,每一个出生都伴随着祝福、赞美,但也注定伴随了坎坷、困难与绝望。在经受这些磨砺时,有的人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有的人,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自杀。
网络上有一个视频,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女大学生跳楼的场景。在一幢十分不起眼、有些破旧的楼房上,因为一个坐在窗外的女孩,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是一个有些颓废的女大学生,一只手勉强支撑起虚弱的身子,脸部因为内心的煎熬而痛苦得有些扭曲,眼睛也半合着,有时眨动一下,或许,对于她而言世界真的没有必要再留恋了。
而楼下,警车、救护车都聚焦着,大家脸上一幅焦虑无奈的样子,如果她跳下来,立即上去抢救。而一群围观的人,则是鱼龙混杂,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态来关注这些事。一些中年妇女,心情有些紧张,有带点怜悯责任的望着女孩,一些男女的青年,则是说说笑笑,嬉戏打闹,有甚者,还大喊起来“快跳呀!”,仿佛是在看一部喜剧片,在听一个玩笑。只有一个老人,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满眼焦急地盯着那个女孩,庄重严肃地,不停地挥着手。也只有他,还真正尊重、在意这女孩的生死。
看完这个视频,我只能在心里感叹,这些生命的悲哀。为什么,这样来之不易,这样宝贵,这样无数人渴求的美好生命,就这样抛弃了呢?为什么会有这么些人,将别人的生死,当做一个玩笑来开,当一场戏来看呢?为什么生命在这刻就显得如此卑微呢?
生是希望,有多少人因此而战胜了最可怕的绝境,顽固(她是用的这个词)地活了下来。生是一次机会,多少人又借此完成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给社会、给人类带来贡献!生命本来就不只是用来享受的,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坚持,可以使一个生命更加受尊敬,选择放弃则是浪费。
然而,那些对生命的嘲讽更是无可理喻的。虽不关乎自己的事,但也不该此时说笑,没有经历生死的边缘,生死之别,难以体味那种痛苦。对于生命的尊敬,是最为基础的,但却不是平等的。一个伟人的离去,可以联合国降半旗,全世界为之哀思,但若一事无成,那恐怕只有家人的匆匆掩埋。所以在生命的共同基础上,也要尽力实现这份价值,不一定名垂青史,但也应问心无愧,足以让别人肃然起敬。
这世上最为珍贵的生命,却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人间最高贵的生命,却在说笑中蹂躏践踏。(题记)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上帝的馈赠,来到这世间,也是一个极其的偶然。生命是最可贵的,是无论什么也换不来的,每一个出生都伴随着祝福、赞美,但也注定伴随了坎坷、困难与绝望。在经受这些磨砺时,有的人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有的人,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自杀。
网络上有一个视频,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女大学生跳楼的场景。在一幢十分不起眼、有些破旧的楼房上,因为一个坐在窗外的女孩,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是一个有些颓废的女大学生,一只手勉强支撑起虚弱的身子,脸部因为内心的煎熬而痛苦得有些扭曲,眼睛也半合着,有时眨动一下,或许,对于她而言世界真的没有必要再留恋了。
而楼下,警车、救护车都聚焦着,大家脸上一幅焦虑无奈的样子,如果她跳下来,立即上去抢救。而一群围观的人,则是鱼龙混杂,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态来关注这些事。一些中年妇女,心情有些紧张,有带点怜悯责任的望着女孩,一些男女的青年,则是说说笑笑,嬉戏打闹,有甚者,还大喊起来“快跳呀!”,仿佛是在看一部喜剧片,在听一个玩笑。只有一个老人,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满眼焦急地盯着那个女孩,庄重严肃地,不停地挥着手。也只有他,还真正尊重、在意这女孩的生死。
看完这个视频,我只能在心里感叹,这些生命的悲哀。为什么,这样来之不易,这样宝贵,这样无数人渴求的美好生命,就这样抛弃了呢?为什么会有这么些人,将别人的生死,当做一个玩笑来开,当一场戏来看呢?为什么生命在这刻就显得如此卑微呢?
生是希望,有多少人因此而战胜了最可怕的绝境,顽固(她是用的这个词)地活了下来。生是一次机会,多少人又借此完成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给社会、给人类带来贡献!生命本来就不只是用来享受的,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坚持,可以使一个生命更加受尊敬,选择放弃则是浪费。
然而,那些对生命的嘲讽更是无可理喻的。虽不关乎自己的事,但也不该此时说笑,没有经历生死的边缘,生死之别,难以体味那种痛苦。对于生命的尊敬,是最为基础的,但却不是平等的。一个伟人的离去,可以联合国降半旗,全世界为之哀思,但若一事无成,那恐怕只有家人的匆匆掩埋。所以在生命的共同基础上,也要尽力实现这份价值,不一定名垂青史,但也应问心无愧,足以让别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