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让人越陷越深的丰饶之都(上)
博斯普鲁斯海峡游回到市区时大概傍晚四点半,午后的阳光照得整座城市温柔起来。行走在加太拉大桥上时,我终于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未出发前,曾多次想象着自己走过加太拉大桥,来往于旧城与新城之间,如今终于实现。坦白地说,加太拉大桥没有想象中宏伟,我原先想象的一桥飞架南北、油轮往来的景象与其没有丝毫关系(我大概想象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了),相反,它低矮、老旧、拥挤,甚至有些脏兮兮的。可也正是这种市民气息,让它成了很多人流连忘返的目的地,在这里钓鱼、往返、吃饭、拍照、发呆,这几天里,我也多次来到这里。
跨过大桥我们直奔加太拉塔,只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要一睹这座让我第一眼就喜欢上的城市的全貌。逼仄的街道很陡,七绕八绕终于来到塔下,原来排队的人那么多,几乎要绕成蚊香型了。登塔之心坚决,我们乖乖地也排起了队。消遣排队时光的最好办法不是发微博和拍照,而是看周遭的各色人等,卖甜甜圈的老人不知走了多少个蚊香型,四五个小孩在空隙里竟然玩起了踢皮球,笑声朗朗,一旁不排队的俊男靓女抽着烟,而最吸引人的要数最中间表演水晶球的充满艺术气质的男青年了,他神情专注,丝毫不为周围嘈杂的人群所影响,动作娴熟而优雅,让我想起中国梦想秀里的胡启志。加太拉大桥的票价是12TL,进入之后还要稍稍排队。登临塔上,俯视伊城,我在心里感叹了好几回,蔚蓝色的博斯普鲁斯两边,房屋虽参差不齐,但蓝白红的迷人色彩无限铺展,展现出这座城市的丰饶之美,一座座尖塔和翻飞的海鸥,把它点缀得更加迷人而富有动感。只可惜狭窄的环形走廊容不下多少人,只能跟着人流慢慢挤。眼看着暮色将临,Gump和谢博士想下去吃东西,但喜欢拍照的我岂能让最美好的时光流走,一个人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斜阳余辉洒满整座城市、夜空呈现出宝蓝色的那一幕。人流不停地涌入,我跟着绕了很多圈,看完东边看南边、看完南边看西边、看完西边看北边,前后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海鸥和我一样,绕着高塔盘旋。我用手动对焦对着这些活泼的伊斯坦布尔精灵拍照,模糊的城市当做背景,可惜成功率不高。偶得几张,心底窃喜。
等到夜已降临,我摸索着下塔,加太拉大桥上依然有着很多钓鱼的人。我独自行走在桥上,那种感觉非常之其妙。三四个十多岁的青年打闹着经过我身旁,看我在拍夜景,其中一个看上去有些吊儿郎当的男生对着我的相机指指戳戳,顿时其他几个也涌上来。瞬间我有些警觉起来,虽然周围有很多路人。原来他们不会讲英文,但那个多次试图和我沟通的小青年看来并不罢休,要拿去我的相机给我讲些什么,看我听不懂土耳其语,于是拿来他们手中的佳能单反给我看,浏览了里面的图片我终于明白,他是让我用大光圈或三脚架。我给他浏览照片,隔几张他就会竖起大拇指,而那几张正好也是我觉得相对满意的照片,看来我们的审美很相似。当他看到我终于把相机平放在桥栏杆上时,终于满意地点点头走了。等我拍好继续往前走,这家伙又停下来想和我沟通,看看我刚才拍的那张夜景,他又一次竖起大拇指,似乎在检查指导一样。后来他又指指自己,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他才和伙伴们满意地离开。这小伙子简直是热情的伊斯坦布尔人的化身,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居然还那么渴望和我交流。。。。
夜色里,和Gump、谢博士在加太拉大桥一端会合,终于吃上了念叨很久的加太拉大桥烤鱼。狼狈的是,临走时因为没有零钱了我们没有付小费,老板在那叽叽咕咕了好几句。这是在土耳其消费需要注意的事,这些天里我们几乎都入乡随俗,仅有的两次均遭到了明确的回应。
回到塔克西姆广场附近时夜已深,路窄坡陡,但在完全陌生的城市安静地夜行,也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吧。酒店旁边一家酒吧灯光闪烁,我们放下相机拐了进去,小酌一杯后回酒店休息,连续几天的劳累和两天的通宵大巴,让这一晚睡得异常沉。
完整图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d52d0010152ng.html
跨过大桥我们直奔加太拉塔,只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要一睹这座让我第一眼就喜欢上的城市的全貌。逼仄的街道很陡,七绕八绕终于来到塔下,原来排队的人那么多,几乎要绕成蚊香型了。登塔之心坚决,我们乖乖地也排起了队。消遣排队时光的最好办法不是发微博和拍照,而是看周遭的各色人等,卖甜甜圈的老人不知走了多少个蚊香型,四五个小孩在空隙里竟然玩起了踢皮球,笑声朗朗,一旁不排队的俊男靓女抽着烟,而最吸引人的要数最中间表演水晶球的充满艺术气质的男青年了,他神情专注,丝毫不为周围嘈杂的人群所影响,动作娴熟而优雅,让我想起中国梦想秀里的胡启志。加太拉大桥的票价是12TL,进入之后还要稍稍排队。登临塔上,俯视伊城,我在心里感叹了好几回,蔚蓝色的博斯普鲁斯两边,房屋虽参差不齐,但蓝白红的迷人色彩无限铺展,展现出这座城市的丰饶之美,一座座尖塔和翻飞的海鸥,把它点缀得更加迷人而富有动感。只可惜狭窄的环形走廊容不下多少人,只能跟着人流慢慢挤。眼看着暮色将临,Gump和谢博士想下去吃东西,但喜欢拍照的我岂能让最美好的时光流走,一个人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斜阳余辉洒满整座城市、夜空呈现出宝蓝色的那一幕。人流不停地涌入,我跟着绕了很多圈,看完东边看南边、看完南边看西边、看完西边看北边,前后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海鸥和我一样,绕着高塔盘旋。我用手动对焦对着这些活泼的伊斯坦布尔精灵拍照,模糊的城市当做背景,可惜成功率不高。偶得几张,心底窃喜。
等到夜已降临,我摸索着下塔,加太拉大桥上依然有着很多钓鱼的人。我独自行走在桥上,那种感觉非常之其妙。三四个十多岁的青年打闹着经过我身旁,看我在拍夜景,其中一个看上去有些吊儿郎当的男生对着我的相机指指戳戳,顿时其他几个也涌上来。瞬间我有些警觉起来,虽然周围有很多路人。原来他们不会讲英文,但那个多次试图和我沟通的小青年看来并不罢休,要拿去我的相机给我讲些什么,看我听不懂土耳其语,于是拿来他们手中的佳能单反给我看,浏览了里面的图片我终于明白,他是让我用大光圈或三脚架。我给他浏览照片,隔几张他就会竖起大拇指,而那几张正好也是我觉得相对满意的照片,看来我们的审美很相似。当他看到我终于把相机平放在桥栏杆上时,终于满意地点点头走了。等我拍好继续往前走,这家伙又停下来想和我沟通,看看我刚才拍的那张夜景,他又一次竖起大拇指,似乎在检查指导一样。后来他又指指自己,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他才和伙伴们满意地离开。这小伙子简直是热情的伊斯坦布尔人的化身,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居然还那么渴望和我交流。。。。
夜色里,和Gump、谢博士在加太拉大桥一端会合,终于吃上了念叨很久的加太拉大桥烤鱼。狼狈的是,临走时因为没有零钱了我们没有付小费,老板在那叽叽咕咕了好几句。这是在土耳其消费需要注意的事,这些天里我们几乎都入乡随俗,仅有的两次均遭到了明确的回应。
回到塔克西姆广场附近时夜已深,路窄坡陡,但在完全陌生的城市安静地夜行,也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吧。酒店旁边一家酒吧灯光闪烁,我们放下相机拐了进去,小酌一杯后回酒店休息,连续几天的劳累和两天的通宵大巴,让这一晚睡得异常沉。
完整图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d52d0010152ng.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ingerbrea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08:54:29
-
净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02 16:52:32
-
JA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5-08 14: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