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解读和掉书袋一样令人反感
过分解读者总是认为,作者本意越是令人捉摸不透,它的含义就越是可能包孕着深刻的寓意。一个5min的短片他们愿意整出一篇洋洋洒洒十万字的影评。说好听点叫装逼,说难听点叫蛋疼。
我完全相信很多时候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并未考虑到评论者考虑到的。即使作者别有用意,若是作者愿意明确道出他真正的目的,那往往也只是些缺乏新意的屡见不鲜的主题。所以作者情愿掩盖真实的思路,甚至不惜用另一种虚假的思路来掩盖。
无论如何,评论者对一部艺术作品的评论,即使从最好的角度来看,即使听起来最有道理,即使满腔热情,与作品的实际运用技巧相比,简直一文不值。
艾略特对自己的《荒原》的主题作过这样的声明:“承蒙各位评论家把这首诗解释为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甚至是当作重要的社会批判。我本人却认为这首诗不过是个人在完全无足轻重地对生活咕哝几句发泄一下不满罢了,它不过是些带有韵律的牢骚。”
我认为这是作者在面对别人的曲解时宁愿不解释的自谦。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同样的,读者一思考,作者就发笑。
作者就是他笔下创造出的二维世界的上帝。他漠视着读者的错误理解,就像上帝无动于衷地观看人类战况的荒诞。或者上帝根本就不存在。这两种结果都一样,愚蠢的人类自导自演的闹剧。
思想本来就是抽象又玄妙的东西。要用实体把它表达出来,在传达上必然会有偏差。而读者接收的部分已经是建立在传达的偏差的基础上再次产生一次理解上的偏差了。所以我认为只看不评是对作者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什么资格把自己的观点强说成作者的本意呢?
沉默是种伟大的品质。人只要稍微发表发表议论,就不可能不露出本相,于不经意间将自己整个摆进去,通过这样那样的事例道出他生活的基本主题和最原始的问题。讨论争辩只会造成思想混乱。有意义的行动不需要大张旗鼓。真理并不一定非要讲出不可。“圣人能做这些事,然而他的定力在于慧而不用。” 圣贤如是说。
至于我讨厌过分用典,极有可能是出于一个没文化的理科生对自己不明典故出处而造成的巨大阅读障碍的痛恨。
以上全部观点完全出于一个没文化的理科生的狭隘的偏见。你当我是扯淡吧。
“民众对于悲剧除了好好地受一番感动,可以痛哭一场之外,本无别的希求;相反,艺术家在看一出新悲剧时,感兴趣的是巧妙的技术发明和艺术技巧,题材的安排和处理,旧主题、旧构思的翻新。——他的立场是对待艺术品的审美立场,是创作者的立场;民众的立场是尝尝新鲜,只看题材。介于二者之间的人无甚可说,他既非民众,也非艺术家,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的兴趣是含糊而微不足道的。”
我完全相信很多时候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并未考虑到评论者考虑到的。即使作者别有用意,若是作者愿意明确道出他真正的目的,那往往也只是些缺乏新意的屡见不鲜的主题。所以作者情愿掩盖真实的思路,甚至不惜用另一种虚假的思路来掩盖。
无论如何,评论者对一部艺术作品的评论,即使从最好的角度来看,即使听起来最有道理,即使满腔热情,与作品的实际运用技巧相比,简直一文不值。
艾略特对自己的《荒原》的主题作过这样的声明:“承蒙各位评论家把这首诗解释为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甚至是当作重要的社会批判。我本人却认为这首诗不过是个人在完全无足轻重地对生活咕哝几句发泄一下不满罢了,它不过是些带有韵律的牢骚。”
我认为这是作者在面对别人的曲解时宁愿不解释的自谦。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同样的,读者一思考,作者就发笑。
作者就是他笔下创造出的二维世界的上帝。他漠视着读者的错误理解,就像上帝无动于衷地观看人类战况的荒诞。或者上帝根本就不存在。这两种结果都一样,愚蠢的人类自导自演的闹剧。
思想本来就是抽象又玄妙的东西。要用实体把它表达出来,在传达上必然会有偏差。而读者接收的部分已经是建立在传达的偏差的基础上再次产生一次理解上的偏差了。所以我认为只看不评是对作者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什么资格把自己的观点强说成作者的本意呢?
沉默是种伟大的品质。人只要稍微发表发表议论,就不可能不露出本相,于不经意间将自己整个摆进去,通过这样那样的事例道出他生活的基本主题和最原始的问题。讨论争辩只会造成思想混乱。有意义的行动不需要大张旗鼓。真理并不一定非要讲出不可。“圣人能做这些事,然而他的定力在于慧而不用。” 圣贤如是说。
至于我讨厌过分用典,极有可能是出于一个没文化的理科生对自己不明典故出处而造成的巨大阅读障碍的痛恨。
以上全部观点完全出于一个没文化的理科生的狭隘的偏见。你当我是扯淡吧。
“民众对于悲剧除了好好地受一番感动,可以痛哭一场之外,本无别的希求;相反,艺术家在看一出新悲剧时,感兴趣的是巧妙的技术发明和艺术技巧,题材的安排和处理,旧主题、旧构思的翻新。——他的立场是对待艺术品的审美立场,是创作者的立场;民众的立场是尝尝新鲜,只看题材。介于二者之间的人无甚可说,他既非民众,也非艺术家,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的兴趣是含糊而微不足道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