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并松弛你的心
咏给‧明就仁波切,(英语:Yongey Mingyur Rinpoche),藏传佛教噶举派与宁玛派的祖古传承之一。现今第七世咏给˙明就仁波切是当代最知名的西藏新生代禅修大师,从小患有恐慌症,13岁借由禅修克服恐慌症,17岁被指派为闭关房上师,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年轻的闭关上师。2002年参加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实验研究,被测出大脑中的快乐指数在禅定状态中,跃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以为仪器坏了,美国时代杂志曾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你是幸运的》、《请练习,好吗》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第七世明就仁波切(1976年-),生于尼泊尔努日,由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认证他为禅修大师咏给‧明就仁波切的转世。顶果钦哲仁波切也认证他同时是禅修大师恰杰‧甘珠尔仁波切的转世。
咏给明就仁波切具有能够以清新、愉快而吸引人的方式来呈现西藏古老智慧的一种稀有的能力。他那甚深但却平易近人的教法,以及他轻松的幽默感,使仁波切深受全世界各地学生的爱戴。最独特的是仁波切在他的教导中,结合了他自己的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并将此二者连结到禅修练习上。
西元1975年,咏给明就仁波切诞生于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玛拉雅山区。他是新世代的藏传佛教大师中跃升的新星。从非常幼年的时候,仁波切就为禅修的生活所吸引。童年时期,他就以多年的时间进行严谨的闭关。到了十七岁时,他受邀担任他自己寺院的三年闭关中心的老师,这样的职位极少会由如此年轻的上师来担任。仁波切圆满了经教哲理和内在心理层面的传统佛教训练,之后也在他位于北印度的主座寺院创办了佛学院。
除了藏传佛教广博大量的禅修和经教的训练外,明就仁波切也对西方的科学和心理学一直都深感兴趣。从非常早年开始,他就与著名的神经学家法兰西斯科瓦瑞拉展开连续的非正式讨论,这位神经学家曾前往尼泊尔去向仁波切的父亲祖古邬金仁波切学习禅修。多年之后,在西元2002年时,明就仁波切和几位长期禅修的行者,受邀前往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魏斯曼研究室,参与“头脑成像和行为”的研究。在这次研究中,李察大卫森、安东路兹和其他科学家针对“禅修对高阶禅修者的头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观察。这次破天荒的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发表在包括《国家地理杂志》和《时代杂志》在内的许多拥有全球最多读者群的出版品上。
近来,明就仁波切前往全球各地教学,也在四大洲都成立了佛法中心。他经常直言不讳而且十分幽默地谈到他自己遭遇到的个人困境,这让他深受全世界数千位学生的敬爱。仁波切的畅销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登上了《纽约时报》的销售排行榜,并且已经被翻译成二十种以上的语言版本。之后又发表了《你是幸运的》(Joyful Wisdom: Embracing Change and Finding Freedom),以及插画童书《小吉宝贝》(Ziji: The Puppy that Learned to Meditate)。仁波切最新出版的中文书是教导止观禅修的实修指引《请练习,好吗?》。
2011年起,仁波切也开始他为期至少三年的隐姓埋名云水禅修。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34667830
明就仁波切两手各放在头边的左右,解释说人的左脑是主导慈悲、快乐等正向情绪思考,右脑则是主导愤怒、悲伤等负向情绪思考,「而练习禅修者左脑前叶前区的脑波神经活动较为兴奋,因此他们常保有慈悲快乐的心情。」语毕仁波切咧嘴微笑,流露出单纯的喜悦情怀。
禅修是佛教所提倡的静心以证悟自性的方法,如今经由科学的测试证明,禅修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心识训练。八岁开始学习禅修的明就仁波切,不但非常清楚禅修的好处,更致力於将禅修技巧融入现代生活中。「有两种基本禅修法,一是专注在某特定物或感觉,如电脑、电话或腰酸,却不执着、跟随或打断它,让所升起的思绪来去自如,让思绪源自於『觉』(awareness)消失於『觉』。」
「另一种则是无物的禅修,专注安於自然清明的平静中。当『觉』处於没有界限的浩瀚宇宙中,智慧即油然而生。」明就仁波切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两种禅修法,哪怕只有一、两分钟,「初学者每曰练习15分钟即可。我们其实随时随地便可禅修,只需一、两秒的时间便可进入禅定的状态。」
親愛的朋友、弟子和禪修夥伴們:
當你們讀及此信時,我已展開去年就宣布的長閉關。也許你們知道,打從我還是個喜馬拉雅山區成長的小男孩,我便感到與閉關傳統有著深刻的連結。即使那時的我不知道如何禪修,我已經常跑離家到附近的洞穴中靜靜地坐著、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念誦”嗡嘛呢唄美吽” 。我對山林和一個飄泊禪修行者單純生活的喜愛,從此呼喚著我。
直到青少年初期我才首次有機會進行正式的閉關。在這之前,我住在納吉尼寺,一所位於加德滿都近郊的隱居處所,在那裏我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初次教我如何禪修。受教於我父親多年後,我聽聞大司徒仁波切在印度的智慧林寺院將開始為期三年的傳統閉關。
雖然只有十一歲,我請求父親讓我去閉關。他樂見我的熱衷,因為他本人在他的生命歷程中,已閉關過二十年以上。在我們談論到進行嚴格傳統閉關的想法,他告訴我有關偉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以及他所立下的典範對於後世藏傳佛教禪修行者有多麼重要。
密勒日巴的早年生活充滿苦難和艱辛,儘管年輕時犯下所有惡業,在深山偏遠的洞穴中,他終究克服了黑暗的過往並獲得圓滿證悟。既已開悟,密勒日巴認為他不需要再待在山中,決定下山到人群聚集處可以直接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就在他決定出發不久,有天晚上密勒日巴夢見他的上師馬爾巴。夢中馬爾巴鼓勵密勒日巴留下來閉關,告訴他透過他的示範,將觸動無數人們的生命。
述說完密勒日巴不凡的一生,我的父親說馬爾巴的預言應驗了。僅管密勒日巴的大半生在遙遠的山洞中度過,幾世紀以來他的典範鼓舞了數以萬計的人們。藉由展現閉關實修的重要性,他影響了整個藏傳佛教的傳統。他的奉獻,使得成千上萬的禪修行者顯示出證悟的品質。
幾年後在我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期,我有幸向另一位大師薩傑仁波切學習。在三年的中期,我們從閉關中領受到廣大的益處,我和幾位閉關友伴向仁波切請教,想知道我們可以如何幫助提昇此珍貴的傳承。”實修” 薩傑仁波切如此回答,”我這生幾乎半輩子都在閉關,這是個真正在利益他人的方式。若你們想要維護這個傳承,就轉化你們的心性吧;此真實傳承無他處可尋” 。
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兩人的教示和範例深深感召著我,這個啟發伴隨我自己天生對閉關實修的渴望,成為我生命中的指引明燈。
當我第一個正式閉關結束時,薩傑仁波切圓寂,大司徒仁波切請我代替其遺缺,擔任閉關上師。我接受了我的新角色,並且已帶領閉關和教導禪修逾二十年。尤其是過去這十年,我用了相當多的時間在世界各地教學。我去過三十個以上的國家,分享孩提時就體驗到恐慌症的克服經驗,傳承從我的上師們無私予我的教導。過去數年,我瞭解到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話語的真義,從閉關中獲取的經驗能成為幫助他人的有力工具。
在早年我受到一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父親相處時有嚴格的禪修練習,但我不是在嚴密的閉關,這意思是我會和他人會面並可以自由來去。我在智慧林寺院的三年閉關,則是完全被隔離,我們一小群體住在封閉的居所,不能對外界有任何的接觸直到閉關結束。這是兩種閉關形式,但不是只有這些方式。由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所示範,有個行腳遊方的傳統,待在遙遠的洞穴和聖地,沒有計畫和既定的期程,只是堅定不移決心朝向覺醒之道,這將是我未來這幾年所要修持的閉關模式。
現今這項傳統不是很普遍,我第三位主要的老師,偉大的大圓滿瑜伽士紐修堪仁波切,是少數以這種方式修持的近代大師中的一位。堪仁波切在年輕時修持封閉式閉關,但後來他過著流浪瑜伽士的生活,他完全放下正常的生活和活動方式,沒有人知道他去哪裡或他在做什麼事。他在與世隔絕的洞穴中,或在從前的大師們像是密勒日巴和龍欽巴修持過的地方禪修,甚至一度居住在印度苦行僧之中,他的故事是一個現代自在瑜伽士的完美典範。
最近大司徒仁波切,他是我的四位主要教師之中最後一位,2009年開示中談論到在山林中閉關禪修。四個月裡,仁波切傳授”了義海”這個傳承中重要的禪修法本;此為噶舉傳承中,禪修行者用來做為主要的指導手冊之一。在此提及我的上師們,是因為他們智慧與慈悲,薰陶了我在人生關鍵點上從事閉關的渴望。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鼓勵並支持我閉關的初體驗,而紐修堪仁波切和大司徒仁波切則啟發我踏上遊方瑜伽士之道途。猶如一隻微小的螢火蟲被太陽光芒所包圍,我絕不敢奢求和我珍貴的上師們相比較;沒有他們的示範與啟發,我是無法遵循此道途的。
你們也許會認為當我在閉關時,我們不能夠彼此互相維繫。當然我們這幾年是無法相見,但不要忘記我們是經由佛法而連結的。並不是只要看著我們的老師,或甚至聽聞他們,就足以產生靈性上的結合。唯有當我們將所領受的法教帶入自身的體驗中,才得以形成無可動搖的連結。我們修持的越多,我們和老師之間的連繫就越穩固。
我四位上師中的三位已故去多年,有時候,我憶起和他們在一起與聆聽教導時的光景,記得他們是如此喜悅和明亮,他們如何保持威儀與自在。這些回憶使我有些傷悲,但是當我想到他們所教導的,並讓他們的智慧充滿於我,我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因此接下來的數年,你們和我也許在實體上是分開的,然而經由我們的實修,我們將永遠同在。
當我思及你們大家,便感到相當的溫暖與愛,就像我們是個大家庭一樣。所以別擔心,我沒有中年危機,也不是因為厭煩旅行或討厭教學生,事實上恰好相反。這期間我們的實修將會讓我們更親近。
人生中有些時候我們專注在學習和研討上,另外的時候則將所學,深切帶入我們的體驗中。不同的個人有不一樣的過程,不過當我們跟隨在道途上,得到社群的支持會是一大助力。很歡喜看到近幾年,你們相聚一起協助型塑我們正在成長中的社群。雖說我透過教學來支持社群,這個社群本身是屬於你們大家的,在這裡做你們步上覺醒道路的後盾,你們的承諾和擁護會讓這個社群未來幾年得以茁壯。取之社群的支援和引導,以及盡我們所能給予回饋,是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為了幫助你們繼續在這道途上,過去幾年我已準備了許多教學,將透過我的化身傳達給你們大家。這些化身能夠神奇的幾乎是在任何地方出現,教導正是你們所需要的並深化你們的修行。我在說些甚麼呢?當然是現代化科技!我們錄製了上百小時完整主題範圍的教學,這些教學將運用在未來幾年,有些使用在網路課程和座談,其他會在德噶中心或團體內播放,有些可於網路上隨意取得。在某些方面,我的錄影帶化身比真實的我還強,你們不必餵食這些錄影或安頓在旅館,它們會耐心等候直到你們要準備好要使用。最重要的是,若是你們覺得無趣而關掉,它們也不會感到難過!
不要誤認為你的DVD播放機將成為你新的根本上師,錄影教學永遠無法取代從老師直接傳承到學生。我試著要講的是,特別對依循著開心禪和解脫道課程的你們而言,仍然有很多機會學習和修持。也還有其他很棒的上師們可以學習,包括尊貴的大寶法王烏金聽列多傑和我的老師大司徒仁波切,我的哥哥措尼仁波切也是位卓越的老師,他也同意當我不在時指導德噶社群。最後,我們有自己的德噶喇嘛和指導員,他們將會在世界各地帶領閉關和工作坊。事實上,會有許許多多事情進行著,你們甚至不會覺得我不在。
道別時,我要給你們一句忠告記在心上,你們也許已經聽我以前說過,但這是整個道途的重點,所以值得重複。所有我們一生中在尋求的一切的快樂滿足和寧靜心,當下就在此;我們自身的覺性是本俱清淨與良善的。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如此身陷在人生的起伏中,以致於我們不須臾停頓和注意到我們已經擁有的。
不要忘了在你們的生活中製造空間,去認出你們本性的豐富,去看到你們存在的潔淨,讓你們內在愛、慈悲和智慧的質地自然顯現。當這個認知還是一株初發芽的小小幼苗時,便盡可能地去滋養它,使之成長茁壯。
你們許多人慷慨地問到如何能支助我的閉關,我的答案很簡單,將這法教放在你修持的核心。不論你們在何處、不管在做些什麼,時不時停頓並鬆弛你的心。你不必改變任何相關經驗,就讓念頭和覺受自由來去,任感官敞開,並與你的體驗為友,看你是否能夠注意到一直與你同在的寬廣覺性。任何你曾想要的事物,就在當下此處的覺性中。
我會將你們放在我的心上和祝禱中
你們的佛法友伴
詠給明就仁波切
![]() |
第七世明就仁波切(1976年-),生于尼泊尔努日,由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认证他为禅修大师咏给‧明就仁波切的转世。顶果钦哲仁波切也认证他同时是禅修大师恰杰‧甘珠尔仁波切的转世。
咏给明就仁波切具有能够以清新、愉快而吸引人的方式来呈现西藏古老智慧的一种稀有的能力。他那甚深但却平易近人的教法,以及他轻松的幽默感,使仁波切深受全世界各地学生的爱戴。最独特的是仁波切在他的教导中,结合了他自己的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并将此二者连结到禅修练习上。
西元1975年,咏给明就仁波切诞生于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玛拉雅山区。他是新世代的藏传佛教大师中跃升的新星。从非常幼年的时候,仁波切就为禅修的生活所吸引。童年时期,他就以多年的时间进行严谨的闭关。到了十七岁时,他受邀担任他自己寺院的三年闭关中心的老师,这样的职位极少会由如此年轻的上师来担任。仁波切圆满了经教哲理和内在心理层面的传统佛教训练,之后也在他位于北印度的主座寺院创办了佛学院。
除了藏传佛教广博大量的禅修和经教的训练外,明就仁波切也对西方的科学和心理学一直都深感兴趣。从非常早年开始,他就与著名的神经学家法兰西斯科瓦瑞拉展开连续的非正式讨论,这位神经学家曾前往尼泊尔去向仁波切的父亲祖古邬金仁波切学习禅修。多年之后,在西元2002年时,明就仁波切和几位长期禅修的行者,受邀前往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魏斯曼研究室,参与“头脑成像和行为”的研究。在这次研究中,李察大卫森、安东路兹和其他科学家针对“禅修对高阶禅修者的头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观察。这次破天荒的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发表在包括《国家地理杂志》和《时代杂志》在内的许多拥有全球最多读者群的出版品上。
近来,明就仁波切前往全球各地教学,也在四大洲都成立了佛法中心。他经常直言不讳而且十分幽默地谈到他自己遭遇到的个人困境,这让他深受全世界数千位学生的敬爱。仁波切的畅销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登上了《纽约时报》的销售排行榜,并且已经被翻译成二十种以上的语言版本。之后又发表了《你是幸运的》(Joyful Wisdom: Embracing Change and Finding Freedom),以及插画童书《小吉宝贝》(Ziji: The Puppy that Learned to Meditate)。仁波切最新出版的中文书是教导止观禅修的实修指引《请练习,好吗?》。
2011年起,仁波切也开始他为期至少三年的隐姓埋名云水禅修。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34667830
明就仁波切两手各放在头边的左右,解释说人的左脑是主导慈悲、快乐等正向情绪思考,右脑则是主导愤怒、悲伤等负向情绪思考,「而练习禅修者左脑前叶前区的脑波神经活动较为兴奋,因此他们常保有慈悲快乐的心情。」语毕仁波切咧嘴微笑,流露出单纯的喜悦情怀。
禅修是佛教所提倡的静心以证悟自性的方法,如今经由科学的测试证明,禅修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心识训练。八岁开始学习禅修的明就仁波切,不但非常清楚禅修的好处,更致力於将禅修技巧融入现代生活中。「有两种基本禅修法,一是专注在某特定物或感觉,如电脑、电话或腰酸,却不执着、跟随或打断它,让所升起的思绪来去自如,让思绪源自於『觉』(awareness)消失於『觉』。」
「另一种则是无物的禅修,专注安於自然清明的平静中。当『觉』处於没有界限的浩瀚宇宙中,智慧即油然而生。」明就仁波切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两种禅修法,哪怕只有一、两分钟,「初学者每曰练习15分钟即可。我们其实随时随地便可禅修,只需一、两秒的时间便可进入禅定的状态。」
親愛的朋友、弟子和禪修夥伴們:
當你們讀及此信時,我已展開去年就宣布的長閉關。也許你們知道,打從我還是個喜馬拉雅山區成長的小男孩,我便感到與閉關傳統有著深刻的連結。即使那時的我不知道如何禪修,我已經常跑離家到附近的洞穴中靜靜地坐著、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念誦”嗡嘛呢唄美吽” 。我對山林和一個飄泊禪修行者單純生活的喜愛,從此呼喚著我。
直到青少年初期我才首次有機會進行正式的閉關。在這之前,我住在納吉尼寺,一所位於加德滿都近郊的隱居處所,在那裏我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初次教我如何禪修。受教於我父親多年後,我聽聞大司徒仁波切在印度的智慧林寺院將開始為期三年的傳統閉關。
雖然只有十一歲,我請求父親讓我去閉關。他樂見我的熱衷,因為他本人在他的生命歷程中,已閉關過二十年以上。在我們談論到進行嚴格傳統閉關的想法,他告訴我有關偉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以及他所立下的典範對於後世藏傳佛教禪修行者有多麼重要。
密勒日巴的早年生活充滿苦難和艱辛,儘管年輕時犯下所有惡業,在深山偏遠的洞穴中,他終究克服了黑暗的過往並獲得圓滿證悟。既已開悟,密勒日巴認為他不需要再待在山中,決定下山到人群聚集處可以直接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就在他決定出發不久,有天晚上密勒日巴夢見他的上師馬爾巴。夢中馬爾巴鼓勵密勒日巴留下來閉關,告訴他透過他的示範,將觸動無數人們的生命。
述說完密勒日巴不凡的一生,我的父親說馬爾巴的預言應驗了。僅管密勒日巴的大半生在遙遠的山洞中度過,幾世紀以來他的典範鼓舞了數以萬計的人們。藉由展現閉關實修的重要性,他影響了整個藏傳佛教的傳統。他的奉獻,使得成千上萬的禪修行者顯示出證悟的品質。
幾年後在我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期,我有幸向另一位大師薩傑仁波切學習。在三年的中期,我們從閉關中領受到廣大的益處,我和幾位閉關友伴向仁波切請教,想知道我們可以如何幫助提昇此珍貴的傳承。”實修” 薩傑仁波切如此回答,”我這生幾乎半輩子都在閉關,這是個真正在利益他人的方式。若你們想要維護這個傳承,就轉化你們的心性吧;此真實傳承無他處可尋” 。
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兩人的教示和範例深深感召著我,這個啟發伴隨我自己天生對閉關實修的渴望,成為我生命中的指引明燈。
當我第一個正式閉關結束時,薩傑仁波切圓寂,大司徒仁波切請我代替其遺缺,擔任閉關上師。我接受了我的新角色,並且已帶領閉關和教導禪修逾二十年。尤其是過去這十年,我用了相當多的時間在世界各地教學。我去過三十個以上的國家,分享孩提時就體驗到恐慌症的克服經驗,傳承從我的上師們無私予我的教導。過去數年,我瞭解到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話語的真義,從閉關中獲取的經驗能成為幫助他人的有力工具。
在早年我受到一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父親相處時有嚴格的禪修練習,但我不是在嚴密的閉關,這意思是我會和他人會面並可以自由來去。我在智慧林寺院的三年閉關,則是完全被隔離,我們一小群體住在封閉的居所,不能對外界有任何的接觸直到閉關結束。這是兩種閉關形式,但不是只有這些方式。由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所示範,有個行腳遊方的傳統,待在遙遠的洞穴和聖地,沒有計畫和既定的期程,只是堅定不移決心朝向覺醒之道,這將是我未來這幾年所要修持的閉關模式。
現今這項傳統不是很普遍,我第三位主要的老師,偉大的大圓滿瑜伽士紐修堪仁波切,是少數以這種方式修持的近代大師中的一位。堪仁波切在年輕時修持封閉式閉關,但後來他過著流浪瑜伽士的生活,他完全放下正常的生活和活動方式,沒有人知道他去哪裡或他在做什麼事。他在與世隔絕的洞穴中,或在從前的大師們像是密勒日巴和龍欽巴修持過的地方禪修,甚至一度居住在印度苦行僧之中,他的故事是一個現代自在瑜伽士的完美典範。
最近大司徒仁波切,他是我的四位主要教師之中最後一位,2009年開示中談論到在山林中閉關禪修。四個月裡,仁波切傳授”了義海”這個傳承中重要的禪修法本;此為噶舉傳承中,禪修行者用來做為主要的指導手冊之一。在此提及我的上師們,是因為他們智慧與慈悲,薰陶了我在人生關鍵點上從事閉關的渴望。我父親和薩傑仁波切鼓勵並支持我閉關的初體驗,而紐修堪仁波切和大司徒仁波切則啟發我踏上遊方瑜伽士之道途。猶如一隻微小的螢火蟲被太陽光芒所包圍,我絕不敢奢求和我珍貴的上師們相比較;沒有他們的示範與啟發,我是無法遵循此道途的。
你們也許會認為當我在閉關時,我們不能夠彼此互相維繫。當然我們這幾年是無法相見,但不要忘記我們是經由佛法而連結的。並不是只要看著我們的老師,或甚至聽聞他們,就足以產生靈性上的結合。唯有當我們將所領受的法教帶入自身的體驗中,才得以形成無可動搖的連結。我們修持的越多,我們和老師之間的連繫就越穩固。
我四位上師中的三位已故去多年,有時候,我憶起和他們在一起與聆聽教導時的光景,記得他們是如此喜悅和明亮,他們如何保持威儀與自在。這些回憶使我有些傷悲,但是當我想到他們所教導的,並讓他們的智慧充滿於我,我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因此接下來的數年,你們和我也許在實體上是分開的,然而經由我們的實修,我們將永遠同在。
當我思及你們大家,便感到相當的溫暖與愛,就像我們是個大家庭一樣。所以別擔心,我沒有中年危機,也不是因為厭煩旅行或討厭教學生,事實上恰好相反。這期間我們的實修將會讓我們更親近。
人生中有些時候我們專注在學習和研討上,另外的時候則將所學,深切帶入我們的體驗中。不同的個人有不一樣的過程,不過當我們跟隨在道途上,得到社群的支持會是一大助力。很歡喜看到近幾年,你們相聚一起協助型塑我們正在成長中的社群。雖說我透過教學來支持社群,這個社群本身是屬於你們大家的,在這裡做你們步上覺醒道路的後盾,你們的承諾和擁護會讓這個社群未來幾年得以茁壯。取之社群的支援和引導,以及盡我們所能給予回饋,是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為了幫助你們繼續在這道途上,過去幾年我已準備了許多教學,將透過我的化身傳達給你們大家。這些化身能夠神奇的幾乎是在任何地方出現,教導正是你們所需要的並深化你們的修行。我在說些甚麼呢?當然是現代化科技!我們錄製了上百小時完整主題範圍的教學,這些教學將運用在未來幾年,有些使用在網路課程和座談,其他會在德噶中心或團體內播放,有些可於網路上隨意取得。在某些方面,我的錄影帶化身比真實的我還強,你們不必餵食這些錄影或安頓在旅館,它們會耐心等候直到你們要準備好要使用。最重要的是,若是你們覺得無趣而關掉,它們也不會感到難過!
不要誤認為你的DVD播放機將成為你新的根本上師,錄影教學永遠無法取代從老師直接傳承到學生。我試著要講的是,特別對依循著開心禪和解脫道課程的你們而言,仍然有很多機會學習和修持。也還有其他很棒的上師們可以學習,包括尊貴的大寶法王烏金聽列多傑和我的老師大司徒仁波切,我的哥哥措尼仁波切也是位卓越的老師,他也同意當我不在時指導德噶社群。最後,我們有自己的德噶喇嘛和指導員,他們將會在世界各地帶領閉關和工作坊。事實上,會有許許多多事情進行著,你們甚至不會覺得我不在。
道別時,我要給你們一句忠告記在心上,你們也許已經聽我以前說過,但這是整個道途的重點,所以值得重複。所有我們一生中在尋求的一切的快樂滿足和寧靜心,當下就在此;我們自身的覺性是本俱清淨與良善的。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如此身陷在人生的起伏中,以致於我們不須臾停頓和注意到我們已經擁有的。
不要忘了在你們的生活中製造空間,去認出你們本性的豐富,去看到你們存在的潔淨,讓你們內在愛、慈悲和智慧的質地自然顯現。當這個認知還是一株初發芽的小小幼苗時,便盡可能地去滋養它,使之成長茁壯。
你們許多人慷慨地問到如何能支助我的閉關,我的答案很簡單,將這法教放在你修持的核心。不論你們在何處、不管在做些什麼,時不時停頓並鬆弛你的心。你不必改變任何相關經驗,就讓念頭和覺受自由來去,任感官敞開,並與你的體驗為友,看你是否能夠注意到一直與你同在的寬廣覺性。任何你曾想要的事物,就在當下此處的覺性中。
我會將你們放在我的心上和祝禱中
你們的佛法友伴
詠給明就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