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 13
很久没看南周了,一是没有时间也耐不下心来读,二是,以“从这里读懂中国”为定位的南周,看了总会让人有种无助无力之感。
看到这么让人忧伤的guojia会想起90多年前的粱济,某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淡淡地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回答,这个世界终归是会好起来的……三天后,粱济自沉水底,“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带着遗恨离去。当时只觉得,文人痴傻,世道再乱,何以就不活了。成长了几年倒是些许可以理解梁先生对家国的深沉之爱以及那一发问背后深深深深的忧伤。
南周依旧是家国天下,关注底层,关注边缘,从这里读到一个让人忧伤的zhongguo。
当然她的本意一定不是希望读者诸君看了陷入深深的忧伤,而是希望关注现象背后,寻改革之道。
本期南周关注了一群西部乡村被生计所迫从事提供性服务的群体,每次十元到三十元之间。故称十元店。我实在不忍再用文字去描述一遍她们的工作她们的服务对象以及她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到我们无法想象。而她们坚持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只是为了孩子,为了活着。这样的失了尊严的活着。
另一篇,十二岁的小男孩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姑姑以及姑姑的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四岁。原因是姑姑管教太严,姑姑的两个孩子说要报告妈妈这个小表哥偷完游戏。就因为这样的小事这位同学亲手夺去三个鲜活的生命,三个至亲的家人。
第一篇关注的是乡村底层妇女。我曾今一度天真的以为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都不能成为话题了,虽然女性在很多领域都占于劣势,但基本上今日之女性的地位还是获得极大提升的。可是我完全忽略了在经济极度落后,法制完全不健全的地区,教育缺失那一群女性的生存状态。
看到那篇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活不下去了,为什么不找政府,孩子养不下去,为什么不找相应的组织寻求帮助?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完善的保障制度,她们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向自己所处的国家伸出求助之手。只能以最无奈最悲伤的方式去保全孩子和自己活着。
第二篇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温暖,缺乏爱,而变得残忍至极。至今,我踩死一只虫子都会心慌,去年玉琪生病我扬言要煲鲫鱼汤给她喝,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鱼我根本无法下手,只好作罢,把鱼送人,买了一堆水果去探望。我没有办法想象那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能够把刀伸向自己的亲人。藏匿起尸体之后继续去游戏厅玩游戏……我们要质问谁?人性本恶吗?父母之爱缺失吗?还是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吧。技术发展,城市扩张,乡村消逝,现在的孩童已经越来越少亲近大自然,越来越少地看到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毛毛虫是怎样蜕变为蝴蝶,桑蚕如何吐丝,母鸡气势汹汹保护它的孩子,也越来越看不到一片草地由枯黄到翠绿,春天来了,漫山鲜花绽放……我相信,有这样经历的孩子是不忍去伤害生命的。可是这也不是关键。没有这些质朴的生命本源的熏陶,还有学校教育啊,她应该教会一个生命如何去敬畏他人的生命。而不是要考多高的分,排到第几名,上多好的学校,挣多少钱。当然,这样极端的残忍是少数,但这也透露社会隐隐的病态。
然后和室友义愤填膺地痛诉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合理,社会保障不健全,国民没有安全感;信任缺失;贫富差距;媒体闹闹哄哄缺乏责任感;价值观单一;快得让人惶恐的节奏……
我们很忧伤很忧伤。最最简单的,路边的乞讨者都是假的,我们那一点同情心都无处安放……最后孟子出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最终选择独善其身。
看到这么让人忧伤的guojia会想起90多年前的粱济,某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淡淡地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回答,这个世界终归是会好起来的……三天后,粱济自沉水底,“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带着遗恨离去。当时只觉得,文人痴傻,世道再乱,何以就不活了。成长了几年倒是些许可以理解梁先生对家国的深沉之爱以及那一发问背后深深深深的忧伤。
南周依旧是家国天下,关注底层,关注边缘,从这里读到一个让人忧伤的zhongguo。
当然她的本意一定不是希望读者诸君看了陷入深深的忧伤,而是希望关注现象背后,寻改革之道。
本期南周关注了一群西部乡村被生计所迫从事提供性服务的群体,每次十元到三十元之间。故称十元店。我实在不忍再用文字去描述一遍她们的工作她们的服务对象以及她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到我们无法想象。而她们坚持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只是为了孩子,为了活着。这样的失了尊严的活着。
另一篇,十二岁的小男孩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姑姑以及姑姑的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四岁。原因是姑姑管教太严,姑姑的两个孩子说要报告妈妈这个小表哥偷完游戏。就因为这样的小事这位同学亲手夺去三个鲜活的生命,三个至亲的家人。
第一篇关注的是乡村底层妇女。我曾今一度天真的以为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都不能成为话题了,虽然女性在很多领域都占于劣势,但基本上今日之女性的地位还是获得极大提升的。可是我完全忽略了在经济极度落后,法制完全不健全的地区,教育缺失那一群女性的生存状态。
看到那篇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活不下去了,为什么不找政府,孩子养不下去,为什么不找相应的组织寻求帮助?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完善的保障制度,她们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向自己所处的国家伸出求助之手。只能以最无奈最悲伤的方式去保全孩子和自己活着。
第二篇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温暖,缺乏爱,而变得残忍至极。至今,我踩死一只虫子都会心慌,去年玉琪生病我扬言要煲鲫鱼汤给她喝,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鱼我根本无法下手,只好作罢,把鱼送人,买了一堆水果去探望。我没有办法想象那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能够把刀伸向自己的亲人。藏匿起尸体之后继续去游戏厅玩游戏……我们要质问谁?人性本恶吗?父母之爱缺失吗?还是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吧。技术发展,城市扩张,乡村消逝,现在的孩童已经越来越少亲近大自然,越来越少地看到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毛毛虫是怎样蜕变为蝴蝶,桑蚕如何吐丝,母鸡气势汹汹保护它的孩子,也越来越看不到一片草地由枯黄到翠绿,春天来了,漫山鲜花绽放……我相信,有这样经历的孩子是不忍去伤害生命的。可是这也不是关键。没有这些质朴的生命本源的熏陶,还有学校教育啊,她应该教会一个生命如何去敬畏他人的生命。而不是要考多高的分,排到第几名,上多好的学校,挣多少钱。当然,这样极端的残忍是少数,但这也透露社会隐隐的病态。
然后和室友义愤填膺地痛诉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合理,社会保障不健全,国民没有安全感;信任缺失;贫富差距;媒体闹闹哄哄缺乏责任感;价值观单一;快得让人惶恐的节奏……
我们很忧伤很忧伤。最最简单的,路边的乞讨者都是假的,我们那一点同情心都无处安放……最后孟子出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最终选择独善其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