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献某条
《论语·乡党》有一条: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孔(孔安国)曰:傩,驱逐疫鬼,恐惊先祖,故朝服而立于庙之阼阶。”
正义曰:此明孔子存室神之礼也。傩,索室驱逐疫鬼也。恐惊先祖,故孔子朝服而立於庙之阼阶。鬼神依人,庶其依已而安也。所以朝服者,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也。
四书章句: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乃多反。傩,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阼阶,东阶也。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亦必朝服而临之者,无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此一节,记孔子居乡之事。
这条史料对研究傩的人而言弥足珍贵,它是除《周礼·夏官》记载外,另一条很权威、引用最多的文献了。而针对这条史料的解释,显然,宋以前的学者以孔氏注是瞻,皆认为孔子安抚祖灵。宋朱熹则骑墙表态。
那么现代的学者呢,基本分为三类:
有些学者按照孔安国的想法推测:祖宗也是鬼,傩的功能就是驱鬼,有时候难免误伤无辜,惊吓到祖先之灵,所以孔子穿了官服站在阶前保护祖先。
有些学者则反问:既然傩是一种宫廷大祭,傩师方相氏自然地位不低,乃神之化身。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且“事鬼神而远之”,对于神灵祭祀采取“祭神如神在”。而且,“阼阶”非谓庙之阼阶,而是家门、室口之阼阶,与傩“索室驱疫”相符合,明显这条文献是说孔子迎傩队。
有学者补充,《年中行事抄》“追傩事条”引《十节记》云“十二月晦,夜厌傩鬼何?昔高辛氏十二月晦夜死,其灵成鬼致疾病,夺喰人祖灵祭物,惊祖灵,因之以桃弓苇矢逐■(疒加虎)鬼静国家”。故而,似乎孔子确实是在替祖宗护食。
又,《礼记·郊特牲》: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阶,存室神也。
郑玄注:禓,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禓,或为献,或为傩。
禓,在此处假鬼名为祭名。
饶宗颐《殷上甲微作禓(傩)考》指出:“傩肇于殷,本为殷礼,于宫室驱除疫气,其作始者实为上甲微。”故而,商称“乡人禓”,周称“乡人傩”。
孔(孔安国)曰:傩,驱逐疫鬼,恐惊先祖,故朝服而立于庙之阼阶。”
正义曰:此明孔子存室神之礼也。傩,索室驱逐疫鬼也。恐惊先祖,故孔子朝服而立於庙之阼阶。鬼神依人,庶其依已而安也。所以朝服者,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也。
四书章句: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乃多反。傩,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阼阶,东阶也。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亦必朝服而临之者,无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此一节,记孔子居乡之事。
这条史料对研究傩的人而言弥足珍贵,它是除《周礼·夏官》记载外,另一条很权威、引用最多的文献了。而针对这条史料的解释,显然,宋以前的学者以孔氏注是瞻,皆认为孔子安抚祖灵。宋朱熹则骑墙表态。
那么现代的学者呢,基本分为三类:
有些学者按照孔安国的想法推测:祖宗也是鬼,傩的功能就是驱鬼,有时候难免误伤无辜,惊吓到祖先之灵,所以孔子穿了官服站在阶前保护祖先。
有些学者则反问:既然傩是一种宫廷大祭,傩师方相氏自然地位不低,乃神之化身。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且“事鬼神而远之”,对于神灵祭祀采取“祭神如神在”。而且,“阼阶”非谓庙之阼阶,而是家门、室口之阼阶,与傩“索室驱疫”相符合,明显这条文献是说孔子迎傩队。
有学者补充,《年中行事抄》“追傩事条”引《十节记》云“十二月晦,夜厌傩鬼何?昔高辛氏十二月晦夜死,其灵成鬼致疾病,夺喰人祖灵祭物,惊祖灵,因之以桃弓苇矢逐■(疒加虎)鬼静国家”。故而,似乎孔子确实是在替祖宗护食。
又,《礼记·郊特牲》: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阶,存室神也。
郑玄注:禓,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禓,或为献,或为傩。
禓,在此处假鬼名为祭名。
饶宗颐《殷上甲微作禓(傩)考》指出:“傩肇于殷,本为殷礼,于宫室驱除疫气,其作始者实为上甲微。”故而,商称“乡人禓”,周称“乡人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