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道自己的强大,也要体现柔弱低调的德性,好像溪流一样低调不起眼。保持低调不争,永恒的德行就会形成,就会回复到婴儿一样的单纯。虽然看到自己的光明之处,也还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才能做天下的表率。自己为人师表,永恒的德行就会发扬光大,就可以向前无止境的发展。虽然知道自己是荣耀的,也还要提防受耻辱的时候,用虚怀若谷成为天下的榜样。虚怀若谷的德性充分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淳朴的境地。淳朴的品性得到光大,就可以成大器了,圣人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百官之长。所以要想大制于天下,前面介绍的道行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启发
老子本章阐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
秦国老将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
王剪几乎每天都派人向秦王要封地,一直等到秦王把封地给他,才开战。很多人觉得王剪很可笑,觉得他很小气,王剪对亲信说:“秦王把全国之兵都交给我了,可以说把秦国都交给我了,他能放心吗?我只有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他才会放心大胆的任用我,我们才可以顺利的指挥军队战胜楚国”。
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
王剪巧妙的运用了“知其荣,守其辱”的方法赢得了秦王的信任,从而立下了旷世奇功。
其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早已融入了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哲学思想。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等等,这些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话语里都包含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
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哲学思想。引申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闻过则喜”的美德。
古人云:“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坏者是吾友”,这里的“坏”指的是缺点和过失,大有闻过则喜的君子风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用什么方法和态度对待错误和过失。
战国时有个楚庄王,继位三年,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荒废,国无宁日。扬言谁敢进谏,一律腰斩。一个大臣拜见,向他请教一个谜语:“一只大鸟,三年不叫也不飞,请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庄王想了想,恍然大悟,果断回答:“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则冲天”。楚庄王立刻遣散美女,释放鸟兽,重用良臣,重整朝纲。没用几年就赢得了春秋五霸的地位,庄王闻过则喜的故事亦被后人传为佳话。
三国时有个将军吕蒙,骁勇善战、勇猛无比,但他是一个文盲,自己还沾沾自喜。一天孙权对他说:“光有一身好功夫,不懂兵法,没有谋略,充其量是一个勇将,要想当个指挥三军的大都督,就很难了。”吕蒙翻然悔悟,从此以后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了东吴文武双全的三军大都督。在收复荆州的战役中,瞒天过海、白衣渡江、火烧烽火台、活捉关羽,充分体现了吕蒙的大智大勇,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
恰恰相反文过饰非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知错不改反而还变本加厉,为的就是他们那张虚荣的面子。战国有个宋镶公,宋国和楚国两军对垒,当楚国大军渡江时,他的大臣建议:“半渡而击之,必大获全胜”,他说:“我要以仁义得天下”,不予采纳。楚军全部渡江后,大臣又建议:“立足未稳而击之,必大获全胜”,他又说:“我要以仁义得天下”不予采纳。结果两军开战,宋镶公大败而归。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笑柄。
人区别于动物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知羞耻顾面子。面子谁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面子够大吧?有一次唐太宗手拿一只漂亮的鹦鹉在御花园中散步,心情非常愉快。忽然发现魏征来了,连忙把鹦鹉藏于怀中,当魏征离开时,唐太宗拿出心爱的鹦鹉时,已经活活憋死,唐太宗的面子扫地怒不可遏,冷静下来一想:“原来魏征是担心朕沉迷于神色犬马荒废朝政”。魏征看到了这一幕,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走。魏征死后,唐太宗痛心疾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离去,从此朕少了一面镜子”!这段美谈流传千古,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唐太宗是闻过则喜的典范。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而著称,闻过则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洒落在身上尘土,就像我们身上的过失。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就相当于抖掉身上的尘土,同时脚踩尘土,自己随之而升高,踩着不断升高的尘土,必然达到新高度,前途必然豁然开朗。全民族倡导闻过则喜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无论企业的实力有多么强,提高服务质量是一种“退后一步”的竞争哲学,如果服务能够体现出高品位来,不仅在竞争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还可以回避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任何一个甲方高层领导,如果要他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政绩”和“利益”时,答案一定是“政绩”,如果“鱼”和“熊掌”两者可以兼得,那就一定是皆大欢喜的事了。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营思路。
前面讲到品位服务时,谈到了关于服务是绝对不会被人拒绝的道理,始终围绕打造精品工程这一原则,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即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又可以确保安全施工,还可以打造精品出来,日积月累他们就能够认识到“政绩”可以确保了,此时业务已经成功了一半。直到业务成功以后再谈“利益”的前提也同时存在了。如此这般,我们就可以远远回避业务搞成以前就进行庞大经营开支的风险了。
这是一个通过长期市场实践得出的经验,笔者从事经营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成功的运用“品位服务”的理念,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客户主动提出“利益”问题的。这个经验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控制经营风险。
在经营活动中,只要稍不留神,就有无数双手伸出来向你要钱,往往工程结束后财务结算时才发现利润已经大大缩水,乃至于莫名其妙的亏损了。
如何回避这种尴尬局面呢?
根据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市场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谈技术、不谈品牌、不谈质量,开口就敢大胆伸手要钱的人,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人,政绩与之无关,只想捞一嘴算一嘴,在经营活动中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人,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轻易付诸于利益。这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集团的高层关系或通过高超的营销技巧,直接打通工程高层最高决策人的关系,让他知道我们可以使他“鱼”和“熊掌”兼得,经营就可以稳操胜券。
根据笔者多年的市场经验,往往工程的最高决策者,不管是政府的还是民营的,他们往往非常平易近人,对政绩和效果看得非常重,技术经营和品位服务就是保证他们政绩的灵丹妙药。通过品位服务就可以切入进去,从而产生高屋建瓴般的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经营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知道自己的强大,也要体现柔弱低调的德性,好像溪流一样低调不起眼。保持低调不争,永恒的德行就会形成,就会回复到婴儿一样的单纯。虽然看到自己的光明之处,也还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才能做天下的表率。自己为人师表,永恒的德行就会发扬光大,就可以向前无止境的发展。虽然知道自己是荣耀的,也还要提防受耻辱的时候,用虚怀若谷成为天下的榜样。虚怀若谷的德性充分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淳朴的境地。淳朴的品性得到光大,就可以成大器了,圣人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百官之长。所以要想大制于天下,前面介绍的道行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启发
老子本章阐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
秦国老将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
王剪几乎每天都派人向秦王要封地,一直等到秦王把封地给他,才开战。很多人觉得王剪很可笑,觉得他很小气,王剪对亲信说:“秦王把全国之兵都交给我了,可以说把秦国都交给我了,他能放心吗?我只有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他才会放心大胆的任用我,我们才可以顺利的指挥军队战胜楚国”。
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
王剪巧妙的运用了“知其荣,守其辱”的方法赢得了秦王的信任,从而立下了旷世奇功。
其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早已融入了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哲学思想。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等等,这些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话语里都包含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
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哲学思想。引申到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闻过则喜”的美德。
古人云:“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坏者是吾友”,这里的“坏”指的是缺点和过失,大有闻过则喜的君子风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用什么方法和态度对待错误和过失。
战国时有个楚庄王,继位三年,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荒废,国无宁日。扬言谁敢进谏,一律腰斩。一个大臣拜见,向他请教一个谜语:“一只大鸟,三年不叫也不飞,请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庄王想了想,恍然大悟,果断回答:“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则冲天”。楚庄王立刻遣散美女,释放鸟兽,重用良臣,重整朝纲。没用几年就赢得了春秋五霸的地位,庄王闻过则喜的故事亦被后人传为佳话。
三国时有个将军吕蒙,骁勇善战、勇猛无比,但他是一个文盲,自己还沾沾自喜。一天孙权对他说:“光有一身好功夫,不懂兵法,没有谋略,充其量是一个勇将,要想当个指挥三军的大都督,就很难了。”吕蒙翻然悔悟,从此以后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了东吴文武双全的三军大都督。在收复荆州的战役中,瞒天过海、白衣渡江、火烧烽火台、活捉关羽,充分体现了吕蒙的大智大勇,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
恰恰相反文过饰非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知错不改反而还变本加厉,为的就是他们那张虚荣的面子。战国有个宋镶公,宋国和楚国两军对垒,当楚国大军渡江时,他的大臣建议:“半渡而击之,必大获全胜”,他说:“我要以仁义得天下”,不予采纳。楚军全部渡江后,大臣又建议:“立足未稳而击之,必大获全胜”,他又说:“我要以仁义得天下”不予采纳。结果两军开战,宋镶公大败而归。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笑柄。
人区别于动物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知羞耻顾面子。面子谁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面子够大吧?有一次唐太宗手拿一只漂亮的鹦鹉在御花园中散步,心情非常愉快。忽然发现魏征来了,连忙把鹦鹉藏于怀中,当魏征离开时,唐太宗拿出心爱的鹦鹉时,已经活活憋死,唐太宗的面子扫地怒不可遏,冷静下来一想:“原来魏征是担心朕沉迷于神色犬马荒废朝政”。魏征看到了这一幕,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走。魏征死后,唐太宗痛心疾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离去,从此朕少了一面镜子”!这段美谈流传千古,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唐太宗是闻过则喜的典范。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而著称,闻过则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洒落在身上尘土,就像我们身上的过失。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就相当于抖掉身上的尘土,同时脚踩尘土,自己随之而升高,踩着不断升高的尘土,必然达到新高度,前途必然豁然开朗。全民族倡导闻过则喜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无论企业的实力有多么强,提高服务质量是一种“退后一步”的竞争哲学,如果服务能够体现出高品位来,不仅在竞争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还可以回避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任何一个甲方高层领导,如果要他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政绩”和“利益”时,答案一定是“政绩”,如果“鱼”和“熊掌”两者可以兼得,那就一定是皆大欢喜的事了。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营思路。
前面讲到品位服务时,谈到了关于服务是绝对不会被人拒绝的道理,始终围绕打造精品工程这一原则,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即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又可以确保安全施工,还可以打造精品出来,日积月累他们就能够认识到“政绩”可以确保了,此时业务已经成功了一半。直到业务成功以后再谈“利益”的前提也同时存在了。如此这般,我们就可以远远回避业务搞成以前就进行庞大经营开支的风险了。
这是一个通过长期市场实践得出的经验,笔者从事经营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成功的运用“品位服务”的理念,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客户主动提出“利益”问题的。这个经验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控制经营风险。
在经营活动中,只要稍不留神,就有无数双手伸出来向你要钱,往往工程结束后财务结算时才发现利润已经大大缩水,乃至于莫名其妙的亏损了。
如何回避这种尴尬局面呢?
根据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市场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谈技术、不谈品牌、不谈质量,开口就敢大胆伸手要钱的人,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人,政绩与之无关,只想捞一嘴算一嘴,在经营活动中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人,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轻易付诸于利益。这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集团的高层关系或通过高超的营销技巧,直接打通工程高层最高决策人的关系,让他知道我们可以使他“鱼”和“熊掌”兼得,经营就可以稳操胜券。
根据笔者多年的市场经验,往往工程的最高决策者,不管是政府的还是民营的,他们往往非常平易近人,对政绩和效果看得非常重,技术经营和品位服务就是保证他们政绩的灵丹妙药。通过品位服务就可以切入进去,从而产生高屋建瓴般的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经营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