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书摘+笔记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有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
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
表达观察结果……表达感受……说出哪些导致那样的感受(完全信息)
我感到绝望(提及情绪)……你想告诉我(验证倾听)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涉及道德评判的)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他是坏人,我们要打倒他。)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没有事是不得不做的。)
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
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自我认知缺失,只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中。)
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与别人的行为无关)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期待应该陈述出来)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例如有责任感)
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 ,就更难了!
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
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
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一旦有机会,排队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
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不对的)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不成功便成仁)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
我无法将病人照到某种特定的精神病类别中。
我们还可能担心在将来推动别人的常识。
如果你还会跳舞,你就不要行走。
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有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
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
表达观察结果……表达感受……说出哪些导致那样的感受(完全信息)
我感到绝望(提及情绪)……你想告诉我(验证倾听)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涉及道德评判的)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他是坏人,我们要打倒他。)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没有事是不得不做的。)
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
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自我认知缺失,只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中。)
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与别人的行为无关)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期待应该陈述出来)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例如有责任感)
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 ,就更难了!
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
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
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一旦有机会,排队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
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不对的)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不成功便成仁)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
我无法将病人照到某种特定的精神病类别中。
我们还可能担心在将来推动别人的常识。
如果你还会跳舞,你就不要行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