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说,一个东西,看似生也无望,死又不甘,我们就索性把它干死,死透了,再让他重生。
第一次听到这个谚语,我表示不能理解。生活毕竟不是dota,你也不是牛头,死了就是死了怎么重生,这是一条神棍逻辑。即使能重生,难度系数5.0,绝对高于让它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复苏。覆水难收,人死不能复生。
现在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人死不能复生这句话,是多指心里层面的。也就是说,面对人生突然出现难题,我们的第一状态下反应都是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大多是像被人干了一闷棍,但显然棍不致死,to be or not to be,就成了问题。如果保持半死不活手忙脚乱的样子,或者是干脆混吃等死听天命的样子,就多半会果断牺牲,我们把这种悲剧产生的喜感,叫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就是有人哭有人笑,哭的是局内人,笑的是旁观者。
所以,我以为做事之前不如假设我们一定会被干死,当死一回不可避免了,心态就会放松,事情反而会因为心态变好而有所转机。即使没有转机,你也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安排好了后事的死,总好过在幻想中突然的死。举个例子,前几年日本有个新闻,一个日本骚年,因为打手枪频率过高死在了床上,这可谓是突然死在幻想中的最高境界,是打手枪界的刘胡兰黄继光,但是换来的,也不过是嘲笑与反思。如果他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后事,比如已经穿好了寿衣,写好了遗书,尸体旁边有纸糊的Xbox360和psp,甚至还有一张墓地开的发票,那就不由得我们不对着那具尚握着JJ的尸体竖起大拇指,心里暗暗感叹“真t m n b!”
办事之前总想着失败该怎么办,看似不可理喻,事实上,这样做恰恰是比较理性的。
我以为可以这样理解其理性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情完成之前,你是不能确定他是否能够成功的,也就是它处在介于成功和失败的中间状态,好像薛定谔那个黑箱里的猫。
于是我以为正确的态度就是,把气氛搞得悲壮点,心态搞得淡定点,成功和失败都搞得理所当然点,做事就会客观点,事成也就有了更高的可能性。
古人云尽人事,听天命,所谓的天命也就是指各种时机和机缘巧合。人事尽的越多,天命的成分就越少,所以,对待事情还是能多拼命就多拼命,但是黑盒子里的猫是生是死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能淡定的有所准备,这种态度,才是强者的态度。
当然我不是强者,以上都是作为一个弱者,对强者的窥探,认真不认真,不必太认真,聊以一笑而已。
第一次听到这个谚语,我表示不能理解。生活毕竟不是dota,你也不是牛头,死了就是死了怎么重生,这是一条神棍逻辑。即使能重生,难度系数5.0,绝对高于让它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复苏。覆水难收,人死不能复生。
现在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人死不能复生这句话,是多指心里层面的。也就是说,面对人生突然出现难题,我们的第一状态下反应都是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大多是像被人干了一闷棍,但显然棍不致死,to be or not to be,就成了问题。如果保持半死不活手忙脚乱的样子,或者是干脆混吃等死听天命的样子,就多半会果断牺牲,我们把这种悲剧产生的喜感,叫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就是有人哭有人笑,哭的是局内人,笑的是旁观者。
所以,我以为做事之前不如假设我们一定会被干死,当死一回不可避免了,心态就会放松,事情反而会因为心态变好而有所转机。即使没有转机,你也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安排好了后事的死,总好过在幻想中突然的死。举个例子,前几年日本有个新闻,一个日本骚年,因为打手枪频率过高死在了床上,这可谓是突然死在幻想中的最高境界,是打手枪界的刘胡兰黄继光,但是换来的,也不过是嘲笑与反思。如果他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后事,比如已经穿好了寿衣,写好了遗书,尸体旁边有纸糊的Xbox360和psp,甚至还有一张墓地开的发票,那就不由得我们不对着那具尚握着JJ的尸体竖起大拇指,心里暗暗感叹“真t m n b!”
办事之前总想着失败该怎么办,看似不可理喻,事实上,这样做恰恰是比较理性的。
我以为可以这样理解其理性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情完成之前,你是不能确定他是否能够成功的,也就是它处在介于成功和失败的中间状态,好像薛定谔那个黑箱里的猫。
于是我以为正确的态度就是,把气氛搞得悲壮点,心态搞得淡定点,成功和失败都搞得理所当然点,做事就会客观点,事成也就有了更高的可能性。
古人云尽人事,听天命,所谓的天命也就是指各种时机和机缘巧合。人事尽的越多,天命的成分就越少,所以,对待事情还是能多拼命就多拼命,但是黑盒子里的猫是生是死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能淡定的有所准备,这种态度,才是强者的态度。
当然我不是强者,以上都是作为一个弱者,对强者的窥探,认真不认真,不必太认真,聊以一笑而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