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性爱情
之前在理发店里看到一篇杂志专栏,讲诉新时代的爱情与性。在吵吵闹闹的理发店里,这篇文章静的出奇。作为一本女性杂志,文章写的多少有些点到为止,读罢倒是有些想言之处,小生斗胆,一舒己见。
有段时间我住处附近常有一个长了胡子的老太太推着车子卖碟,为首的几张都是大师作品,例如饭岛爱,小泽圆、苍井空等。除此之外也能找到《红》、《白》、《蓝》这类通俗易懂的片子。老太太每次见我来了,便将这些大师作品往我怀里送,拒绝几次之后,总觉得老太太生活不易,怀着慈悲之心,勉强买了几张。在那个湿漉漉的夏天,这些片子除去让我锻炼出无比健壮的右手之外,也让我认识了饭岛爱。没过多久,惊闻这个碟片封面上各种姿态的女人自杀。随后看到台湾的蔡康永先生采访她的视频。蔡康永问,你那么恨你的爸爸,又迫切的想再见到他,这不矛盾吗?饭岛爱用日本式敬语回答,老师,人生本来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啊。一个女人,拥有智慧和更自觉的独立的人格意识十分不易,于饭岛爱小姐而言,悲惨的人生经历带给她了无限的智慧,她所拥有是可以与这命运做殊死抗争。最终,她完成了与这世界的最后博弈,在古希腊的哲学中,自杀的行为本身充满了思辨的意味,亚里士多德所言,自杀是最不幸的好人和最幸福的恶人的一个义务。人类在这座星球上走过了几千年的时光,在对自身追求和探索上,从来都未停止过脚步。
我们怎么看待性,这取决于社会角度。人人皆是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的道理千古不变,变化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度。理发店里的那篇专栏上采访了两位作家,一位是一贯清高的冯唐,他描述自己创作《不二》的过程是一次“下体的肿胀与大脑冷静之间的战争”,一位是蒋方舟,她感慨母亲的教育并没有把性避而不谈,而是以健康平和的状态告诉她。这两位几乎代表了如今社会的主流状态,性并非不可谈,但请高雅的谈。即便是今天的这个状态,在中国,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改变。王小波的杂文里写过这样的一件事,美国的作家到中国做交流,会场上,中国的作家摆手避之:“我们中国人对性不感兴趣。”美国人难免困惑,中国这么多人口,难道都是捏着鼻子忍着恶心造出来的?在我看来,这过程非但不恶心,还很愉悦。专栏中还提到了,北京第一家性用品商店开业时遭到了大批人的抵制,最终需要靠人大委员出面题词才得以存活。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改变了太多,前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再版,你在新华书店就能买到。尽管相对于原版,删减了许多内容,但像这样一部作品与普罗大众的见面,不可避免的说,我们的社会对于自由程度而言,还是有一定进步。社会的包容程度来源于对于异类的包容,我们都是芸芸众生,工作,恋爱,结婚,生活,育子,连我写这样的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再三,我们的存在对于社会谈不上任何的包容。在智慧的道路上,必须要承认,有很多人走在前面,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追赶的上,正是对于这些人,社会是否承认才能肯定它的包容程度。我在李敖先生于北大的演讲中听说,荷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妓女合法化,A片影院化的国家,当年的性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七十,时至今日,也未见人家国家的人礼崩乐坏,荒淫无度。从这个角度上说,开放绝非坏事,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把全体公民都视作是十七岁的青春期少年,谈到性,立马脑袋里想起了春秋大义,正襟危坐,本来是件脱光衣服的事情,非要穿着正装,大夏天,闷出一身汗并非好事一件。
作为女性杂志,文章谈到了性与爱的关系,总的来说,观点就是一条,大胆做,小心爱。我印象中看到过这样一个姑娘,她走到台上,主持人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没有工作,我整日无所事事,想的一切就是躺在爱的身旁。这个姑娘浪漫极了,躺在爱的身旁,而非爱人。我都想把这句话来拿来做签名,但会有顾虑。这样会不会有些不正经。我们谈到爱与性,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无爱之性或无性之爱是否能让你接受,前者你在大浴场的顶层都能找到,后者则显高雅,传说中柏拉图式的爱情。就像那位幻想着躺在爱的身旁的姑娘,去掉性,爱是怎么样存在的。
我的观点是,爱是爱本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承认柏拉图式爱情的存在。但我不承认,人能抗拒自身的需求,就是说,柏拉图式爱情是扯淡。台湾导演杨德昌和蔡琴结合之初便商量好来一次柏拉图式婚姻,结果以尴尬收尾。我床头柜上至今都放了本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每次睡不着拿出来看两眼,催眠效果极佳。在佛洛依德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的一切皆来自于这原始的欲望,他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根据器官的方式分成了几份,这个分发十分象形,我都不太好意思说,建议深受失眠困扰的人买来读读。在他看的观点中,时至今日,我们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因为我们把很多事情看做是恶臭的。这两年,从陈冠希陈老师开始,这个门那个门的事件,将我们拖拽到一个新的境地。许多年后,我们可能要感谢这些无知无畏的年轻人们,爱和性都是自由主义,就是,存在即合理,你管不着我。
你管不着我,对于道德而言,这是大忌。但无论何事,扯上道德,就等同于暴力。我们的社会,对于开放和自由抱有这样一种感觉,面对开放和自由的社会,等同于看到了卡里古拉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甚于商纣王的宫廷秘史,然而,社会存在着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这份自我纠错功能具体就实现在法律之上。去年有个小孩在集市上被车撞,周围人漠不关心,间接导致了小女孩的死亡。在此之后我看到最有力量的一个评论却来自于美国人,他说,在美国,出了这种事,警察第一个逮的人是小孩的父母。他们犯了法,出自于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不到位。诚然,漠不关心的行人有错,我们呼吁了这么多年的道德建设,现实总是无情的扇耳光。从未听说别国有什么八荣八耻,什么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搞运动,同时代的西方,也在搞运动,我们的口号是“***万岁”他们的口号是“要做爱不要战争”。今天社会的总总,在立体的历史框架里,总是有踪迹可寻的,我们没有经历过嬉皮士的年代,没有过波澜壮阔的性解放运动,最终,遮遮掩掩的开放,令我们曲解了一切。我们处于各种思想的交替中,畸形的处理着现实。到今天,娄烨的《颐和园》也没有任何机会上映,电影院里票房过亿的《色戒》是删减版的李安。分级制度不光体现于电影,而是全体社会,大学里那些研究社会学的老人家也被当成是青春期的少年,这本身是很荒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再加上遮遮掩掩的开放,畸形的观念一直充斥在我们周围。那个集市上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不是被周围的行人杀死,也不是被她忙碌的父母杀死,而是被这个社会。我从爱和性谈到这里,其实想说,在开放和宽容的社会里,爱和做前面是没有任何形容词修饰的,我们坦诚和安心的走入其中,不存在丝毫芥蒂。也许,未来理想都会实现,未来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想到这些,就多少有些希望,不是吗?
有段时间我住处附近常有一个长了胡子的老太太推着车子卖碟,为首的几张都是大师作品,例如饭岛爱,小泽圆、苍井空等。除此之外也能找到《红》、《白》、《蓝》这类通俗易懂的片子。老太太每次见我来了,便将这些大师作品往我怀里送,拒绝几次之后,总觉得老太太生活不易,怀着慈悲之心,勉强买了几张。在那个湿漉漉的夏天,这些片子除去让我锻炼出无比健壮的右手之外,也让我认识了饭岛爱。没过多久,惊闻这个碟片封面上各种姿态的女人自杀。随后看到台湾的蔡康永先生采访她的视频。蔡康永问,你那么恨你的爸爸,又迫切的想再见到他,这不矛盾吗?饭岛爱用日本式敬语回答,老师,人生本来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啊。一个女人,拥有智慧和更自觉的独立的人格意识十分不易,于饭岛爱小姐而言,悲惨的人生经历带给她了无限的智慧,她所拥有是可以与这命运做殊死抗争。最终,她完成了与这世界的最后博弈,在古希腊的哲学中,自杀的行为本身充满了思辨的意味,亚里士多德所言,自杀是最不幸的好人和最幸福的恶人的一个义务。人类在这座星球上走过了几千年的时光,在对自身追求和探索上,从来都未停止过脚步。
我们怎么看待性,这取决于社会角度。人人皆是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的道理千古不变,变化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度。理发店里的那篇专栏上采访了两位作家,一位是一贯清高的冯唐,他描述自己创作《不二》的过程是一次“下体的肿胀与大脑冷静之间的战争”,一位是蒋方舟,她感慨母亲的教育并没有把性避而不谈,而是以健康平和的状态告诉她。这两位几乎代表了如今社会的主流状态,性并非不可谈,但请高雅的谈。即便是今天的这个状态,在中国,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改变。王小波的杂文里写过这样的一件事,美国的作家到中国做交流,会场上,中国的作家摆手避之:“我们中国人对性不感兴趣。”美国人难免困惑,中国这么多人口,难道都是捏着鼻子忍着恶心造出来的?在我看来,这过程非但不恶心,还很愉悦。专栏中还提到了,北京第一家性用品商店开业时遭到了大批人的抵制,最终需要靠人大委员出面题词才得以存活。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改变了太多,前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再版,你在新华书店就能买到。尽管相对于原版,删减了许多内容,但像这样一部作品与普罗大众的见面,不可避免的说,我们的社会对于自由程度而言,还是有一定进步。社会的包容程度来源于对于异类的包容,我们都是芸芸众生,工作,恋爱,结婚,生活,育子,连我写这样的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再三,我们的存在对于社会谈不上任何的包容。在智慧的道路上,必须要承认,有很多人走在前面,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追赶的上,正是对于这些人,社会是否承认才能肯定它的包容程度。我在李敖先生于北大的演讲中听说,荷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妓女合法化,A片影院化的国家,当年的性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七十,时至今日,也未见人家国家的人礼崩乐坏,荒淫无度。从这个角度上说,开放绝非坏事,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把全体公民都视作是十七岁的青春期少年,谈到性,立马脑袋里想起了春秋大义,正襟危坐,本来是件脱光衣服的事情,非要穿着正装,大夏天,闷出一身汗并非好事一件。
作为女性杂志,文章谈到了性与爱的关系,总的来说,观点就是一条,大胆做,小心爱。我印象中看到过这样一个姑娘,她走到台上,主持人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没有工作,我整日无所事事,想的一切就是躺在爱的身旁。这个姑娘浪漫极了,躺在爱的身旁,而非爱人。我都想把这句话来拿来做签名,但会有顾虑。这样会不会有些不正经。我们谈到爱与性,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无爱之性或无性之爱是否能让你接受,前者你在大浴场的顶层都能找到,后者则显高雅,传说中柏拉图式的爱情。就像那位幻想着躺在爱的身旁的姑娘,去掉性,爱是怎么样存在的。
我的观点是,爱是爱本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承认柏拉图式爱情的存在。但我不承认,人能抗拒自身的需求,就是说,柏拉图式爱情是扯淡。台湾导演杨德昌和蔡琴结合之初便商量好来一次柏拉图式婚姻,结果以尴尬收尾。我床头柜上至今都放了本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每次睡不着拿出来看两眼,催眠效果极佳。在佛洛依德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的一切皆来自于这原始的欲望,他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根据器官的方式分成了几份,这个分发十分象形,我都不太好意思说,建议深受失眠困扰的人买来读读。在他看的观点中,时至今日,我们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因为我们把很多事情看做是恶臭的。这两年,从陈冠希陈老师开始,这个门那个门的事件,将我们拖拽到一个新的境地。许多年后,我们可能要感谢这些无知无畏的年轻人们,爱和性都是自由主义,就是,存在即合理,你管不着我。
你管不着我,对于道德而言,这是大忌。但无论何事,扯上道德,就等同于暴力。我们的社会,对于开放和自由抱有这样一种感觉,面对开放和自由的社会,等同于看到了卡里古拉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甚于商纣王的宫廷秘史,然而,社会存在着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这份自我纠错功能具体就实现在法律之上。去年有个小孩在集市上被车撞,周围人漠不关心,间接导致了小女孩的死亡。在此之后我看到最有力量的一个评论却来自于美国人,他说,在美国,出了这种事,警察第一个逮的人是小孩的父母。他们犯了法,出自于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不到位。诚然,漠不关心的行人有错,我们呼吁了这么多年的道德建设,现实总是无情的扇耳光。从未听说别国有什么八荣八耻,什么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搞运动,同时代的西方,也在搞运动,我们的口号是“***万岁”他们的口号是“要做爱不要战争”。今天社会的总总,在立体的历史框架里,总是有踪迹可寻的,我们没有经历过嬉皮士的年代,没有过波澜壮阔的性解放运动,最终,遮遮掩掩的开放,令我们曲解了一切。我们处于各种思想的交替中,畸形的处理着现实。到今天,娄烨的《颐和园》也没有任何机会上映,电影院里票房过亿的《色戒》是删减版的李安。分级制度不光体现于电影,而是全体社会,大学里那些研究社会学的老人家也被当成是青春期的少年,这本身是很荒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再加上遮遮掩掩的开放,畸形的观念一直充斥在我们周围。那个集市上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不是被周围的行人杀死,也不是被她忙碌的父母杀死,而是被这个社会。我从爱和性谈到这里,其实想说,在开放和宽容的社会里,爱和做前面是没有任何形容词修饰的,我们坦诚和安心的走入其中,不存在丝毫芥蒂。也许,未来理想都会实现,未来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想到这些,就多少有些希望,不是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