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松长篇科幻诗《阿尼阿拉号》在华出版
原文载自:http://www.sweden.cn/culture/latestupdates/detail/article/-c8ac437b88/
日前,诺贝尔奖得主、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的长篇科幻叙事诗《阿尼阿拉号》由上海世纪文睿公司引进中国,正式在内地发行。这本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之歌”的诗作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富含了作者对二十世纪以来人类重大生存问题的思索。凭借其深刻的思考和预言式的想象力,它奠定了马丁松继斯特林堡之后“瑞典文学最伟大作家”的地位。
上周五,世纪文睿携手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和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了《阿尼阿拉号》中译本新书发布会。瑞典驻沪总领事姚汉森、瑞典哈瑞•马丁松协会会长约然•拜克斯特朗、马丁松的两个女儿哈丽耶特和爱娃•马丁松、本书译者万之及夫人、瑞典汉学家陈安娜、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以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胡大卫等人出席了活动。
出版于1956年的《阿尼阿拉号》诞生于冷战时期,其时,人类尚未登上月球。然而,马丁松却以古希腊预言家卡桑德拉式的睿智,讲述了一个人类因战争和环境遭到破坏而被迫远离地球、在虚无的太空中飘泊的末世预言。尽管距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五十多年,但马丁松在诗中提到的环境和战争等问题依然或愈趋严重地困扰人类。因而,这部诗作的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马丁松的女儿哈丽耶特在发布会现场朗诵了父亲所作的诗歌片断,令人感动不已。而作家莫言更是为本书提上了“因为具有宇宙意识,他的灵魂博大无边。因为心怀普世之爱,他的诗集触及灵魂”的评语。
马丁松(1904-1978年)是瑞典学院(每年颁布诺贝尔文学奖)院士。他出生贫寒,很小就成了孤儿。年轻时做过水手,二十几岁开始文学创作。除了《阿尼阿拉号》等诗集外,马丁松还著有《荨麻开花》等长篇小说、《魏国三刀》等舞台剧以及多部散文集。1974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在授予他文学奖时,赞誉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此次的中译本《阿尼阿拉号》是马丁松第一部引进中国的作品。
日前,诺贝尔奖得主、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的长篇科幻叙事诗《阿尼阿拉号》由上海世纪文睿公司引进中国,正式在内地发行。这本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之歌”的诗作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富含了作者对二十世纪以来人类重大生存问题的思索。凭借其深刻的思考和预言式的想象力,它奠定了马丁松继斯特林堡之后“瑞典文学最伟大作家”的地位。
![]() |
上周五,世纪文睿携手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和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了《阿尼阿拉号》中译本新书发布会。瑞典驻沪总领事姚汉森、瑞典哈瑞•马丁松协会会长约然•拜克斯特朗、马丁松的两个女儿哈丽耶特和爱娃•马丁松、本书译者万之及夫人、瑞典汉学家陈安娜、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以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胡大卫等人出席了活动。
出版于1956年的《阿尼阿拉号》诞生于冷战时期,其时,人类尚未登上月球。然而,马丁松却以古希腊预言家卡桑德拉式的睿智,讲述了一个人类因战争和环境遭到破坏而被迫远离地球、在虚无的太空中飘泊的末世预言。尽管距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五十多年,但马丁松在诗中提到的环境和战争等问题依然或愈趋严重地困扰人类。因而,这部诗作的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马丁松的女儿哈丽耶特在发布会现场朗诵了父亲所作的诗歌片断,令人感动不已。而作家莫言更是为本书提上了“因为具有宇宙意识,他的灵魂博大无边。因为心怀普世之爱,他的诗集触及灵魂”的评语。
马丁松(1904-1978年)是瑞典学院(每年颁布诺贝尔文学奖)院士。他出生贫寒,很小就成了孤儿。年轻时做过水手,二十几岁开始文学创作。除了《阿尼阿拉号》等诗集外,马丁松还著有《荨麻开花》等长篇小说、《魏国三刀》等舞台剧以及多部散文集。1974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在授予他文学奖时,赞誉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此次的中译本《阿尼阿拉号》是马丁松第一部引进中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