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ody combat的一些!(转自bc小组)原作者tracy
I、手部动作
一、拳法
1.直拳:straight punch
就是一只手的拳头向前攻击
2.刺拳(短直拳):jam
就是我们常见的快速的出拳快速的收回,及其具有弹性
3.交叉拳:cross
是指双手左右直拳或者刺拳的交替。这是最搏击拳法中最常用的正面攻击的拳法。就是笼统的直拳。所以,通常连续向前四次直拳,是刺拳和交叉拳的综合。
所以,实际操练时,没有单一是用的,都是多次左右手交替的刺拳或者直拳,都是连续的向前击打对方鼻子的位置,所以只要是做手一次刺拳,右手一次刺拳,这一组动作就叫做“jam and cross”
4.勾拳:upper-cut
出拳要领,身体由下至上带动肩膀,将力量传递至手臂击打出去,击打对方的下巴。
5.摆拳:hook
击打对方的侧脸。肘部和小臂以及肩膀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大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二、拳法的组合变化
1.连续三次直拳:tripple blow
在combat31的套路中第八节中的其中一个套路就是连续左右移动同时并连续三次直拳,那整个叫法为:“shuffle and tripple blow”
2.弹拳:brounce
combat 33 第四节的躲闪侧踢后接下的动作就是相反方向的一个弹拳。就是这个。
3.屈肘拳:round arm blow
4.手刀:knife (chop)
在combat 34和combat5 里面都有这个动作,就是击打对方的脖子
5.格档:block
这是防守的动作不同于上边的进攻动作,这是用来低档对方的攻击的防守动作。在combat30第六节和combat33的第六节都是上格档,就是抵挡上方的攻击。而在combat34和combat4 中双手握拳交叉在裆部前,就是下格挡。也可以叫做safe block.
6.肘击:elbow (blow)
泰拳专用的攻击动作。是非常凶猛的进攻方式。
7.双肘下撞:elbow chop
就是在跳起后然后用双肘朝敌人方向砸下去,这动作在combat31的泰拳第七节出现过。
8. 平肘打:elbow cut
就是常见的泰拳左右肘部摆动抽打对方的脸颊。
9.上肘抽:uppercut elbow
平肘打后,另一只手臂就采用这动作通常。
10.斜肘打: elbow hit
combat 33的泰拳那节 有动作。
II 腿部动作
1.前踢 front kick
2.侧踢 side kick
3.后踢 back kick
4.回旋踢 Round kick
5.鞭腿 round horse kick
6.膝腿 knee
7.跳踢 jump knee
8.躲闪侧踢 pad step side kicks
III. 综合进攻和防守
1.造型 kata
2.(左右)移动 shuffle
3.剪刀脚 :scissors
4.吸气 和呼气 inheal
5.小跳:body feint
6.躲闪:dmp away
7.向后移动:on the bycicle
8.侧身防守:slipping
9.撤步防守 :step-away
10.扭 clinch
11.捶打 :hammer hit
12.向下拳: chop
13.连续左右猛击
14.连续左右直拳 :one-two straight
15.推挡:shove
16.走步摇晃:stagger
常见组合就是撤步摇晃防守,就是:“slipping stagger”
17.扎马步:square away
18.左直拳接右钩拳:bmm boom
19.绕拳:rolling
20.弹性袋:speeding bag
21.步法:footwork
22.跑:road work
uppercut
三种主要拳法,jam、uppercut、hook;他们三个比较难掌握的就是第二个uppercut(勾拳)。这个拳法主要是当与敌人近身格斗时用来攻击对方的下颌。如果力量很大,位置很正,力度和寸进都很猛地话,是能够把敌人上颚以及关节包口口腔、牙齿击伤,甚至可以造成脑部急剧充血造成昏迷。这样的攻击足可以使对方短期内丧失攻击力,以留给我们更宽松
的时间去继续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彻底打倒他。
在我们的combat中,很常见这种拳法 uppercut;几乎每个套路中都会
出现,多数情况下,他不是单一出现的,就像jam,你绝不能说我一拳就能将敌人打服,打倒,那么一般实际情况多数是能打几拳就打几拳,连续攻击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所以,uppercut也是同样,他也是连续多次双拳交替,就是所说的cross交叉拳。那么jam比较容易通过练习快速的掌握。然而,uppercut似乎不那么轻易搞定。
如果是真正练习过combat 的人,对技术要求比较正规的话,不难发现uppercut动作不那么容易效仿。而且,像24、30、28、35、34等都有双手连续交叉快速的超过8个以上的uppercut,做起来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慢的勾拳,有人还是很快可以领悟的,但是快的就让大多人都是做得不标准或者是错误的。
如果足够了解combat 的朋友会知道uppercut的要领:拳头不要超过肩膀高度,不要太远或太近与肩的距离。正确的距离是“六”距离;具体做法是:将你的右手作“六”的手势,就是除了大拇指和小拇指外,其他的都收握起来,然后举起这只手靠近你的左肩,用你的大拇指抵住你的肩膀,然后将左臂弯曲,当你的左小臂碰到小拇指,这样的距离就是勾拳的基本姿势。然后就是打击要求,即用身体带动肩膀,将力传递到小臂,以实现正确的打击,绝不是胳膊的发力,是略低身体由下至上发力带动肩膀,出拳。做动作的时候,身体不要来回扭动。
在实际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常见有这些。因为勾拳是屈肘状,当用身体力量去带动肩膀时,及其容易出现身体的来回扭动,如果没有锁住髋关节,那么整体一看就是整个人在不停的来回扭髋,有的甚至是身体不停的来回摆动。这是错误的一。第二,有的人做不到位置,小臂过于靠近肩膀,身体没有由下至上发力,整个支点都在肩膀,没有放松,错误的将肩胛肌用力,出现了缩脖,弯腰的错误。第三,失去节奏和平衡感,通常连续快速作的uppercut音乐通常是非常急促,鼓点密集,丝毫没有停留的空间,这样连续做很多人出现了姿势和身体的共济失调,完全乱了。越做越跟不上。第四,初学者通常做起来完全不符合,看起来就像做健美操的手臂伸拉,来回弯曲小臂。根本不是勾拳。
我在练习的过程中,连续快速交替的多次uppercut给我的印象和心得很深很多。不知道你们做得如何?谁有更好更科学的练习方法,共享一下吧
jam
不练combat,不会搏击操,有人打你,你要还手吧。直接伸手去揍他,对,就朝脸上给他一“电炮”,这就是。。。没有错,他就是居家旅行、打人于无形的必会的东西,jam。噢噢噢,别弄错了,可不是body jam,而是刺拳哪。上边看了个玩笑,但是的确是这样的,不论你会不会什么combat或者任何一种格斗术,只要你想打人,都会伸手握拳超对方脸打去,这就使jam的基本模式了。所以说combat的jam是大佬。当之无愧了。
刺拳是最常用的击打拳法。由于我们不是残疾人,我们有两个拳头,所以我们要交替使用,不能让对方有喘息机会,让他持续性“挨打”,所以这样交替也叫做“cross”,交叉拳。这样,统称概括为直拳,jam and cross。
动作要领非常简单,没有多余的规则。从效果上看,要快,猛,狠。就是很power;从实际做动作的角度上去要求,定义是说,就les mills的说法是腰部发力,即还是以身体作为了发动机,转动髋部,身体方向略侧,然后把力量传递与肩膀,手臂,最后将拳头向前平直方向的击打出去,攻击部位是鼻子以及周围区域。
我来翻译一下这定义中比较模糊的字眼。在长期的代课中我发现新老会员的很大差别,就是一打眼这个人练没练习过combat,一伸手个jam就能很快地看出来。因为,如果第一次基础combat,他们的jam,很漂,很不稳,似乎稍强的一股风就给他们的拳头吹走了。完全没有任何力量和凝聚。
我感觉,jam,每做一拳都是双重的攻击。首先你拳未到,拳风先至,已然将敌气焰灭掉;这才是优秀的jam拳了。
直拳的 姿势大家都了解。说说具体作的细节过程,双腿扎稳重心,双脚用力蹬地,做好双臂护住脸庞的防守姿势,要出拳的时候, 双脚暗劲等蹬地,利用反作用力带动至腰,同时,开始转动髋关节,逐渐让身体侧过来,然后是我重点要描述的一种感觉,大家都知道弹簧吧,就是弹簧如果压得越猛,它反弹的力量就越猛;跳远也是,我们都是往后退几步,然后攒足的速度以更大的释放能量跳出去,那,jam也如此,当我们在转动身体的过程中,我们要略略有含胸的感觉,肩膀向后的感觉,此时的腰部已经带动了肩膀,那已经靠后的肩膀又被转过来的身体经过腰部的拉动,由后向前的反弹力很大了,这时,肩膀,不,应说上半身,就像一个压缩了弹簧,当你手臂伸出去的那一瞬,就像弹开的弹簧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力度了。注意,手臂不要伸过于直,要记得快打,速度要快,快收,打完立刻把手臂收回防守,然后另一手也如此炮制,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上半身转动,而是整个身体转动,有很多女会员,由于髋关节“非常”灵活,所以在座连续直拳时,会出现像跳舞一样的扭动,就是我们口语的是扭屁股,所以一定要锁住髋关节,是整个身体的运动。
概括:1.务必转动身体,脚为支点;
2,肩膀“甩”出手臂;让肩膀变弹簧。
3.快打快收,不要伸平。握空拳。
hook
这三拳的实在间隔太久了。摆拳在实战格斗中应用于近距离攻击,通常是配合刺拳后的,几乎上没有起初攻击就是用勾拳的,在连续的刺拳使敌人招架不住时伺机一记猛劲勾拳,那就是致命的攻击了。可以将敌人完全制服。可见摆拳的威力。
但是,要发挥摆拳的所有威力,必须动作要标准,否则就会使攻击力打了很大的折扣了。摆拳的基本动作要领是:小臂和大臂要在一个水平面上,角度大致在90度之间,角度不要过大或者过小;以肩膀为直接发力点,集中腰、腹乃至整个身体合力,甚至是腿蹬地后的反作用力量,将拳击打出去;拳头要翻转过来,即手背朝外,手心朝内,指关节向前去攻击敌人的侧脸。
这里说一下拳头,有的人会自然的将拳头平打出去,即手心下手背上的方式,这也不算错,不过细分析一下,无论从发力点还是打击面来讲都不如前者,拳头竖直,那是四个指关节在同时发力全部击中的敌人的侧脸,而平打过去,因为击打点是侧脸,所以,可能只有两三个指关节打中。所以,还是建议将拳头竖直,而且从动作整体看,竖直也比较漂亮。
现在我来描述一下我的感觉。我一个一个细节说,就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完全还原动作的全部过程。
首先从confense说起,双臂防守姿势护在脸颊两侧,现在开始要做勾拳了。感觉有点像做体操的伸展运动,将手臂向外侧伸展开来,然后将小臂拉回直立,与大臂成直角,接着以肘部为支点将小臂向前和大臂持平,然后保持大臂小臂的角度,用肩膀 力量带动整个手臂及打出去。我上边描述的各个细节其实非常的快,几乎可以说根本没看见,但是如果你将动作细化到刚才说的,重复几次后,逐渐加快,你就会有另外一种感觉:
手臂从防守位置出发,肩膀用力向前,手臂好像在脸庞快速划一个四分之一的圆周后及打出去,在靠近敌人侧脸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来直去,似有一种小臂向下砸得力量。还有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将拳头打太过,因为是侧脸击打,以自己鼻子为分界线,不要将手臂超过自己的鼻子。注意不要受伤肩膀。
试试看吧。
一、拳法
1.直拳:straight punch
就是一只手的拳头向前攻击
2.刺拳(短直拳):jam
就是我们常见的快速的出拳快速的收回,及其具有弹性
3.交叉拳:cross
是指双手左右直拳或者刺拳的交替。这是最搏击拳法中最常用的正面攻击的拳法。就是笼统的直拳。所以,通常连续向前四次直拳,是刺拳和交叉拳的综合。
所以,实际操练时,没有单一是用的,都是多次左右手交替的刺拳或者直拳,都是连续的向前击打对方鼻子的位置,所以只要是做手一次刺拳,右手一次刺拳,这一组动作就叫做“jam and cross”
4.勾拳:upper-cut
出拳要领,身体由下至上带动肩膀,将力量传递至手臂击打出去,击打对方的下巴。
5.摆拳:hook
击打对方的侧脸。肘部和小臂以及肩膀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大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二、拳法的组合变化
1.连续三次直拳:tripple blow
在combat31的套路中第八节中的其中一个套路就是连续左右移动同时并连续三次直拳,那整个叫法为:“shuffle and tripple blow”
2.弹拳:brounce
combat 33 第四节的躲闪侧踢后接下的动作就是相反方向的一个弹拳。就是这个。
3.屈肘拳:round arm blow
4.手刀:knife (chop)
在combat 34和combat5 里面都有这个动作,就是击打对方的脖子
5.格档:block
这是防守的动作不同于上边的进攻动作,这是用来低档对方的攻击的防守动作。在combat30第六节和combat33的第六节都是上格档,就是抵挡上方的攻击。而在combat34和combat4 中双手握拳交叉在裆部前,就是下格挡。也可以叫做safe block.
6.肘击:elbow (blow)
泰拳专用的攻击动作。是非常凶猛的进攻方式。
7.双肘下撞:elbow chop
就是在跳起后然后用双肘朝敌人方向砸下去,这动作在combat31的泰拳第七节出现过。
8. 平肘打:elbow cut
就是常见的泰拳左右肘部摆动抽打对方的脸颊。
9.上肘抽:uppercut elbow
平肘打后,另一只手臂就采用这动作通常。
10.斜肘打: elbow hit
combat 33的泰拳那节 有动作。
II 腿部动作
1.前踢 front kick
2.侧踢 side kick
3.后踢 back kick
4.回旋踢 Round kick
5.鞭腿 round horse kick
6.膝腿 knee
7.跳踢 jump knee
8.躲闪侧踢 pad step side kicks
III. 综合进攻和防守
1.造型 kata
2.(左右)移动 shuffle
3.剪刀脚 :scissors
4.吸气 和呼气 inheal
5.小跳:body feint
6.躲闪:dmp away
7.向后移动:on the bycicle
8.侧身防守:slipping
9.撤步防守 :step-away
10.扭 clinch
11.捶打 :hammer hit
12.向下拳: chop
13.连续左右猛击
14.连续左右直拳 :one-two straight
15.推挡:shove
16.走步摇晃:stagger
常见组合就是撤步摇晃防守,就是:“slipping stagger”
17.扎马步:square away
18.左直拳接右钩拳:bmm boom
19.绕拳:rolling
20.弹性袋:speeding bag
21.步法:footwork
22.跑:road work
uppercut
三种主要拳法,jam、uppercut、hook;他们三个比较难掌握的就是第二个uppercut(勾拳)。这个拳法主要是当与敌人近身格斗时用来攻击对方的下颌。如果力量很大,位置很正,力度和寸进都很猛地话,是能够把敌人上颚以及关节包口口腔、牙齿击伤,甚至可以造成脑部急剧充血造成昏迷。这样的攻击足可以使对方短期内丧失攻击力,以留给我们更宽松
的时间去继续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彻底打倒他。
在我们的combat中,很常见这种拳法 uppercut;几乎每个套路中都会
出现,多数情况下,他不是单一出现的,就像jam,你绝不能说我一拳就能将敌人打服,打倒,那么一般实际情况多数是能打几拳就打几拳,连续攻击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所以,uppercut也是同样,他也是连续多次双拳交替,就是所说的cross交叉拳。那么jam比较容易通过练习快速的掌握。然而,uppercut似乎不那么轻易搞定。
如果是真正练习过combat 的人,对技术要求比较正规的话,不难发现uppercut动作不那么容易效仿。而且,像24、30、28、35、34等都有双手连续交叉快速的超过8个以上的uppercut,做起来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慢的勾拳,有人还是很快可以领悟的,但是快的就让大多人都是做得不标准或者是错误的。
如果足够了解combat 的朋友会知道uppercut的要领:拳头不要超过肩膀高度,不要太远或太近与肩的距离。正确的距离是“六”距离;具体做法是:将你的右手作“六”的手势,就是除了大拇指和小拇指外,其他的都收握起来,然后举起这只手靠近你的左肩,用你的大拇指抵住你的肩膀,然后将左臂弯曲,当你的左小臂碰到小拇指,这样的距离就是勾拳的基本姿势。然后就是打击要求,即用身体带动肩膀,将力传递到小臂,以实现正确的打击,绝不是胳膊的发力,是略低身体由下至上发力带动肩膀,出拳。做动作的时候,身体不要来回扭动。
在实际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常见有这些。因为勾拳是屈肘状,当用身体力量去带动肩膀时,及其容易出现身体的来回扭动,如果没有锁住髋关节,那么整体一看就是整个人在不停的来回扭髋,有的甚至是身体不停的来回摆动。这是错误的一。第二,有的人做不到位置,小臂过于靠近肩膀,身体没有由下至上发力,整个支点都在肩膀,没有放松,错误的将肩胛肌用力,出现了缩脖,弯腰的错误。第三,失去节奏和平衡感,通常连续快速作的uppercut音乐通常是非常急促,鼓点密集,丝毫没有停留的空间,这样连续做很多人出现了姿势和身体的共济失调,完全乱了。越做越跟不上。第四,初学者通常做起来完全不符合,看起来就像做健美操的手臂伸拉,来回弯曲小臂。根本不是勾拳。
我在练习的过程中,连续快速交替的多次uppercut给我的印象和心得很深很多。不知道你们做得如何?谁有更好更科学的练习方法,共享一下吧
jam
不练combat,不会搏击操,有人打你,你要还手吧。直接伸手去揍他,对,就朝脸上给他一“电炮”,这就是。。。没有错,他就是居家旅行、打人于无形的必会的东西,jam。噢噢噢,别弄错了,可不是body jam,而是刺拳哪。上边看了个玩笑,但是的确是这样的,不论你会不会什么combat或者任何一种格斗术,只要你想打人,都会伸手握拳超对方脸打去,这就使jam的基本模式了。所以说combat的jam是大佬。当之无愧了。
刺拳是最常用的击打拳法。由于我们不是残疾人,我们有两个拳头,所以我们要交替使用,不能让对方有喘息机会,让他持续性“挨打”,所以这样交替也叫做“cross”,交叉拳。这样,统称概括为直拳,jam and cross。
动作要领非常简单,没有多余的规则。从效果上看,要快,猛,狠。就是很power;从实际做动作的角度上去要求,定义是说,就les mills的说法是腰部发力,即还是以身体作为了发动机,转动髋部,身体方向略侧,然后把力量传递与肩膀,手臂,最后将拳头向前平直方向的击打出去,攻击部位是鼻子以及周围区域。
我来翻译一下这定义中比较模糊的字眼。在长期的代课中我发现新老会员的很大差别,就是一打眼这个人练没练习过combat,一伸手个jam就能很快地看出来。因为,如果第一次基础combat,他们的jam,很漂,很不稳,似乎稍强的一股风就给他们的拳头吹走了。完全没有任何力量和凝聚。
我感觉,jam,每做一拳都是双重的攻击。首先你拳未到,拳风先至,已然将敌气焰灭掉;这才是优秀的jam拳了。
直拳的 姿势大家都了解。说说具体作的细节过程,双腿扎稳重心,双脚用力蹬地,做好双臂护住脸庞的防守姿势,要出拳的时候, 双脚暗劲等蹬地,利用反作用力带动至腰,同时,开始转动髋关节,逐渐让身体侧过来,然后是我重点要描述的一种感觉,大家都知道弹簧吧,就是弹簧如果压得越猛,它反弹的力量就越猛;跳远也是,我们都是往后退几步,然后攒足的速度以更大的释放能量跳出去,那,jam也如此,当我们在转动身体的过程中,我们要略略有含胸的感觉,肩膀向后的感觉,此时的腰部已经带动了肩膀,那已经靠后的肩膀又被转过来的身体经过腰部的拉动,由后向前的反弹力很大了,这时,肩膀,不,应说上半身,就像一个压缩了弹簧,当你手臂伸出去的那一瞬,就像弹开的弹簧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力度了。注意,手臂不要伸过于直,要记得快打,速度要快,快收,打完立刻把手臂收回防守,然后另一手也如此炮制,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上半身转动,而是整个身体转动,有很多女会员,由于髋关节“非常”灵活,所以在座连续直拳时,会出现像跳舞一样的扭动,就是我们口语的是扭屁股,所以一定要锁住髋关节,是整个身体的运动。
概括:1.务必转动身体,脚为支点;
2,肩膀“甩”出手臂;让肩膀变弹簧。
3.快打快收,不要伸平。握空拳。
hook
这三拳的实在间隔太久了。摆拳在实战格斗中应用于近距离攻击,通常是配合刺拳后的,几乎上没有起初攻击就是用勾拳的,在连续的刺拳使敌人招架不住时伺机一记猛劲勾拳,那就是致命的攻击了。可以将敌人完全制服。可见摆拳的威力。
但是,要发挥摆拳的所有威力,必须动作要标准,否则就会使攻击力打了很大的折扣了。摆拳的基本动作要领是:小臂和大臂要在一个水平面上,角度大致在90度之间,角度不要过大或者过小;以肩膀为直接发力点,集中腰、腹乃至整个身体合力,甚至是腿蹬地后的反作用力量,将拳击打出去;拳头要翻转过来,即手背朝外,手心朝内,指关节向前去攻击敌人的侧脸。
这里说一下拳头,有的人会自然的将拳头平打出去,即手心下手背上的方式,这也不算错,不过细分析一下,无论从发力点还是打击面来讲都不如前者,拳头竖直,那是四个指关节在同时发力全部击中的敌人的侧脸,而平打过去,因为击打点是侧脸,所以,可能只有两三个指关节打中。所以,还是建议将拳头竖直,而且从动作整体看,竖直也比较漂亮。
现在我来描述一下我的感觉。我一个一个细节说,就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完全还原动作的全部过程。
首先从confense说起,双臂防守姿势护在脸颊两侧,现在开始要做勾拳了。感觉有点像做体操的伸展运动,将手臂向外侧伸展开来,然后将小臂拉回直立,与大臂成直角,接着以肘部为支点将小臂向前和大臂持平,然后保持大臂小臂的角度,用肩膀 力量带动整个手臂及打出去。我上边描述的各个细节其实非常的快,几乎可以说根本没看见,但是如果你将动作细化到刚才说的,重复几次后,逐渐加快,你就会有另外一种感觉:
手臂从防守位置出发,肩膀用力向前,手臂好像在脸庞快速划一个四分之一的圆周后及打出去,在靠近敌人侧脸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来直去,似有一种小臂向下砸得力量。还有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将拳头打太过,因为是侧脸击打,以自己鼻子为分界线,不要将手臂超过自己的鼻子。注意不要受伤肩膀。
试试看吧。
-
captain ne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24 13:30:16
-
青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21:52:01
-
山支Ki.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28 19:04:26
-
yoy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0 14:38:27
-
leona's guit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19 08:15:05
-
森林de狂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11-20 2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