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儿童的助视器的验配
虽然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对视力残疾及其特殊需求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但是人们包括视力残疾人自身及其家人对助视器及其作用的认识仍然不足。这些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视力残疾儿童没有必要配备任何助视器,因为他们看不见!助眼镜等助视器容易产生视疲劳!多用眼对有限的剩余视力有所损伤!
走出这种认识误区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让助视器代替眼睛工作!不戴眼镜时全靠眼睛调节,极容易疲劳,戴上眼镜时眼镜能代替眼睛工作,反而减轻了眼睛本身调节的负担。
许多国外低视力专家都认为儿童调节力强,大多数儿童不用近用助视器也可阅读,所以美国的低视力专家Fonda认为,10岁以下儿童大多数不需近用助视器,除非是术后无晶体眼。Faye也指出,只有10岁以上儿童,由于调节力有所下降,课本字也小,才需配近用助视器。但从我们的实践经验看,许多低视力儿童需要近用助视器。除了要考虑儿童眼睛的调节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他们的剩余视力情况。即使10岁以下的儿童也不满足于仅仅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当许多儿童有了一定文化水平以后,便喜欢读普通印刷品,如画册、小人书等,因此常常需要助视器的帮助。此外助视器的佩戴有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多年来实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从小养成佩戴助视器可以及早地帮助儿童适应,及早开发其视觉功能,积累更多的视觉经验。也有证据表明,早期对儿童引入助视器可以让助视器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能够获得关于学习和发育的重要经验,特别小的孩子也可以从使用视力的训练中受益。
当一名低视力儿童裸眼视力为0. 05,矫正视力为0.1时,我们是否应为他(她)提供远视力矫正的建议和帮助呢?有人会说:矫正与否都还是视力残疾,0,05仅仅是正常视力的5%,矫正后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其实,基于个体原有的视力条件,矫正后提高0. 05相当于他原有视力的2倍,这不仅是远视力矫正的最佳结果,而且还意味着个体在自主能力方面的重大进步,哪怕是微弱视力的增加都可能会使个体在心理和精神状态上有所改善。
实例多次证明,配备和使用适合儿童个体的各种类型助视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视力水平。助视器能够帮助视力残疾人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剩余视力,帮助他们不同程度地克服因视力缺陷造成的障碍,可以明显提高低视者的视觉能力和效果,正如普通人使用望远镜可以望得更远、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更小的事物一样,但是助视器并不是医疗器械,它不能治疗任何一种眼病,也不能代替眼球的正常功能,而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同时使用助视器并不会像有的人所担心的那样会使仅剩的视力也受到损害,相反,视觉能力在助视器的辅助下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选择合适的助视器对于低视力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助视器都不能够完全单独取代眼球的全部功能并且它往往具有自身的缺点,例如望远镜的缺点是视野缩小,实际距离与感知距离不符,因此视力残疾儿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时,常常需要佩戴一种易上的助视器。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助视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注意综合考虑低视力儿童的各方面情况,然后再为其配备最合适的助视器。
一、适配助视器的原则
(一)针对性
个体之间都有差异,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相对来说更大。个体不同的眼病和用眼特点的差异决定了选配助视器应该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放大需求、对光的喜好等) 同时应结合考虑佩戴者身份所要承担的经常性任务的需要来选配。 例如。名低视力者看电视时用什么助视器?读书时用什么助视器?外出行走时用什么助视器?这都需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如果他的剩余视力是0.1,要看的字需要1.0的视力,那么就要用1.070.1=10倍的放大镜。如果他喜欢弹钢琴,而弹钢琴比写字要更远的距离,所以要用装了望远镜的眼镜,因为弹琴是要用双手从而不能用立式或手提式的放大镜。
(二)实用性
每个学牛可能需要配备几种助视器才能基本满足个体的需要,但并不是助视器越多越好、功能越强大越好,在讲求针对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实用的因素。因为助视器太多难免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一些麻烦,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拒绝佩戴助视器、,另外科技含量较高的助视器虽然功能强大,但价格昂贵且并不见得适合每种情况,有的能通过已有的简单放大镜就可解决问题,因此不论从实用性还是经济上来说都要慎重考虑。
除了上述原则以外,根据儿童个体和家庭情况,还有一些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美观、经济、使用和携带方便等。
一、怎样选配合适的助视器
(一)教育者自身的准备
教育者本身的专业也许不是验光师,但就我国国情来看,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实际工作时需要承担并扮演验光师、配镜师、训练师等多重角色。要为学生验配适合的助视器,教育者自身首先应充分了解助视器的种类、等级、特点、功用和适用对象,才能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做出恰当的选择。
(二)与儿童的沟通、儿童的反馈
应观察儿童有无使用助视器的强烈愿望,即他(她)是否希望通过某种辅助以看得更清楚,如果有强烈愿望那么使用助视器便容易获得成功。具有这种愿望对儿童比成人更为重要,因为许多有先天眼部疾患的儿童,不知“清晰”为何物,自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自己所看到的也是“清晰”的,相反,如果儿童没有使用助视器的愿望或兴趣,便难以“强迫”他们去用,需要教育者和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督促和培养佩戴助视器的习惯。
此外'每次选配助视器不仅要依靠各种测量数据,而且要注意考虑儿童的反馈,即儿童佩戴助视器的主观感受'及时了解儿童的反馈意见对于选择助视器种类有重要作用。
(三)选配助视器的主要依据
选配助视器应以视力测量和评估的结果为根据,在为学生配备之前首先要到医院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采集与儿童视力和视觉功能相关的多方面数据,才能有的放矢。这些数据包括:眼病名、病史及该类眼病的特征、眼睛的屈光度、调节能力、对比敏感度、明暗的适应能力和视野、视觉功能现状和潜力、身体其他机能状况等,例如儿童视力损害时间长短、病情是否稳定或还在继续恶化、视野损害情况、有无大的中心暗点及周边视野严重缩小、中心视力损害情况。由于弱视所致的低视力,除了使用助视器外还应对弱视进行矫正训练。
除了眼科医院等专业机构的视力检查结果以外,从教育角度来看,还应进行其他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测量。例如放大需求的测定,这对学生来说非常必要。根据放大需求的倍数选镜,戴镜后再测近视力,最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验配的助视器最适合个体的需求。和单筒望远镜一样,近用眼镜助视器并不是倍数越大越好。实际眼镜的倍数不一定和放大需求完全一致,但可据此调试。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以能看清课本的文字为标准,因为学生最常用的活动是读课本。一般情况下,小学的课本字较大,中学及以上的课本字较小,由此,为小学生配的眼镜放大倍数可比理论放大需求小些。因为,放大倍数越大,视物距离越近,视野越小,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戴镜的小学生有较好的视野,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四)常用助视器的验配
1.选配助视器的注意事项
选配助视器不是一成不变的。验配者与佩戴者经过不断调整,直到在一段时间内最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为止,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视力情况有所变化,原有的助视器很有可能不再适用,这就需要重新验配并更换助视器。
选配助视器应与使用环境相结合。应考虑到眼病与所需照明的关系如光线强弱、照度方向等,特别是对于放大需求的测定,由于头部离文字太近常把光线季因此,在配镜时,要用阅读板,在阅读板侧面或上方配灯光。对于放大需求特的学生,在配镜时一定要嘱其配台灯和阅读板。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个体日常从事的工作学习性质'这也是决定环境照度需求的重要因素。
配制助视器后,个体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反应,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时要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使他们能慢慢从心底接受戴助视器的状态。
2.眼镜式助视器的选配
方法1:
根据已有的近视力数据进行大致的初步的选择,即近视力的倒数即为屈光度。例如已测得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1,则大致需佩戴10D(1/0.1)的眼镜。
方法2:
根据放大需求换算选择眼镜,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因为经过放大需求的测试更能直接反映学生阅读的实际需求。
根据放大需求验配眼镜的步骤依次为:测量放大需求——根据放大需求的倍数换算屈光度(1倍=4D)——配镜——根据学生的试用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实际经验,采用放大需求换算所得作为配镜的标准和依据时,大部分学生可使用比所测得的数据低一级的放大倍数的眼镜,例如实测20D,则先选用16D。原因是屈光度越低镜片越轻,而且可以离阅读面更远一些,这样的好处是视野更大、遮光较少、对身体影响较小;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视物距离越近,视野越小。当然,实际情况最终还要以个体需求为准,也有个别学生反而是需要往上调一级,即变为24DC总之近用眼镜助视器并不是倍数越大越好,实际眼镜的倍数不一定和放大需求完全一致,需调试。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本文字较大,配镜时也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放大倍数;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课本字较小,选择的眼镜原则上放大倍率更高。
选配眼镜式助视器时,应提前告诉使用者这种助视器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使用时可能需要很近的阅读距离但这是正常的,使用时应由近到远逐渐移开来寻找最佳的阅读距离否则看不清。
验配助视器时还应特别注意验配和试用助视器时的光线,要有良好的自然照明,或者使用台灯辅助照明;应使用阅读架以防止阴影;要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防止眩光。
3.如何选配单筒望远镜
单筒望远镜对低视力者的作用很广,如:看黑板、看站牌、看电视、看演出、找标牌\楼号、景色等等。
常用单筒望远镜有4、6、8倍,常用4倍,其次6倍。一般来说4倍的望远镜就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望远需求了。因为4倍的视野大,容易寻找目标;8倍的成像易虚,视野太小,不容易定位目标。根据个别儿童的特殊需求,需要选择8倍望远镜,但是要注意使用时的技巧。
给学生配镜时,一般可以采用远视力测量表来测量其矫正视力是否达到需求的标准。例如教室里5m以内座位,主要以学生是否能看清老师板书为准(同时板书应该尽量大、清楚);室外主要视学生是否能看清远处景物而定,并根据个人的感受和兴趣适当调整。
在学生试用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由于不会使用而无法知道使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配镜时一定要先教学生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调焦G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教师在为小的学生调试时常为其调好焦距,但有时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眼睛屈光度不同,所以,调好的焦距不一定适合学生,但可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调。
验配任何助视器过后,不仅应该跟踪观察学生使用的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的舒适度和有效性),及时督促和调整不适应的情况;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应该及时训练儿童怎样更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助视器(尤其是光学助视器,又特别是近用眼镜助视器和单筒望远镜)。
走出这种认识误区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让助视器代替眼睛工作!不戴眼镜时全靠眼睛调节,极容易疲劳,戴上眼镜时眼镜能代替眼睛工作,反而减轻了眼睛本身调节的负担。
许多国外低视力专家都认为儿童调节力强,大多数儿童不用近用助视器也可阅读,所以美国的低视力专家Fonda认为,10岁以下儿童大多数不需近用助视器,除非是术后无晶体眼。Faye也指出,只有10岁以上儿童,由于调节力有所下降,课本字也小,才需配近用助视器。但从我们的实践经验看,许多低视力儿童需要近用助视器。除了要考虑儿童眼睛的调节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他们的剩余视力情况。即使10岁以下的儿童也不满足于仅仅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当许多儿童有了一定文化水平以后,便喜欢读普通印刷品,如画册、小人书等,因此常常需要助视器的帮助。此外助视器的佩戴有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多年来实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从小养成佩戴助视器可以及早地帮助儿童适应,及早开发其视觉功能,积累更多的视觉经验。也有证据表明,早期对儿童引入助视器可以让助视器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能够获得关于学习和发育的重要经验,特别小的孩子也可以从使用视力的训练中受益。
当一名低视力儿童裸眼视力为0. 05,矫正视力为0.1时,我们是否应为他(她)提供远视力矫正的建议和帮助呢?有人会说:矫正与否都还是视力残疾,0,05仅仅是正常视力的5%,矫正后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其实,基于个体原有的视力条件,矫正后提高0. 05相当于他原有视力的2倍,这不仅是远视力矫正的最佳结果,而且还意味着个体在自主能力方面的重大进步,哪怕是微弱视力的增加都可能会使个体在心理和精神状态上有所改善。
实例多次证明,配备和使用适合儿童个体的各种类型助视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视力水平。助视器能够帮助视力残疾人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剩余视力,帮助他们不同程度地克服因视力缺陷造成的障碍,可以明显提高低视者的视觉能力和效果,正如普通人使用望远镜可以望得更远、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更小的事物一样,但是助视器并不是医疗器械,它不能治疗任何一种眼病,也不能代替眼球的正常功能,而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同时使用助视器并不会像有的人所担心的那样会使仅剩的视力也受到损害,相反,视觉能力在助视器的辅助下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选择合适的助视器对于低视力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助视器都不能够完全单独取代眼球的全部功能并且它往往具有自身的缺点,例如望远镜的缺点是视野缩小,实际距离与感知距离不符,因此视力残疾儿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时,常常需要佩戴一种易上的助视器。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助视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注意综合考虑低视力儿童的各方面情况,然后再为其配备最合适的助视器。
一、适配助视器的原则
(一)针对性
个体之间都有差异,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相对来说更大。个体不同的眼病和用眼特点的差异决定了选配助视器应该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放大需求、对光的喜好等) 同时应结合考虑佩戴者身份所要承担的经常性任务的需要来选配。 例如。名低视力者看电视时用什么助视器?读书时用什么助视器?外出行走时用什么助视器?这都需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如果他的剩余视力是0.1,要看的字需要1.0的视力,那么就要用1.070.1=10倍的放大镜。如果他喜欢弹钢琴,而弹钢琴比写字要更远的距离,所以要用装了望远镜的眼镜,因为弹琴是要用双手从而不能用立式或手提式的放大镜。
(二)实用性
每个学牛可能需要配备几种助视器才能基本满足个体的需要,但并不是助视器越多越好、功能越强大越好,在讲求针对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实用的因素。因为助视器太多难免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一些麻烦,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拒绝佩戴助视器、,另外科技含量较高的助视器虽然功能强大,但价格昂贵且并不见得适合每种情况,有的能通过已有的简单放大镜就可解决问题,因此不论从实用性还是经济上来说都要慎重考虑。
除了上述原则以外,根据儿童个体和家庭情况,还有一些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美观、经济、使用和携带方便等。
一、怎样选配合适的助视器
(一)教育者自身的准备
教育者本身的专业也许不是验光师,但就我国国情来看,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实际工作时需要承担并扮演验光师、配镜师、训练师等多重角色。要为学生验配适合的助视器,教育者自身首先应充分了解助视器的种类、等级、特点、功用和适用对象,才能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做出恰当的选择。
(二)与儿童的沟通、儿童的反馈
应观察儿童有无使用助视器的强烈愿望,即他(她)是否希望通过某种辅助以看得更清楚,如果有强烈愿望那么使用助视器便容易获得成功。具有这种愿望对儿童比成人更为重要,因为许多有先天眼部疾患的儿童,不知“清晰”为何物,自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自己所看到的也是“清晰”的,相反,如果儿童没有使用助视器的愿望或兴趣,便难以“强迫”他们去用,需要教育者和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督促和培养佩戴助视器的习惯。
此外'每次选配助视器不仅要依靠各种测量数据,而且要注意考虑儿童的反馈,即儿童佩戴助视器的主观感受'及时了解儿童的反馈意见对于选择助视器种类有重要作用。
(三)选配助视器的主要依据
选配助视器应以视力测量和评估的结果为根据,在为学生配备之前首先要到医院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采集与儿童视力和视觉功能相关的多方面数据,才能有的放矢。这些数据包括:眼病名、病史及该类眼病的特征、眼睛的屈光度、调节能力、对比敏感度、明暗的适应能力和视野、视觉功能现状和潜力、身体其他机能状况等,例如儿童视力损害时间长短、病情是否稳定或还在继续恶化、视野损害情况、有无大的中心暗点及周边视野严重缩小、中心视力损害情况。由于弱视所致的低视力,除了使用助视器外还应对弱视进行矫正训练。
除了眼科医院等专业机构的视力检查结果以外,从教育角度来看,还应进行其他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测量。例如放大需求的测定,这对学生来说非常必要。根据放大需求的倍数选镜,戴镜后再测近视力,最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验配的助视器最适合个体的需求。和单筒望远镜一样,近用眼镜助视器并不是倍数越大越好。实际眼镜的倍数不一定和放大需求完全一致,但可据此调试。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以能看清课本的文字为标准,因为学生最常用的活动是读课本。一般情况下,小学的课本字较大,中学及以上的课本字较小,由此,为小学生配的眼镜放大倍数可比理论放大需求小些。因为,放大倍数越大,视物距离越近,视野越小,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戴镜的小学生有较好的视野,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四)常用助视器的验配
1.选配助视器的注意事项
选配助视器不是一成不变的。验配者与佩戴者经过不断调整,直到在一段时间内最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为止,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视力情况有所变化,原有的助视器很有可能不再适用,这就需要重新验配并更换助视器。
选配助视器应与使用环境相结合。应考虑到眼病与所需照明的关系如光线强弱、照度方向等,特别是对于放大需求的测定,由于头部离文字太近常把光线季因此,在配镜时,要用阅读板,在阅读板侧面或上方配灯光。对于放大需求特的学生,在配镜时一定要嘱其配台灯和阅读板。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个体日常从事的工作学习性质'这也是决定环境照度需求的重要因素。
配制助视器后,个体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反应,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时要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使他们能慢慢从心底接受戴助视器的状态。
2.眼镜式助视器的选配
方法1:
根据已有的近视力数据进行大致的初步的选择,即近视力的倒数即为屈光度。例如已测得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1,则大致需佩戴10D(1/0.1)的眼镜。
方法2:
根据放大需求换算选择眼镜,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因为经过放大需求的测试更能直接反映学生阅读的实际需求。
根据放大需求验配眼镜的步骤依次为:测量放大需求——根据放大需求的倍数换算屈光度(1倍=4D)——配镜——根据学生的试用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实际经验,采用放大需求换算所得作为配镜的标准和依据时,大部分学生可使用比所测得的数据低一级的放大倍数的眼镜,例如实测20D,则先选用16D。原因是屈光度越低镜片越轻,而且可以离阅读面更远一些,这样的好处是视野更大、遮光较少、对身体影响较小;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视物距离越近,视野越小。当然,实际情况最终还要以个体需求为准,也有个别学生反而是需要往上调一级,即变为24DC总之近用眼镜助视器并不是倍数越大越好,实际眼镜的倍数不一定和放大需求完全一致,需调试。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本文字较大,配镜时也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放大倍数;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课本字较小,选择的眼镜原则上放大倍率更高。
选配眼镜式助视器时,应提前告诉使用者这种助视器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使用时可能需要很近的阅读距离但这是正常的,使用时应由近到远逐渐移开来寻找最佳的阅读距离否则看不清。
验配助视器时还应特别注意验配和试用助视器时的光线,要有良好的自然照明,或者使用台灯辅助照明;应使用阅读架以防止阴影;要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防止眩光。
3.如何选配单筒望远镜
单筒望远镜对低视力者的作用很广,如:看黑板、看站牌、看电视、看演出、找标牌\楼号、景色等等。
常用单筒望远镜有4、6、8倍,常用4倍,其次6倍。一般来说4倍的望远镜就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望远需求了。因为4倍的视野大,容易寻找目标;8倍的成像易虚,视野太小,不容易定位目标。根据个别儿童的特殊需求,需要选择8倍望远镜,但是要注意使用时的技巧。
给学生配镜时,一般可以采用远视力测量表来测量其矫正视力是否达到需求的标准。例如教室里5m以内座位,主要以学生是否能看清老师板书为准(同时板书应该尽量大、清楚);室外主要视学生是否能看清远处景物而定,并根据个人的感受和兴趣适当调整。
在学生试用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由于不会使用而无法知道使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配镜时一定要先教学生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调焦G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教师在为小的学生调试时常为其调好焦距,但有时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眼睛屈光度不同,所以,调好的焦距不一定适合学生,但可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调。
验配任何助视器过后,不仅应该跟踪观察学生使用的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的舒适度和有效性),及时督促和调整不适应的情况;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应该及时训练儿童怎样更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助视器(尤其是光学助视器,又特别是近用眼镜助视器和单筒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