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
“我没有把握使读者读我的东西一定感到有趣。但是,我常对后生们讲“不要怕丢丑”,而且时时把这句话讲给自己听。于是,我就动笔了。 ”
——黑泽明
【0.0】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节选
【0.1】
真正的杰作,不是投入感情的多少,而是学会如何控制,并以此获得纯粹而自由的力。就同样像是:一切病征即是诗征,伟大的疾病造就了伟大的诗人。
于是我常常会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不停地有些零星的片段涌现,那他一定要把他们记录下来,这并不是可以将来调用为讲话的谈资,也并不是想要去见证那个曾经自己的温柔时刻,为了一个不去思念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而仅仅是:我很不想让他们或者她们,在伴随着生活的琐碎与遗忘中,与在那些无限飘渺的滚滚扬尘里,作为那些早已失去已故往昔的凭证,随风而逝而已。
甚至或者仅仅是为了,也可以这样说吧,这不过是一个在预定的时刻履行的仪式: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梦中产物,源自于红柏河边的一个凡夫,在由文字的联想力而出的零碎的片段里,在与在词语的连续不断的缠绵堆砌中,我尝试用一幅钢笔画,线条流畅地画着几片落叶,描述下一个头发飘零的男人的面孔,试图寻找到那些自己不存在的方向,从而能够延展出一份,自己也不曾预料到的感情。
写作是毒药同时也是解药,写作是为了记忆而不是忘却。虽然文学不能拯救,但文字会产生一种幻象,作家用这种黑暗的材料,点亮了灵魂哭泣的光明。人孕育了上帝。我把他看成是一个眼神忧郁的少年,而时光载着他流转,就好像一片树叶在河面上飘摇。这又何妨?魔法师初衷不改,用精密的几何原理拼凑出上帝的容颜。这便也似乎应验了保罗策兰的这句话:“我用我找到的语言写诗,为了说话,为了引导我自己何去何从。为了勾勒真实。”
【1.0】
真实是一种美德;你没有变成希特勒,仅仅因为你错过了那段历史,而并非谁比谁善良;人人心里都藏着魔鬼,因为鲜血是甜的,而眼泪是咸的;自由的死比郁闷的活更有价值——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一群专叮烂疮的苍蝇,也可以觉得他们是捍卫真相的斗士,其实都一样,他们要是在一旁,抵抗人的说法就不会“坏”了,因为容易说出来的都是“好”的,轻浮;难以启齿的才是“坏”的,沉重。
我要说的并不是梦想里的沉重,准确的说,大概可以称之为那些能够,让我们觉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使我们能够安身立命、从容走过此生的东西,以及那片给孩子带来幻想里面那片美丽的星辰。那是我觉得,从小时候所憧憬的“梦想”到我所谓,“生命里纯粹美好的底色”里的转变。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一个阿姨家里学钢琴。那个时候太小又不懂事,很喜看巡路人在人行道上吹着口哨,也曾想象他们都是来自画里的鞑靼少年,骑着木马,在试图寻找忘却和挽歌,而对于课程的内容,我又从来不习惯去练习。依稀能记起门旁的台阶上,全部都覆盖着葡萄藤的浓荫,和那些神奇的忘川都难以化解的往昔,以至荒废了许多如今看来难得的兴趣。于是现在,每当我目见有人自信满满在别人眼前,炫耀自己的音乐才华时,当我侧眼旁观他试图眉飞色舞描述那些乐音里面,大海对英格兰的肆意冲击;当他描述寂静过后,听到向往的乐音的欢喜;当他描述一件美好而又不记得了的往事,或倦意,或沉睡;当他描述让我们忘掉一切的瞬息的片刻时,只要在凝视着他正说话时刻的眼神,我总会有失之可痛的惋惜。便也常常以此聊以自慰:我们不过是人生戏台上彼时彼刻的一对演员,不论在是些你最平凡最微不足道的白天,和你夜里的任何梦魇。纵然有时记忆让我害怕,但毕竟也已经时过境迁。
【1.1】
这个阿姨的名字叫做吴海,记得我从小到大,与这个阿姨重名的人很多,这也好像也是命中注定了些什么因果。大概因沉重的海洋不是我们共享的爱情,那是人们还没有借以看到月亮的眼睛。
吴老师的钢琴课对别的小孩子而言,是每小时定点收取200元,在停滞不动的江畔城市里,谁都无法计算那种纷乱。这无论当时或现在,怎么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那时候她却给我免费。在我零星的理解力与记忆里,从来都相信: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免费的午餐,并不请自来,只要你进来前早已在此地,你离去时不会知道你将留下。更况且,吴老师在我眼中总是像一个清高的音乐天才,一直以来,她就像是一位巴斯塔多的行吟诗人,凭借着坚强的声音流传了许多世纪。习惯似乎也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
通常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因此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一个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也许对于天才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于是怀旧便成为他们灵魂的习惯,钟表是在记忆中的回声。他们试图在南区或者巴勒莫的街角旁,在刀客们的祭神神话里,或者习惯在你无缘目睹的地方,以及在生活在以往的时节中,寻找遗忘世界里的回程。
【1.2】
也许我并不是个残阳将尽,那个听天由命的人。但逝去的景象却总是困扰着我,不停潮起潮落,世代交替。而一夜的时光早已将它耗损,试图让彼此在易于回忆的夜晚,或者在人们的早晨,让某些诗句得以流传。我只是偶然听说,吴阿姨的学生时代,曾跟我的父亲曾是很好的朋友,甚至彼此深爱对方,毕竟那是不可多得的美丽但无常——就像是风吹过数不尽的恒河沙粒,幻化成井然有序的天堂。但是,微妙的时间却总是把他们塑造,而爱的承诺也并没有让他们要携手同行。以及哪怕让我清楚地不解的是,最后他们也竟然会是没有结婚。
人们世代相传:能成为他们何其不幸,流水不腐,火焰变幻,晚霞如同金色的薄雾照亮了窗户,厚厚的手稿已经在那里堆放有年。即使最后双方都不愿意承认,更没有人告诉在赫拉克利特的隐喻里,我也许就是梦中的你,亦或者还是固执的一厢情愿,我还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过爱情。
也许最初的他也只是漆黑一团和睡眠,是不去思念至爱亲朋而刻意拼凑诗句的人,一个落寞的人;也许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于是我们的回忆里连遗忘都不存在,只是有点惋惜。我看见即将消逝的傍晚带来忧虑和寒意,是上帝慈悲的给了我们交替和遗忘,但只有在太阳西下那一方,你依旧才能见到原型和耀光。
【1.3】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王小波《黄金时代》
而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再次回到从前?
【2.0】
“她执着地拔高上帝的形象,不顾疾病的困扰,饥饿的煎熬。她向上帝献出了最为慷慨的情与爱,那情与爱并不指望得到回报。”
——博尔赫斯《巴鲁克-斯宾诺莎》
【2.1】
兴许,有些话永远都说不出,有些人永远都听不到。但是,风筝知道。我从小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慈祥的人将会是我的永远怀念:
我曾记得令人怀念的素馨花和水池;我曾记得背风向阳的角落和下午的小憩;我曾记得那些不宣而至的人们;我曾记得五月市区上那些从内地来的马车;我曾记得自己从未进去过居住的第九重院落。我曾想,若果说这个世界上谁缺了谁会活不下去,那必然绝不是空谈。哪怕是,他伴随着预示着遥不可及的想象,但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就将会永远象征着希望。有时我想那将我遗弃了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里,也许我可能只是个陌路之人。但我却心甘情愿的把他,坚定视为心中无可取代的神。我从来视爱他如生命,并且我承认,在这个世界上与我曾最深爱的第一个人,我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这世界如今只属于别人,我只能在黑暗中吟诗作文。那些种族惯常的隐喻,隐瞒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时间里。
【2.2】
十一岁,我的父母离异。在他人的眼中,由于生命轨迹的不一样,导致的不和谐的离群索居,也是难免的。通常那些生活在单亲的家庭里的小孩,即使不愿承认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和伤害,失去了形与色,几乎只留空名。
空名,只怕你的夜莺,你的金色黄昏和你歌唱的花朵挽留不了你。你走后,一扇扇门相继关上,作为岁月流逝的结果,我深陷一层亮雾的紧紧包围之中,看一成不变的漫漫长夜,看人声嘈杂的白天都是漫漫云烟。但其实真的没什么,有时候,我真想看清人的容貌,观赏高空飞鸟和月亮的激情,只可惜天意之中没有怜悯。经天的日月见证已久。恰巧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它们是我,诵读你铿锵诗句时的声音。
你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但我只是那么那么地想念你:当我步入梦中,破晓时你在梦中显现,所以我们的生活连在一起,难以再次分离。我可能在某个街角,早就曾同你擦肩而过。人们把穆拉尼亚纪念,却不知为什么那位前辈,总在我的祈祷中出现。你消失在九亿三千万人之中,我们永远都不会谋面。我还是孩子,你已成年。你的身世,我从未听说。少年啊,你就是那个男人。让我们感谢每一次相聚,然后将一切忘记。
【3.0】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件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顾城《烟囱》
【3.1】
写成的作品是构想死去时的面容,我没成为你以为的那个人真的很抱歉。
——黑泽明
【0.0】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节选
【0.1】
真正的杰作,不是投入感情的多少,而是学会如何控制,并以此获得纯粹而自由的力。就同样像是:一切病征即是诗征,伟大的疾病造就了伟大的诗人。
于是我常常会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不停地有些零星的片段涌现,那他一定要把他们记录下来,这并不是可以将来调用为讲话的谈资,也并不是想要去见证那个曾经自己的温柔时刻,为了一个不去思念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而仅仅是:我很不想让他们或者她们,在伴随着生活的琐碎与遗忘中,与在那些无限飘渺的滚滚扬尘里,作为那些早已失去已故往昔的凭证,随风而逝而已。
甚至或者仅仅是为了,也可以这样说吧,这不过是一个在预定的时刻履行的仪式: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梦中产物,源自于红柏河边的一个凡夫,在由文字的联想力而出的零碎的片段里,在与在词语的连续不断的缠绵堆砌中,我尝试用一幅钢笔画,线条流畅地画着几片落叶,描述下一个头发飘零的男人的面孔,试图寻找到那些自己不存在的方向,从而能够延展出一份,自己也不曾预料到的感情。
写作是毒药同时也是解药,写作是为了记忆而不是忘却。虽然文学不能拯救,但文字会产生一种幻象,作家用这种黑暗的材料,点亮了灵魂哭泣的光明。人孕育了上帝。我把他看成是一个眼神忧郁的少年,而时光载着他流转,就好像一片树叶在河面上飘摇。这又何妨?魔法师初衷不改,用精密的几何原理拼凑出上帝的容颜。这便也似乎应验了保罗策兰的这句话:“我用我找到的语言写诗,为了说话,为了引导我自己何去何从。为了勾勒真实。”
【1.0】
真实是一种美德;你没有变成希特勒,仅仅因为你错过了那段历史,而并非谁比谁善良;人人心里都藏着魔鬼,因为鲜血是甜的,而眼泪是咸的;自由的死比郁闷的活更有价值——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一群专叮烂疮的苍蝇,也可以觉得他们是捍卫真相的斗士,其实都一样,他们要是在一旁,抵抗人的说法就不会“坏”了,因为容易说出来的都是“好”的,轻浮;难以启齿的才是“坏”的,沉重。
我要说的并不是梦想里的沉重,准确的说,大概可以称之为那些能够,让我们觉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使我们能够安身立命、从容走过此生的东西,以及那片给孩子带来幻想里面那片美丽的星辰。那是我觉得,从小时候所憧憬的“梦想”到我所谓,“生命里纯粹美好的底色”里的转变。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一个阿姨家里学钢琴。那个时候太小又不懂事,很喜看巡路人在人行道上吹着口哨,也曾想象他们都是来自画里的鞑靼少年,骑着木马,在试图寻找忘却和挽歌,而对于课程的内容,我又从来不习惯去练习。依稀能记起门旁的台阶上,全部都覆盖着葡萄藤的浓荫,和那些神奇的忘川都难以化解的往昔,以至荒废了许多如今看来难得的兴趣。于是现在,每当我目见有人自信满满在别人眼前,炫耀自己的音乐才华时,当我侧眼旁观他试图眉飞色舞描述那些乐音里面,大海对英格兰的肆意冲击;当他描述寂静过后,听到向往的乐音的欢喜;当他描述一件美好而又不记得了的往事,或倦意,或沉睡;当他描述让我们忘掉一切的瞬息的片刻时,只要在凝视着他正说话时刻的眼神,我总会有失之可痛的惋惜。便也常常以此聊以自慰:我们不过是人生戏台上彼时彼刻的一对演员,不论在是些你最平凡最微不足道的白天,和你夜里的任何梦魇。纵然有时记忆让我害怕,但毕竟也已经时过境迁。
【1.1】
这个阿姨的名字叫做吴海,记得我从小到大,与这个阿姨重名的人很多,这也好像也是命中注定了些什么因果。大概因沉重的海洋不是我们共享的爱情,那是人们还没有借以看到月亮的眼睛。
吴老师的钢琴课对别的小孩子而言,是每小时定点收取200元,在停滞不动的江畔城市里,谁都无法计算那种纷乱。这无论当时或现在,怎么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那时候她却给我免费。在我零星的理解力与记忆里,从来都相信: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免费的午餐,并不请自来,只要你进来前早已在此地,你离去时不会知道你将留下。更况且,吴老师在我眼中总是像一个清高的音乐天才,一直以来,她就像是一位巴斯塔多的行吟诗人,凭借着坚强的声音流传了许多世纪。习惯似乎也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
通常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因此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一个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也许对于天才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于是怀旧便成为他们灵魂的习惯,钟表是在记忆中的回声。他们试图在南区或者巴勒莫的街角旁,在刀客们的祭神神话里,或者习惯在你无缘目睹的地方,以及在生活在以往的时节中,寻找遗忘世界里的回程。
【1.2】
也许我并不是个残阳将尽,那个听天由命的人。但逝去的景象却总是困扰着我,不停潮起潮落,世代交替。而一夜的时光早已将它耗损,试图让彼此在易于回忆的夜晚,或者在人们的早晨,让某些诗句得以流传。我只是偶然听说,吴阿姨的学生时代,曾跟我的父亲曾是很好的朋友,甚至彼此深爱对方,毕竟那是不可多得的美丽但无常——就像是风吹过数不尽的恒河沙粒,幻化成井然有序的天堂。但是,微妙的时间却总是把他们塑造,而爱的承诺也并没有让他们要携手同行。以及哪怕让我清楚地不解的是,最后他们也竟然会是没有结婚。
人们世代相传:能成为他们何其不幸,流水不腐,火焰变幻,晚霞如同金色的薄雾照亮了窗户,厚厚的手稿已经在那里堆放有年。即使最后双方都不愿意承认,更没有人告诉在赫拉克利特的隐喻里,我也许就是梦中的你,亦或者还是固执的一厢情愿,我还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过爱情。
也许最初的他也只是漆黑一团和睡眠,是不去思念至爱亲朋而刻意拼凑诗句的人,一个落寞的人;也许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于是我们的回忆里连遗忘都不存在,只是有点惋惜。我看见即将消逝的傍晚带来忧虑和寒意,是上帝慈悲的给了我们交替和遗忘,但只有在太阳西下那一方,你依旧才能见到原型和耀光。
【1.3】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王小波《黄金时代》
而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再次回到从前?
【2.0】
“她执着地拔高上帝的形象,不顾疾病的困扰,饥饿的煎熬。她向上帝献出了最为慷慨的情与爱,那情与爱并不指望得到回报。”
——博尔赫斯《巴鲁克-斯宾诺莎》
【2.1】
兴许,有些话永远都说不出,有些人永远都听不到。但是,风筝知道。我从小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慈祥的人将会是我的永远怀念:
我曾记得令人怀念的素馨花和水池;我曾记得背风向阳的角落和下午的小憩;我曾记得那些不宣而至的人们;我曾记得五月市区上那些从内地来的马车;我曾记得自己从未进去过居住的第九重院落。我曾想,若果说这个世界上谁缺了谁会活不下去,那必然绝不是空谈。哪怕是,他伴随着预示着遥不可及的想象,但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就将会永远象征着希望。有时我想那将我遗弃了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里,也许我可能只是个陌路之人。但我却心甘情愿的把他,坚定视为心中无可取代的神。我从来视爱他如生命,并且我承认,在这个世界上与我曾最深爱的第一个人,我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这世界如今只属于别人,我只能在黑暗中吟诗作文。那些种族惯常的隐喻,隐瞒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时间里。
【2.2】
十一岁,我的父母离异。在他人的眼中,由于生命轨迹的不一样,导致的不和谐的离群索居,也是难免的。通常那些生活在单亲的家庭里的小孩,即使不愿承认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和伤害,失去了形与色,几乎只留空名。
空名,只怕你的夜莺,你的金色黄昏和你歌唱的花朵挽留不了你。你走后,一扇扇门相继关上,作为岁月流逝的结果,我深陷一层亮雾的紧紧包围之中,看一成不变的漫漫长夜,看人声嘈杂的白天都是漫漫云烟。但其实真的没什么,有时候,我真想看清人的容貌,观赏高空飞鸟和月亮的激情,只可惜天意之中没有怜悯。经天的日月见证已久。恰巧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它们是我,诵读你铿锵诗句时的声音。
你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但我只是那么那么地想念你:当我步入梦中,破晓时你在梦中显现,所以我们的生活连在一起,难以再次分离。我可能在某个街角,早就曾同你擦肩而过。人们把穆拉尼亚纪念,却不知为什么那位前辈,总在我的祈祷中出现。你消失在九亿三千万人之中,我们永远都不会谋面。我还是孩子,你已成年。你的身世,我从未听说。少年啊,你就是那个男人。让我们感谢每一次相聚,然后将一切忘记。
【3.0】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件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顾城《烟囱》
【3.1】
写成的作品是构想死去时的面容,我没成为你以为的那个人真的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