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请大家拍砖:《十万个为什么》条目持续更新中
发在网上,主要是征询大家的意见,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真得不好写,除了资料整理,还要调整语气,夹带私货,难!
请大家在知识点的对错、语气、明白与否等等多个方面随便拍砖,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出份力。
目标读者:10多岁左右的中学生,兼顾小学生、高中生。
条目会慢慢发的。
-------------------------------------------------------------------------------------------------------------------------------
【问题1】
原问题:为什么古希腊建筑内有那么多的柱子?(为什么很多尚存的古希腊神庙,外面都有那么多柱子?)
我修改成: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遗迹,在外围有那么多石头柱子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文明开始于迈锡尼文明(Mycenaean)结束的公元前1200年,结束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今天常说的古希腊时期,是指古希腊文明的后半段,即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公元前323年。我们说的古希腊建筑,就是指在这一时期,由说希腊语的人们,在希腊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岛屿,以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被希腊殖民的地区中建造的建筑。
古希腊是城邦制,没有皇族,所以它与很多古文明不同,没有宏大的宫殿建筑,现在最著名、保留最多的建筑遗迹,是神庙建筑,其次是露天剧场,以及一些城市公共广场。因此,这个问题其实是指:为什么很多古希腊神庙建筑,在外围有那么多石头柱子?
继续回答前,我们还要理清一个概念。历史学家为了解说历史,往往会用时间点划分历史,并给予不同命名。但实际上,借助日常经验我们很容易理解,文明的发展、建筑的演变,其实与人的成长类似,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回到古希腊时期之前,看看柱子是如何出现的。
古希腊文明之前,希腊爱琴海沿岸经历了米诺斯文明(Minoan)和迈锡尼文明(Mycenaean)两个重要时期。这其中,米诺斯建筑的一些特点,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古希腊建筑。
古人由于建造技术、宗教、经济等因素,大都有“因地制宜”的建造观念,古希腊人也不例外。希腊属于海洋性气候,适宜户外活动,所以,米诺斯建筑很注重室外开放空间,常会有被柱子环绕的露天院落、柱子设在屋子前加个屋顶做成门廊等做法,以提供一个遮蔽夏日强烈阳光和冬日暴风雨的地方。这也造成了古希腊与古埃及、波斯等文明对柱子的不同使用方式,后两者都是在室内使用柱子支撑屋顶的。米诺斯文明建筑的这些特点,到了古希腊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了多柱子的神庙建筑。另外,米诺斯文明建筑的木柱子都带有柱头,这也成为了希腊柱式的起源。
古希腊神庙的使用方式跟今天西方的教堂不一样。希腊人有自然崇拜倾向,它的祭坛都是露天而设,位于神庙前方,各种祭祀活动由此展开。神庙内殿则有些像今天的储藏室,安放占卜物、雕像、盔甲、兵器等物品。
古希腊神庙基本为长方形,如何摆放,大多跟地势、远近景观、宗教说法有关。最早的神庙就是一个大房子,为了室外祭祀活动,慢慢吸取了米诺斯建筑对柱子的使用方式,在神庙前端出现了单列柱子形成的门廊(前廊)。大概在公元前800年,环绕神庙内殿一圈的环绕式柱廊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希腊神庙的最重要标志。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希腊神庙建筑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这是因为公元前800-600年,神庙建筑都是用木头造的,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一些神庙的木头柱子慢慢换成了石材(石灰石、大理石),这才得以保留,之前的古希腊建筑,除了一些石头基础尚在外,已没有什么遗存了。
古时的交通运输和材料加工条件都有限,所以,就地取材是一个最常见选择。希腊本岛和周边群岛遍布石材。石灰石最常见,也便于加工,这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希腊建筑遗址最主要的材料。白色大理石也有,但比较贵重,主要用于雕塑装饰,除非特别重要的建筑,比如位于雅典卫城(Acropolis)的帕提侬神庙(Parthenon),才完全由大理石建造。
神庙建筑周边的列柱方式有很多种:有像帕提侬神庙那样,矩形基底四面围绕的列柱,称为围柱列(peristyle);有像雅典娜胜利女神庙那样,只有前后列柱两旁没有的,称为两排柱式(amphiprostyle);有些建筑物只有前面突出的柱列,称为前柱式(prostyle);而有些从建筑物正面延伸到中庭内殿的列柱,则称为门廊(pronaos)。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它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语言、政治、教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等各个方面。古希腊神庙建筑这种列柱方式及其柱式做法,对后代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柱式一直是西方建筑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使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古希腊柱式对很多现代建筑大师,比如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美国建筑大师路易•康,仍然带来了深刻启发,只不过这时不再是具体形式的模仿,而是体现在比例、光影、与自然的关系等抽象层面。咱们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前端的雄伟柱廊,也是从古典柱式中获得灵感的。
最后要提醒大家,古希腊建筑原来的样子并不像今天看到的这么洁白无瑕,那些石头上面,其实都涂有兰、金、红等鲜艳的釉彩呢。
----------------------------------------------------------------------------------------------------------------------------------
真得不好写,除了资料整理,还要调整语气,夹带私货,难!
请大家在知识点的对错、语气、明白与否等等多个方面随便拍砖,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出份力。
目标读者:10多岁左右的中学生,兼顾小学生、高中生。
条目会慢慢发的。
-------------------------------------------------------------------------------------------------------------------------------
【问题1】
原问题:为什么古希腊建筑内有那么多的柱子?(为什么很多尚存的古希腊神庙,外面都有那么多柱子?)
我修改成: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遗迹,在外围有那么多石头柱子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文明开始于迈锡尼文明(Mycenaean)结束的公元前1200年,结束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今天常说的古希腊时期,是指古希腊文明的后半段,即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公元前323年。我们说的古希腊建筑,就是指在这一时期,由说希腊语的人们,在希腊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岛屿,以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被希腊殖民的地区中建造的建筑。
古希腊是城邦制,没有皇族,所以它与很多古文明不同,没有宏大的宫殿建筑,现在最著名、保留最多的建筑遗迹,是神庙建筑,其次是露天剧场,以及一些城市公共广场。因此,这个问题其实是指:为什么很多古希腊神庙建筑,在外围有那么多石头柱子?
继续回答前,我们还要理清一个概念。历史学家为了解说历史,往往会用时间点划分历史,并给予不同命名。但实际上,借助日常经验我们很容易理解,文明的发展、建筑的演变,其实与人的成长类似,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回到古希腊时期之前,看看柱子是如何出现的。
古希腊文明之前,希腊爱琴海沿岸经历了米诺斯文明(Minoan)和迈锡尼文明(Mycenaean)两个重要时期。这其中,米诺斯建筑的一些特点,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古希腊建筑。
古人由于建造技术、宗教、经济等因素,大都有“因地制宜”的建造观念,古希腊人也不例外。希腊属于海洋性气候,适宜户外活动,所以,米诺斯建筑很注重室外开放空间,常会有被柱子环绕的露天院落、柱子设在屋子前加个屋顶做成门廊等做法,以提供一个遮蔽夏日强烈阳光和冬日暴风雨的地方。这也造成了古希腊与古埃及、波斯等文明对柱子的不同使用方式,后两者都是在室内使用柱子支撑屋顶的。米诺斯文明建筑的这些特点,到了古希腊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了多柱子的神庙建筑。另外,米诺斯文明建筑的木柱子都带有柱头,这也成为了希腊柱式的起源。
古希腊神庙的使用方式跟今天西方的教堂不一样。希腊人有自然崇拜倾向,它的祭坛都是露天而设,位于神庙前方,各种祭祀活动由此展开。神庙内殿则有些像今天的储藏室,安放占卜物、雕像、盔甲、兵器等物品。
古希腊神庙基本为长方形,如何摆放,大多跟地势、远近景观、宗教说法有关。最早的神庙就是一个大房子,为了室外祭祀活动,慢慢吸取了米诺斯建筑对柱子的使用方式,在神庙前端出现了单列柱子形成的门廊(前廊)。大概在公元前800年,环绕神庙内殿一圈的环绕式柱廊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希腊神庙的最重要标志。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希腊神庙建筑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这是因为公元前800-600年,神庙建筑都是用木头造的,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一些神庙的木头柱子慢慢换成了石材(石灰石、大理石),这才得以保留,之前的古希腊建筑,除了一些石头基础尚在外,已没有什么遗存了。
古时的交通运输和材料加工条件都有限,所以,就地取材是一个最常见选择。希腊本岛和周边群岛遍布石材。石灰石最常见,也便于加工,这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希腊建筑遗址最主要的材料。白色大理石也有,但比较贵重,主要用于雕塑装饰,除非特别重要的建筑,比如位于雅典卫城(Acropolis)的帕提侬神庙(Parthenon),才完全由大理石建造。
神庙建筑周边的列柱方式有很多种:有像帕提侬神庙那样,矩形基底四面围绕的列柱,称为围柱列(peristyle);有像雅典娜胜利女神庙那样,只有前后列柱两旁没有的,称为两排柱式(amphiprostyle);有些建筑物只有前面突出的柱列,称为前柱式(prostyle);而有些从建筑物正面延伸到中庭内殿的列柱,则称为门廊(pronaos)。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它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语言、政治、教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等各个方面。古希腊神庙建筑这种列柱方式及其柱式做法,对后代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柱式一直是西方建筑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使到了现代主义时期,古希腊柱式对很多现代建筑大师,比如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美国建筑大师路易•康,仍然带来了深刻启发,只不过这时不再是具体形式的模仿,而是体现在比例、光影、与自然的关系等抽象层面。咱们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前端的雄伟柱廊,也是从古典柱式中获得灵感的。
最后要提醒大家,古希腊建筑原来的样子并不像今天看到的这么洁白无瑕,那些石头上面,其实都涂有兰、金、红等鲜艳的釉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