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混乱
(居然)那么多白痴(之所以非要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们作为自尊的自容感)对哲学感兴趣然而其原因却不是来源于他们在生活中自主思考时顺带出来的一种学科倾向,而是对“哲学”这一称谓的盲目崇拜(他们希望自身行动的形象能套上“哲学人”这一字眼):他们看学术书籍,然后找一些畅销命题来思考,为了套本身前提条件就模糊的古典型理论,他们不得不低乎他们本身智商地死板“思辨”,于是通常捣鼓出了让生活中并没有思考习惯(而思考根本就是独立于书籍存在的,他们客观上却以为需要书籍牵着思考走)的他们必然觉得不可思议的所谓“悖论”——顺带地,他们以为这便是哲学的奇妙。诸多对“哲学”这一词的社会误解便是来源于这类人存在的外观形象。哲学本就是源于日常思考,看各个就算是写于隔绝之境的名著的实际研究对象便知道这一必然,没有哪个伟著对于当时的时代不是如此。
其带来的,便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形:某日当他读了一本极具创新观点的新书籍后,忽然发现新大陆般大彻大悟般欢呼雀跃起来,遂将其理论作为至上准则。说不定他的确懂了,但他不是在切实使用中得到这一知识——或者说,当他使用这一知识时遇到问题时就会说明他并未理解这一理论的实质。我们知道,他只是跟着别人,这不是很多信念都会包含的真谛。迄今为止我所学到的理论都有我个人“发明”(之所以不说“发现”是因为我不认为其中有必然性,而且我认为都仅仅是游戏)的成分,虽然很基础,却远不会像懂得更多知识的他们那样犯如此多的低级谬误(可惜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不牢”)。
其带来的,便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形:某日当他读了一本极具创新观点的新书籍后,忽然发现新大陆般大彻大悟般欢呼雀跃起来,遂将其理论作为至上准则。说不定他的确懂了,但他不是在切实使用中得到这一知识——或者说,当他使用这一知识时遇到问题时就会说明他并未理解这一理论的实质。我们知道,他只是跟着别人,这不是很多信念都会包含的真谛。迄今为止我所学到的理论都有我个人“发明”(之所以不说“发现”是因为我不认为其中有必然性,而且我认为都仅仅是游戏)的成分,虽然很基础,却远不会像懂得更多知识的他们那样犯如此多的低级谬误(可惜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不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