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指数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烦恼吗?
烦恼指数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烦恼吗?
蒋成博
5月初,北京大学公布了一份针对全国28个大中城市居民“烦恼指数”研究结果。研究者通过对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阶层的平均“平衡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其烦恼程度。
调查者推出了“平衡指数”的概念,以期更加直观地刻画职场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程度,分值越高表示平衡程度越高,反而“平衡指数”越低,说明工作压力越大,越烦恼。
调查方将认为自己目前状况属于“平衡”职场的人群作为参照依据,将其平衡指数的平均值(61.25)作为参考临界值。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阶层的平均“平衡指数”为48.22,普遍“比较烦”。最不烦的城市是宁波,“平衡指数”为51.11,最烦的城市是武汉,“平衡指数”为46.6。调查总结出工作任务、人际关系、角色模糊和冲突、职业发展、时间平衡、组织倾向等6大压力源。其中,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给目前职场人感知压力最强烈。
那么,这类所谓的“烦恼指数”研究,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真正烦恼吗?我看未必。
首先,研究者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所谓的城市白领阶层,他们仅仅代表了中国民众的很小一部分,而不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普通民众,因此,其结果势必会出现以偏概全,偏于一隅的现象,不足为信。
其次,作为城市居民和白领阶层的一员,我体会到,研究者所说的6大压力源,并不是给我们带来压力的主要因素,在我们看来,压力主要来自社会不公、市场动荡、物价飞涨、信用度低下、假冒伪劣泛滥、官员腐败、道德滑坡、人权保障、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研究者所说的6大压力源仅仅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最后,研究者对全国28个城市所进行的“烦恼指数”或“平衡指数”排序,既无益于人们了解什么是中国各阶层城乡居民的真正烦恼,也无益于有的放矢地处理当今社会的各种社会问题,更无益于帮助国人合理地化解烦恼,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哗众取宠的“研究”。
因此,笔者以为,这样的“研究”,充其量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社会调查而已,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2012年5月21日
蒋成博
5月初,北京大学公布了一份针对全国28个大中城市居民“烦恼指数”研究结果。研究者通过对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阶层的平均“平衡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其烦恼程度。
调查者推出了“平衡指数”的概念,以期更加直观地刻画职场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程度,分值越高表示平衡程度越高,反而“平衡指数”越低,说明工作压力越大,越烦恼。
调查方将认为自己目前状况属于“平衡”职场的人群作为参照依据,将其平衡指数的平均值(61.25)作为参考临界值。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阶层的平均“平衡指数”为48.22,普遍“比较烦”。最不烦的城市是宁波,“平衡指数”为51.11,最烦的城市是武汉,“平衡指数”为46.6。调查总结出工作任务、人际关系、角色模糊和冲突、职业发展、时间平衡、组织倾向等6大压力源。其中,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给目前职场人感知压力最强烈。
那么,这类所谓的“烦恼指数”研究,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真正烦恼吗?我看未必。
首先,研究者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所谓的城市白领阶层,他们仅仅代表了中国民众的很小一部分,而不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普通民众,因此,其结果势必会出现以偏概全,偏于一隅的现象,不足为信。
其次,作为城市居民和白领阶层的一员,我体会到,研究者所说的6大压力源,并不是给我们带来压力的主要因素,在我们看来,压力主要来自社会不公、市场动荡、物价飞涨、信用度低下、假冒伪劣泛滥、官员腐败、道德滑坡、人权保障、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研究者所说的6大压力源仅仅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最后,研究者对全国28个城市所进行的“烦恼指数”或“平衡指数”排序,既无益于人们了解什么是中国各阶层城乡居民的真正烦恼,也无益于有的放矢地处理当今社会的各种社会问题,更无益于帮助国人合理地化解烦恼,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哗众取宠的“研究”。
因此,笔者以为,这样的“研究”,充其量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社会调查而已,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2012年5月21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