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收益二,各种类型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是比较理想化的市场。
每个市场的企业的目的都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总成本已经分析过了,这里的总收益,等于产量乘以价格。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所谓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这里我们要想得到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就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用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只能的到此时的利润是多少却不知道这时额利润是不是最大的,如果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是正数,意思是增加一产量获得收益大于增加一产量产生的成本,即增加一产量可以增加利润,那企业肯定会继续增加产量了。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这时的产量能够产生利润最大化。至此找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竞争市场的特点是: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他们的行动无法影响市场的价格。市场上的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相对于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他们是价格制定者)。2,此市场上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基本相同,意思就是可以互相代替,你的价格高了,我可以去别家买,因为你们的产品都是一样的。3,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市场。
对于竞争市场,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等于平均收益,因为竞争市场的特点2.所以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这里讲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说某个企业在市场既定的价格下要生产如此多的产量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或者说亏损最小化,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这个企业是处于亏损还是盈利状态中。如果利用图来说明的话,就是我们不能确定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是处于有效规模点以上还是以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各个企业不同,他们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曲线不同,与价格相较的点的位置也就不同。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有一个问题,关于短期停止营业和永久退出市场的决策问题。当考虑短期停止营业时,如果停止营业,和正常营业时相比固定成本还要继续支付,比如房租等。所以只要停止营业损失的收益小于节省的可变成本,就选择停止营业。然后再进而推出,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时候选择停业。类似的推理出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选择退出市场。为什么做出永久退出市场的决策的条件是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呢,因为选择退出市场,不但可以节省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出来,所以当损失的收益小于节省的总成本的时候选择退出市场。然后这里我有一个问题,当价格处于平均总成本之下,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时候怎么办?从短期来看我应该继续营业,从长期来看我应该退出市场。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现在处于亏损状态,我之所以在短期内保持亏损继续营业是因为我知道短期的停止营业与短期的继续营业相比,后者相对来说亏损少。也就是说在短期来看(这里的短期来看意思是即便现在停业也是暂时的,将来还会继续营业,对于这一点是一定的,确定的),我应该营业。问题来了,如果我就这样一直亏损的做下去,因为短期内我是该继续营业的,时间长了再回头看就相当于从长期来看了,那我就应该退出市场,既然这样为什么当初没有早点退出市场呢?我自己都感觉有点混乱了,完全晕了。到底哪里出错了?
最近又思考了一下上面的问题,发现是逻辑上除了问题。首先课本中说的是短期停业和营业的决策标准和长期退出和进入的决策标准,而不是短期停业还是长期退出决策的标准。所以说,一般是我们首先决定是退出还是暂时停业,然后再根据暂时停业和退出各自的决策标准来判定各自的结果。比如我决定不退出市场,只是看看是不是要暂时停业,那么就需要比较价格和平均可变成本;如果我想退出市场了,那么我就要看看价格是不是比平均总成本要低。所以之前的想法是逻辑上出了问题。
竞争市场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
对于短期供给曲线:在短期内,假设市场内的企业不变,每个企业都满足利润最大化,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每个企业在特定价格的产量也可以表述为,每个企业在某个边际成本时的产量,供给曲线就成了边际成本曲线,到那时有个前提就是短期内营业的条件:边际成本即价格要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后结论就是,短期企业的供给曲线是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企业边际成本曲线。
对于长期供给曲线:在长期内,假设企业可以随意进入和退出市场,即每个想进入的企业都可以获得和市场上的企业相同的成本和技术,又即所有企业和潜在企业都有同样的成本曲线。接下来考虑长期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条件,价格与平均总成本的大小。当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就有企业要退出市场,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当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就有企业要进入市场,导致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的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即此时市场的总利润为零。那么长期曲线就是平均总成本曲线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还要保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长期供给曲线要保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还要等于边际成本。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只相较于一点,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相较于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交点,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那个交点就是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也叫企业的有效规模点。
对于垄断市场。
首先说明一点就是垄断企业没有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是因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当价格一定,他们需要作出供给量到底是多少的决定。而垄断者本身就是价格制定者,他们所面临的只是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多少,他们就供给多少。所以垄断企业用需求曲线来分析。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其实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我们知道市场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直线,当产量增加时,垄断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这一点和竞争企业是不同的。具体来分析,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它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减少了它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因此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再根据利润最大化原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的价格大于边际收益,即大于边际成本。这是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的最大区别。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是比较理想化的市场。
每个市场的企业的目的都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总成本已经分析过了,这里的总收益,等于产量乘以价格。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所谓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这里我们要想得到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就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用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只能的到此时的利润是多少却不知道这时额利润是不是最大的,如果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是正数,意思是增加一产量获得收益大于增加一产量产生的成本,即增加一产量可以增加利润,那企业肯定会继续增加产量了。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这时的产量能够产生利润最大化。至此找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竞争市场的特点是: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他们的行动无法影响市场的价格。市场上的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相对于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他们是价格制定者)。2,此市场上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基本相同,意思就是可以互相代替,你的价格高了,我可以去别家买,因为你们的产品都是一样的。3,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市场。
对于竞争市场,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等于平均收益,因为竞争市场的特点2.所以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这里讲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说某个企业在市场既定的价格下要生产如此多的产量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或者说亏损最小化,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这个企业是处于亏损还是盈利状态中。如果利用图来说明的话,就是我们不能确定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是处于有效规模点以上还是以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各个企业不同,他们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曲线不同,与价格相较的点的位置也就不同。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有一个问题,关于短期停止营业和永久退出市场的决策问题。当考虑短期停止营业时,如果停止营业,和正常营业时相比固定成本还要继续支付,比如房租等。所以只要停止营业损失的收益小于节省的可变成本,就选择停止营业。然后再进而推出,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时候选择停业。类似的推理出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选择退出市场。为什么做出永久退出市场的决策的条件是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呢,因为选择退出市场,不但可以节省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出来,所以当损失的收益小于节省的总成本的时候选择退出市场。然后这里我有一个问题,当价格处于平均总成本之下,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时候怎么办?从短期来看我应该继续营业,从长期来看我应该退出市场。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现在处于亏损状态,我之所以在短期内保持亏损继续营业是因为我知道短期的停止营业与短期的继续营业相比,后者相对来说亏损少。也就是说在短期来看(这里的短期来看意思是即便现在停业也是暂时的,将来还会继续营业,对于这一点是一定的,确定的),我应该营业。问题来了,如果我就这样一直亏损的做下去,因为短期内我是该继续营业的,时间长了再回头看就相当于从长期来看了,那我就应该退出市场,既然这样为什么当初没有早点退出市场呢?我自己都感觉有点混乱了,完全晕了。到底哪里出错了?
最近又思考了一下上面的问题,发现是逻辑上除了问题。首先课本中说的是短期停业和营业的决策标准和长期退出和进入的决策标准,而不是短期停业还是长期退出决策的标准。所以说,一般是我们首先决定是退出还是暂时停业,然后再根据暂时停业和退出各自的决策标准来判定各自的结果。比如我决定不退出市场,只是看看是不是要暂时停业,那么就需要比较价格和平均可变成本;如果我想退出市场了,那么我就要看看价格是不是比平均总成本要低。所以之前的想法是逻辑上出了问题。
竞争市场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
对于短期供给曲线:在短期内,假设市场内的企业不变,每个企业都满足利润最大化,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每个企业在特定价格的产量也可以表述为,每个企业在某个边际成本时的产量,供给曲线就成了边际成本曲线,到那时有个前提就是短期内营业的条件:边际成本即价格要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后结论就是,短期企业的供给曲线是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企业边际成本曲线。
对于长期供给曲线:在长期内,假设企业可以随意进入和退出市场,即每个想进入的企业都可以获得和市场上的企业相同的成本和技术,又即所有企业和潜在企业都有同样的成本曲线。接下来考虑长期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条件,价格与平均总成本的大小。当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就有企业要退出市场,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当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的时候,就有企业要进入市场,导致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的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即此时市场的总利润为零。那么长期曲线就是平均总成本曲线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还要保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长期供给曲线要保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还要等于边际成本。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只相较于一点,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相较于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交点,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那个交点就是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也叫企业的有效规模点。
对于垄断市场。
首先说明一点就是垄断企业没有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是因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当价格一定,他们需要作出供给量到底是多少的决定。而垄断者本身就是价格制定者,他们所面临的只是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多少,他们就供给多少。所以垄断企业用需求曲线来分析。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其实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我们知道市场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直线,当产量增加时,垄断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这一点和竞争企业是不同的。具体来分析,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它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减少了它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因此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再根据利润最大化原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的价格大于边际收益,即大于边际成本。这是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