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5月 景德镇掠影——记龙珠阁明代官窑瓷器展(永乐篇)
前不久的景德镇之旅,每晚看电视,总不可避免地撞到《甄嬛传》,有朋友话,看完之后,对雍正的东西很痴迷,嗯,说实话,我没啥感觉,有个原因是我去了趟龙珠阁。
如果再去一次景德镇,有个地方我还会去看的,也是龙珠阁。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之颠(珠山旧址之上),始建于唐,经历代重修,1925年重建称龙珠阁。
1987年夏,景德镇着手恢复和修建龙珠阁景观,当地基挖到地下4米左右时,数万片堆积在一起的明代成化年间御窑古瓷碎片突显出土,震惊国内。
龙珠阁的瓷器都有以下特点:
1. 为明早期和中期瓷器,我所看到的主要有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的瓷器。
2. 都是瓷片拼成的复原器。而且这些瓷器原本都应该是瑕疵品。
据说那是由于当时御窑有一个规矩:除了检验合格的瓷器送往宫廷外,剩下的所有瓷器都一律就地砸碎掩埋,不得流入民间。这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毁坏和掩埋,因此埋藏在地下的碎片几乎可以全部还原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御瓷。
废话少说,永乐瓷器先上场。
纯白色的部分看起来是没找到瓷片,专家们补上的部分;
永乐青花,采用的青料是郑和带回的苏麻离青,我觉着近似蓝黑钢笔墨水那种颜色,据说和钢笔墨水类似,青料含铁质,颜色也有浓有淡,浓处时有出现凝滞化不开的情况,有时又偏黑,整体看起来有蚀刻的效果,在现场看实物就比较直观
比如这个葡萄纹窝盘,釉面 凹凸不平的现象很明显
另外,这个盘子直径是41厘米,比我家的锅还要大!!
其他美器也不少,比如那个一把莲纹窝盘
还有缠枝纹碗
就不一一说了,请看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2246055/?start=36
除了青花,展品里还有永乐时期的彩色釉,白瓷很温润,永乐时期白釉曾经被称为甜白釉,
比如这个壶全称永乐甜白釉锥花云龙纹梨形执壶
可惜颜色不如上博看到的那么正,有点儿发青。
酱釉也叫紫金釉,这个我也第一回见实物,有个说法说永乐的紫金釉只用在碗上,其他器形都没用过,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不过这里的永乐展品确实只见了碗,到宣德就有水仙盆了。
这个釉里红云龙梅瓶极美,记得在南京见过一个青花梅瓶,也是永乐的,外形很相似,但这个梅瓶的颜色、图纹(红色里透出来若隐若现的纹路)和形制结合得美轮美奂,看来朱棣不但大气,审美水准也是很高的。
如果再去一次景德镇,有个地方我还会去看的,也是龙珠阁。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之颠(珠山旧址之上),始建于唐,经历代重修,1925年重建称龙珠阁。
1987年夏,景德镇着手恢复和修建龙珠阁景观,当地基挖到地下4米左右时,数万片堆积在一起的明代成化年间御窑古瓷碎片突显出土,震惊国内。
龙珠阁的瓷器都有以下特点:
1. 为明早期和中期瓷器,我所看到的主要有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的瓷器。
2. 都是瓷片拼成的复原器。而且这些瓷器原本都应该是瑕疵品。
据说那是由于当时御窑有一个规矩:除了检验合格的瓷器送往宫廷外,剩下的所有瓷器都一律就地砸碎掩埋,不得流入民间。这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毁坏和掩埋,因此埋藏在地下的碎片几乎可以全部还原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御瓷。
废话少说,永乐瓷器先上场。
纯白色的部分看起来是没找到瓷片,专家们补上的部分;
永乐青花,采用的青料是郑和带回的苏麻离青,我觉着近似蓝黑钢笔墨水那种颜色,据说和钢笔墨水类似,青料含铁质,颜色也有浓有淡,浓处时有出现凝滞化不开的情况,有时又偏黑,整体看起来有蚀刻的效果,在现场看实物就比较直观
比如这个葡萄纹窝盘,釉面 凹凸不平的现象很明显
![]() |
另外,这个盘子直径是41厘米,比我家的锅还要大!!
其他美器也不少,比如那个一把莲纹窝盘
![]() |
还有缠枝纹碗
![]() |
就不一一说了,请看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2246055/?start=36
除了青花,展品里还有永乐时期的彩色釉,白瓷很温润,永乐时期白釉曾经被称为甜白釉,
比如这个壶全称永乐甜白釉锥花云龙纹梨形执壶
![]() |
可惜颜色不如上博看到的那么正,有点儿发青。
酱釉也叫紫金釉,这个我也第一回见实物,有个说法说永乐的紫金釉只用在碗上,其他器形都没用过,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不过这里的永乐展品确实只见了碗,到宣德就有水仙盆了。
![]() |
这个釉里红云龙梅瓶极美,记得在南京见过一个青花梅瓶,也是永乐的,外形很相似,但这个梅瓶的颜色、图纹(红色里透出来若隐若现的纹路)和形制结合得美轮美奂,看来朱棣不但大气,审美水准也是很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