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事件记录法 实践总结(一)
今天时光机问我为什么要记录清楚时间记录。
回想我最初只是看《奇特的一生》里说得很不错的样子,就想自己尝试下看看,没明确的目的。回答完她的问题,干脆整理了这段实践的过程,做个阶段性的总结。
==================
2月22号: 看完《奇特的一生》,是快速翻完的,主要关注事件记录部分。
3月01号,开始实践,尝试过纸笔记录、手机上手写记录、手机软件记录等方法,都不顺手。
3月18号:开始使用清风推荐的Gleeo,一直断断续续的,因为不习惯软件、忘记记录、懒于记录,所以时间不准,记录不全,自己都不信任得到的数据。
4月25号:开始跟时光机结成互助模式,每日随时在qq里记录汇报自己的日程,减少了稀里糊涂的时间空白。
5月01号:开始讲每日时间消费做为晨间日记里的一项。
5月14号:终于开始了能每天记录满一天24h。这开始很大一方面得益于与时光机一起互助的模式,后来逐渐养成的习惯,以及生活大部分时间是规律的,于是熟能生巧,不知不觉发现每天都能记全了。而Gleoo本身的操作和统计能力也不错,适应后能节省不少的整理时间。
===================
以上可见,花费2个半月,我才终于适应、熟练和喜欢上Gleeo Time Tracker这个时间记录软件了…………………(开发者看到这句,会不会很受挫……)
能记录全后,我把时间使用汇总加入了每天晨间日记里,这才发现它的第一个好处:给我一个真实的拖延衡量,用时间数字!
我每日的时间花销分成这几类:工作、睡觉、运动、阅读、个人管理、娱乐、杂事和家人。
这些项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最后稳定下来的分类,当然以后根据自然需要还会变动。
24小时减去它们剩下的,就是拖延时间!
我发现最近处于较松弛的自我管理下时,从最近记录最全的2周数据来看,每日的拖延时间在1-4个小时之间。
1个小时在我自己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4个小时就过多有点讨厌了。
然后昨天的记录却给了我[b]第二个收获:用客观数据平衡主观感受对“恶行”的放大。[/b]
昨天我感觉自己一上午什么都没干,而且中午还在无意义刷微博到下午2点困了内疚得不行了才去打盹。醒来后又习惯性看网页,这次好歹刹住车开工了。晚上也是杂事加网页,感觉也没工作多久。对明确的task拖延的一天,不舒服的内疚又冒头了。
然而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我只感受到了自己“恶”的一面。
但今天一看客观的数据,却发现虽然拖了4个小时,但工作了5个小时,完成了2个主要的tasks!而且有运动、有阅读、有个人管理!
如果放弃纠结于“我居然拖了4个小时”,而看看自己干了什么“善”,那昨天完全是与拖延相处非常成功的一天!即使拖,我们依然可以前进、收获~
所以,清楚记录时间,对我来说,能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去平衡主观上的错误感受。
==================
以上的数据,均来自这段时间的晨间日记、论坛发帖记录,感谢自己能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能详细的、分门别类的记录自己的生活,今天的回顾算是一次小的记录详细度测试,结果都搜到了100分!
回想我最初只是看《奇特的一生》里说得很不错的样子,就想自己尝试下看看,没明确的目的。回答完她的问题,干脆整理了这段实践的过程,做个阶段性的总结。
==================
2月22号: 看完《奇特的一生》,是快速翻完的,主要关注事件记录部分。
3月01号,开始实践,尝试过纸笔记录、手机上手写记录、手机软件记录等方法,都不顺手。
3月18号:开始使用清风推荐的Gleeo,一直断断续续的,因为不习惯软件、忘记记录、懒于记录,所以时间不准,记录不全,自己都不信任得到的数据。
4月25号:开始跟时光机结成互助模式,每日随时在qq里记录汇报自己的日程,减少了稀里糊涂的时间空白。
5月01号:开始讲每日时间消费做为晨间日记里的一项。
5月14号:终于开始了能每天记录满一天24h。这开始很大一方面得益于与时光机一起互助的模式,后来逐渐养成的习惯,以及生活大部分时间是规律的,于是熟能生巧,不知不觉发现每天都能记全了。而Gleoo本身的操作和统计能力也不错,适应后能节省不少的整理时间。
===================
以上可见,花费2个半月,我才终于适应、熟练和喜欢上Gleeo Time Tracker这个时间记录软件了…………………(开发者看到这句,会不会很受挫……)
能记录全后,我把时间使用汇总加入了每天晨间日记里,这才发现它的第一个好处:给我一个真实的拖延衡量,用时间数字!
我每日的时间花销分成这几类:工作、睡觉、运动、阅读、个人管理、娱乐、杂事和家人。
这些项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最后稳定下来的分类,当然以后根据自然需要还会变动。
24小时减去它们剩下的,就是拖延时间!
我发现最近处于较松弛的自我管理下时,从最近记录最全的2周数据来看,每日的拖延时间在1-4个小时之间。
1个小时在我自己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4个小时就过多有点讨厌了。
然后昨天的记录却给了我[b]第二个收获:用客观数据平衡主观感受对“恶行”的放大。[/b]
昨天我感觉自己一上午什么都没干,而且中午还在无意义刷微博到下午2点困了内疚得不行了才去打盹。醒来后又习惯性看网页,这次好歹刹住车开工了。晚上也是杂事加网页,感觉也没工作多久。对明确的task拖延的一天,不舒服的内疚又冒头了。
然而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我只感受到了自己“恶”的一面。
但今天一看客观的数据,却发现虽然拖了4个小时,但工作了5个小时,完成了2个主要的tasks!而且有运动、有阅读、有个人管理!
如果放弃纠结于“我居然拖了4个小时”,而看看自己干了什么“善”,那昨天完全是与拖延相处非常成功的一天!即使拖,我们依然可以前进、收获~
所以,清楚记录时间,对我来说,能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去平衡主观上的错误感受。
==================
以上的数据,均来自这段时间的晨间日记、论坛发帖记录,感谢自己能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能详细的、分门别类的记录自己的生活,今天的回顾算是一次小的记录详细度测试,结果都搜到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