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黃鱔
最後一次吃盤龍黃鱔,好像還是在高中
小時候身體極弱,一周倒有5天在醫院吊針,剩下2天在家喝中藥。媽媽說,我生下來的時候,頭髮便極少,幾個月了都還只有半邊頭長了毛。爸爸那時看我身體太弱,想盡辦法幫我補身體,那時候哪有什麽滋補品,唯有靠食補;恰好爸爸當時在宣傳部工作,經常下鄉,每次回來都會從農戶手上買一堆土產,最多的就是筒子骨、魚、泥鰍,還有黃鱔。
年紀尚小的時候,喝過好多泥鰍湯,總覺得泥鰍太肥,肉質不及黃鱔細嫩;後來嘴被爸爸養的叼了,開始要求要吃炒的黃鱔,煲湯的話肉總是軟軟爛爛的,沒嚼頭,一定要吃現炸酥脆的才夠味,爸爸便改做盤龍黃鱔。
以前的黃鱔哪有什麽打避孕藥催熟的,都是農家去田裡撈的,最大不過食指粗;做盤龍黃鱔本身也不需要大的,比小手指略細最佳;買來黃鱔之後要先放在桶里養兩三天,待黃鱔吐進腹中泥沙方能下鍋;小小的我,每天替黃鱔換水的時候便有了無盡的樂趣,每次都要拿水瓢撩撥黃鱔到它們從驚恐的亂彈到不理我才罷休。
待黃鱔清完腸胃后,便可以煮了。所謂盤龍,就是指先將油鍋燒熱至青煙冒起,再直接將活的黃鱔倒入油鍋中,迅速蓋上蓋子以免黃鱔彈出來;一陣乒乒乓乓過後,將蓋子打開,一隻隻黃鱔便盤成了一圈,故名“盤龍”;由於許久不見爸爸做這道菜,步驟已記不太清楚,只記得好像一定要加湖酒(耒陽方言,指自家釀的米酒,但是淡黃色,久一點的偏淺橙色),我爸用來去腥添香之首選;配料很簡單,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本地青椒,薑絲,大蒜而已。做好盛上桌,早已食指大動的我必定會第一個偷吃,剛出鍋的盤龍黃鱔脆而不油,甜而不膩;去頭,沿腹線撕開,去掉內臟,剩下的肉與骨直接放入嘴嚼,肉香,骨脆,若是趕上產卵時節,再配上一串串淡黃色的黃鱔籽,濃濃的清香瞬間充滿了整個口腔,實乃人間至味。
可惜大學后就與這道菜無緣,不是不能做,實乃市場里賣的黃鱔都大的嚇人,一看就知道是人工打了激素的;也難怪,世人皆為錢權看,田都沒人種了,又有誰會有那個閒心,去田裡再摸上一兩條黃鱔呢?
小時候身體極弱,一周倒有5天在醫院吊針,剩下2天在家喝中藥。媽媽說,我生下來的時候,頭髮便極少,幾個月了都還只有半邊頭長了毛。爸爸那時看我身體太弱,想盡辦法幫我補身體,那時候哪有什麽滋補品,唯有靠食補;恰好爸爸當時在宣傳部工作,經常下鄉,每次回來都會從農戶手上買一堆土產,最多的就是筒子骨、魚、泥鰍,還有黃鱔。
年紀尚小的時候,喝過好多泥鰍湯,總覺得泥鰍太肥,肉質不及黃鱔細嫩;後來嘴被爸爸養的叼了,開始要求要吃炒的黃鱔,煲湯的話肉總是軟軟爛爛的,沒嚼頭,一定要吃現炸酥脆的才夠味,爸爸便改做盤龍黃鱔。
以前的黃鱔哪有什麽打避孕藥催熟的,都是農家去田裡撈的,最大不過食指粗;做盤龍黃鱔本身也不需要大的,比小手指略細最佳;買來黃鱔之後要先放在桶里養兩三天,待黃鱔吐進腹中泥沙方能下鍋;小小的我,每天替黃鱔換水的時候便有了無盡的樂趣,每次都要拿水瓢撩撥黃鱔到它們從驚恐的亂彈到不理我才罷休。
待黃鱔清完腸胃后,便可以煮了。所謂盤龍,就是指先將油鍋燒熱至青煙冒起,再直接將活的黃鱔倒入油鍋中,迅速蓋上蓋子以免黃鱔彈出來;一陣乒乒乓乓過後,將蓋子打開,一隻隻黃鱔便盤成了一圈,故名“盤龍”;由於許久不見爸爸做這道菜,步驟已記不太清楚,只記得好像一定要加湖酒(耒陽方言,指自家釀的米酒,但是淡黃色,久一點的偏淺橙色),我爸用來去腥添香之首選;配料很簡單,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本地青椒,薑絲,大蒜而已。做好盛上桌,早已食指大動的我必定會第一個偷吃,剛出鍋的盤龍黃鱔脆而不油,甜而不膩;去頭,沿腹線撕開,去掉內臟,剩下的肉與骨直接放入嘴嚼,肉香,骨脆,若是趕上產卵時節,再配上一串串淡黃色的黃鱔籽,濃濃的清香瞬間充滿了整個口腔,實乃人間至味。
可惜大學后就與這道菜無緣,不是不能做,實乃市場里賣的黃鱔都大的嚇人,一看就知道是人工打了激素的;也難怪,世人皆為錢權看,田都沒人種了,又有誰會有那個閒心,去田裡再摸上一兩條黃鱔呢?
![]() |
差不多就長這樣,但是賣相比我爸做的差遠了,將就著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