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的午后……
好难得,又重拾了对书的热爱。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没有看书的兴致,没有读书的那份心情。人们常说,书可以平复一个人的浮躁的心,会为你的心拨开乌云,撒播一道道金灿灿的光芒。看着书架上排着满满的书籍,它们却显得沉寂、黯淡无光,无法诱导我将它们其中一个抽出,随便翻翻也好,闻一闻书的香气也罢。那一份阅读的逸致,迷失了。
直到最近才开始了阅读之旅,又开始产生一种“求书若渴”的强烈欲望。遗弃很久的《红楼梦》,重新读起来,才恍然顿悟,自己错失了它身上散发的艺术性的辉煌光芒。于是,一本《红楼梦》又开始搅动我的满脑子的思绪,激起我的心潮,使我发了高烧,于是开始想探究它。辗转了好几个地方,走遍了许多家书店,只为寻一本脂评本的红楼梦。很遗憾,至今仍然与它无缘相会。
昨天又去逛了书店。一个人坐地铁,经过了十几个站,然后又换了站,才抵达了目的地。
我总觉的自己像是在”旅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要去的那间书店,是我从未去过的。谷歌了一下,我找到了这家书店,想着里面应该有我要的书。于是,满心期待地朝着书店奔去。
这里的书店不止一家,有好几间,这使我更加的兴奋紧张。第一家进入的书店,叫”友联书局“,是我心灵的朝圣之地。他的位置较偏僻,走廊阴暗,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犹疑。走到书店门口,注意到”open"的字眼,才敢推门进了去。进去之后,一点人影也无,一个声音都没有,这不禁叫我有点害怕,怎么这书店安静成这个样?
游移在书架之间,渐渐地就有些中年男士进来,翻翻书,或者看看字画。每一个来到这家书店的人好像都是有“目的”的。他们心中该是怀揣着一份对书的热爱,有着艺术之美的悟性,一种知性的气质。不然,他们不会来到这家安静偏僻的书店。这家书店有着他们精神上的渴求与性情熏陶的美妙,他们留恋于此,让时光静止流动,让心灵沉淀下来,徜徉在书海之中。很难得,能够在那么纷繁疾速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让心灵有一个安放的去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灵驿站了。
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三毛《撒哈拉故事》。在书架上也看到了台湾版的《撒哈拉故事》,可是经过了重新编制,书名改成《撒哈拉岁月》。“故事”被调换成“岁月”,我觉得有点儿扭曲了三毛的原笔。喜欢这本书,正因为在这本书里,三毛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在荒漠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她可爱的、清雅的、幽默的笔触,生动地写下了泪水,写下了快乐,写尽了心酸与无奈。那种感觉触动着心底柔软的一块,牵动拉扯着你的心绪,使你不由自主地跟她一起笑,一起哭。看她的《结婚记》,可以看到她率真可爱的个性,痴情纯真的荷西,一边笑,心里却涌流着一股深深的悲恸。
后来,又去了“青年书局”。书店的格局是我喜欢的:明亮的灯光,狭窄的走道,书架上排列着满满的书,使人目不暇接。喜欢这样的格局,是因为有一种包围感。满满的书籍,能够带给人安全感,心灵的满足感。店员是个中年女子,很友善,不过看店看得有些“紧”。我在扫描寻书的过程当中,她一直来来回回地在书架之间走着。这一点,不太令我满意。整个书店里只有我一人。最后选了三本书:《水浒传金批本》《红楼梦诗词欣赏》《红楼梦全本》。
很遗憾,两家规模较大的中文书店还是找不到我要的红楼梦脂批本。最后买了一本红楼梦的庚辰本,也算是慰藉自己吧。毕竟,在知道程高本的红楼梦有了大幅篡改之后,心里很气,很不舒服,不想读下去了。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在那么多的书里,你可能会因为一个美丽的标题而触动,可能因精致印刷的封面而心动,你把它小心地从其他书里抽出来,轻轻地在手里掂量着它的重量,再细细地摩挲书页的质感,认真地打开,粗略地阅读。也许,你会因为书里的某句话,某个句子,而打动了心,使你觉得自己有把它带回家的必要,并携带身旁,想仔细地去咀嚼它,领悟它的美与撼动。
走出了书店,才发现外面下着丝丝小雨。提着沉甸甸的一袋书,懒懒地走在大街上。与书结缘的午后,心里是简单的满足和快乐。
直到最近才开始了阅读之旅,又开始产生一种“求书若渴”的强烈欲望。遗弃很久的《红楼梦》,重新读起来,才恍然顿悟,自己错失了它身上散发的艺术性的辉煌光芒。于是,一本《红楼梦》又开始搅动我的满脑子的思绪,激起我的心潮,使我发了高烧,于是开始想探究它。辗转了好几个地方,走遍了许多家书店,只为寻一本脂评本的红楼梦。很遗憾,至今仍然与它无缘相会。
昨天又去逛了书店。一个人坐地铁,经过了十几个站,然后又换了站,才抵达了目的地。
我总觉的自己像是在”旅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要去的那间书店,是我从未去过的。谷歌了一下,我找到了这家书店,想着里面应该有我要的书。于是,满心期待地朝着书店奔去。
这里的书店不止一家,有好几间,这使我更加的兴奋紧张。第一家进入的书店,叫”友联书局“,是我心灵的朝圣之地。他的位置较偏僻,走廊阴暗,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犹疑。走到书店门口,注意到”open"的字眼,才敢推门进了去。进去之后,一点人影也无,一个声音都没有,这不禁叫我有点害怕,怎么这书店安静成这个样?
游移在书架之间,渐渐地就有些中年男士进来,翻翻书,或者看看字画。每一个来到这家书店的人好像都是有“目的”的。他们心中该是怀揣着一份对书的热爱,有着艺术之美的悟性,一种知性的气质。不然,他们不会来到这家安静偏僻的书店。这家书店有着他们精神上的渴求与性情熏陶的美妙,他们留恋于此,让时光静止流动,让心灵沉淀下来,徜徉在书海之中。很难得,能够在那么纷繁疾速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让心灵有一个安放的去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灵驿站了。
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三毛《撒哈拉故事》。在书架上也看到了台湾版的《撒哈拉故事》,可是经过了重新编制,书名改成《撒哈拉岁月》。“故事”被调换成“岁月”,我觉得有点儿扭曲了三毛的原笔。喜欢这本书,正因为在这本书里,三毛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在荒漠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她可爱的、清雅的、幽默的笔触,生动地写下了泪水,写下了快乐,写尽了心酸与无奈。那种感觉触动着心底柔软的一块,牵动拉扯着你的心绪,使你不由自主地跟她一起笑,一起哭。看她的《结婚记》,可以看到她率真可爱的个性,痴情纯真的荷西,一边笑,心里却涌流着一股深深的悲恸。
后来,又去了“青年书局”。书店的格局是我喜欢的:明亮的灯光,狭窄的走道,书架上排列着满满的书,使人目不暇接。喜欢这样的格局,是因为有一种包围感。满满的书籍,能够带给人安全感,心灵的满足感。店员是个中年女子,很友善,不过看店看得有些“紧”。我在扫描寻书的过程当中,她一直来来回回地在书架之间走着。这一点,不太令我满意。整个书店里只有我一人。最后选了三本书:《水浒传金批本》《红楼梦诗词欣赏》《红楼梦全本》。
很遗憾,两家规模较大的中文书店还是找不到我要的红楼梦脂批本。最后买了一本红楼梦的庚辰本,也算是慰藉自己吧。毕竟,在知道程高本的红楼梦有了大幅篡改之后,心里很气,很不舒服,不想读下去了。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在那么多的书里,你可能会因为一个美丽的标题而触动,可能因精致印刷的封面而心动,你把它小心地从其他书里抽出来,轻轻地在手里掂量着它的重量,再细细地摩挲书页的质感,认真地打开,粗略地阅读。也许,你会因为书里的某句话,某个句子,而打动了心,使你觉得自己有把它带回家的必要,并携带身旁,想仔细地去咀嚼它,领悟它的美与撼动。
走出了书店,才发现外面下着丝丝小雨。提着沉甸甸的一袋书,懒懒地走在大街上。与书结缘的午后,心里是简单的满足和快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