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作用、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分析
导航作用、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分析如下:
【导航系统作用(我们为什么使用导航系统)】
《锦绣蓝图》p153
导航的任务就是清楚地指出用户将前往信息架构中的什么地方。
用户访问网站就是为了寻找信息。导航系统帮助用户自己查找需要内容。
如果用户总是无法导航到他们本身要去的地方,网站的前途堪忧。
《Don’t Make Me Think》p36、42
导航系统两个显而易见的用途: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和告诉我们身处何处。
“如果在网站上找不到方向,人们不会使用你的网站。”
两本书均谈到了以下两点:
1 指出用户将前往信息架构中的什么地方对应了身处何处。
2 访问网站就是为了寻找信息对应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
网站前途堪忧与人们不会使用你的网站的理由是一致的:用户无法导航到要去的地方(找不到方向)。
《Don’t Make Me Think》p42~43
补充导航用途:
给我们固定的感觉。
告诉我们当前位置,通过层次结构可视化,导航告诉我们网站上有些什么。
告诉我们如何使用网站,含蓄地告诉你该从哪里开始,你能进行哪些选择。
对网站建造者的信心,人们知道当前在做什么。
=========================================================================
《web信息架构》第3章 用户需求及行为(信息需求)
篇幅:2p
《锦绣蓝图》第8章 导航之道(用户查找信息的4种方法)
篇幅:1p
【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信息需求)】
------- 1 -------
《web信息架构》
已知项搜索(已知条目搜索“know item seeking”):通常知道要找的是什么,什么名字,以及上哪儿可以找到。
例:
以钓鱼作比喻。完美的捕捉,有时候,用户确实在找正确答案。
明确想要钓起什么鱼。圣玛利洛的人口有多少?你来网站或者塞满数据的网站中,钓起那些鱼(需要的信息)。
《锦绣蓝图》
已知项搜索(已知条目搜索“know item seeking”):人们准确地知道他们要找什么,叫什么,他们就会通过搜索来查找。
网站不提供搜索或者搜索实现很糟糕,甚至有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只希望浏览。你的导航必须适当地处理搜索,使人们能够到达想去的地方。
------- 2 -------
《web信息架构》
捕捉龙虾的陷阱:如果要找的不只是一个答案时,又会怎样?
探索搜索(探索式搜索“exploratory seeking”):当你想在自设的陷阱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数据。
用户并不确定想要找的是什么。
事实上,无论他是否了解,他是打算在搜索和浏览的过程中学习某些东西。用户并没有期待会得到“正确”答案,用户很搞笑能够得到一些结果,可能进行下一轮搜索。
例:
你需要了解一点财务规划知识,帮助你为退休准备一些储蓄金。
你没打算钓到理想中的鱼,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钓不钓得到。无论什么东西掉进来,再检查是否有用。
这些数据有些对你而言有用,其他的可以扔掉。
《锦绣蓝图》
探索搜索(探索式搜索“exploratory seeking”):用户有一个需求,但是不能确定什么能满足这个需求,此时就会进行探索式搜索。
人们不清楚搜索的答案是否就是他们真正要找的答案。
例:
我在寻找一种新的数码相机
我需要对印刷有更多了解
------- 3 -------(两本书中分类存在差异处)
《web信息架构》
无遗漏式研究“exhaustive research”:有时候,你在搜索某个主题的信息时,会进行地毯式搜索,任何石头都会翻起来看一下。你每样东西都想要,用户打算搜索某一主题的任何信息。没有必要有“正确”答案。用户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跋涉寻找更多结果,其结果会多于其他种类的信息需求。
例:
你会想抓住大海中的没一条鱼,所以,你会张开你的大网,把任何能拖上来的东西都拖上来。
《锦绣蓝图》
不清楚需要知道什么:人们连需要知道什么都不清楚。寻找某样东西,发现实际上需要了解另外的一些东西。
例:
要找一个新的数码相机,不清楚指标。如,像素高低、闪存大小和光学变焦。
要买新房,她发现需要了解所在城市的相关法律。
------- 4 -------
《web信息架构》
再查找:有些信息你希望永远不会遗失,所以你会贴上标签,才能再次找得到。我们衰退的记忆及忙碌的行程表会一直迫使我们重新寻找以前已碰到过的有用信息。
例:
现在有可能把鱼抛回大海,而期待能再次找到这条鱼。
在工作时,可能会上网遨游几分钟,面对讲的很棒,但是很长的文章。自然地,现在不想去细读。相反地,你以后会再次加以寻找。用户会在书签中指定“toread”或者“readlater”这类标签。
《锦绣蓝图》
再查找:人们可能想发回去找他们过去发现的某些东西。
我们的设计常常忘记这一点,认为浏览器的书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信息搜寻行为都依赖于特定的导航工具才能获得成功。
下图表示4种用户信息需求(来自《web信息架构》):
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信息需求分类的文章,也是同样的4点。
作者阅读了《Web信息架构(第3版)》结合自己实例来谈。
http://www.chinaz.com/web/2011/0317/165880.shtml
=========================================================================
《web信息架构》第3章 用户需求及行为(信息搜索行为)
篇幅:3p
《 Don’t Make Me Think 》第6章 设计导航(网络导航101法则)
篇幅:2p
《web信息架构》
搜索、浏览及询问都是寻找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是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手段。
《 Don’t Make Me Think 》
购物商城的一幕 p38
网络导航101法则 p 40
展示商城购物及浏览网站时的搜索过程图。
网络导航101法则:
你通常是为了寻找某个目标。
你会决定先询问还是先浏览。
网站上等价的服务是搜索——在搜索框里输入一些对你要找的东西的描述,然后得到一堆链接,指向目标可能所处的地方。
如果选择浏览,你将通过标志的引导在层次结构中穿行。
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点击,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
最后,如果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你会离开。
《web信息架构》
搜索行为有两大类:整合和重复。
我们通常会i在某次寻找期间整合搜索、浏览和询问。
可能在一次寻找期间重复整个过程,我们不见得会在第一次就找到想要的东西,而且我们的信息需求可能会随着搜索过程而改变,使得我们在每次重复时都会尝试新的手段。每次对内容的搜索、浏览、询问,以及交互都会大幅度影响我们正在搜索的东西。
这里接着提出两点
信息搜寻行为复杂模型:
“采摘模型”:用户开始先产生信息需求,然后构想出一种信息请求,接着在信息系统中重复动作,可能会沿着复杂的路径前进,再沿路取出信息。
当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其需求及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时,就会跟着调整他们的信息请求。
这也是我们心中常有的运作模式。
“珠形增长”方法:用户从一些有用的文件开始,这些文件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想“得到更多像这样的东西”。
【导航系统作用(我们为什么使用导航系统)】
《锦绣蓝图》p153
导航的任务就是清楚地指出用户将前往信息架构中的什么地方。
用户访问网站就是为了寻找信息。导航系统帮助用户自己查找需要内容。
如果用户总是无法导航到他们本身要去的地方,网站的前途堪忧。
《Don’t Make Me Think》p36、42
导航系统两个显而易见的用途: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和告诉我们身处何处。
“如果在网站上找不到方向,人们不会使用你的网站。”
两本书均谈到了以下两点:
1 指出用户将前往信息架构中的什么地方对应了身处何处。
2 访问网站就是为了寻找信息对应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
网站前途堪忧与人们不会使用你的网站的理由是一致的:用户无法导航到要去的地方(找不到方向)。
《Don’t Make Me Think》p42~43
补充导航用途:
给我们固定的感觉。
告诉我们当前位置,通过层次结构可视化,导航告诉我们网站上有些什么。
告诉我们如何使用网站,含蓄地告诉你该从哪里开始,你能进行哪些选择。
对网站建造者的信心,人们知道当前在做什么。
=========================================================================
《web信息架构》第3章 用户需求及行为(信息需求)
篇幅:2p
《锦绣蓝图》第8章 导航之道(用户查找信息的4种方法)
篇幅:1p
【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信息需求)】
------- 1 -------
《web信息架构》
已知项搜索(已知条目搜索“know item seeking”):通常知道要找的是什么,什么名字,以及上哪儿可以找到。
例:
以钓鱼作比喻。完美的捕捉,有时候,用户确实在找正确答案。
明确想要钓起什么鱼。圣玛利洛的人口有多少?你来网站或者塞满数据的网站中,钓起那些鱼(需要的信息)。
《锦绣蓝图》
已知项搜索(已知条目搜索“know item seeking”):人们准确地知道他们要找什么,叫什么,他们就会通过搜索来查找。
网站不提供搜索或者搜索实现很糟糕,甚至有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只希望浏览。你的导航必须适当地处理搜索,使人们能够到达想去的地方。
------- 2 -------
《web信息架构》
捕捉龙虾的陷阱:如果要找的不只是一个答案时,又会怎样?
探索搜索(探索式搜索“exploratory seeking”):当你想在自设的陷阱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数据。
用户并不确定想要找的是什么。
事实上,无论他是否了解,他是打算在搜索和浏览的过程中学习某些东西。用户并没有期待会得到“正确”答案,用户很搞笑能够得到一些结果,可能进行下一轮搜索。
例:
你需要了解一点财务规划知识,帮助你为退休准备一些储蓄金。
你没打算钓到理想中的鱼,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钓不钓得到。无论什么东西掉进来,再检查是否有用。
这些数据有些对你而言有用,其他的可以扔掉。
《锦绣蓝图》
探索搜索(探索式搜索“exploratory seeking”):用户有一个需求,但是不能确定什么能满足这个需求,此时就会进行探索式搜索。
人们不清楚搜索的答案是否就是他们真正要找的答案。
例:
我在寻找一种新的数码相机
我需要对印刷有更多了解
------- 3 -------(两本书中分类存在差异处)
《web信息架构》
无遗漏式研究“exhaustive research”:有时候,你在搜索某个主题的信息时,会进行地毯式搜索,任何石头都会翻起来看一下。你每样东西都想要,用户打算搜索某一主题的任何信息。没有必要有“正确”答案。用户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跋涉寻找更多结果,其结果会多于其他种类的信息需求。
例:
你会想抓住大海中的没一条鱼,所以,你会张开你的大网,把任何能拖上来的东西都拖上来。
《锦绣蓝图》
不清楚需要知道什么:人们连需要知道什么都不清楚。寻找某样东西,发现实际上需要了解另外的一些东西。
例:
要找一个新的数码相机,不清楚指标。如,像素高低、闪存大小和光学变焦。
要买新房,她发现需要了解所在城市的相关法律。
------- 4 -------
《web信息架构》
再查找:有些信息你希望永远不会遗失,所以你会贴上标签,才能再次找得到。我们衰退的记忆及忙碌的行程表会一直迫使我们重新寻找以前已碰到过的有用信息。
例:
现在有可能把鱼抛回大海,而期待能再次找到这条鱼。
在工作时,可能会上网遨游几分钟,面对讲的很棒,但是很长的文章。自然地,现在不想去细读。相反地,你以后会再次加以寻找。用户会在书签中指定“toread”或者“readlater”这类标签。
《锦绣蓝图》
再查找:人们可能想发回去找他们过去发现的某些东西。
我们的设计常常忘记这一点,认为浏览器的书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信息搜寻行为都依赖于特定的导航工具才能获得成功。
下图表示4种用户信息需求(来自《web信息架构》):
![]() |
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信息需求分类的文章,也是同样的4点。
作者阅读了《Web信息架构(第3版)》结合自己实例来谈。
http://www.chinaz.com/web/2011/0317/165880.shtml
=========================================================================
《web信息架构》第3章 用户需求及行为(信息搜索行为)
篇幅:3p
《 Don’t Make Me Think 》第6章 设计导航(网络导航101法则)
篇幅:2p
《web信息架构》
搜索、浏览及询问都是寻找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是信息搜寻行为的基本手段。
《 Don’t Make Me Think 》
购物商城的一幕 p38
网络导航101法则 p 40
展示商城购物及浏览网站时的搜索过程图。
网络导航101法则:
你通常是为了寻找某个目标。
你会决定先询问还是先浏览。
网站上等价的服务是搜索——在搜索框里输入一些对你要找的东西的描述,然后得到一堆链接,指向目标可能所处的地方。
如果选择浏览,你将通过标志的引导在层次结构中穿行。
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点击,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
最后,如果找不到想要的东西,你会离开。
《web信息架构》
搜索行为有两大类:整合和重复。
我们通常会i在某次寻找期间整合搜索、浏览和询问。
可能在一次寻找期间重复整个过程,我们不见得会在第一次就找到想要的东西,而且我们的信息需求可能会随着搜索过程而改变,使得我们在每次重复时都会尝试新的手段。每次对内容的搜索、浏览、询问,以及交互都会大幅度影响我们正在搜索的东西。
这里接着提出两点
信息搜寻行为复杂模型:
“采摘模型”:用户开始先产生信息需求,然后构想出一种信息请求,接着在信息系统中重复动作,可能会沿着复杂的路径前进,再沿路取出信息。
当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其需求及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时,就会跟着调整他们的信息请求。
这也是我们心中常有的运作模式。
“珠形增长”方法:用户从一些有用的文件开始,这些文件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想“得到更多像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