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的牺牲者——女哲
时至今日,一个罪恶的观点仍然存在:哲学只是男人的事业,女人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权利涉足这件事。这一观点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一个非常丑陋的结果:女性哲学家以及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在哲学史上会理所应当地“被”遗漏,沦为正典的牺牲者。
正典一项用以“遗漏”某些事物的技术就是通过给该组成员起个绰号,进而贬值整个群体的工作,沙龙爱好者(salonist),卫道士(moraliste)就是这类绰号。在早期的现代法国,沙龙女性提出了一些经典的道德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并没有在正典中被提及,那这些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哪里去了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学者玛格丽特•巴福特(Marguerite Buffet's)在1668年的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其中提及的女哲数量与现代标准哲学史中接近于零的女哲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典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些女哲是名不见经传的,没有资格被记入哲学史。然而正如约翰• J. •康利(John J. Conley)在其《美德的怀疑》(The Suspicion of Virtue)提到的一样,得以保存下来的女哲作品(以各种表现形式),普遍得到现代一流男哲学家们的认可。这些女性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哲学敏锐性,轻易掀翻了正典那样蹩脚的解释。为了为女哲在哲学史上正名,我们必须找到对这些哲学声音形成压制的各种因素。但究其真正原因,就康利看来,是哲学已经习惯于忽略女性哲学的存在场所,诸如沙龙,修道院;忽视了大多数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其实是从男性“规范”的学术著作中被“规范”出局的情况。
要为女哲正名,就不得不提及玛格丽特•卡文迪什(Margaret Cavendish),这位伟大的女哲在正典大行其道的年代得到了一个极坏的斥责,同时代的人戏称她为疯狂的麦当娜。通过艾琳•奥尼尔(Eileen O'Neill)的解读,我们重新认识了女哲卡文迪什。作为纽卡斯尔的公爵夫人,她是一个机械哲学圈的女主人。这在当时是一个最顶尖的学术交流群,内有成员托马斯•霍布斯,马林•梅森,皮埃尔•伽桑狄以及勒那•笛卡尔。这个团体又被称为“纽卡希尔集团”(Newcastle Circle)。通过奥尼尔的读解,我们了解到卡文迪什在哲学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那个时代,卡文迪什大胆挑战早期的现代科学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在斯多噶派的静脉观点上,卡文迪什是一个非原子有机主义者;在霍布斯的静脉观点上,卡文迪什虽然同意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又不赞同霍布斯的机械主义和外在推动力;她是一个泛灵论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像上帝那样的自为推动力,虽然她没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基督教认为上帝是造物主的观点形成调和。她以一种笛卡尔的方式——谨慎,不信口开河——建立了一个自己直观明确的哲学体系。首先,卡文迪什通过经验观察来探求那个时代人们提出的形而上学问题。人的感觉,知觉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运作的?经过长时间对当时科学成果的观察和发现,她有了成果并完成一篇概述。这些经历把她塑造成一个对于科学和证明有着强烈兴趣的博学女性。值得庆幸的是,奥尼尔版本的卡文迪什的《观察》(Observations)填补了早期的现代正典中的不幸空白——对于女哲描述的缺失。
近几十年来有关女哲的文章大量发表,得益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女权主义哲学运动的兴起。女权主义哲学运动试图批判和矫正传统哲学以男性为中心的,排除女性在外的罪恶观点。简•弗莱克斯(Jane Flax)在其作品《思维片段: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西方》(Thinking Fragments Psychoanalysis,Feminism,and Postmodern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中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指出,哲学理论是从典型的男性社会经历、利益、恐惧和关切中产生的。男人因特别感到有必要脱离“女人的世界”,去贬低它,使自己结合到家庭“之外”的阳刚世界中去,他因害怕被女人吞没,便强调一种防御性的独立和界限。弗莱克斯指出了一些柏拉图、霍布斯、笛卡儿和卢梭哲学中的特征,她认为可以根据这些典型的阳刚心理结构加以解释。这些特征包括个人主义、对肉体和情感的惧怕、否认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强调人类智者和人类本身的极端独立性。这符合以吉尔松(Gilson)为代表的男性哲学家的观点——理性是孤立的活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理性个人固有,但也并不超越于个人之上,确切地说,是个人之间的关系,交流的根源;理性在一个我和一个你之间的相遇中”。(雅斯贝尔斯)
我们并不否认,至少在20世纪之前,在普遍观点看来,女性对于哲学发展的贡献几乎为零。当意识到哲学史像艺术史那样随随便便就忽略数百位女性的重要贡献,明尼苏达哲学博士玛丽•艾伦•维斯(Mary•Ellen•Waithe)承担起了改变这种窘境的工作。在众多哲学研究者的帮助之下,玛丽已经出版了《女哲史》(A History of Women Philosopher)的第一卷《古代女哲史,公元前600年到公元500年》(Ancient Women Philoophers,600 B. C. - 500 A. D. ),随后计划发表《启蒙女哲学家,公元500年到1600年》(Enlightenment Women Philosophers 500- 1600),《现代女哲学家,公元1600年- 1900年》(Modern Women Philosophers 1600- 1900)和《当代女哲学家,公元1900年至今》(Contemporary Women Philosophers,1900- Today)。在大致翻阅《古代女哲史》后,发现它是一本重要但有些令人沮丧的书。它充满了诱人的一瞥,呈现了人类历史早期一些女哲的存在和思想。然而,它又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主题,时常突然转变,从一个女哲迅速转到另一个女哲,没能呈现一个完整体系化的图景。无奈的是,这些不足不可避免,究其原因是资料的不足—— 女性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早期基督教的社会地位难以考证。实际上就对这个原因的解释也是一种狡辩,千年以来对于女性思想的抑制,对于女性作品成果的压制、埋没不可能单纯依靠一卷女哲书籍或者一部女哲书籍就能实现改变,但是玛丽走出了这一步,如果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得以完整出版,自会有更多人认识到女性哲学家的价值。
参考文献:
Mary Ellen Waithe. Works by and about Women Philosopher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9
Prudence Allen. The Concept of Woman. Mich:Eerdmans,2001
John J. Conley,S. J. The Suspicion of Virtue.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2.
Eileen O'Neill. Margaret Cavendish:Observations Upon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Elisabeth Young- Bruehl.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s Philosopher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y Ellen Waithe. Feminist Archeology: Uncovering Women's Philosophical HistoryA. Blackwell Publishing on behalf of Hypatia,Inc.
Jane Flax. Thinking Fragments Psychoanalysis,Feminism,and Postmodern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正典一项用以“遗漏”某些事物的技术就是通过给该组成员起个绰号,进而贬值整个群体的工作,沙龙爱好者(salonist),卫道士(moraliste)就是这类绰号。在早期的现代法国,沙龙女性提出了一些经典的道德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并没有在正典中被提及,那这些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哪里去了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学者玛格丽特•巴福特(Marguerite Buffet's)在1668年的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其中提及的女哲数量与现代标准哲学史中接近于零的女哲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典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些女哲是名不见经传的,没有资格被记入哲学史。然而正如约翰• J. •康利(John J. Conley)在其《美德的怀疑》(The Suspicion of Virtue)提到的一样,得以保存下来的女哲作品(以各种表现形式),普遍得到现代一流男哲学家们的认可。这些女性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哲学敏锐性,轻易掀翻了正典那样蹩脚的解释。为了为女哲在哲学史上正名,我们必须找到对这些哲学声音形成压制的各种因素。但究其真正原因,就康利看来,是哲学已经习惯于忽略女性哲学的存在场所,诸如沙龙,修道院;忽视了大多数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其实是从男性“规范”的学术著作中被“规范”出局的情况。
要为女哲正名,就不得不提及玛格丽特•卡文迪什(Margaret Cavendish),这位伟大的女哲在正典大行其道的年代得到了一个极坏的斥责,同时代的人戏称她为疯狂的麦当娜。通过艾琳•奥尼尔(Eileen O'Neill)的解读,我们重新认识了女哲卡文迪什。作为纽卡斯尔的公爵夫人,她是一个机械哲学圈的女主人。这在当时是一个最顶尖的学术交流群,内有成员托马斯•霍布斯,马林•梅森,皮埃尔•伽桑狄以及勒那•笛卡尔。这个团体又被称为“纽卡希尔集团”(Newcastle Circle)。通过奥尼尔的读解,我们了解到卡文迪什在哲学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那个时代,卡文迪什大胆挑战早期的现代科学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在斯多噶派的静脉观点上,卡文迪什是一个非原子有机主义者;在霍布斯的静脉观点上,卡文迪什虽然同意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又不赞同霍布斯的机械主义和外在推动力;她是一个泛灵论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像上帝那样的自为推动力,虽然她没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基督教认为上帝是造物主的观点形成调和。她以一种笛卡尔的方式——谨慎,不信口开河——建立了一个自己直观明确的哲学体系。首先,卡文迪什通过经验观察来探求那个时代人们提出的形而上学问题。人的感觉,知觉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运作的?经过长时间对当时科学成果的观察和发现,她有了成果并完成一篇概述。这些经历把她塑造成一个对于科学和证明有着强烈兴趣的博学女性。值得庆幸的是,奥尼尔版本的卡文迪什的《观察》(Observations)填补了早期的现代正典中的不幸空白——对于女哲描述的缺失。
近几十年来有关女哲的文章大量发表,得益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女权主义哲学运动的兴起。女权主义哲学运动试图批判和矫正传统哲学以男性为中心的,排除女性在外的罪恶观点。简•弗莱克斯(Jane Flax)在其作品《思维片段: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西方》(Thinking Fragments Psychoanalysis,Feminism,and Postmodern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中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指出,哲学理论是从典型的男性社会经历、利益、恐惧和关切中产生的。男人因特别感到有必要脱离“女人的世界”,去贬低它,使自己结合到家庭“之外”的阳刚世界中去,他因害怕被女人吞没,便强调一种防御性的独立和界限。弗莱克斯指出了一些柏拉图、霍布斯、笛卡儿和卢梭哲学中的特征,她认为可以根据这些典型的阳刚心理结构加以解释。这些特征包括个人主义、对肉体和情感的惧怕、否认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强调人类智者和人类本身的极端独立性。这符合以吉尔松(Gilson)为代表的男性哲学家的观点——理性是孤立的活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理性个人固有,但也并不超越于个人之上,确切地说,是个人之间的关系,交流的根源;理性在一个我和一个你之间的相遇中”。(雅斯贝尔斯)
我们并不否认,至少在20世纪之前,在普遍观点看来,女性对于哲学发展的贡献几乎为零。当意识到哲学史像艺术史那样随随便便就忽略数百位女性的重要贡献,明尼苏达哲学博士玛丽•艾伦•维斯(Mary•Ellen•Waithe)承担起了改变这种窘境的工作。在众多哲学研究者的帮助之下,玛丽已经出版了《女哲史》(A History of Women Philosopher)的第一卷《古代女哲史,公元前600年到公元500年》(Ancient Women Philoophers,600 B. C. - 500 A. D. ),随后计划发表《启蒙女哲学家,公元500年到1600年》(Enlightenment Women Philosophers 500- 1600),《现代女哲学家,公元1600年- 1900年》(Modern Women Philosophers 1600- 1900)和《当代女哲学家,公元1900年至今》(Contemporary Women Philosophers,1900- Today)。在大致翻阅《古代女哲史》后,发现它是一本重要但有些令人沮丧的书。它充满了诱人的一瞥,呈现了人类历史早期一些女哲的存在和思想。然而,它又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主题,时常突然转变,从一个女哲迅速转到另一个女哲,没能呈现一个完整体系化的图景。无奈的是,这些不足不可避免,究其原因是资料的不足—— 女性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早期基督教的社会地位难以考证。实际上就对这个原因的解释也是一种狡辩,千年以来对于女性思想的抑制,对于女性作品成果的压制、埋没不可能单纯依靠一卷女哲书籍或者一部女哲书籍就能实现改变,但是玛丽走出了这一步,如果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得以完整出版,自会有更多人认识到女性哲学家的价值。
参考文献:
Mary Ellen Waithe. Works by and about Women Philosopher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9
Prudence Allen. The Concept of Woman. Mich:Eerdmans,2001
John J. Conley,S. J. The Suspicion of Virtue.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2.
Eileen O'Neill. Margaret Cavendish:Observations Upon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Elisabeth Young- Bruehl.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s Philosopher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y Ellen Waithe. Feminist Archeology: Uncovering Women's Philosophical HistoryA. Blackwell Publishing on behalf of Hypatia,Inc.
Jane Flax. Thinking Fragments Psychoanalysis,Feminism,and Postmodern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