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阿公
昨天中午跟同事吃完午饭正闲聊到乐不可支,接到妈妈电话,刚接起来,呲牙咧嘴的我就把电话碰断了,心里一边惊叹我的脸怎么大到这个程度,一边接到妈妈追拨来的电话,电话那边她急促简短地说,“我就说几句话就挂,阿公走了……”刹那间怔住,周围的声音都不存在,和妈妈对着电话痛哭。
阿公就是外公,小时候妈妈觉得“外公、外婆”叫起来显得见“外”,便让我亲切称呼他们阿公、阿婆,一叫就是二十五年了。
去年结婚,国庆回老家摆回门宴,阿公还是面色红润、矍铄健谈,每天照常四五点钟起床,听广播、看报、读书、买菜、做饭,给我们讲历史说故事,每天笑眯眯,我仿佛要融化在他银白的头发和弯弯的眉眼中。摆完酒我和P先生就回了北京,一周后爸妈也离开了老家。说是就在爸妈走的第二天,阿公进了医院,查出胃癌,紧接着就是手术、化疗,短短半年,鬼门关走了几遭,终于没挺过去。
其实早有准备,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还是觉得无法接受。我甚至不记得最后一次跟阿公说话是什么时候,阿公刚生病时,打电话回去他还能强打精神跟我说几句话,后来就只能让阿婆给他带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跟阿公说话了。
在我的心里,阿公一直是我所接触过最完美的男人,你能想到的一切褒义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渊博、儒雅、大度、正直、细腻、体贴、克己、英俊……阿公多才多艺,写一手好文章,发表过的文章不计其数,写过电影剧本,会做木匠活,会做裁缝,会弹琴唱歌,烧得一手好菜。阿公还是我见过的最模范的丈夫,结婚54年,从来没有跟阿婆红过脸,两人恩爱有加。阿婆不会做饭,吃了一辈子阿公烧的饭,老来阿公每天在厨房忙碌,阿婆便搬把小凳子坐在厨房里跟阿公聊天解闷,热了给他扇扇子,冷了给他烤火,一辈子说不完的话。阿公住院后期,已经基本动弹不得,可是阿婆只要一进病房,阿公眼里变有了光。一次跟表姐聊天,表姐说,我们家的女人,谁也没有阿婆有福气。
表姐工作后送给过阿公阿婆一对浪琴情侣表,阿公很宝贝这块表,直到生命晚期也不愿把手表摘下,每天姨娘给他擦拭身体时要很小心翼翼地把手表挪上挪下,否则一不小心便会碰破皮肤。明天阿公下葬,这块珍贵的手表,也要随他一起去了。
阿公爱才,小时候我成绩好,阿公一直很喜欢我,特别喜欢接到我每学期期末向他汇报我一学期成绩的家信。每年元旦,我总能收到阿公寄给我的明信片,也能清晰看到他的字迹越来越飘越来越不稳,大学毕业工作以后,他说手抖得实在写不好字了,便停止了二十年的习惯。去年年底和P先生去马来西亚玩,给阿公寄了一张明信片,那时阿公已经卧床不起不太说话,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国外寄回来的明信片,一定会好好珍藏。我也希望我从小到大给阿公写的信寄的贺卡能陪阿公去另一个世界,让阿公想我的时候翻翻看,可是他们肯定顾不上我的这个小愿望了。
阿公师范毕业,最崇尚最向往的职业便是教师,可阴差阳错没教几天书就走了仕途,在政府工作一辈子。阿公走的时候是六一,孩子的节日,也许是天堂里的孩子们缺个好教师,把阿公召唤过去了吧。
写不下去了。
凌乱记忆不成章法,是为祭。
二零一二年六月一日,外祖父胡士敏病逝于安徽省绩溪县,享年八十二岁。
阿公就是外公,小时候妈妈觉得“外公、外婆”叫起来显得见“外”,便让我亲切称呼他们阿公、阿婆,一叫就是二十五年了。
去年结婚,国庆回老家摆回门宴,阿公还是面色红润、矍铄健谈,每天照常四五点钟起床,听广播、看报、读书、买菜、做饭,给我们讲历史说故事,每天笑眯眯,我仿佛要融化在他银白的头发和弯弯的眉眼中。摆完酒我和P先生就回了北京,一周后爸妈也离开了老家。说是就在爸妈走的第二天,阿公进了医院,查出胃癌,紧接着就是手术、化疗,短短半年,鬼门关走了几遭,终于没挺过去。
其实早有准备,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还是觉得无法接受。我甚至不记得最后一次跟阿公说话是什么时候,阿公刚生病时,打电话回去他还能强打精神跟我说几句话,后来就只能让阿婆给他带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跟阿公说话了。
在我的心里,阿公一直是我所接触过最完美的男人,你能想到的一切褒义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渊博、儒雅、大度、正直、细腻、体贴、克己、英俊……阿公多才多艺,写一手好文章,发表过的文章不计其数,写过电影剧本,会做木匠活,会做裁缝,会弹琴唱歌,烧得一手好菜。阿公还是我见过的最模范的丈夫,结婚54年,从来没有跟阿婆红过脸,两人恩爱有加。阿婆不会做饭,吃了一辈子阿公烧的饭,老来阿公每天在厨房忙碌,阿婆便搬把小凳子坐在厨房里跟阿公聊天解闷,热了给他扇扇子,冷了给他烤火,一辈子说不完的话。阿公住院后期,已经基本动弹不得,可是阿婆只要一进病房,阿公眼里变有了光。一次跟表姐聊天,表姐说,我们家的女人,谁也没有阿婆有福气。
表姐工作后送给过阿公阿婆一对浪琴情侣表,阿公很宝贝这块表,直到生命晚期也不愿把手表摘下,每天姨娘给他擦拭身体时要很小心翼翼地把手表挪上挪下,否则一不小心便会碰破皮肤。明天阿公下葬,这块珍贵的手表,也要随他一起去了。
阿公爱才,小时候我成绩好,阿公一直很喜欢我,特别喜欢接到我每学期期末向他汇报我一学期成绩的家信。每年元旦,我总能收到阿公寄给我的明信片,也能清晰看到他的字迹越来越飘越来越不稳,大学毕业工作以后,他说手抖得实在写不好字了,便停止了二十年的习惯。去年年底和P先生去马来西亚玩,给阿公寄了一张明信片,那时阿公已经卧床不起不太说话,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国外寄回来的明信片,一定会好好珍藏。我也希望我从小到大给阿公写的信寄的贺卡能陪阿公去另一个世界,让阿公想我的时候翻翻看,可是他们肯定顾不上我的这个小愿望了。
阿公师范毕业,最崇尚最向往的职业便是教师,可阴差阳错没教几天书就走了仕途,在政府工作一辈子。阿公走的时候是六一,孩子的节日,也许是天堂里的孩子们缺个好教师,把阿公召唤过去了吧。
写不下去了。
凌乱记忆不成章法,是为祭。
二零一二年六月一日,外祖父胡士敏病逝于安徽省绩溪县,享年八十二岁。
![]() |
阿公阿婆08年拍摄的金婚纪念照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