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号院戏文系老师语录 批注版 不断更新中
那我想问问大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回味的看着台下的同学半晌,忽然招牌的将手一指)欸……让我们先来看一部电影……什么电影呢?《芳芳》(或其他)
注:情感是什么?先用几个词语试着解释一下
痛苦,这肯定不是,这是一种情绪。
爱,没错这是一种情感。我爱你,在这个爱字后面,包含了很多东西,焦虑,烦,躁,恨等等。
而烦,恨等等是这种情感的衍生产品。
无论是任何作品中,我们是通过某种手段来表达这种情感。《卡萨布兰卡》鲍嘉对褒曼的刺激和言语攻击就是他们俩情感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说,情感这个玩意是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通过一些事情。 解释真的没有看一部电影来的快。
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阳台会呢?大段大段的台词不停的叨来叨去,你能否认他们是在互诉爱意吗?当然不能。那些大段的台词只是那个时候说话的一种方式。等到上了舞台,如果两个人在那不停的叨,现在的观众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倾向于《导演学基础教程》里写的那个阳台会中罗密欧的行动是要去吻朱丽叶的解释。
一个朋友请我拍过一个关于茶的广告,讲的是什么呢?苏东坡,他在清冷的月色下品茶,那种洒脱和旷达的意境。我一直在按导演的话在体验那种洒脱,可是导演一直觉得不满意。我就很为难。于是我想了想……无意之中,捻了一下胡子,扬头……还没说话……导演就说:“好!就这样!”我回味了一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洒脱。
注:看《我与梦露的一周》时,发现这么一句台词。 斯坦尼的体系只适合在排练场里使用。我没有断章取义,这是oliver对于梦露在片场需要方法派表演指导的反应。
我认同oliver的话,演员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是他有某些天生的直感和直觉。而用那些东西情境和任务的东西把演员框死,是很无趣的一件事。
但是我又认同斯坦尼的话,演员如果不知道自己演什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演员对于情境,任务,行动等等等等,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怕之处在于,演员的第一自我非常轻易的就会冒出来,他可能不会认可角色目前的处境,无法对于舞台上的东西产生敏锐的感觉和反应。那么人来演,演给人看的戏,就会变得十分难看,会让观众觉得无聊。因为,观众关注的是情感,他们到剧场来,消费的是形式,情感的形式。
我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出来那么多的东西呢?原因是上面这句话的笑料所在,下意识的动作竟然比思考还重要。
我们要不要来探究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一个演员的素质。
这是天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抄来的,无所谓。但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是演员对于这种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最清晰的表达方式。
我个人的观点是,导演和演员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任何可以把内心的东西外化出来的手段。
创作就是虚实结合,而我们一辈子都在找焦距。
注:11导的汇报完全验证了这句话,他们照出来的照片是糊的。
我们班的作业汇报完大家都会问,这是生活,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想我们是在扮演角色呢?
难道写的是父子,母子,朋友,情侣就是在复述生活?一定要选取小偷,政治犯(原谅我的吐槽吧师哥)才是做的戏吗?
是大家对于生活的理解太浅显了吗?
我们把生活扒的像蝉翼一样通透,发现生活太复杂,戏真的很简单,因为他的一切都是单纯的,就算是有了多重性行动。他也太简单了。
《空军一号》里的总统看橄榄球,最好的例子,他接地气啊!
接地气啊!
师哥…… 我爱《美狄亚》是因为他的终极命题。但是立意时就能看到的那个终极命题,他肯定不是终极命题。
情绪不等于情感
注:我爱这句话!
情绪是矛盾的起因,我讨厌你,我才会和你吵架。我喜欢你,我才会和你睡觉。
情感呢?没有事件就没有情感。就那么多。为什么就说那么多。上边不是说了吗,没人能说的明白情感。剩下的东西可以参照第一条。
这样的东西我建议你在脑子里想想就行,别写出来了。
注:郭超一反驳一个故事的理由之一,但是你想反驳他也很简单,你坚持就行。
什么样的感情是值得拿出来写的?至少得是让人感受到疼的吧。
你怎么老爱下猛药啊
注:看来这句话里猛药的意思是奇情,惊爆==
这是一把双刃剑。
《雷雨》里有没有猛料,乱伦还不是啊?好了,猛料找出来了。
你能解释的通吗?曹禺解释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ok……通了。那么这个猛料就不算猛料了。
注:情感是什么?先用几个词语试着解释一下
痛苦,这肯定不是,这是一种情绪。
爱,没错这是一种情感。我爱你,在这个爱字后面,包含了很多东西,焦虑,烦,躁,恨等等。
而烦,恨等等是这种情感的衍生产品。
无论是任何作品中,我们是通过某种手段来表达这种情感。《卡萨布兰卡》鲍嘉对褒曼的刺激和言语攻击就是他们俩情感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说,情感这个玩意是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通过一些事情。 解释真的没有看一部电影来的快。
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阳台会呢?大段大段的台词不停的叨来叨去,你能否认他们是在互诉爱意吗?当然不能。那些大段的台词只是那个时候说话的一种方式。等到上了舞台,如果两个人在那不停的叨,现在的观众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倾向于《导演学基础教程》里写的那个阳台会中罗密欧的行动是要去吻朱丽叶的解释。
一个朋友请我拍过一个关于茶的广告,讲的是什么呢?苏东坡,他在清冷的月色下品茶,那种洒脱和旷达的意境。我一直在按导演的话在体验那种洒脱,可是导演一直觉得不满意。我就很为难。于是我想了想……无意之中,捻了一下胡子,扬头……还没说话……导演就说:“好!就这样!”我回味了一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洒脱。
注:看《我与梦露的一周》时,发现这么一句台词。 斯坦尼的体系只适合在排练场里使用。我没有断章取义,这是oliver对于梦露在片场需要方法派表演指导的反应。
我认同oliver的话,演员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是他有某些天生的直感和直觉。而用那些东西情境和任务的东西把演员框死,是很无趣的一件事。
但是我又认同斯坦尼的话,演员如果不知道自己演什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演员对于情境,任务,行动等等等等,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怕之处在于,演员的第一自我非常轻易的就会冒出来,他可能不会认可角色目前的处境,无法对于舞台上的东西产生敏锐的感觉和反应。那么人来演,演给人看的戏,就会变得十分难看,会让观众觉得无聊。因为,观众关注的是情感,他们到剧场来,消费的是形式,情感的形式。
我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出来那么多的东西呢?原因是上面这句话的笑料所在,下意识的动作竟然比思考还重要。
我们要不要来探究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一个演员的素质。
这是天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抄来的,无所谓。但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是演员对于这种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最清晰的表达方式。
我个人的观点是,导演和演员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任何可以把内心的东西外化出来的手段。
创作就是虚实结合,而我们一辈子都在找焦距。
注:11导的汇报完全验证了这句话,他们照出来的照片是糊的。
我们班的作业汇报完大家都会问,这是生活,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想我们是在扮演角色呢?
难道写的是父子,母子,朋友,情侣就是在复述生活?一定要选取小偷,政治犯(原谅我的吐槽吧师哥)才是做的戏吗?
是大家对于生活的理解太浅显了吗?
我们把生活扒的像蝉翼一样通透,发现生活太复杂,戏真的很简单,因为他的一切都是单纯的,就算是有了多重性行动。他也太简单了。
《空军一号》里的总统看橄榄球,最好的例子,他接地气啊!
接地气啊!
师哥…… 我爱《美狄亚》是因为他的终极命题。但是立意时就能看到的那个终极命题,他肯定不是终极命题。
情绪不等于情感
注:我爱这句话!
情绪是矛盾的起因,我讨厌你,我才会和你吵架。我喜欢你,我才会和你睡觉。
情感呢?没有事件就没有情感。就那么多。为什么就说那么多。上边不是说了吗,没人能说的明白情感。剩下的东西可以参照第一条。
这样的东西我建议你在脑子里想想就行,别写出来了。
注:郭超一反驳一个故事的理由之一,但是你想反驳他也很简单,你坚持就行。
什么样的感情是值得拿出来写的?至少得是让人感受到疼的吧。
你怎么老爱下猛药啊
注:看来这句话里猛药的意思是奇情,惊爆==
这是一把双刃剑。
《雷雨》里有没有猛料,乱伦还不是啊?好了,猛料找出来了。
你能解释的通吗?曹禺解释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ok……通了。那么这个猛料就不算猛料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