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哲学与中国学术思想 会议记要
1.方向红:“一次以“偶在论”为指导原则的尝试”——也谈sein的翻译
苏格拉底的语境
克塞诺芬尼:理解——应对(毕达哥拉斯)无理数。
亚里士多德:布伦坦诺论存在的多重含义
存在,不存在,都是用存在来表称。
在的古汉语写法 才 才+土(时间+空间) 才+子(“存”)
2.丁耘: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的相似(其实是差异)
(1)从海德格尔进入到施特劳斯反而更为容易(故而自己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进入到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都推进了尼采的路:海德格尔回到了前苏;施特劳斯停在了苏格拉底。
(2)与苏格拉底的关系。都是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拆毁了哲学史。海德格尔解构了形而上学的历史;施特劳斯解构了政治哲学史。海德格尔回到了显隐二重性,施特劳斯则回到了隐微与显白。两人都回到了世界,也就是洞穴。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洞喻中论真理的本质,施特劳斯在洞穴中发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冲突。
(3)关于真。海德格尔讲去蔽,同时也是遮蔽。施特劳斯讲显白和隐微。
(4)苏格拉底问题。尼采《悲剧的诞生》对苏格拉底的反驳,与阿里斯多芬对苏格拉底的批判十分相似。施特劳斯则发现了阿里斯多芬和色诺芬笔下的与柏拉图不同的苏格拉底。
海德格尔从不提苏格拉底。但用苏的方式,辩证法推倒了哲学史。施特劳斯只提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就是哲学史的反面。
(5)诗。诗与哲学之争。即神话传统与哲学的争论。
志扬师的发言:
1. 形而上学的神(无)与哲学的神(难道有?-头盖骨的战场。60年代才有反思这个战场本身——海德格尔)。
2. 白乌鸦-阿基里斯之踵-一根拐杖-形而上学的边缘
3. 施特劳斯的区分:专名与主义的矛盾(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托马斯与托马斯主义)-方之圆。
4. 施特劳斯:多个哈姆雷特的统一性。软性的形而上学-不能证明不存在;克莱因讲《创世纪》:神迹的否定不能用科学证明-“有限”的理性不能断言神迹的“无限”。科学的前提仍旧是深渊。
5. 施特劳斯与施特劳斯底海德格尔的错位,认为海是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路标: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异;语言显隐二重性;敞开和遮蔽的方式。 施特劳斯也不是形而上学家。两人的距离要远小于他们之间的差异。
6. 真理的具体性-非普世性。
7. 等待一颗真正对话的星。
8. 将自己从聆听者转换为讲述者。
苏格拉底的语境
克塞诺芬尼:理解——应对(毕达哥拉斯)无理数。
亚里士多德:布伦坦诺论存在的多重含义
存在,不存在,都是用存在来表称。
在的古汉语写法 才 才+土(时间+空间) 才+子(“存”)
2.丁耘: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的相似(其实是差异)
(1)从海德格尔进入到施特劳斯反而更为容易(故而自己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进入到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都推进了尼采的路:海德格尔回到了前苏;施特劳斯停在了苏格拉底。
(2)与苏格拉底的关系。都是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拆毁了哲学史。海德格尔解构了形而上学的历史;施特劳斯解构了政治哲学史。海德格尔回到了显隐二重性,施特劳斯则回到了隐微与显白。两人都回到了世界,也就是洞穴。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洞喻中论真理的本质,施特劳斯在洞穴中发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冲突。
(3)关于真。海德格尔讲去蔽,同时也是遮蔽。施特劳斯讲显白和隐微。
(4)苏格拉底问题。尼采《悲剧的诞生》对苏格拉底的反驳,与阿里斯多芬对苏格拉底的批判十分相似。施特劳斯则发现了阿里斯多芬和色诺芬笔下的与柏拉图不同的苏格拉底。
海德格尔从不提苏格拉底。但用苏的方式,辩证法推倒了哲学史。施特劳斯只提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就是哲学史的反面。
(5)诗。诗与哲学之争。即神话传统与哲学的争论。
志扬师的发言:
1. 形而上学的神(无)与哲学的神(难道有?-头盖骨的战场。60年代才有反思这个战场本身——海德格尔)。
2. 白乌鸦-阿基里斯之踵-一根拐杖-形而上学的边缘
3. 施特劳斯的区分:专名与主义的矛盾(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托马斯与托马斯主义)-方之圆。
4. 施特劳斯:多个哈姆雷特的统一性。软性的形而上学-不能证明不存在;克莱因讲《创世纪》:神迹的否定不能用科学证明-“有限”的理性不能断言神迹的“无限”。科学的前提仍旧是深渊。
5. 施特劳斯与施特劳斯底海德格尔的错位,认为海是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路标: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异;语言显隐二重性;敞开和遮蔽的方式。 施特劳斯也不是形而上学家。两人的距离要远小于他们之间的差异。
6. 真理的具体性-非普世性。
7. 等待一颗真正对话的星。
8. 将自己从聆听者转换为讲述者。
-
zyrgog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6 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