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马刺
在2006年之前,我对于篮球的认识仅限于乔丹,跟足球界只知道罗纳尔多一样,我像个无知的小孩在这个精彩的世界不怎么精彩的过着。那时候,对于篮球还有一个重要认识源于中学时期学校组织的篮球赛,看着那些长相一般球技一般的人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耍酷的时候,觉得篮球比起足球来差远了。
基于这两种微妙而矛盾的认识,我对篮球基本懵懂。直到在上高中了,因为穿了一件中国联通送的劣质衣服,上面刚好有一个姚明的图像,让我不经意间知道了姚明,那是在2004年刀郎很火那阵。那个时候,对于篮球认识的进步除了知道姚明之外,那就是在路过学校报刊栏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则新闻《神奇麦迪,贡献麦迪时刻!》。当然,标题是瞎编的,早就记不清什么标题了,但内容却记忆犹新,那就是火箭队的麦迪用近乎神奇的35秒13分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麦迪时刻。自此,我又多认识了一个打篮球的,并且一直爱到现在,那就是我心目中永远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但我还是不怎么懂篮球,比赛也几乎看得比岛国片还少,直到06年的这个时候,高考完毕之后,正值德国世界杯,用足球的精彩冲抵了考试糟糕的情绪污点后,突然感到一阵新鲜感的匮乏。于是在百无聊赖之中,看了几场篮球比赛,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迈阿密热火逆袭成功,将德州小牛斩落马下,得到奥布莱恩杯。自那以后,便开始知道了部分球队和球员的名字,但相比资深球迷来讲,我还嫩得不行。
高考意料之中的糟糕之后,跟众多不谙世事的人一样,我也选择了复读这样一个极度愚蠢的途径以求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认可”。在这期间,除了收获了让我欣慰的友谊之外,最让我感到颇为值得的便是:我开始喜欢上篮球。(这要让我老妈知道了非得揪我耳朵不可)。
那时候,书还是一堆一堆的堆在桌上,我抬眼看到众多黑色头颅在前面拼命挤着智慧残汁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无力的空虚。因为我喜欢自由,痛恨禁锢,并且又没他们聪明,不知道如何牛逼的迅速将几个混蛋几何图解开,不能快速的将动量守恒解开那该死的滑轮拉箱子的问题,不能合理的将染色体和青霉素成分区分开来,我觉得我坐在那堆人里浪费青春就是一种最大的自残,但我又毫无办法,因为多数人的看法是:你连个大学都考不上,还谈什么出息?于是,我只能百无聊赖的规规矩矩的坐在炎热的教室里偷看别人亲热的同时自己难受自己。
直到同学递给我一份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篮球先锋报》给我,我的难受才渐渐减轻,愉快渐渐增加,因为,我又有了新的世界。我开始沉浸其中,自己买不起报纸,就天天蹭报纸看,妈的,捧着黑白色的报纸,看着火箭队姚明和麦迪的照片以及更衣室新闻,看着湖人和小牛之间的源远流长,看着凯尔特人的牛逼到沉沦,看着艾佛森和费城的故事,看着还在骑士的詹姆斯肌肉结实,我内心澎湃不已,热血喷张不已,从此爱上了篮球。那时候因为姚明还健朗的存在,依然在休城构筑属于中国骄傲的明长城,加上飘逸帅气的麦迪也依然还牛逼,我那时候算是称职的火箭球迷一枚,不知为了看比赛逃了多少课,对火箭的追逐和对麦迪的痴迷现在想想都不觉一热。也正因为那样,我开始尝试着去打篮球,一个又矮又瘦的家伙一大把年纪了才开始触摸篮球,成为笑柄也是自然。于是我开始了在炎热气候下两三个小时拼抢也不觉累的激情岁月,开始了醉心于模仿麦迪干拔跳投,开始了左冲右突,开始学习胯下运球......。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称不上一个很好的篮球手,但我依然为我能够拥有篮球带来的快乐而欣慰不已。
对于篮球,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就火箭,就姚明,就麦迪,我可以长篇大论喋喋不休。但此刻我不想多说其他,只想发自内心的说说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对标堪称联盟最没情调的,没有之一;他们的风格也像他们的球衣一样,黑白分明;他们的比赛没有太多花哨,中规中矩;他们的球队像一支部队,纪律严明;他们的教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波波维奇;他们的球员老迈而不潮流,不苟言笑......但他们同时也是联盟最具篮球精神的队伍,他们夺冠的锦旗飘扬在篮球馆上空一面又一面,他们创造的历史一页又一页,他们展现的风格彪悍而严谨,他们的口碑永远都带着敬意,所有的球员和球迷都向他们致敬......。
它就是马刺,一支永远值得尊敬的队伍。
很多人抱怨,抱怨马刺的球太难看,毫无观赏性,一堆老家伙表情木讷的将皮球倒来倒去,然后交给更加木讷的邓肯,然后动作毫无新意的投篮,还是中年老师最喜欢的招式:擦板。也有很多人嗤之以鼻,说马刺的球风太古板,传统到基本没跟随时代的脚步,在全民为格里芬詹姆斯之流肆虐篮筐而兴奋不已的时代里,他们依然坚持一板一眼的挡拆、联防、高位策应等听起来像教科书一样的战术,他们的篮球缺乏科比式的单挑、缺乏詹姆斯式的霸气、缺少格里芬式的暴虐、缺少杜兰特式的冷峻、缺乏保罗式的灵动......他们只有一板一眼的中投、跳投、远投以及擦板打板,他们纵然有身高臂长的邓肯,纵然有突破犀利的帕克,纵然有运球诡秘的妖刀吉诺比利,有着中国公务员趋之若鹜的GDP,却总是呈现如黑白默片一样的乏味比赛,因此,多数人,甚至包括马刺本身的球迷,都一度嗔怪甚至鄙视:马刺太无聊了!
然而他们却一直在用坚韧和努力创造着不可思议。尽管在04年被一个叫麦迪的家伙创造了不可思议的这些年里,他们用传统、纪律、团队击败了球风彪悍的詹姆斯带领的骑士、击败了三巨头的凯尔特人,他们用一座座冠军奖杯告诉人们,在篮球场上:赢才是硬道理!他们或许呆板,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纪律性,波波维奇调教出来的不是一支球队,而是一直连队,还是加强连。他们或许传统,但他们一直没有忘记篮球的基本意义以及体育精神,他们用传统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最值得尊敬的篮球和体育。他们,这个叫马刺的球队,比之湖人或热火,更能激发人们心中最纯粹的敬意。
下赛季,邓肯就37岁了,比起还是游泳运动员那会儿,他已不再那么给力了;下赛季,帕克也31岁了,伊娃给他带来的感情阵痛或许已经消失,但年龄的增大不会给他的速度加分了;下赛季,吉诺比利也36岁了,他的突破或许还很鬼魅,但已经没手术刀那么锋利了;下赛季,波波维奇就65岁了,他除了年龄长了一岁之外,他那白头发白胡子,也将更加浓密或稀疏了......。
但马刺永远都会像刺一样提醒人们:篮球,一直都在,马刺,也一直向前!
祝福马刺。
基于这两种微妙而矛盾的认识,我对篮球基本懵懂。直到在上高中了,因为穿了一件中国联通送的劣质衣服,上面刚好有一个姚明的图像,让我不经意间知道了姚明,那是在2004年刀郎很火那阵。那个时候,对于篮球认识的进步除了知道姚明之外,那就是在路过学校报刊栏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则新闻《神奇麦迪,贡献麦迪时刻!》。当然,标题是瞎编的,早就记不清什么标题了,但内容却记忆犹新,那就是火箭队的麦迪用近乎神奇的35秒13分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麦迪时刻。自此,我又多认识了一个打篮球的,并且一直爱到现在,那就是我心目中永远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但我还是不怎么懂篮球,比赛也几乎看得比岛国片还少,直到06年的这个时候,高考完毕之后,正值德国世界杯,用足球的精彩冲抵了考试糟糕的情绪污点后,突然感到一阵新鲜感的匮乏。于是在百无聊赖之中,看了几场篮球比赛,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迈阿密热火逆袭成功,将德州小牛斩落马下,得到奥布莱恩杯。自那以后,便开始知道了部分球队和球员的名字,但相比资深球迷来讲,我还嫩得不行。
高考意料之中的糟糕之后,跟众多不谙世事的人一样,我也选择了复读这样一个极度愚蠢的途径以求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认可”。在这期间,除了收获了让我欣慰的友谊之外,最让我感到颇为值得的便是:我开始喜欢上篮球。(这要让我老妈知道了非得揪我耳朵不可)。
那时候,书还是一堆一堆的堆在桌上,我抬眼看到众多黑色头颅在前面拼命挤着智慧残汁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无力的空虚。因为我喜欢自由,痛恨禁锢,并且又没他们聪明,不知道如何牛逼的迅速将几个混蛋几何图解开,不能快速的将动量守恒解开那该死的滑轮拉箱子的问题,不能合理的将染色体和青霉素成分区分开来,我觉得我坐在那堆人里浪费青春就是一种最大的自残,但我又毫无办法,因为多数人的看法是:你连个大学都考不上,还谈什么出息?于是,我只能百无聊赖的规规矩矩的坐在炎热的教室里偷看别人亲热的同时自己难受自己。
直到同学递给我一份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篮球先锋报》给我,我的难受才渐渐减轻,愉快渐渐增加,因为,我又有了新的世界。我开始沉浸其中,自己买不起报纸,就天天蹭报纸看,妈的,捧着黑白色的报纸,看着火箭队姚明和麦迪的照片以及更衣室新闻,看着湖人和小牛之间的源远流长,看着凯尔特人的牛逼到沉沦,看着艾佛森和费城的故事,看着还在骑士的詹姆斯肌肉结实,我内心澎湃不已,热血喷张不已,从此爱上了篮球。那时候因为姚明还健朗的存在,依然在休城构筑属于中国骄傲的明长城,加上飘逸帅气的麦迪也依然还牛逼,我那时候算是称职的火箭球迷一枚,不知为了看比赛逃了多少课,对火箭的追逐和对麦迪的痴迷现在想想都不觉一热。也正因为那样,我开始尝试着去打篮球,一个又矮又瘦的家伙一大把年纪了才开始触摸篮球,成为笑柄也是自然。于是我开始了在炎热气候下两三个小时拼抢也不觉累的激情岁月,开始了醉心于模仿麦迪干拔跳投,开始了左冲右突,开始学习胯下运球......。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称不上一个很好的篮球手,但我依然为我能够拥有篮球带来的快乐而欣慰不已。
对于篮球,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就火箭,就姚明,就麦迪,我可以长篇大论喋喋不休。但此刻我不想多说其他,只想发自内心的说说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对标堪称联盟最没情调的,没有之一;他们的风格也像他们的球衣一样,黑白分明;他们的比赛没有太多花哨,中规中矩;他们的球队像一支部队,纪律严明;他们的教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波波维奇;他们的球员老迈而不潮流,不苟言笑......但他们同时也是联盟最具篮球精神的队伍,他们夺冠的锦旗飘扬在篮球馆上空一面又一面,他们创造的历史一页又一页,他们展现的风格彪悍而严谨,他们的口碑永远都带着敬意,所有的球员和球迷都向他们致敬......。
它就是马刺,一支永远值得尊敬的队伍。
![]() |
很多人抱怨,抱怨马刺的球太难看,毫无观赏性,一堆老家伙表情木讷的将皮球倒来倒去,然后交给更加木讷的邓肯,然后动作毫无新意的投篮,还是中年老师最喜欢的招式:擦板。也有很多人嗤之以鼻,说马刺的球风太古板,传统到基本没跟随时代的脚步,在全民为格里芬詹姆斯之流肆虐篮筐而兴奋不已的时代里,他们依然坚持一板一眼的挡拆、联防、高位策应等听起来像教科书一样的战术,他们的篮球缺乏科比式的单挑、缺乏詹姆斯式的霸气、缺少格里芬式的暴虐、缺少杜兰特式的冷峻、缺乏保罗式的灵动......他们只有一板一眼的中投、跳投、远投以及擦板打板,他们纵然有身高臂长的邓肯,纵然有突破犀利的帕克,纵然有运球诡秘的妖刀吉诺比利,有着中国公务员趋之若鹜的GDP,却总是呈现如黑白默片一样的乏味比赛,因此,多数人,甚至包括马刺本身的球迷,都一度嗔怪甚至鄙视:马刺太无聊了!
然而他们却一直在用坚韧和努力创造着不可思议。尽管在04年被一个叫麦迪的家伙创造了不可思议的这些年里,他们用传统、纪律、团队击败了球风彪悍的詹姆斯带领的骑士、击败了三巨头的凯尔特人,他们用一座座冠军奖杯告诉人们,在篮球场上:赢才是硬道理!他们或许呆板,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纪律性,波波维奇调教出来的不是一支球队,而是一直连队,还是加强连。他们或许传统,但他们一直没有忘记篮球的基本意义以及体育精神,他们用传统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最值得尊敬的篮球和体育。他们,这个叫马刺的球队,比之湖人或热火,更能激发人们心中最纯粹的敬意。
下赛季,邓肯就37岁了,比起还是游泳运动员那会儿,他已不再那么给力了;下赛季,帕克也31岁了,伊娃给他带来的感情阵痛或许已经消失,但年龄的增大不会给他的速度加分了;下赛季,吉诺比利也36岁了,他的突破或许还很鬼魅,但已经没手术刀那么锋利了;下赛季,波波维奇就65岁了,他除了年龄长了一岁之外,他那白头发白胡子,也将更加浓密或稀疏了......。
但马刺永远都会像刺一样提醒人们:篮球,一直都在,马刺,也一直向前!
祝福马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