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为少年留
韶华不为少年留
近窗的墙角,慵懒地横斜着一张旧旧的小铁床,床头叠着整齐而干净的棉被,淡淡地散发着皂香。窗上躺着一盆白色的小花,在空间不大的小房子里,游离着一丝触手可及的温暖。
窗外有一个小小的山坡,生长着略微稀疏的丛木和花草,每逢春夏,便有几只蝴蝶闲闲地泊在草地上,当有人经过时,它们便会翩翩飞开,寻找另外一个宁静的角落,独自静默。
玩伴清脆的笑音常常会从小坡后传出,像轻快的牧笛曲,无拘无束地在闲云下飘荡,有时候他们会折出几架纸飞机,载着他们的笑容追赶飞翔在低空中的青鸟。
印象中,天空常常很蓝,很美的是清晨的天空,会绽成一首淡淡的光氲,沉浮着交错的轻蓝和浅黄,即使是在偶尔的薄雾中,依旧让我感到亲切。
这样的天空下便是我孩提时的家,安然地窝在西南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城。小城悠闲而淡然,却坐拥世上最美的明月,不朽在记忆深处。
周末从新华书店疲倦又满足地溜出来,不远处便是座无虚席的家福火锅城,勾魂的香味伴随着鼎沸的人声在街头飘荡。清风吹去燥热,吹过漫步在斑驳梧桐下的一对老人,他们佝偻的背影相依相偎,在树阴下愈加朦胧。踩着滑板的少年轻盈地闪过老人身旁,印着英文单词的T桖在风中潇洒地招摇。坐着一元一次摇动木马的小孩呆呆地望着对她而言格外新奇的滑板,稚嫩的脸上浮满羡慕。摇动木马传出欢乐的儿童乐曲,一位坐在商店前的石阶上歇息的清洁工阿姨哼起这首童谣,熟悉的旋律让我微微恍惚。走在回家的石板路上,能看到小贩两手不停滴翻烤着羊肉串,在飘起的熏烟中不时擦擦脑门无止的汗水,一个小孩跑向一位拾荒者,递上一个空瓶,然后吐吐舌头。前路渐渐清静下来,而身后的小城中心正聚集着众多退休的清闲大妈,精神抖擞有模有样地跳起坝坝舞。老旧的音响播放着脍炙人口的通俗老歌,周围点亮的灯火逐渐多了起来,小城却已昏昏欲睡。
快过年的时候,所有的汤圆都是外婆亲手做的。那时的外婆还没有患病卧床,灵巧的双手能做出一种豆沙馅的汤圆,豆沙加了白糖和桂花,很是甜腻,但家里的小孩们很是爱吃。
压岁钱基本都上交给妈妈,便缠着舅舅买了一大把烟花,暴发户一般地抱在怀里满是兴奋,又蹦又跳地到楼下空地,手舞足蹈地点燃一只,叱叱地冒着烟,闪烁着金红色的花火,撑破空气的阻力在黑夜高不可攀地绽放。
带着硫磺燃烧后的烟味心满意足地敲开家门,看到外婆拿着一炷香,闭着眼虔诚地弓在菩萨像前,我轻轻地笑她迷信,耳边却回荡着外婆唠唠叨叨的祈祷,“愿一家人平平安安”。
当汽车开入陌生的大都市,从来没有见过的漫天霓虹点燃了黑夜的诱惑。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嘈杂于耳,熙熙攘攘的街头行人如流水线上的罐头,匆忙地擦肩而过,不知为何,我竟有些不安。
初中的时光暗淡地过着,那时的路是那么曲折,举步维艰,以至于很久很久以后,风吹干泪痕,月拂平伤疤以后,也不愿意回头一望。曾经风风和我在东方明珠之顶,他提起那些往事,觉得正是在当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才有之后成熟从容的轮廓。当时我一哂,跟他说别抬举我了,成熟什么的我不稀罕,我根本不想再体验一遍,宁愿没有发生过。但我俩都知道,人之所以能够成长,全凭风雨的磨砺。
还好,那时候还有书。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一窗风雨。风吹起书页,烟雨让闪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出醉人的氤氲。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喜欢书,浩瀚的书海恰如无垠的星空,大罗盘的星空啊,创宇宙的抽象大壁画,玄妙而又奥秘,百思不解而又百读不厌,而又美丽得令人绝望地赞叹。圣人早已骑青牛西去,随手一划便是无解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栩栩然蝴蝶。蘧蘧然庄周。梦里不知身是客。那是一片奇异的大陆,云梦的瘴疠未开,长亭外的夕阳尚好,舟中的吹箫客发犹未白。那又是一个多神的时代,是渴饮匈奴血后的武穆将心事付瑶琴的时代,是空山新雨,明月清泉间有浣女幽幽一笑的时代,东逝的扬子浪花淘尽无数一世之雄的时代,轻歌如梦,春水如空。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是一场梦。而书告诉我,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正如书中智者所言,今天活着,明天死去,所以要执着生命,爱护自我,珍惜今天,度过一个浓烈的人生,今天活着,明天死去,所以要超脱生命,残破自我,宽容今天,度过一个恬淡的人生。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我喜欢善良的人,喜欢简单的人,喜欢不说谎的人,喜欢有真性情的人。我也喜欢沉默的说话适可而止的人,喜欢说出的话与行动相符的人,喜欢内心有温柔和想象力的人,喜欢对一切持有善意而又有力的人,喜欢内心有价值观态度坚定不屈服于集体的人,喜欢孩子一样容易付出容易受伤容易复原的人,喜欢相信爱和实践爱的人。
从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在内心深处,应该保留一处边界,用来清理,用来接受虚空,用来识别幻术,用来付出克制忍耐持续实践,用来感受自己将逐渐变得更为美好,坚定,用来克制创痛,困惑,失望,用来等待,用来相信,用来准备接受一个邀约,用来追梦,用来再次出发。星转斗移,流光变迁,静观破落世界的碎片擦身而过。
在时光流过的缝隙里,我再一次想起那些似远非远的往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那里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属于自己的风景,或远或近,或喜或悲,然后选择淡忘或埋葬,都是那么自然。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便喜欢处在一个安静的位置,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后广阔的天地,去看那些悲欢离合和深沉的无奈。
光阴流转,庆幸能遇到几位挚交的好友,让我在落寞的时候不失望,不绝望。曾经和其中的一位倚靠在夜晚的外滩,浩瀚烟波边,他笑着对我说,你知道是什么刎颈之交吗,我想了想没说话,他望着我认真地说,大好头颅,只送知己,就是刎颈之交。
而今回眸,那种能够信任和托付的情谊让我也很羡慕自己,那是种好友是不管有多少人站在你对立面,他们都站在你身后的稳妥的感觉,那是几个让你到七老八十想起来还是会微笑的家伙,描摹了那个柔软的时光,你在闹,他在笑的场景。
感激那些已经各自奔天涯的朋友们,不是我最好的时光里有你们在,而是你们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东风暗换年华,高中生涯转瞬即至。在那从容、谨慎、不慌不忙的步履后,遇见的是那双宁馨的眼睛。是的,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那种安然的凝笑,让我能感觉到安定和踏实。记住那个笑只要一刹那,那忘记却也许需要很久很久,抑或一生。
现在看起来,很像小学老师投影在墙壁上的幻灯镜头,在一盏黄黄旧旧的灯下,美好,宁静,却又短暂的一幕。有一阵心安的温暖,闯出心底的黑洞,却又犹如冬天楔刻在玻璃窗上的诺言,微弱得好象随时都会化为冰水,沉重地悄然流失。
那段时光,现在已不想再提起,却也不会忘记。无论是谁,总有一个人会让你心痛,刻骨铭心,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庆幸的是,相遇之时,盛夏的阳光做过见证,那道流淌的光芒暖而不燥,仿佛可以掬于指尖,如果现在能够遇到同样美丽的流光,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想起她来。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我和江杂皮猥琐地沉迷于一本小说,那里有一句话我俩特别地喜欢。是的,流星华美,只为向善,不为报丧。
一直偏执地认为,摘星是一个很美丽的词,明知不可为却依旧逆流而上,只要心之所向。虽然可望不可即,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呀,何况我行过很多地方的路,看过很多次的星空,交过很多多才又善良的好友,又正当年龄地爱过一个心灵纯净的人,这难道还不够吗?
很喜欢村上的话---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简而言之便是,伸手摘星,虽不可得,却心怀美景,手不沾尘。
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流离到南岭之南。我想嘲笑所谓命运,但确实无力挣扎。就像很久以前听过的许巍的一首歌,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飞机在跑道骤然加速的那一瞬,回望在视线中渐行渐远的山城,忽然惦记起某年夏天在花园精心种下的那些花儿,她们还静静地开着,我却已经离去,奔向天南海北的人海茫茫。
一直都喜爱旅行,一年至少两次,去远方,只带上自己。在我看来,更多时候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拍了几张照片,买了多少纪念品,而是途中超脱了原有环境的限制,经历了稀有的难忘瞬间,更客观的看清了自己。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和那个我能够分享你喜悦和难过的人一起。
现在总喜欢在寂静的时空里,反复听一些老歌,比如《似水流年》、《MELODY》、《千千阙歌》、《红豆》。那些很许久的陈年佳酿,岁月越久远,口味越香醇,回味越悠远。好似倾听过来人的教诲和感悟,品味那种别过了青涩的金色年华。
似水流年,不知不觉都已弱冠。不满意于现在的学习,但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比如平常的一天,在读完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之后离开了图书馆,去操场跑完五圈,路上听着轻快的《风向仪》构思一篇文章,忽然想喝热奶茶,就去超市买了两杯优乐美,抬头月出皎兮,微微勾一勾小指,一步一步朝寝室的灯火走去。不知为何,忽然地感到满足,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害怕未来的某一天,会陶醉于一点点成绩或是颓废于一些些失败,从而忘记最初的梦想,甚至忘记人生应有的热度和温暖,于是今天写下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希望它们能够保持住此刻不安的热度和从容的温暖,保持住背后那零星的梦想,让梦想不会在日后腐败,变质,背离我的初衷。
2012年的六月,炙热的夏日热烈而清新,让初及弱冠的我感到幸福。阳光温暖,岁月静好,风中有花香,有各种欢乐,偶尔还有淡淡怅惘的回忆。生命还在继续,一切还是这样美好,且行且珍惜。
2012,6,7
近窗的墙角,慵懒地横斜着一张旧旧的小铁床,床头叠着整齐而干净的棉被,淡淡地散发着皂香。窗上躺着一盆白色的小花,在空间不大的小房子里,游离着一丝触手可及的温暖。
窗外有一个小小的山坡,生长着略微稀疏的丛木和花草,每逢春夏,便有几只蝴蝶闲闲地泊在草地上,当有人经过时,它们便会翩翩飞开,寻找另外一个宁静的角落,独自静默。
玩伴清脆的笑音常常会从小坡后传出,像轻快的牧笛曲,无拘无束地在闲云下飘荡,有时候他们会折出几架纸飞机,载着他们的笑容追赶飞翔在低空中的青鸟。
印象中,天空常常很蓝,很美的是清晨的天空,会绽成一首淡淡的光氲,沉浮着交错的轻蓝和浅黄,即使是在偶尔的薄雾中,依旧让我感到亲切。
这样的天空下便是我孩提时的家,安然地窝在西南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城。小城悠闲而淡然,却坐拥世上最美的明月,不朽在记忆深处。
周末从新华书店疲倦又满足地溜出来,不远处便是座无虚席的家福火锅城,勾魂的香味伴随着鼎沸的人声在街头飘荡。清风吹去燥热,吹过漫步在斑驳梧桐下的一对老人,他们佝偻的背影相依相偎,在树阴下愈加朦胧。踩着滑板的少年轻盈地闪过老人身旁,印着英文单词的T桖在风中潇洒地招摇。坐着一元一次摇动木马的小孩呆呆地望着对她而言格外新奇的滑板,稚嫩的脸上浮满羡慕。摇动木马传出欢乐的儿童乐曲,一位坐在商店前的石阶上歇息的清洁工阿姨哼起这首童谣,熟悉的旋律让我微微恍惚。走在回家的石板路上,能看到小贩两手不停滴翻烤着羊肉串,在飘起的熏烟中不时擦擦脑门无止的汗水,一个小孩跑向一位拾荒者,递上一个空瓶,然后吐吐舌头。前路渐渐清静下来,而身后的小城中心正聚集着众多退休的清闲大妈,精神抖擞有模有样地跳起坝坝舞。老旧的音响播放着脍炙人口的通俗老歌,周围点亮的灯火逐渐多了起来,小城却已昏昏欲睡。
快过年的时候,所有的汤圆都是外婆亲手做的。那时的外婆还没有患病卧床,灵巧的双手能做出一种豆沙馅的汤圆,豆沙加了白糖和桂花,很是甜腻,但家里的小孩们很是爱吃。
压岁钱基本都上交给妈妈,便缠着舅舅买了一大把烟花,暴发户一般地抱在怀里满是兴奋,又蹦又跳地到楼下空地,手舞足蹈地点燃一只,叱叱地冒着烟,闪烁着金红色的花火,撑破空气的阻力在黑夜高不可攀地绽放。
带着硫磺燃烧后的烟味心满意足地敲开家门,看到外婆拿着一炷香,闭着眼虔诚地弓在菩萨像前,我轻轻地笑她迷信,耳边却回荡着外婆唠唠叨叨的祈祷,“愿一家人平平安安”。
当汽车开入陌生的大都市,从来没有见过的漫天霓虹点燃了黑夜的诱惑。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嘈杂于耳,熙熙攘攘的街头行人如流水线上的罐头,匆忙地擦肩而过,不知为何,我竟有些不安。
初中的时光暗淡地过着,那时的路是那么曲折,举步维艰,以至于很久很久以后,风吹干泪痕,月拂平伤疤以后,也不愿意回头一望。曾经风风和我在东方明珠之顶,他提起那些往事,觉得正是在当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才有之后成熟从容的轮廓。当时我一哂,跟他说别抬举我了,成熟什么的我不稀罕,我根本不想再体验一遍,宁愿没有发生过。但我俩都知道,人之所以能够成长,全凭风雨的磨砺。
还好,那时候还有书。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一窗风雨。风吹起书页,烟雨让闪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出醉人的氤氲。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喜欢书,浩瀚的书海恰如无垠的星空,大罗盘的星空啊,创宇宙的抽象大壁画,玄妙而又奥秘,百思不解而又百读不厌,而又美丽得令人绝望地赞叹。圣人早已骑青牛西去,随手一划便是无解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栩栩然蝴蝶。蘧蘧然庄周。梦里不知身是客。那是一片奇异的大陆,云梦的瘴疠未开,长亭外的夕阳尚好,舟中的吹箫客发犹未白。那又是一个多神的时代,是渴饮匈奴血后的武穆将心事付瑶琴的时代,是空山新雨,明月清泉间有浣女幽幽一笑的时代,东逝的扬子浪花淘尽无数一世之雄的时代,轻歌如梦,春水如空。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是一场梦。而书告诉我,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正如书中智者所言,今天活着,明天死去,所以要执着生命,爱护自我,珍惜今天,度过一个浓烈的人生,今天活着,明天死去,所以要超脱生命,残破自我,宽容今天,度过一个恬淡的人生。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我喜欢善良的人,喜欢简单的人,喜欢不说谎的人,喜欢有真性情的人。我也喜欢沉默的说话适可而止的人,喜欢说出的话与行动相符的人,喜欢内心有温柔和想象力的人,喜欢对一切持有善意而又有力的人,喜欢内心有价值观态度坚定不屈服于集体的人,喜欢孩子一样容易付出容易受伤容易复原的人,喜欢相信爱和实践爱的人。
从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在内心深处,应该保留一处边界,用来清理,用来接受虚空,用来识别幻术,用来付出克制忍耐持续实践,用来感受自己将逐渐变得更为美好,坚定,用来克制创痛,困惑,失望,用来等待,用来相信,用来准备接受一个邀约,用来追梦,用来再次出发。星转斗移,流光变迁,静观破落世界的碎片擦身而过。
在时光流过的缝隙里,我再一次想起那些似远非远的往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那里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属于自己的风景,或远或近,或喜或悲,然后选择淡忘或埋葬,都是那么自然。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便喜欢处在一个安静的位置,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后广阔的天地,去看那些悲欢离合和深沉的无奈。
光阴流转,庆幸能遇到几位挚交的好友,让我在落寞的时候不失望,不绝望。曾经和其中的一位倚靠在夜晚的外滩,浩瀚烟波边,他笑着对我说,你知道是什么刎颈之交吗,我想了想没说话,他望着我认真地说,大好头颅,只送知己,就是刎颈之交。
而今回眸,那种能够信任和托付的情谊让我也很羡慕自己,那是种好友是不管有多少人站在你对立面,他们都站在你身后的稳妥的感觉,那是几个让你到七老八十想起来还是会微笑的家伙,描摹了那个柔软的时光,你在闹,他在笑的场景。
感激那些已经各自奔天涯的朋友们,不是我最好的时光里有你们在,而是你们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东风暗换年华,高中生涯转瞬即至。在那从容、谨慎、不慌不忙的步履后,遇见的是那双宁馨的眼睛。是的,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那种安然的凝笑,让我能感觉到安定和踏实。记住那个笑只要一刹那,那忘记却也许需要很久很久,抑或一生。
现在看起来,很像小学老师投影在墙壁上的幻灯镜头,在一盏黄黄旧旧的灯下,美好,宁静,却又短暂的一幕。有一阵心安的温暖,闯出心底的黑洞,却又犹如冬天楔刻在玻璃窗上的诺言,微弱得好象随时都会化为冰水,沉重地悄然流失。
那段时光,现在已不想再提起,却也不会忘记。无论是谁,总有一个人会让你心痛,刻骨铭心,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庆幸的是,相遇之时,盛夏的阳光做过见证,那道流淌的光芒暖而不燥,仿佛可以掬于指尖,如果现在能够遇到同样美丽的流光,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想起她来。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我和江杂皮猥琐地沉迷于一本小说,那里有一句话我俩特别地喜欢。是的,流星华美,只为向善,不为报丧。
一直偏执地认为,摘星是一个很美丽的词,明知不可为却依旧逆流而上,只要心之所向。虽然可望不可即,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呀,何况我行过很多地方的路,看过很多次的星空,交过很多多才又善良的好友,又正当年龄地爱过一个心灵纯净的人,这难道还不够吗?
很喜欢村上的话---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简而言之便是,伸手摘星,虽不可得,却心怀美景,手不沾尘。
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流离到南岭之南。我想嘲笑所谓命运,但确实无力挣扎。就像很久以前听过的许巍的一首歌,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飞机在跑道骤然加速的那一瞬,回望在视线中渐行渐远的山城,忽然惦记起某年夏天在花园精心种下的那些花儿,她们还静静地开着,我却已经离去,奔向天南海北的人海茫茫。
一直都喜爱旅行,一年至少两次,去远方,只带上自己。在我看来,更多时候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拍了几张照片,买了多少纪念品,而是途中超脱了原有环境的限制,经历了稀有的难忘瞬间,更客观的看清了自己。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和那个我能够分享你喜悦和难过的人一起。
现在总喜欢在寂静的时空里,反复听一些老歌,比如《似水流年》、《MELODY》、《千千阙歌》、《红豆》。那些很许久的陈年佳酿,岁月越久远,口味越香醇,回味越悠远。好似倾听过来人的教诲和感悟,品味那种别过了青涩的金色年华。
似水流年,不知不觉都已弱冠。不满意于现在的学习,但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比如平常的一天,在读完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之后离开了图书馆,去操场跑完五圈,路上听着轻快的《风向仪》构思一篇文章,忽然想喝热奶茶,就去超市买了两杯优乐美,抬头月出皎兮,微微勾一勾小指,一步一步朝寝室的灯火走去。不知为何,忽然地感到满足,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害怕未来的某一天,会陶醉于一点点成绩或是颓废于一些些失败,从而忘记最初的梦想,甚至忘记人生应有的热度和温暖,于是今天写下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希望它们能够保持住此刻不安的热度和从容的温暖,保持住背后那零星的梦想,让梦想不会在日后腐败,变质,背离我的初衷。
2012年的六月,炙热的夏日热烈而清新,让初及弱冠的我感到幸福。阳光温暖,岁月静好,风中有花香,有各种欢乐,偶尔还有淡淡怅惘的回忆。生命还在继续,一切还是这样美好,且行且珍惜。
2012,6,7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