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双拳握进水中
把双拳握进水中
云也退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老编辑刘存沛先生有个遗憾,那就是《勇敢的新大陆》一书没能在“拉丁美洲文学丛书”里出成。这套引进版纯文学书对中国读书人的影响,同版权页上可怜巴巴的印量很不相称,也不是种种藏了猫腻的怪相(第二版时奇怪地更换了印刷厂,用了极劣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可以掩去的;实际上,中国人对拉美“文学爆炸”的理解,对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巴尔加斯•略萨乃至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们的认识,在这套书过后越发趋于完善了。
同这几位前辈或同龄人相比,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光华似乎总是稍嫌不足,就连他享誉于世的两本代表作小说《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和《最明净的地区》的中文译者,至今也是鲜有人晓,远不如《百年孤独》、《跳房子》,或者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译者那么或知名,或活跃多产。我很少遇到愿意谈论、能够谈论卡洛斯的中国同好,不过,据刘存沛先生所说,《勇敢的新大陆》在翻译过程中曾有许多中国作家施以关心,甚至部分译稿也在核心大学里试读过,反馈之热切难以言表——这本书正是卡洛斯的创作谈结集,它最终因一些无法道明的原因遗珠于丛书,是华语读者之失,也未尝不是卡洛斯本人的憾事。
卡洛斯是这么一种人,他的一辈子未必做了别人花三辈子才能做完的事,但是,人们会很愿意把那些他顾不上做的事——大到竞选总统、组织社会抗议、打击毒品犯罪,小到代写一封唯美的情书——交托给他,人们相信他有无穷的精力,生命很难轻易画上休止。1958年发表的《最明净的地区》,让卡洛斯立刻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不只是小说家和知识分子,也不只是在文字和思想的世界里无所不能:他不过30岁,在墨西哥城呆了有15年的时光,这期间,墨西哥进入所谓的“后革命时期”,震荡中初露稳定的曙光,自由略微抬头,秩序远未成型,黑白两道的三教九流都看到了希望,红着两眼寻找此间的发迹之机。在小说里,这些人纷纷登场,带着巨大的恐惧与迷醉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时而用力顿脚,摇撼这整个硕大的鏊子,写作时的卡洛斯,便将这城市混乱的精神怀在脑中,用一双手猛扎入漆黑的水中,紧紧握成拳头。
卡洛斯并不是墨西哥本土生人,他的出生地是巴拿马城,因为父亲是外交家,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能在美洲大陆上这里住住,那边呆呆,后来到美国读了说英语的中学,回到墨西哥城后,他进了一间天主教学校继续学习。天主教教给了他什么叫罪恶,而罪恶那迷人的另一半则是他自习的,在26—30岁也就是《最明净的地区》写作期间,他一边完成自己在法学院的学业,一边在墨西哥大学里开始工作,夜夜烂醉如泥,身边舞伴成群结队——“你耗掉了精力但你获得了技术”,日后他如此回忆。人们不难在《最明净的地区》里发现了这些迹象:这是位入世极深的作家,他写的所有人物,或忠或奸,或实心眼的,或有贰心的,都是从他本人身上长出来的。要把人物同作者分离,浑若剥下一个人的纹身。
整个现代拉丁美洲的土地上都投着一条长长的影子,那就是美国,因此脱颖而出的顶尖作家多为左派不难理解,而另一方面,这个有着深厚土著文明遗产的地方如何同外部世界相处,作家们也多会思虑这一点。六十年代,刺激卡洛斯一代拉美作家的一件大事就是古巴革命,尽管古巴后来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令他们大倒胃口,但是,卡洛斯毕生珍惜的一件记忆仍旧是卡斯特罗率军进入哈瓦那的一幕,当时他也躬逢盛宴,激动得浑身打抖。
大名早著的卡洛斯一辈子被视为左派,甚至马克思主义者,他同其他几位战友的关系在十几二十年后有所恶化,部分原因即是他较为坚决的左派立场。当然,他的政治考量总是同对感官享受的追索榫合在一起,又结合了他关于希腊罗马神话、阿兹特克传说等来源广泛的文化资源。这些特点使得他越发三头六臂,专精的范围,从国家、社会到个体人生的每一个细小的枝节一无遗漏。到了较后期的作品里,他还能把过去小说里的人物凑到一起新写一本书,这自然让叙事比以前更多魔幻性:早在《最明净的地区》里就有的“穿越”,到新书里干脆已接近事实了。
作家再博闻强记,复杂错综的政治环境又岂是他能轻易把握得的。卡洛斯•富恩特斯那双强有力的拳头摇振着水体,尽量在临近的、他可以驾驭的区域里掀动波澜,造成一层层涟漪荡开四散,展开一个核心清晰、边缘模糊的全景。“全景”是他的强项,但是,他的墨西哥城是一个植入了过于凌乱庞杂的墨西哥现代史上政治、社会、商业事件的地方,又有门槛极高的拉美古文明知识夹杂其中,故而也有不易为外国读者所接触的一面。《勇敢的新大陆》本是一个绝好的契机,错过了出版机会,或许也是天妒卡洛斯之全能的一个证据。
卡洛斯并不认为自己全能,他在50岁的时候觉得仍有很多小说人物要写,词汇却已然告急,又觉得时间却不允许他再像过去一样继续写下去,于是,他有心着手准备回忆录,希望能由此而创建西班牙语世界一直缺乏的回忆录文化。当然,他需要多得多的时间,当他在5月15日去世时,我想到了《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中的那个妙不可言的结尾:一边是一生忙于钻营直至垂暮的克罗斯在神智模糊之中死去,另一边则是纯洁如同白纸的克罗斯呱呱降生。
云也退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老编辑刘存沛先生有个遗憾,那就是《勇敢的新大陆》一书没能在“拉丁美洲文学丛书”里出成。这套引进版纯文学书对中国读书人的影响,同版权页上可怜巴巴的印量很不相称,也不是种种藏了猫腻的怪相(第二版时奇怪地更换了印刷厂,用了极劣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可以掩去的;实际上,中国人对拉美“文学爆炸”的理解,对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巴尔加斯•略萨乃至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们的认识,在这套书过后越发趋于完善了。
同这几位前辈或同龄人相比,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光华似乎总是稍嫌不足,就连他享誉于世的两本代表作小说《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和《最明净的地区》的中文译者,至今也是鲜有人晓,远不如《百年孤独》、《跳房子》,或者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译者那么或知名,或活跃多产。我很少遇到愿意谈论、能够谈论卡洛斯的中国同好,不过,据刘存沛先生所说,《勇敢的新大陆》在翻译过程中曾有许多中国作家施以关心,甚至部分译稿也在核心大学里试读过,反馈之热切难以言表——这本书正是卡洛斯的创作谈结集,它最终因一些无法道明的原因遗珠于丛书,是华语读者之失,也未尝不是卡洛斯本人的憾事。
卡洛斯是这么一种人,他的一辈子未必做了别人花三辈子才能做完的事,但是,人们会很愿意把那些他顾不上做的事——大到竞选总统、组织社会抗议、打击毒品犯罪,小到代写一封唯美的情书——交托给他,人们相信他有无穷的精力,生命很难轻易画上休止。1958年发表的《最明净的地区》,让卡洛斯立刻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不只是小说家和知识分子,也不只是在文字和思想的世界里无所不能:他不过30岁,在墨西哥城呆了有15年的时光,这期间,墨西哥进入所谓的“后革命时期”,震荡中初露稳定的曙光,自由略微抬头,秩序远未成型,黑白两道的三教九流都看到了希望,红着两眼寻找此间的发迹之机。在小说里,这些人纷纷登场,带着巨大的恐惧与迷醉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时而用力顿脚,摇撼这整个硕大的鏊子,写作时的卡洛斯,便将这城市混乱的精神怀在脑中,用一双手猛扎入漆黑的水中,紧紧握成拳头。
卡洛斯并不是墨西哥本土生人,他的出生地是巴拿马城,因为父亲是外交家,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能在美洲大陆上这里住住,那边呆呆,后来到美国读了说英语的中学,回到墨西哥城后,他进了一间天主教学校继续学习。天主教教给了他什么叫罪恶,而罪恶那迷人的另一半则是他自习的,在26—30岁也就是《最明净的地区》写作期间,他一边完成自己在法学院的学业,一边在墨西哥大学里开始工作,夜夜烂醉如泥,身边舞伴成群结队——“你耗掉了精力但你获得了技术”,日后他如此回忆。人们不难在《最明净的地区》里发现了这些迹象:这是位入世极深的作家,他写的所有人物,或忠或奸,或实心眼的,或有贰心的,都是从他本人身上长出来的。要把人物同作者分离,浑若剥下一个人的纹身。
整个现代拉丁美洲的土地上都投着一条长长的影子,那就是美国,因此脱颖而出的顶尖作家多为左派不难理解,而另一方面,这个有着深厚土著文明遗产的地方如何同外部世界相处,作家们也多会思虑这一点。六十年代,刺激卡洛斯一代拉美作家的一件大事就是古巴革命,尽管古巴后来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令他们大倒胃口,但是,卡洛斯毕生珍惜的一件记忆仍旧是卡斯特罗率军进入哈瓦那的一幕,当时他也躬逢盛宴,激动得浑身打抖。
大名早著的卡洛斯一辈子被视为左派,甚至马克思主义者,他同其他几位战友的关系在十几二十年后有所恶化,部分原因即是他较为坚决的左派立场。当然,他的政治考量总是同对感官享受的追索榫合在一起,又结合了他关于希腊罗马神话、阿兹特克传说等来源广泛的文化资源。这些特点使得他越发三头六臂,专精的范围,从国家、社会到个体人生的每一个细小的枝节一无遗漏。到了较后期的作品里,他还能把过去小说里的人物凑到一起新写一本书,这自然让叙事比以前更多魔幻性:早在《最明净的地区》里就有的“穿越”,到新书里干脆已接近事实了。
作家再博闻强记,复杂错综的政治环境又岂是他能轻易把握得的。卡洛斯•富恩特斯那双强有力的拳头摇振着水体,尽量在临近的、他可以驾驭的区域里掀动波澜,造成一层层涟漪荡开四散,展开一个核心清晰、边缘模糊的全景。“全景”是他的强项,但是,他的墨西哥城是一个植入了过于凌乱庞杂的墨西哥现代史上政治、社会、商业事件的地方,又有门槛极高的拉美古文明知识夹杂其中,故而也有不易为外国读者所接触的一面。《勇敢的新大陆》本是一个绝好的契机,错过了出版机会,或许也是天妒卡洛斯之全能的一个证据。
卡洛斯并不认为自己全能,他在50岁的时候觉得仍有很多小说人物要写,词汇却已然告急,又觉得时间却不允许他再像过去一样继续写下去,于是,他有心着手准备回忆录,希望能由此而创建西班牙语世界一直缺乏的回忆录文化。当然,他需要多得多的时间,当他在5月15日去世时,我想到了《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中的那个妙不可言的结尾:一边是一生忙于钻营直至垂暮的克罗斯在神智模糊之中死去,另一边则是纯洁如同白纸的克罗斯呱呱降生。
-
出走的绒布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6-09 17:20:30
-
吃货·书淫·瞌睡虫同萌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6-09 16:32:09
-
Onett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6-08 23:22:32
-
曼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6-08 22: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