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舅舅的婚事
昨天不是说到走廊上的可怕老太太么,她一顿泼妇骂街后,我回去给妈总结道:这么恐怖的老娘,果然有个孱头儿子,果不其然。我妈问何故,我说家庭空间就那么大,一个人膨胀得太多了,留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就很少了啊。
说到这里,我突然就想起我外公和我大舅的关系了。大舅是外公第一个儿子,估计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但发现孩子很顽皮后,又改成了棍棒教育。中间几十年过程我不太清楚,总之到今天,我大舅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被多次失业和离婚折磨得眼睛没有神采的中年男人。
我问了下我妈和姨妈,外公当年是不是也把大舅管的太严了?她们俩回答得有点语焉不详,“其实也就是你大舅太皮了”之类的。不过姨妈讲了大舅年轻时的一桩告吹的婚事,倒是可以做些佐证。
30多年前,我舅是个年轻的司机,我外公是个小官,有一点点小权,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帮人解决下工作问题。那四五年里,知青们纷纷返乡,城里有儿子的长辈们看着这些在乡下被调教出农妇手和小媳妇心的女青年,口水滴答直流,巴不得用绳子套一个回家给儿子用。返城知青的工作挺难解决,所以当时“和我儿子谈恋爱就帮你解决工作”似乎成了一种社会通用规则,可怜的女知青们一点都不觉得受委屈,反而还当做必要条件给对方提“要想我和你儿子谈恋爱就先帮我解决工作”,俨然一个成熟的供需市场。
那时有个姑娘,我姨妈说“真的很漂亮”,就被我外公觉得是不错的儿媳妇人选。外公提了条件:和我大儿子谈恋爱,工作给你解决,就在某某局。姑娘干脆地答应了,但全家人,包括我妈,我姨妈等,都不看好这对。我姨妈说:“一看就知道这两个人不可能是一对的,但你知道你外公那个人,只要他兴头来了要做什么事,家里没人敢阻止。”四川小县城家长制严重的家庭基本都如此。总之恋爱是按部就班谈起来了,姑娘的工作也在全家人磨掉了几层鞋底后顺利解决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外公始终是个小官,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的能力就是有机会去找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的人,给点钱给点礼物,把事办了。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是要下不少成本和精力。而且不可逆转,工作谈定了就不能反悔。
后面的事情你们大概也猜到了,姑娘工作一落定,立刻翻脸:对不起性格不合。我大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耻和愧疚感。
这里我插了句话:我大舅愧疚啥?这事儿又不是他引起,他也是被安排谈恋爱的,事情黄了要愧疚也该是我外公嘛。
姨妈说:因为你大舅觉得这是因他而起。
我说:哪里算,是安在他头上罢了。
姨妈说:反正你大舅就觉得很对不起家里人····后来一气之下,找了你小舅(我小舅啊!和气的双鱼座男人啊!当时少有的念过大学的人啊!),两人商量了下,一人拿了一把刀,打算去划花那个女人的脸·····
我很激动地说:然后呢然后呢?!!
姨妈说:结果没花成,就朝那个女人脸上吐了口痰就走了。
·························
为什么有种立刻降格跌份儿到故事会级别的赶脚。
不过后面的股市依然精彩。吃一堑长一智,我外公这回学到了,要找更老实的姑娘下手。没多久,一个姓姜的老朋友来求他,问他可否帮忙把女儿调回城里。这位姜姑娘当知青,在山上砍了很多年木头,几乎要砍成一个老姑娘了。后来知青回城,她所在的大队要被撤掉,她要被调到阿坝州一个皮革厂里吸一辈子毒气了。我外公又跑上跑下把这位姜姑娘调回了我们小县城,在法院工作,当然了,还得和他儿子谈恋爱。
据说姜姑娘最开始觉得我小舅更好,毕竟小酒念过大学,脾气也更好。但怎奈小舅没兴趣。那就和大儿子吧。两个人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不大适合,姜姑娘也和前一位姑娘一样,起了脚底抹油的念头。怎奈这时出了一件事:她爸爸病危了。
然后就是你们只在最恶俗的国产剧里看到的情节(是的,这种情节居然真的能发生):这位言而有信,坚决要把女儿嫁进我们家的姜老头,在病床上,把女儿的手和我大舅的手用力握在一起,面含微笑·····
然后他们就结婚了。生了个女儿。就是我二表姐。大我一岁。在我们还没上小学时,他们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吵架,有一年我二姐过五岁还是六岁生日,我们在他们家吃饭,这两口子都能吵起来。又打闹了2年后,他们离了婚。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姨妈还是心有不甘地总结道:后一个还好点,好歹结了婚,实在过不下去也就算了。第一个太可恶了,都不知道感恩哪,白给她解决工作了。
我说:姨妈咧,这个世界上哪桩婚事是应该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上的啊!你知道因为重男轻女,10年后中国男的要比女的多出一百万吧?照你这么说,这一百万光棍要做的就是使劲借钱放债给姑娘们,当她们的恩人,婚事就搞定了,这可能么!
我姨妈哈哈哈笑了起来。
但我母系家族的历史里,独裁的外公真的扮演了非常复杂的角色。作为一个父亲,他在中国最变幻莫测的30年里咬牙养大了四个孩子,在大饥荒时自己饿得浮肿,也把所有东西给孩子们吃,60岁的大女儿生了癌症,他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当药费。但是他也拆散了大女儿的几次恋爱,干预了大儿子的婚事,在80多岁时,还能把50多岁的二女儿打得哇哇哭。他奉行的是爱子女+牢牢控制子女的路线,他的儿女们接受他的这套方式,并多少也用这种方式在控制自己的孩子。她的大女儿,也就是我妈,奉行得最彻底最暴力。不过作为他的外孙女,我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一套,自己跑出来了。当然了,就像昨天说的,自己自由了,却没把妈妈照顾好。这是一个怎么做都会难过的决定。暴力和不沟通只要在家族中扎了根,真的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除。
我外公张钦民在2010年6月去世了。
其他关于我娘的: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我妈给我道歉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你三十岁时在干什么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医院里的其他老太太
说到这里,我突然就想起我外公和我大舅的关系了。大舅是外公第一个儿子,估计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但发现孩子很顽皮后,又改成了棍棒教育。中间几十年过程我不太清楚,总之到今天,我大舅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被多次失业和离婚折磨得眼睛没有神采的中年男人。
我问了下我妈和姨妈,外公当年是不是也把大舅管的太严了?她们俩回答得有点语焉不详,“其实也就是你大舅太皮了”之类的。不过姨妈讲了大舅年轻时的一桩告吹的婚事,倒是可以做些佐证。
30多年前,我舅是个年轻的司机,我外公是个小官,有一点点小权,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帮人解决下工作问题。那四五年里,知青们纷纷返乡,城里有儿子的长辈们看着这些在乡下被调教出农妇手和小媳妇心的女青年,口水滴答直流,巴不得用绳子套一个回家给儿子用。返城知青的工作挺难解决,所以当时“和我儿子谈恋爱就帮你解决工作”似乎成了一种社会通用规则,可怜的女知青们一点都不觉得受委屈,反而还当做必要条件给对方提“要想我和你儿子谈恋爱就先帮我解决工作”,俨然一个成熟的供需市场。
那时有个姑娘,我姨妈说“真的很漂亮”,就被我外公觉得是不错的儿媳妇人选。外公提了条件:和我大儿子谈恋爱,工作给你解决,就在某某局。姑娘干脆地答应了,但全家人,包括我妈,我姨妈等,都不看好这对。我姨妈说:“一看就知道这两个人不可能是一对的,但你知道你外公那个人,只要他兴头来了要做什么事,家里没人敢阻止。”四川小县城家长制严重的家庭基本都如此。总之恋爱是按部就班谈起来了,姑娘的工作也在全家人磨掉了几层鞋底后顺利解决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外公始终是个小官,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的能力就是有机会去找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的人,给点钱给点礼物,把事办了。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是要下不少成本和精力。而且不可逆转,工作谈定了就不能反悔。
后面的事情你们大概也猜到了,姑娘工作一落定,立刻翻脸:对不起性格不合。我大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耻和愧疚感。
这里我插了句话:我大舅愧疚啥?这事儿又不是他引起,他也是被安排谈恋爱的,事情黄了要愧疚也该是我外公嘛。
姨妈说:因为你大舅觉得这是因他而起。
我说:哪里算,是安在他头上罢了。
姨妈说:反正你大舅就觉得很对不起家里人····后来一气之下,找了你小舅(我小舅啊!和气的双鱼座男人啊!当时少有的念过大学的人啊!),两人商量了下,一人拿了一把刀,打算去划花那个女人的脸·····
我很激动地说:然后呢然后呢?!!
姨妈说:结果没花成,就朝那个女人脸上吐了口痰就走了。
·························
为什么有种立刻降格跌份儿到故事会级别的赶脚。
不过后面的股市依然精彩。吃一堑长一智,我外公这回学到了,要找更老实的姑娘下手。没多久,一个姓姜的老朋友来求他,问他可否帮忙把女儿调回城里。这位姜姑娘当知青,在山上砍了很多年木头,几乎要砍成一个老姑娘了。后来知青回城,她所在的大队要被撤掉,她要被调到阿坝州一个皮革厂里吸一辈子毒气了。我外公又跑上跑下把这位姜姑娘调回了我们小县城,在法院工作,当然了,还得和他儿子谈恋爱。
据说姜姑娘最开始觉得我小舅更好,毕竟小酒念过大学,脾气也更好。但怎奈小舅没兴趣。那就和大儿子吧。两个人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不大适合,姜姑娘也和前一位姑娘一样,起了脚底抹油的念头。怎奈这时出了一件事:她爸爸病危了。
然后就是你们只在最恶俗的国产剧里看到的情节(是的,这种情节居然真的能发生):这位言而有信,坚决要把女儿嫁进我们家的姜老头,在病床上,把女儿的手和我大舅的手用力握在一起,面含微笑·····
然后他们就结婚了。生了个女儿。就是我二表姐。大我一岁。在我们还没上小学时,他们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吵架,有一年我二姐过五岁还是六岁生日,我们在他们家吃饭,这两口子都能吵起来。又打闹了2年后,他们离了婚。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姨妈还是心有不甘地总结道:后一个还好点,好歹结了婚,实在过不下去也就算了。第一个太可恶了,都不知道感恩哪,白给她解决工作了。
我说:姨妈咧,这个世界上哪桩婚事是应该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上的啊!你知道因为重男轻女,10年后中国男的要比女的多出一百万吧?照你这么说,这一百万光棍要做的就是使劲借钱放债给姑娘们,当她们的恩人,婚事就搞定了,这可能么!
我姨妈哈哈哈笑了起来。
但我母系家族的历史里,独裁的外公真的扮演了非常复杂的角色。作为一个父亲,他在中国最变幻莫测的30年里咬牙养大了四个孩子,在大饥荒时自己饿得浮肿,也把所有东西给孩子们吃,60岁的大女儿生了癌症,他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当药费。但是他也拆散了大女儿的几次恋爱,干预了大儿子的婚事,在80多岁时,还能把50多岁的二女儿打得哇哇哭。他奉行的是爱子女+牢牢控制子女的路线,他的儿女们接受他的这套方式,并多少也用这种方式在控制自己的孩子。她的大女儿,也就是我妈,奉行得最彻底最暴力。不过作为他的外孙女,我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一套,自己跑出来了。当然了,就像昨天说的,自己自由了,却没把妈妈照顾好。这是一个怎么做都会难过的决定。暴力和不沟通只要在家族中扎了根,真的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除。
我外公张钦民在2010年6月去世了。
其他关于我娘的: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我妈给我道歉了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你三十岁时在干什么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医院里的其他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