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我,做个完整的人
回归自我,做个完整的人
常常追问生命意义的人,更多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心生活。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放弃了文明社会的优厚生活环境,来到荒蛮的塔西提岛,和当地的土著一起生活,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而正是踏上去往塔西提的路,才是他的回归灵魂故乡之路。
是什么让他下这样的决心的?我想,除了这个南太平洋法属岛屿本身四季温暖的气候、当地土著(毛利人)神秘狂野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文明社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这个纯粹的艺术家感到厌倦了。他更加渴望一种简单的、纯粹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或者说内在的精神环境。
而我们,在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在普世价值观引导下的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警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要做个怎样的人?我的追求是什么?
很多时候,现实生活会令人沮丧。我们的梦想,会暂时让位于现实。直到有一天,梦想留在我们心底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当他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生活过而毫无觉察呢?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物质生活普遍落后,很多人为温饱问题都要发愁,是改革开放给了大家实惠。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被惯性牵着鼻子走的境地中。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起来。物质已经丧失了它本该具有的尊贵的感觉。对物质的不珍惜也使得人失去了庄重感。
梭罗说:“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的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现代文明并没有让人真正意义上变得更加进步。相反,科技的无限进步似乎还会让人丧失自我。有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工具的工具了。我们劳碌求富,到最后又用金钱来换取健康,这不是我们需要的那种生活。电脑本来是用来便捷我们的生活的,但电脑却桎梏了很多人,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了。
前段时间,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其中讲到关于“行走”的话题,讲到一个日本人,这位父亲带着一个1岁半或2岁的孩子在散步。作者跟着他观察。小孩子突然停下来抱住父亲的腿。父亲停下脚步,让孩子绕着腿玩耍。孩子玩耍结束后,又继续向前慢慢地散步。过了一会儿,小孩子又停下来坐在路边,孩子的父亲也停在他的身边。父亲的表情严肃,也很自然,他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只是作为父亲带着孩子散步。
这就是人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的器官在最需要协调大量运动的时期进行基本的行走练习,以建立人的平衡性和现实最困难的,而且只有人类才具备的双脚直立行走。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作这个基本练习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或许在孩子今后的个人生命历史中,会留下很多缺憾。他们今后面对困难的时候或许会变得更加犹豫,更加胆怯。
看宫崎骏的电影,比如《龙猫》、《风之谷》、《千与千寻》等,我常常有一种感动,他电影中反复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热爱大自然,回归自我,做个完整的人。当然,这完整的人,更多的是精神和人格意义上的。
常常追问生命意义的人,更多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心生活。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放弃了文明社会的优厚生活环境,来到荒蛮的塔西提岛,和当地的土著一起生活,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而正是踏上去往塔西提的路,才是他的回归灵魂故乡之路。
是什么让他下这样的决心的?我想,除了这个南太平洋法属岛屿本身四季温暖的气候、当地土著(毛利人)神秘狂野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文明社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这个纯粹的艺术家感到厌倦了。他更加渴望一种简单的、纯粹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或者说内在的精神环境。
而我们,在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在普世价值观引导下的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警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要做个怎样的人?我的追求是什么?
很多时候,现实生活会令人沮丧。我们的梦想,会暂时让位于现实。直到有一天,梦想留在我们心底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当他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生活过而毫无觉察呢?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物质生活普遍落后,很多人为温饱问题都要发愁,是改革开放给了大家实惠。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被惯性牵着鼻子走的境地中。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起来。物质已经丧失了它本该具有的尊贵的感觉。对物质的不珍惜也使得人失去了庄重感。
梭罗说:“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的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现代文明并没有让人真正意义上变得更加进步。相反,科技的无限进步似乎还会让人丧失自我。有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工具的工具了。我们劳碌求富,到最后又用金钱来换取健康,这不是我们需要的那种生活。电脑本来是用来便捷我们的生活的,但电脑却桎梏了很多人,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了。
前段时间,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其中讲到关于“行走”的话题,讲到一个日本人,这位父亲带着一个1岁半或2岁的孩子在散步。作者跟着他观察。小孩子突然停下来抱住父亲的腿。父亲停下脚步,让孩子绕着腿玩耍。孩子玩耍结束后,又继续向前慢慢地散步。过了一会儿,小孩子又停下来坐在路边,孩子的父亲也停在他的身边。父亲的表情严肃,也很自然,他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只是作为父亲带着孩子散步。
这就是人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的器官在最需要协调大量运动的时期进行基本的行走练习,以建立人的平衡性和现实最困难的,而且只有人类才具备的双脚直立行走。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作这个基本练习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或许在孩子今后的个人生命历史中,会留下很多缺憾。他们今后面对困难的时候或许会变得更加犹豫,更加胆怯。
看宫崎骏的电影,比如《龙猫》、《风之谷》、《千与千寻》等,我常常有一种感动,他电影中反复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热爱大自然,回归自我,做个完整的人。当然,这完整的人,更多的是精神和人格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