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之一
二零零六年,我第一次来到景德镇,被带到樊家井参观。这是景德镇最集中的仿古瓷制作销售市场,初窥陶瓷的我,马上被这里铺天盖令人眼花缭乱的瓷器震慑住了。
我买下了一对拙朴的青花花鸟纹罐,罐口露出一截粗糙的泥胎,肩部足部玄纹,罐身遍布大枝牡丹、梅花、萱草、竹叶,两只喜鹊展翅飞翔。瓷质差,黑点裂釉多,画工也是民间匠人的普通手艺,我买下的价格是每只十元人民币,被同行的老师嗤之以鼻。
陶瓷,在课本上的定义是一种人造的岩石。现代的制瓷业,已经可以在工厂里按不同要求严格配制制瓷原料,在气窑中模仿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造岩氛围。陶瓷表面的不同色彩则由金属离子的丰富显色效果生成。青花的蓝,来自氧化钴。
在元代或者更早,中东的客户向景德镇输入了中东当地的氧化钴原料,订制青花瓷。蓝色,是伊斯兰教喜爱的色彩。历史上著名的氧化钴原料有来自海外的“回青”、“苏麻离青”,产自本土的“平等青”、“珠明料”等。这些原料中,由于同时存在的锰、铁元素的多寡,使得烧成的青花或灰或艳,或偏紫,或结有浓重的铁锈斑点。元、明永宣、明成化、清三代的青花,由于所用原料不同,自成一格。
在今天的釉料专卖店里,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青花料,甚至各以对应的历史朝代命名,以方便今天的陶人再现当时的青花风采,或进行自由创作。
清康熙年间,青花分水技法出现,这是一次使用青花的质的飞跃。所谓分水,就是用同样的青花料,通过水份配比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着色浓度。应该只有深谙水墨之道的中国人才能创作出分水这样奇妙的技法,从此,“料分五彩”: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可以表现水波浩淼、山间云雾缭绕、禽鸟的纤细绒毛、初春的柔嫩花瓣、以及樵夫淡淡背影独立小桥。
中国历史上白瓷、青瓷、蓝釉、红釉、结晶釉都各自有过巅峰,至今也不乏追随者。但我相信,最具代表的中国瓷还属青花。不是因为多年前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曾超越西洋油画创下拍卖行新高,也不是因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都珍藏有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而是因为每一个温饱足的中国家庭一定都有几件青花-可能是吃饭的碗、可能是平时并不插花的瓶,可能是养了一株普通文竹的盆、可能是住着几尾小鱼的缸。
作为釉下彩,青花的呈色效果相对稳定,很少有像釉里红那样烧坏的情形,成品率也相对较高。积累至今,青花的上色工艺也成熟多样,精工手绘固然表现力惊人,各种贴花、移印技法也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白瓷上单色的装饰效果,本就符合用惯毛笔墨汁写字画画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抽象简单而变化万千。
我的那两只青花花鸟纹罐已经在家中放置多年,从来没有看腻过上头简练飞扬的笔触,随便插些枝枝叶叶也是怎样都相称妥贴。
另外我极爱的几只青花刀字纹饭碗,虽是手绘,却是草根匠人心熟笔到一气呵成的日常技法,价格低廉,每只都有无数的针孔移色瑕疵,也全不用计较。每每在里头盛一碗新煮的白米饭,总是捧在手里,踏实在心里。
我买下了一对拙朴的青花花鸟纹罐,罐口露出一截粗糙的泥胎,肩部足部玄纹,罐身遍布大枝牡丹、梅花、萱草、竹叶,两只喜鹊展翅飞翔。瓷质差,黑点裂釉多,画工也是民间匠人的普通手艺,我买下的价格是每只十元人民币,被同行的老师嗤之以鼻。
陶瓷,在课本上的定义是一种人造的岩石。现代的制瓷业,已经可以在工厂里按不同要求严格配制制瓷原料,在气窑中模仿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造岩氛围。陶瓷表面的不同色彩则由金属离子的丰富显色效果生成。青花的蓝,来自氧化钴。
在元代或者更早,中东的客户向景德镇输入了中东当地的氧化钴原料,订制青花瓷。蓝色,是伊斯兰教喜爱的色彩。历史上著名的氧化钴原料有来自海外的“回青”、“苏麻离青”,产自本土的“平等青”、“珠明料”等。这些原料中,由于同时存在的锰、铁元素的多寡,使得烧成的青花或灰或艳,或偏紫,或结有浓重的铁锈斑点。元、明永宣、明成化、清三代的青花,由于所用原料不同,自成一格。
在今天的釉料专卖店里,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青花料,甚至各以对应的历史朝代命名,以方便今天的陶人再现当时的青花风采,或进行自由创作。
清康熙年间,青花分水技法出现,这是一次使用青花的质的飞跃。所谓分水,就是用同样的青花料,通过水份配比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着色浓度。应该只有深谙水墨之道的中国人才能创作出分水这样奇妙的技法,从此,“料分五彩”: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可以表现水波浩淼、山间云雾缭绕、禽鸟的纤细绒毛、初春的柔嫩花瓣、以及樵夫淡淡背影独立小桥。
中国历史上白瓷、青瓷、蓝釉、红釉、结晶釉都各自有过巅峰,至今也不乏追随者。但我相信,最具代表的中国瓷还属青花。不是因为多年前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曾超越西洋油画创下拍卖行新高,也不是因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都珍藏有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而是因为每一个温饱足的中国家庭一定都有几件青花-可能是吃饭的碗、可能是平时并不插花的瓶,可能是养了一株普通文竹的盆、可能是住着几尾小鱼的缸。
作为釉下彩,青花的呈色效果相对稳定,很少有像釉里红那样烧坏的情形,成品率也相对较高。积累至今,青花的上色工艺也成熟多样,精工手绘固然表现力惊人,各种贴花、移印技法也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白瓷上单色的装饰效果,本就符合用惯毛笔墨汁写字画画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抽象简单而变化万千。
我的那两只青花花鸟纹罐已经在家中放置多年,从来没有看腻过上头简练飞扬的笔触,随便插些枝枝叶叶也是怎样都相称妥贴。
另外我极爱的几只青花刀字纹饭碗,虽是手绘,却是草根匠人心熟笔到一气呵成的日常技法,价格低廉,每只都有无数的针孔移色瑕疵,也全不用计较。每每在里头盛一碗新煮的白米饭,总是捧在手里,踏实在心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