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mes McAvoy
记得有个影迷引用了赎罪中的经典台词来描述爱上James的心情:"find you,love you,marry you,and live without shame"。而我想说的是两句话:“第一:我羡慕那些看过他作品却没有被他迷住的女性观众们;第二: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遇见James有多偶然,偶然到我自己都不可思议。某天梳理电影想看,居然发现Becoming Jane,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加想看了,还是07年的事情。看片的日期是单身节前夕,可关于做一个坚强老处女并不是Becoming Jane给我的最大收获,最大收获来自男主角。我当时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我预感到会发生些什么了。可是我当时还在为是否要去台湾完成一个海角梦而挣扎,那个business其实更加迫切的需要处理,我其实不应该放任自己走入他的世界,可是我没有。第一个hook是豆瓣小组的人气,想来他应该没有成名已久的Ewan Mcgregor高吧。我错了!我惊呼这是怎么样一个男人,并且恬不知耻的跑去跟伊万说James比你家那位人气高哎。
第二个hook是赎罪。在接下来一系列James作品观赏中,赎罪无疑是特别的。早在Becoming Jane之前半年我就看过赎罪,可是我当时对James毫无感觉,这个电影看得我昏昏欲睡,完全在梦游。当我得知他曾是我看过的赎罪的男主角,我的反应是有些over了。为什么一个人的两次表演,一次不能抓到你,一次却可以那么强烈的抓到你?事实上,重看赎罪我完全认定James的Robbie是非常帅的,这完全不同于第一次的视而不见。当你被一个角色抓到后,再看另一个曾经被忽略的角色,居然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是我的审美有问题,还是我的价值观有问题?
我一直觉得James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看。在我们这种常常以貌取人的观众眼中,一个造型好看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会不会被吸引。我喜欢James头发乱乱的样子如Becoming Jane中的Tom,而不是油光粉亮的样子如赎罪中的Robbie。可是当我发现他好看的一面,便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他的其他造型,因为我已经在意到了这个人,而不仅仅是他的样子。另一方面讲,一个角色是否讨喜也很重要。Becoming Jane中的Tom是非常讨喜的,这是一个有偶像剧嫌疑的作品,它让观众看到James花样的一面,随后爱上他这个人,再进一步被他的才华吸引。
现在看来,James的经纪人签下Becoming Jane是有战略眼光的,这对于吸粉起了很大的作用。演技好的演员很多,而通常他们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征服观众。昨天跟一个诺顿影迷在讨论被吸引的问题。我承认诺顿的演技很棒,但是我没有被抓到,因为他的确不够好看。但如果有一部偶像剧让一个演员被认识,再辅助于一些考验演技的作品,那这种效果对于影迷无疑是致命的。James是可以做很帅很好看的造型,但是电影通常不是花拳绣腿的偶像剧,需要颠覆形象。James的经纪人让观众看到很好看的Tom,又让观众看到很有表演功力的Robbie,结果就是James成功了。
从Becoming Jane开始,一口气看了真爱之吻、麦克白、通缉令、恋爱学分、末代独裁,包括重看的赎罪。看过七部作品自然有些观感。记得IMDB的James讨论板上有个帖子讨论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James的一部作品。最喜欢的作品很多人都投给了赎罪,而最不喜欢的作品得票较高的是真爱之吻。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不太被提及的恋爱学分。这里不谈James的表演,只是单纯的谈片子本身,我完全被这部作品的风格和传达的主题吸引。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有看励志电影,我觉得电影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毫无修饰的镜头语言以及真挚可贵的励志主题是让我给电影五分的重要原因,我觉得这个电影好到让我看到电影最质朴的一面。
Becoming Jane也是讨论板上不太讨好口碑的一部作品,我到不是很认同。不仅它为我开启了James这扇门,更特别的是我认为这个片子是花痴James的极好材料。诚然作品本身的bug不少,但是如我所言这是一部非常偶像剧的作品,Tom的花样、仗义、才华和忠诚,以及略带悲剧气质的结局,都是偶像剧的基本模式。而片子把他放在当下颇受关注的简奥斯汀的个人轶事里,巧妙的回避了编造痕迹,做得相当讨巧,电影的原声也相当不错。我记得IMDB上一个影迷说自己看了四十遍。我自己也剪了电影的几个精彩画面放进ipod经常重看,我的入戏程度甚至可以达到在听电影原声的时候就会黯然伤感。
我没有最不喜欢的作品。相对来说口碑颇高的赎罪其实并没有太打动我,即便在重看之后。我觉得我的败兴很大程度上来自凯拉奈特利。记得豆瓣上有一个同学说,当Briony长大以后,你们发现她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负罪感的修女,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Cecilia是风尘气十足的愤怒大小姐。和我心爱的男主角配戏的是这样一位女主角,实在让我很难发挥罗曼蒂克的想象力。
说来惭愧的是,对于James在各部作品中的表现,我有些语塞。每次看James的作品,我其实都没法仔细观察他的表演,每次不是忙着花痴他,就是忙着跟情节。看到上一部末代独裁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到了我心里的一个声音:有James的电影看真幸福。我每看他的作品,总是很投入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似乎我已经把自己的立场跟喜怒哀乐投射于James扮演的角色身上,因而忽略了演技。也许再看一遍,会看到更多他的演技。只是在有没看过的作品前,总是忙着看没看过的作品。也许等把James的电影全部看过一遍,还没花痴够,再会二轮重看吧。不过我很怀疑我会如此长情。
每个完美结局的作品,总是令人无限遐想。与他合作过的女主角们,我最喜欢的是恋爱学分中的Rebecca Hall,花痴最多的是Becoming Jane中的Anne Hathaway,而这些女主角中一定要说的是无耻之徒的女主角,后来成为他妻子的Anne-Marie Duff。
在认识James第一天,我就知道他有一个比他大九岁的夫人。我当时的感觉并不是非常错愕。我始终觉得我喜欢的男人不管结婚与否,不会影响到我对他的喜欢,反而我会比较关注他的妻子其人如何,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我喜欢的这个人的一些本质。我甚至有些BS那些反感他婚姻的影迷们,我觉得那种想法还瞒肤浅的。
我开始腾出大脑去关注他妻子是从时光网上一篇写无耻之徒的影评开始的。(http://www.mtime.com/group/JamesMcAvoy/discussion/134538/)当你知道James是如此全身心的投入这段感情,你仿佛真的就被他的真心和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后来我在IMDB的讨论板上看到一篇影迷转载的文章。文中提到,有记者问起James在追缉令中与Angelina Jolie接吻的感受,我看到的并不如国内媒体报道的那样James有爽死的反应,他的回答是"It's not half as nice as kissing someone you're actually in love with."
我记得有人讨论过James的生日,有人说是元旦日,有人说是四月初,大多数人说是4月21日。而我也宁愿相信是4月21日,因为那天是金牛座。要知道金牛座的男人都是对爱忠诚的好男人,从我喜欢过的李光洁到法布雷加斯,我一律看到的都是少年老成的爱家好男人,这样的男人加上外表迷人和才华横溢,我死定了。我宁愿相信,那个表面上看起来爱玩爱闹、情绪张力十足的James,内心应该是一个忠于爱情和渴望家庭的男人。曾记得有影迷希望他妻子可以好好管住他,远离好莱坞,多和BBC合作。我想我们应该对James有信心:这样的男人遇到一个可以照顾他疼爱他的妻子,他会安定于这份婚姻。
作为McAvoyeur,我们总是习惯于从James的角度看这段婚姻.当有一刻我从Anne-Marie Duff的角度看待这段婚姻的时候,我发现了更多触动我的东西。我和James一样大,我也没有结婚。我不反对姐弟恋,可如果多年后我遇到一个比我一个小很多的男生,一个当时事业还不太有起色、个子也不高、应该看起来还瞒单纯瞒天真的男生,是否有勇气接受?在认识James之前,我一定不敢回答。可认识James后,你会发现其实事业不太有起色不重要,带着那个年纪的单纯和天真也不重要,个子没你高年纪比你小都不重要,只要有真爱。在真爱面前敢否抛下世俗杂念,不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恋爱婚姻观上的困惑吗?
关于他的成名史,其实一开始我不是太有概念,只当他是成名演员。这些天看了一些文章,才慢慢建立这样的概念:他是这一两年才开始红起来的。从2005年纳尼亚传奇开始,经过两部偶像剧性质的真爱之吻和Becoming Jane,以及两部得奖大戏末代独裁和赎罪,到今年的一部票房大戏通缉令,这才慢慢走上一线。
英国影迷以他为荣,全世界观众为看到一张新鲜而帅气的面孔而兴奋不已,有一些抱不平的影迷觉得各大奖项欠James一个有分量的最佳男演员头衔,而那些真正热爱James的影迷觉得没有得奖未必坏事,他们更希望看到James多接拍赎罪而不是通缉令。
也许,真正令James不安的,诚如一篇采访中提到的,是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于感觉自己的戏路受到限制,而缺少挑战和冒险的机会。有个影迷这样看待现在的James:"he hasn't let his increasing fame go to his head, but James is not perfect. So, really, these things ARE possible, no matter how unlikely they may seem."
对我来说,要这样了解James是一个漫长过程后的结果,眼下最痛苦的是,我不得不面对一层厚厚的语言障碍。我常常因为听不懂他在访问里的讲话而痛苦不已。一个你喜欢的人,你却不知道他想表达给你的意思,实在让人很崩溃。豆瓣小组里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做James的影迷应该加强英文听力水平,毕竟你喜欢的是一个说英文的人。这句话实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我,我恐怕一时半会是克服不了听力和阅读上的障碍了。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我最后淡出的一把剪刀。
遇见James有多偶然,偶然到我自己都不可思议。某天梳理电影想看,居然发现Becoming Jane,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加想看了,还是07年的事情。看片的日期是单身节前夕,可关于做一个坚强老处女并不是Becoming Jane给我的最大收获,最大收获来自男主角。我当时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我预感到会发生些什么了。可是我当时还在为是否要去台湾完成一个海角梦而挣扎,那个business其实更加迫切的需要处理,我其实不应该放任自己走入他的世界,可是我没有。第一个hook是豆瓣小组的人气,想来他应该没有成名已久的Ewan Mcgregor高吧。我错了!我惊呼这是怎么样一个男人,并且恬不知耻的跑去跟伊万说James比你家那位人气高哎。
第二个hook是赎罪。在接下来一系列James作品观赏中,赎罪无疑是特别的。早在Becoming Jane之前半年我就看过赎罪,可是我当时对James毫无感觉,这个电影看得我昏昏欲睡,完全在梦游。当我得知他曾是我看过的赎罪的男主角,我的反应是有些over了。为什么一个人的两次表演,一次不能抓到你,一次却可以那么强烈的抓到你?事实上,重看赎罪我完全认定James的Robbie是非常帅的,这完全不同于第一次的视而不见。当你被一个角色抓到后,再看另一个曾经被忽略的角色,居然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是我的审美有问题,还是我的价值观有问题?
我一直觉得James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看。在我们这种常常以貌取人的观众眼中,一个造型好看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会不会被吸引。我喜欢James头发乱乱的样子如Becoming Jane中的Tom,而不是油光粉亮的样子如赎罪中的Robbie。可是当我发现他好看的一面,便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他的其他造型,因为我已经在意到了这个人,而不仅仅是他的样子。另一方面讲,一个角色是否讨喜也很重要。Becoming Jane中的Tom是非常讨喜的,这是一个有偶像剧嫌疑的作品,它让观众看到James花样的一面,随后爱上他这个人,再进一步被他的才华吸引。
现在看来,James的经纪人签下Becoming Jane是有战略眼光的,这对于吸粉起了很大的作用。演技好的演员很多,而通常他们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征服观众。昨天跟一个诺顿影迷在讨论被吸引的问题。我承认诺顿的演技很棒,但是我没有被抓到,因为他的确不够好看。但如果有一部偶像剧让一个演员被认识,再辅助于一些考验演技的作品,那这种效果对于影迷无疑是致命的。James是可以做很帅很好看的造型,但是电影通常不是花拳绣腿的偶像剧,需要颠覆形象。James的经纪人让观众看到很好看的Tom,又让观众看到很有表演功力的Robbie,结果就是James成功了。
从Becoming Jane开始,一口气看了真爱之吻、麦克白、通缉令、恋爱学分、末代独裁,包括重看的赎罪。看过七部作品自然有些观感。记得IMDB的James讨论板上有个帖子讨论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James的一部作品。最喜欢的作品很多人都投给了赎罪,而最不喜欢的作品得票较高的是真爱之吻。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不太被提及的恋爱学分。这里不谈James的表演,只是单纯的谈片子本身,我完全被这部作品的风格和传达的主题吸引。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有看励志电影,我觉得电影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毫无修饰的镜头语言以及真挚可贵的励志主题是让我给电影五分的重要原因,我觉得这个电影好到让我看到电影最质朴的一面。
Becoming Jane也是讨论板上不太讨好口碑的一部作品,我到不是很认同。不仅它为我开启了James这扇门,更特别的是我认为这个片子是花痴James的极好材料。诚然作品本身的bug不少,但是如我所言这是一部非常偶像剧的作品,Tom的花样、仗义、才华和忠诚,以及略带悲剧气质的结局,都是偶像剧的基本模式。而片子把他放在当下颇受关注的简奥斯汀的个人轶事里,巧妙的回避了编造痕迹,做得相当讨巧,电影的原声也相当不错。我记得IMDB上一个影迷说自己看了四十遍。我自己也剪了电影的几个精彩画面放进ipod经常重看,我的入戏程度甚至可以达到在听电影原声的时候就会黯然伤感。
我没有最不喜欢的作品。相对来说口碑颇高的赎罪其实并没有太打动我,即便在重看之后。我觉得我的败兴很大程度上来自凯拉奈特利。记得豆瓣上有一个同学说,当Briony长大以后,你们发现她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负罪感的修女,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Cecilia是风尘气十足的愤怒大小姐。和我心爱的男主角配戏的是这样一位女主角,实在让我很难发挥罗曼蒂克的想象力。
说来惭愧的是,对于James在各部作品中的表现,我有些语塞。每次看James的作品,我其实都没法仔细观察他的表演,每次不是忙着花痴他,就是忙着跟情节。看到上一部末代独裁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到了我心里的一个声音:有James的电影看真幸福。我每看他的作品,总是很投入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似乎我已经把自己的立场跟喜怒哀乐投射于James扮演的角色身上,因而忽略了演技。也许再看一遍,会看到更多他的演技。只是在有没看过的作品前,总是忙着看没看过的作品。也许等把James的电影全部看过一遍,还没花痴够,再会二轮重看吧。不过我很怀疑我会如此长情。
每个完美结局的作品,总是令人无限遐想。与他合作过的女主角们,我最喜欢的是恋爱学分中的Rebecca Hall,花痴最多的是Becoming Jane中的Anne Hathaway,而这些女主角中一定要说的是无耻之徒的女主角,后来成为他妻子的Anne-Marie Duff。
在认识James第一天,我就知道他有一个比他大九岁的夫人。我当时的感觉并不是非常错愕。我始终觉得我喜欢的男人不管结婚与否,不会影响到我对他的喜欢,反而我会比较关注他的妻子其人如何,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我喜欢的这个人的一些本质。我甚至有些BS那些反感他婚姻的影迷们,我觉得那种想法还瞒肤浅的。
我开始腾出大脑去关注他妻子是从时光网上一篇写无耻之徒的影评开始的。(http://www.mtime.com/group/JamesMcAvoy/discussion/134538/)当你知道James是如此全身心的投入这段感情,你仿佛真的就被他的真心和他们的爱情打动了。后来我在IMDB的讨论板上看到一篇影迷转载的文章。文中提到,有记者问起James在追缉令中与Angelina Jolie接吻的感受,我看到的并不如国内媒体报道的那样James有爽死的反应,他的回答是"It's not half as nice as kissing someone you're actually in love with."
我记得有人讨论过James的生日,有人说是元旦日,有人说是四月初,大多数人说是4月21日。而我也宁愿相信是4月21日,因为那天是金牛座。要知道金牛座的男人都是对爱忠诚的好男人,从我喜欢过的李光洁到法布雷加斯,我一律看到的都是少年老成的爱家好男人,这样的男人加上外表迷人和才华横溢,我死定了。我宁愿相信,那个表面上看起来爱玩爱闹、情绪张力十足的James,内心应该是一个忠于爱情和渴望家庭的男人。曾记得有影迷希望他妻子可以好好管住他,远离好莱坞,多和BBC合作。我想我们应该对James有信心:这样的男人遇到一个可以照顾他疼爱他的妻子,他会安定于这份婚姻。
作为McAvoyeur,我们总是习惯于从James的角度看这段婚姻.当有一刻我从Anne-Marie Duff的角度看待这段婚姻的时候,我发现了更多触动我的东西。我和James一样大,我也没有结婚。我不反对姐弟恋,可如果多年后我遇到一个比我一个小很多的男生,一个当时事业还不太有起色、个子也不高、应该看起来还瞒单纯瞒天真的男生,是否有勇气接受?在认识James之前,我一定不敢回答。可认识James后,你会发现其实事业不太有起色不重要,带着那个年纪的单纯和天真也不重要,个子没你高年纪比你小都不重要,只要有真爱。在真爱面前敢否抛下世俗杂念,不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恋爱婚姻观上的困惑吗?
关于他的成名史,其实一开始我不是太有概念,只当他是成名演员。这些天看了一些文章,才慢慢建立这样的概念:他是这一两年才开始红起来的。从2005年纳尼亚传奇开始,经过两部偶像剧性质的真爱之吻和Becoming Jane,以及两部得奖大戏末代独裁和赎罪,到今年的一部票房大戏通缉令,这才慢慢走上一线。
英国影迷以他为荣,全世界观众为看到一张新鲜而帅气的面孔而兴奋不已,有一些抱不平的影迷觉得各大奖项欠James一个有分量的最佳男演员头衔,而那些真正热爱James的影迷觉得没有得奖未必坏事,他们更希望看到James多接拍赎罪而不是通缉令。
也许,真正令James不安的,诚如一篇采访中提到的,是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于感觉自己的戏路受到限制,而缺少挑战和冒险的机会。有个影迷这样看待现在的James:"he hasn't let his increasing fame go to his head, but James is not perfect. So, really, these things ARE possible, no matter how unlikely they may seem."
对我来说,要这样了解James是一个漫长过程后的结果,眼下最痛苦的是,我不得不面对一层厚厚的语言障碍。我常常因为听不懂他在访问里的讲话而痛苦不已。一个你喜欢的人,你却不知道他想表达给你的意思,实在让人很崩溃。豆瓣小组里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做James的影迷应该加强英文听力水平,毕竟你喜欢的是一个说英文的人。这句话实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我,我恐怕一时半会是克服不了听力和阅读上的障碍了。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我最后淡出的一把剪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