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十年
高考,十年前的回忆。
高考十年前后有很大变化。那时的高考还不是6月举行,那时的高考还不是仅持续2天,那时的高考还不是考后填报志愿,那时的高考还没有这么高的升学率,那时的高考重点线还在500以下,那时的高考还不将物理、化学、生物合成到一张考卷....
然而十年间,有些是未变的。
今日的高考依然压力巨大,今日的高考依然算是现金社会上最公平的一次竞争,今日的高考依然安静有序,考生依然紧张,家长依然心情复杂....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经历了两次高考冲刺,对高考的印象更为深刻,更是经历了“重考”人生的不同心理历程。我不抱怨这两次残酷的洗礼,因为这两次高考帮我度过了人生的一段低谷,恢复了精神世界的生机。
2001年我第一次高考。
我的高中是区里重点,我成绩不错,期中、期末、月考向来前50之内,波澜不惊地度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而惊涛骇浪就在进入高三的第二次月考开始向我袭来,成绩突然跳级,从50名跌倒了年级的300名左右。化学是我的强项,一直是化学课代表。可进入高三,脑中化学所有的化学式,结构,特性像被人偷走了一样,知识开始变得模糊,不确定,进而开始遗忘,越是复习越是记不住,每晚到8点的化学补习简直是我的噩梦。是心有旁骛,还是学有懈怠?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从震惊到紧张到无奈,我的情绪开始发生变化,心态也跟着变化。我开始彷徨,开始琢磨这样下去我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即将葬送,无力挽回,我迷茫,悲观,消沉。伴随着姥爷的去世,我的世界开始变化,每天好似丢了些什么似的生活学习着,课堂精神游离,每天也就能学到不到一半的知识。
那时第一次月考失利父母都认为是意外,我却清楚的意识考试下滑到这不过是刚刚开始,随着复习地深入,难度的加大,更为难堪的结果还在后面。果然,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成绩更惨不忍睹,化学甚至不及格。我清楚地记得考试中看到试题那种无措和焦急,周围刷刷地落笔声,只有我一人如监考老师般傻傻地盯着眼前。父母看到这几月的成绩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我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我那时也好似变成了旁观者,看着那个自己都不熟悉的我,任他们吼我骂我,意识模糊。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个学期开始,状态才逐渐好转,一摸结束后成绩明显回升。但是距离已经落下,时间无法挽回,这种成绩也就勉强上个二本。之后的日夜,我有点失去冷静,自信不足,能力有限,拼命追赶时心情是无比焦急和痛苦。学习需要苦功和时间,跨越发展一向都不是有效做功。既然“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次不行不如重新再爬。巨大心理压力下,我艰难做出了决定,明年重考。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父母开始疑惑、不解,接着陷入沉思,两人半晌没有说话,家里静的可怕。不过后来反而轻松起来,开始为我鼓劲,说他们也有过这个想法,但对我来说不公平,所以没有提起,这次我自己提起,他们很是欣慰,因为现在我缺的只是时间。
2011年7月我依然参加了高考,那时的想法是赌一把,第一志愿报的较低,如果运气好能上重点线就读,如果不行就复读。高考是公平的,奇迹只给有准备的人,没有我的,我距离重本线10分。发榜回校的时候我是飘着回来的,忘了看到谁说了什么,那一段时间的记忆都是模糊不清的。
2011年的暑假我过的平静,一切好友的邀请都被我拒绝,妈妈口头说请假回家给我做饭,其实我心里明白她是担心我心态出问题作出极端的事情。我安静的在家看小说,看电视,甚至还报了一个口语班,每天上几天课,放下一切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关机一样的放松,不觉得太难熬,只在9月好友们去大学报到时自己难过了一阵。
9月复读开始,我被重启,带着去年的不甘,甚至落榜的耻辱感,重新开始。我的话变少了,不喜欢抬头,不愿意接触复读班的同学,每天静静的来,安静地走,除了回答问题没有多一句话,同桌的男生后来告诉我,他统计过我在第一个学期总共没有说过13句话,开始一段时间他甚至以为我有语言障碍。但话少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更关注学习,不为交流和融入集体花费精力,人变得沉静,心跟着沉静。这一年真的不同,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这一年感觉力量又回到了身边,上半天课,自己复习半天,生活甚至有些悠闲,不紧不慢地节奏,一片片的复习题不断增强着我的能力与信心,每次模考的成绩都在飞速提升。
那时的下午会骑着车特意离家去很远的首都图书馆,古老的建筑风格,仔细室窗外波光粼粼的北海,远处的白塔和近处随风而动的杨柳,屋内黑压压学习地人群,翻书和写字的声音,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个充实和平静的下午。
下午精力充沛,时间过的很快,晚上却很是难熬。一盏孤灯,几本习题,窗外是宁静无垠的夜色,晚上的心境不免总会有些异动。想念高中时的好友,想象他们大学中美好的生活,回忆高中时对未来的憧憬,对比如今我的境遇不免自怜身世,感慨伤怀。白天学习的充实无法弥补夜里心灵的空虚和寂寞,鼻尖下的习题总会不知不觉得停下,思绪纷乱。最害怕打开收音机,一听到悲伤的歌就会被深深地吸引,陷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中,无法自拔。白天与黑夜全不同。
复读一年的时间是极慢的,人生仿佛冲入了另一个时空,变了天地,心神,这时空中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有前进一个目标,却迟迟无法抵达。我常常从梦中惊醒,每次都感到一个巨大的黑洞将自己向下扯去,我拼命地抵抗、挣扎,很想大声的呼救却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志愿填报之后2012年高考临近,我的心态从平静开始变得无法控制地浮躁,本不担心成绩的,却还是做不下来看书,每晚睡眠的质量越来越差,往往就像躺下眯了一宿没有入眠一样。人变得紧张,妈妈请假在家陪我,反而让情况更糟糕,我脾气见长,那时就是想赶紧到高考吧,我不想再复习了,哪怕是一行字都不想再看了。我的心里压力极大,找不到发泄的口径,对于我来说,没有下一次机会了,所以这次必须成功,即便自己安慰自己说,这次实力上去了,学校分数线去年也不是很高,应该没有失手的可能。
高考时间没变,却从三天变成了两天,第一天上午语文感觉良好,下午数学感觉糟糕,下午不知道为何特别紧张;第二天上午综合有点眼高手低,最后一道大题答得流畅顺利,从头检查后,不知道为何突然觉得也许最后一题不会那么简单,开始瞎琢磨,把整道题改的面目全非,直到还有最好三分钟时,发现其实第一次是对的,结果一顿狂写,到底没有写完,只保留了最后的结果,卷面一片混乱;下午英语感觉很好,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马上考完了,我甚至做到最后脸上都禁不住的笑起来,那是种炼狱后即将获得自由的美妙感觉。
走出考场时我走的很快,不是想逃离,而是想快点见到爸爸,告诉他我考的还行,让他放心。出来时,教学楼门口一个微胖的男生正一边向外走一边哭,一边撕着书,走的很慢,声音不大,看到他的瞬间我眼睛突然模糊起来,眼泪溢满眼眶,一股心酸涌上来。大家都避开他安静地往外走,然而,我看见凡是回头看他的人,眼睛里都有泪花。
考场外拥挤的人群中巧遇初中同学,我们在嘈杂地背景下疯狂地、大声地说话,甚至都等不及对方回应,自顾自地使劲的说着这两天考试的感受并放肆地大笑,临走都忘了互留电话。我知道那时的我们都只是在释放压抑的情绪,那几乎不是交流。回到家中时,傍晚的阳光还很足,妈妈从厨房里冲走出来,小心翼翼地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还行,应该没事,她看了看爸爸,脸上紧张地肌肉放松起来,口里说着马上吃饭,重新冲入厨房。
晚上我没有去对网上的答案,父母催促我去看下,我也只是口头答应,自顾自地玩着暗黑,不是我不想对题,而是真的是记不住几道题。考后的几天我哪里也没有去,像仪式一样守候着查分热线。父母则担心我考不好,正托关系求朋友地为我寻找门路,希望若是真的落榜有个学校可以接收,但那年情况特殊,是全面实施考生的电子档案的第一年,只有分数够了电子档案才能寄出,否则谁也改不了现状,他们干着急没什么办法,只有等待成绩公布。
公布成绩具体哪天不记得了,是早上八点多,爸爸没有上班陪着我。我打开免提,拨打查分热线时我几乎上不来气,输入考号后,电话那头开始快速播报我的成绩,语文119,数学80,英语129,理综合210,我那时有点喘不过气,听到数学如此之低来不及震惊和反应,只能听下去,来不及祈祷就听到了审判,关闭电话,脑中一阵蒙,甚至忘了刚才的成绩是多少,爸爸也没有说话,两人就那么呆呆地坐了半分钟,还是爸爸先开口,还行,我盲从地点着头。他自顾地说,怎么数学这么低,今年分数线会不会很高,英语还挺高,是不是太简单了?一大串。我还在喘着粗气,缓不神来,不知道心里是欣喜还是怅然,这分数考武大还是不保险。
后来的事都是模糊的,忘了什么时候通知的妈妈,忘了什么时候发布的重点线,只记得当时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一同复读的同学电话打来告诉我重点线469(好像是),我顿时就欢腾了,顾不得车上的人,超大声说,这么低这么低!
虽然最后那年由于武大分数超高而又一次不中,但是依然被西南地区的一所重点录取,我不得不跟心中那片樱花告别,哀伤了一段时间后,踏上南下的火车,我想我是幸运的,毕竟第二次考试的大规模提升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能上个重点大学也让我回归了一些优越感和小虚荣。“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还行!”火车上我这么对自己说。
回首十年,现在认为也许那时的一切都是命运,都是注定,注定了要走进这时空中人生的轨道,遇到注定的人和事,发生注定的故事,我没什么后悔,反而庆幸我当初的选择,我带着些许感恩,但也会偶尔遐想起“如果那时不”现在的人生会是怎样。
隔壁同事的孩子今年高考,看见他着急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爸爸的样子,很是心疼,希望他儿子今年高考能一切顺利。
高考十年前后有很大变化。那时的高考还不是6月举行,那时的高考还不是仅持续2天,那时的高考还不是考后填报志愿,那时的高考还没有这么高的升学率,那时的高考重点线还在500以下,那时的高考还不将物理、化学、生物合成到一张考卷....
然而十年间,有些是未变的。
今日的高考依然压力巨大,今日的高考依然算是现金社会上最公平的一次竞争,今日的高考依然安静有序,考生依然紧张,家长依然心情复杂....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经历了两次高考冲刺,对高考的印象更为深刻,更是经历了“重考”人生的不同心理历程。我不抱怨这两次残酷的洗礼,因为这两次高考帮我度过了人生的一段低谷,恢复了精神世界的生机。
2001年我第一次高考。
我的高中是区里重点,我成绩不错,期中、期末、月考向来前50之内,波澜不惊地度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而惊涛骇浪就在进入高三的第二次月考开始向我袭来,成绩突然跳级,从50名跌倒了年级的300名左右。化学是我的强项,一直是化学课代表。可进入高三,脑中化学所有的化学式,结构,特性像被人偷走了一样,知识开始变得模糊,不确定,进而开始遗忘,越是复习越是记不住,每晚到8点的化学补习简直是我的噩梦。是心有旁骛,还是学有懈怠?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从震惊到紧张到无奈,我的情绪开始发生变化,心态也跟着变化。我开始彷徨,开始琢磨这样下去我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即将葬送,无力挽回,我迷茫,悲观,消沉。伴随着姥爷的去世,我的世界开始变化,每天好似丢了些什么似的生活学习着,课堂精神游离,每天也就能学到不到一半的知识。
那时第一次月考失利父母都认为是意外,我却清楚的意识考试下滑到这不过是刚刚开始,随着复习地深入,难度的加大,更为难堪的结果还在后面。果然,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成绩更惨不忍睹,化学甚至不及格。我清楚地记得考试中看到试题那种无措和焦急,周围刷刷地落笔声,只有我一人如监考老师般傻傻地盯着眼前。父母看到这几月的成绩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我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我那时也好似变成了旁观者,看着那个自己都不熟悉的我,任他们吼我骂我,意识模糊。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个学期开始,状态才逐渐好转,一摸结束后成绩明显回升。但是距离已经落下,时间无法挽回,这种成绩也就勉强上个二本。之后的日夜,我有点失去冷静,自信不足,能力有限,拼命追赶时心情是无比焦急和痛苦。学习需要苦功和时间,跨越发展一向都不是有效做功。既然“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次不行不如重新再爬。巨大心理压力下,我艰难做出了决定,明年重考。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父母开始疑惑、不解,接着陷入沉思,两人半晌没有说话,家里静的可怕。不过后来反而轻松起来,开始为我鼓劲,说他们也有过这个想法,但对我来说不公平,所以没有提起,这次我自己提起,他们很是欣慰,因为现在我缺的只是时间。
2011年7月我依然参加了高考,那时的想法是赌一把,第一志愿报的较低,如果运气好能上重点线就读,如果不行就复读。高考是公平的,奇迹只给有准备的人,没有我的,我距离重本线10分。发榜回校的时候我是飘着回来的,忘了看到谁说了什么,那一段时间的记忆都是模糊不清的。
2011年的暑假我过的平静,一切好友的邀请都被我拒绝,妈妈口头说请假回家给我做饭,其实我心里明白她是担心我心态出问题作出极端的事情。我安静的在家看小说,看电视,甚至还报了一个口语班,每天上几天课,放下一切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关机一样的放松,不觉得太难熬,只在9月好友们去大学报到时自己难过了一阵。
9月复读开始,我被重启,带着去年的不甘,甚至落榜的耻辱感,重新开始。我的话变少了,不喜欢抬头,不愿意接触复读班的同学,每天静静的来,安静地走,除了回答问题没有多一句话,同桌的男生后来告诉我,他统计过我在第一个学期总共没有说过13句话,开始一段时间他甚至以为我有语言障碍。但话少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更关注学习,不为交流和融入集体花费精力,人变得沉静,心跟着沉静。这一年真的不同,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这一年感觉力量又回到了身边,上半天课,自己复习半天,生活甚至有些悠闲,不紧不慢地节奏,一片片的复习题不断增强着我的能力与信心,每次模考的成绩都在飞速提升。
那时的下午会骑着车特意离家去很远的首都图书馆,古老的建筑风格,仔细室窗外波光粼粼的北海,远处的白塔和近处随风而动的杨柳,屋内黑压压学习地人群,翻书和写字的声音,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个充实和平静的下午。
下午精力充沛,时间过的很快,晚上却很是难熬。一盏孤灯,几本习题,窗外是宁静无垠的夜色,晚上的心境不免总会有些异动。想念高中时的好友,想象他们大学中美好的生活,回忆高中时对未来的憧憬,对比如今我的境遇不免自怜身世,感慨伤怀。白天学习的充实无法弥补夜里心灵的空虚和寂寞,鼻尖下的习题总会不知不觉得停下,思绪纷乱。最害怕打开收音机,一听到悲伤的歌就会被深深地吸引,陷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中,无法自拔。白天与黑夜全不同。
复读一年的时间是极慢的,人生仿佛冲入了另一个时空,变了天地,心神,这时空中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有前进一个目标,却迟迟无法抵达。我常常从梦中惊醒,每次都感到一个巨大的黑洞将自己向下扯去,我拼命地抵抗、挣扎,很想大声的呼救却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志愿填报之后2012年高考临近,我的心态从平静开始变得无法控制地浮躁,本不担心成绩的,却还是做不下来看书,每晚睡眠的质量越来越差,往往就像躺下眯了一宿没有入眠一样。人变得紧张,妈妈请假在家陪我,反而让情况更糟糕,我脾气见长,那时就是想赶紧到高考吧,我不想再复习了,哪怕是一行字都不想再看了。我的心里压力极大,找不到发泄的口径,对于我来说,没有下一次机会了,所以这次必须成功,即便自己安慰自己说,这次实力上去了,学校分数线去年也不是很高,应该没有失手的可能。
高考时间没变,却从三天变成了两天,第一天上午语文感觉良好,下午数学感觉糟糕,下午不知道为何特别紧张;第二天上午综合有点眼高手低,最后一道大题答得流畅顺利,从头检查后,不知道为何突然觉得也许最后一题不会那么简单,开始瞎琢磨,把整道题改的面目全非,直到还有最好三分钟时,发现其实第一次是对的,结果一顿狂写,到底没有写完,只保留了最后的结果,卷面一片混乱;下午英语感觉很好,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马上考完了,我甚至做到最后脸上都禁不住的笑起来,那是种炼狱后即将获得自由的美妙感觉。
走出考场时我走的很快,不是想逃离,而是想快点见到爸爸,告诉他我考的还行,让他放心。出来时,教学楼门口一个微胖的男生正一边向外走一边哭,一边撕着书,走的很慢,声音不大,看到他的瞬间我眼睛突然模糊起来,眼泪溢满眼眶,一股心酸涌上来。大家都避开他安静地往外走,然而,我看见凡是回头看他的人,眼睛里都有泪花。
考场外拥挤的人群中巧遇初中同学,我们在嘈杂地背景下疯狂地、大声地说话,甚至都等不及对方回应,自顾自地使劲的说着这两天考试的感受并放肆地大笑,临走都忘了互留电话。我知道那时的我们都只是在释放压抑的情绪,那几乎不是交流。回到家中时,傍晚的阳光还很足,妈妈从厨房里冲走出来,小心翼翼地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还行,应该没事,她看了看爸爸,脸上紧张地肌肉放松起来,口里说着马上吃饭,重新冲入厨房。
晚上我没有去对网上的答案,父母催促我去看下,我也只是口头答应,自顾自地玩着暗黑,不是我不想对题,而是真的是记不住几道题。考后的几天我哪里也没有去,像仪式一样守候着查分热线。父母则担心我考不好,正托关系求朋友地为我寻找门路,希望若是真的落榜有个学校可以接收,但那年情况特殊,是全面实施考生的电子档案的第一年,只有分数够了电子档案才能寄出,否则谁也改不了现状,他们干着急没什么办法,只有等待成绩公布。
公布成绩具体哪天不记得了,是早上八点多,爸爸没有上班陪着我。我打开免提,拨打查分热线时我几乎上不来气,输入考号后,电话那头开始快速播报我的成绩,语文119,数学80,英语129,理综合210,我那时有点喘不过气,听到数学如此之低来不及震惊和反应,只能听下去,来不及祈祷就听到了审判,关闭电话,脑中一阵蒙,甚至忘了刚才的成绩是多少,爸爸也没有说话,两人就那么呆呆地坐了半分钟,还是爸爸先开口,还行,我盲从地点着头。他自顾地说,怎么数学这么低,今年分数线会不会很高,英语还挺高,是不是太简单了?一大串。我还在喘着粗气,缓不神来,不知道心里是欣喜还是怅然,这分数考武大还是不保险。
后来的事都是模糊的,忘了什么时候通知的妈妈,忘了什么时候发布的重点线,只记得当时我坐在公共汽车上,一同复读的同学电话打来告诉我重点线469(好像是),我顿时就欢腾了,顾不得车上的人,超大声说,这么低这么低!
虽然最后那年由于武大分数超高而又一次不中,但是依然被西南地区的一所重点录取,我不得不跟心中那片樱花告别,哀伤了一段时间后,踏上南下的火车,我想我是幸运的,毕竟第二次考试的大规模提升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能上个重点大学也让我回归了一些优越感和小虚荣。“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还行!”火车上我这么对自己说。
回首十年,现在认为也许那时的一切都是命运,都是注定,注定了要走进这时空中人生的轨道,遇到注定的人和事,发生注定的故事,我没什么后悔,反而庆幸我当初的选择,我带着些许感恩,但也会偶尔遐想起“如果那时不”现在的人生会是怎样。
隔壁同事的孩子今年高考,看见他着急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爸爸的样子,很是心疼,希望他儿子今年高考能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