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1之野营和他的日语歌
前年夏天的时候烂木头生了场病,正好是7月最热的时候,汗流浃背到在床上睡不住,于是在地板上铺了席子勉强用薄毯子裹着自己,眼睛不能看电视也不能受光,唯一能娱乐自己的是一只半导体,那时距离自己能规律性收听动感101节目的时代刚好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之后就一直思忖着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写一篇关于101.7的私家传记,罗列从小到大喜欢的那些好声音并连带那苦涩的广告时间也一并吐槽。等到身强力壮后,这件事情就被无限搁浅了。
星期天晚上看一本索然无味的日本推理时,把MP3给插上了,22点刚过,烂木头的脑子被猛然一击!不知道野营的ORICON日本流行歌曲排行榜节目还在不在?一下子忐忑起来,2年时间过去了,我对现在的101.7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状态。幸好,23点一过终于听到了久违的日语片头。野营的声音在白天是极尽耍宝搞笑之能事,在晚上却也能低沉到令人依赖。所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给野大叔的一封情书》?或者是《每个妹子心里都有个大叔》?(噗,这些都是烂木头自己口胡的- -)
以前上学的时候最讨厌星期天晚上,爹妈给我挂上两个装满粮食与水果的大包后,千叮咛万嘱咐地送我出门,经过跋山涉水的2小时路程后方能抵达寂寥的寝室,洗漱之后整个走廊万籁俱寂,深夜时间也唯有野营的节目可以听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NDS以及其他可以拨弄的掌上玩意儿,半导体的出现等同于孤单无奈这些字眼。我揣着它爬上梯子把蚊帐挂好,从第十位一直倒数到第一位歌曲,由于广告时段的干预,第一名歌曲有时候不见得能完全播完,不过这个时候差不多我也迷迷瞪瞪了。
野营最早是在9点到11点之间做《中文金曲馆》的,那时我读小学,暑假时醒得早,吃完一碗泡饭睡在客厅的躺椅上听广播一边等妈妈回家给做午饭。小辰光觉得时间特别冗长,怎么打发也打发不掉,在缺少玩伴的时代,生活无非是听广播里的人兜牛逼,送祝福,点歌,它反而比电视机有趣,反正电视里也无非是把《西游记》循环演绎好几遍。
那个年代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还是少许有点拿腔拿调的,不过音乐节目类的主持人就会稍显活泼一点。不过当时的稚嫩野营和现在的叔样野营相比,还是严肃太多了。那时候广告没现在那么多,2小时的《中文金曲馆》节目就是实实在在的播歌,也不像其他女主持人的节目那样爱和听众互动,动辄送奖品;这可能也和野营节目的时间段有关系。那时候比较红的是音乐万花筒的晓露和点歌台的阳阳。
后来《中文金曲馆》的节目被李柯接棒,但也不全播中文歌,时常夹杂欧美流行音乐,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中文金曲馆》的节目名也被慢慢地淡化了。野营去了傍晚的《101娱乐在线》节目,1个半小时的节目里开始展现自己和听众侃大山聊家常的本领,同时也开始慢慢上电视在镜头前暴露本尊。看他以前的采访知道,小时候曾经是童星,参与过配音活动,长大后去了日本留学。粗犷的长相给人一种很有担当的感觉。
有一年野营出现在某颁奖礼的红地毯上做外景主持,居然就有一种违和感,我一直觉得电台主持的存在感就应该仅限于电波中,不管他如何逗趣如何作深沉,都是在一个人的舞台,跟千万人做真挚交流,那是真正被需要的感觉,而不是在嘈杂的场地上被明星和人群淹没。包括现在经常看到他在新娱乐频道做综艺咖,可能是节目效果的要求,难免还是觉得和广播里的他不一样。烂木头的观点是过于陈旧了。
女主持里唯一能和他磨嘴皮子的是周瑾,喜欢他们在《动感星期天》里损来损去互相抬杠。在周老师常常缺席的情况下,野老师一个人妙语连珠撑下整个场子。我喜欢这样的野老师。
上周日的ORICON节目,在原本安静的时间段里,野营突然提起了高考的话题:他高考那年,还不行叫擦头去考场,爸爸托朋友找到一个司机朋友来送考,师傅在路上开得慢慢悠悠,野营急了跟师傅说:爷叔我是去高考的!师傅才恍然大悟:你不早说。开足油门把野营送到了考场,最后钱也没有收。野营大叔这样每次讲段子一急不小心就冒出上海话的样子,激萌无比。明明不太可能笑得前仰后合的深夜场子居然也被他炒热了:因为这和我当年高考的故事如出一辙。不管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调侃自身的历史来传递大家共通的记忆,温暖灰掉的成年心脏。我喜欢这样的野老师。
在烂木头的世界观里,广播电台是个平行时空,我不在乎你知不知道我的存在,或者相识相知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唯有站在那个方向那个点上,才能与我保持美好距离,且同时属于所有人。
星期天晚上看一本索然无味的日本推理时,把MP3给插上了,22点刚过,烂木头的脑子被猛然一击!不知道野营的ORICON日本流行歌曲排行榜节目还在不在?一下子忐忑起来,2年时间过去了,我对现在的101.7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状态。幸好,23点一过终于听到了久违的日语片头。野营的声音在白天是极尽耍宝搞笑之能事,在晚上却也能低沉到令人依赖。所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给野大叔的一封情书》?或者是《每个妹子心里都有个大叔》?(噗,这些都是烂木头自己口胡的- -)
以前上学的时候最讨厌星期天晚上,爹妈给我挂上两个装满粮食与水果的大包后,千叮咛万嘱咐地送我出门,经过跋山涉水的2小时路程后方能抵达寂寥的寝室,洗漱之后整个走廊万籁俱寂,深夜时间也唯有野营的节目可以听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NDS以及其他可以拨弄的掌上玩意儿,半导体的出现等同于孤单无奈这些字眼。我揣着它爬上梯子把蚊帐挂好,从第十位一直倒数到第一位歌曲,由于广告时段的干预,第一名歌曲有时候不见得能完全播完,不过这个时候差不多我也迷迷瞪瞪了。
野营最早是在9点到11点之间做《中文金曲馆》的,那时我读小学,暑假时醒得早,吃完一碗泡饭睡在客厅的躺椅上听广播一边等妈妈回家给做午饭。小辰光觉得时间特别冗长,怎么打发也打发不掉,在缺少玩伴的时代,生活无非是听广播里的人兜牛逼,送祝福,点歌,它反而比电视机有趣,反正电视里也无非是把《西游记》循环演绎好几遍。
那个年代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还是少许有点拿腔拿调的,不过音乐节目类的主持人就会稍显活泼一点。不过当时的稚嫩野营和现在的叔样野营相比,还是严肃太多了。那时候广告没现在那么多,2小时的《中文金曲馆》节目就是实实在在的播歌,也不像其他女主持人的节目那样爱和听众互动,动辄送奖品;这可能也和野营节目的时间段有关系。那时候比较红的是音乐万花筒的晓露和点歌台的阳阳。
后来《中文金曲馆》的节目被李柯接棒,但也不全播中文歌,时常夹杂欧美流行音乐,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中文金曲馆》的节目名也被慢慢地淡化了。野营去了傍晚的《101娱乐在线》节目,1个半小时的节目里开始展现自己和听众侃大山聊家常的本领,同时也开始慢慢上电视在镜头前暴露本尊。看他以前的采访知道,小时候曾经是童星,参与过配音活动,长大后去了日本留学。粗犷的长相给人一种很有担当的感觉。
有一年野营出现在某颁奖礼的红地毯上做外景主持,居然就有一种违和感,我一直觉得电台主持的存在感就应该仅限于电波中,不管他如何逗趣如何作深沉,都是在一个人的舞台,跟千万人做真挚交流,那是真正被需要的感觉,而不是在嘈杂的场地上被明星和人群淹没。包括现在经常看到他在新娱乐频道做综艺咖,可能是节目效果的要求,难免还是觉得和广播里的他不一样。烂木头的观点是过于陈旧了。
女主持里唯一能和他磨嘴皮子的是周瑾,喜欢他们在《动感星期天》里损来损去互相抬杠。在周老师常常缺席的情况下,野老师一个人妙语连珠撑下整个场子。我喜欢这样的野老师。
上周日的ORICON节目,在原本安静的时间段里,野营突然提起了高考的话题:他高考那年,还不行叫擦头去考场,爸爸托朋友找到一个司机朋友来送考,师傅在路上开得慢慢悠悠,野营急了跟师傅说:爷叔我是去高考的!师傅才恍然大悟:你不早说。开足油门把野营送到了考场,最后钱也没有收。野营大叔这样每次讲段子一急不小心就冒出上海话的样子,激萌无比。明明不太可能笑得前仰后合的深夜场子居然也被他炒热了:因为这和我当年高考的故事如出一辙。不管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调侃自身的历史来传递大家共通的记忆,温暖灰掉的成年心脏。我喜欢这样的野老师。
在烂木头的世界观里,广播电台是个平行时空,我不在乎你知不知道我的存在,或者相识相知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唯有站在那个方向那个点上,才能与我保持美好距离,且同时属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