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命吗,只是我早已习惯——评《甄嬛传》
甄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论容貌,她确实是个难得的清秀佳人,论家世,虽不算显赫,但也属中等,论才华,她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在此基础上,她又是的口齿伶俐、悟性极高的聪明女人,更何况还带着点天真烂漫、不羁于世的浪漫情怀。这样的女人,完全可以在这世上存活,游刃有余。只是,她偏偏成了后宫的女人,一入“宫”门深似海。
十七岁时,一个女人最向往的,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一时,皇帝口称“嬛嬛”,甄嬛心念“四郎”,耳鬓厮磨,如胶似漆,亲厚密切堪比仙侣。甄嬛以为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份纯粹美好而又坚定的爱情,但是,她的四郎终究得与其他众多女人分享,虽心有不甘,然幸知自己和“四郎”的心是紧紧相依的。但随着皇帝一次次的猜忌与不信任,甄嬛渐渐心灰意冷。最后皇帝一句“幸得莞莞,莞莞类卿”将甄嬛仅存的幻想彻底击碎,此时,少女梦碎,天真褪去,便知再不会将真心轻易交于任何一个人。
曾经万分信任的人亦是如此,后宫中的其他人事又会复杂到何种程度。人人自危,帮派林立已是常态,“争宠-得宠-失宠”,这样的故事,年年不知要循环往复发生多少遍。你不争,自然有别人上位,将你踩在脚底。得宠,一荣俱荣,失宠,一损俱损。华妃以哥哥年羹尧的赫赫战功争宠,陵容以美妙歌喉上位,祺嫔更是用梦魇这种明显白痴加脑残的招数留宿皇帝。归根究底,用甄嬛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终不过是以色事人而已”。后宫女人,想方设法让皇帝听自己摆布,最终不过都是被人摆布,被自己的欲望摆布,被命运摆布。
原本甄嬛可以在凌云峰终老一生,此生不复与后宫再有无一丝一毫的瓜葛,因为从踏出宫门那一刻起,她的心便是死了的。然是什么原因又让她又决定回去?可能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又可能是担心家人的安危和身负家族的荣辱,更可能是因为果郡王的离奇之死,使她产生了复仇的心理。其实,她何尝不是为自己复仇,是深宫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他的爱情,令她失去孩子,丢失友情。她对恶的善良与宽容早已被磨尽,以恶制恶,是她最好的武器——她赢了。
可是最后她却说,“我累了”。经历了这一生风风雨雨,她已无心更无力面对更多的波折,爱人、情人、友人、亲人,甚至是敌人,都一个个先她而去,曾经的辉煌落魄种种也早已化作烟尘,飘散远去。如甄嬛这般聪明美好的女人,最终不过还是孤独终老,即使坐拥太后宝座,也仅仅是能够暂且让她保存了性命了此残生罢了。孤独,是最终的命定。
十七岁时,一个女人最向往的,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一时,皇帝口称“嬛嬛”,甄嬛心念“四郎”,耳鬓厮磨,如胶似漆,亲厚密切堪比仙侣。甄嬛以为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份纯粹美好而又坚定的爱情,但是,她的四郎终究得与其他众多女人分享,虽心有不甘,然幸知自己和“四郎”的心是紧紧相依的。但随着皇帝一次次的猜忌与不信任,甄嬛渐渐心灰意冷。最后皇帝一句“幸得莞莞,莞莞类卿”将甄嬛仅存的幻想彻底击碎,此时,少女梦碎,天真褪去,便知再不会将真心轻易交于任何一个人。
曾经万分信任的人亦是如此,后宫中的其他人事又会复杂到何种程度。人人自危,帮派林立已是常态,“争宠-得宠-失宠”,这样的故事,年年不知要循环往复发生多少遍。你不争,自然有别人上位,将你踩在脚底。得宠,一荣俱荣,失宠,一损俱损。华妃以哥哥年羹尧的赫赫战功争宠,陵容以美妙歌喉上位,祺嫔更是用梦魇这种明显白痴加脑残的招数留宿皇帝。归根究底,用甄嬛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终不过是以色事人而已”。后宫女人,想方设法让皇帝听自己摆布,最终不过都是被人摆布,被自己的欲望摆布,被命运摆布。
原本甄嬛可以在凌云峰终老一生,此生不复与后宫再有无一丝一毫的瓜葛,因为从踏出宫门那一刻起,她的心便是死了的。然是什么原因又让她又决定回去?可能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又可能是担心家人的安危和身负家族的荣辱,更可能是因为果郡王的离奇之死,使她产生了复仇的心理。其实,她何尝不是为自己复仇,是深宫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他的爱情,令她失去孩子,丢失友情。她对恶的善良与宽容早已被磨尽,以恶制恶,是她最好的武器——她赢了。
可是最后她却说,“我累了”。经历了这一生风风雨雨,她已无心更无力面对更多的波折,爱人、情人、友人、亲人,甚至是敌人,都一个个先她而去,曾经的辉煌落魄种种也早已化作烟尘,飘散远去。如甄嬛这般聪明美好的女人,最终不过还是孤独终老,即使坐拥太后宝座,也仅仅是能够暂且让她保存了性命了此残生罢了。孤独,是最终的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