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忆9:挪威的森林——卑尔根
一直觉着,火车才是真正属于旅行的,飞机永远只是位移的帮众,只有城市上空依稀残存些许淡薄的飞行弧线,风一吹也就飘散了。这个感觉当坐在行往卑尔根的列车上时尤为强烈。沿着挪威的峡湾一路驶来,似乎都能嗅到沿途的风景。你可以跟着一条河,看它荡涤一缕缕阳光,映衬一片片星辉,看着它或是汹涌或是平静;也可以追随森林的足迹,看着雪松以琼玉为被,雾凇沆砀,在晨光暮霭中变换着色彩,如此的厚重又是如此的轻盈。
抵达卑尔根方过申时,就已日落西沉了。卑尔根的冬日,只有约莫四五个时辰的白昼,白天只是联络黎明与黄昏的驿站。但黑暗的冬天比夏日的永昼更吸引人的,是对阳光的期许。就如同可以唤醒遥远的记忆,让我们重新认识早已忘怀的惊喜。
深浓的夜色之中只见远山粗犷的轮廓,连绵的姿态鬼魅得像一段段靡丽的传奇。渔港里的渔轮落锚而泊,等待着翌晨的再次起航。码头上橘黄的灯光尚未熄灭,在海雾中发出温暖的黄晕。很难想象,这座傍山而建的渔港小城竟已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中世纪时维京人的都城。但它没有大城市巍峨生生拒人千里的气场,它的恬淡内敛,有如历经世故后的从容泰然。
卑尔根是座山丘上的城市。但它的山是慷慨的,而这种慷慨绝非强示于人,而是愿意领受多少,她便给予多少。这是一种平和而温煦的美,它不似君临天下般盛气凌人,巉岩嶙峋令人孤高而惶恐,到头来只构成高处不胜寒的自我嘲弄。
冬日的莽莽山林都披上了素裹的银装。在清晨涉步登山,你可以联想到,生命也有这么澄澈纯白的一面。有时候徒步旅行是一种追寻自我的过程,尤其是在这空灵的山谷间,仿佛找到久违的宁静。一束束阳光投射在林木的缝隙中,洒下幢幢的影子。气定神闲地漫步,走过斑斑树阴的时候,我就像是走过了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
一切都是阒静的,耳畔只有自己脚下的踏雪声。登临送目,远方的峡湾笼罩在薄纱一样的晨雾中,半透明的乳白色水气四散飘荡,与明亮的晨光水乳交融,整个城市好似都浸润在一片细腻的氤氲之中,又挣扎着想从惺忪中苏醒过来。
四季常青的雪松,摇曳的古树藤木,亦或是不经意间躲藏在林木中的古老图腾,都在这斯堪的纳维亚的漫漫冬日中浸透着温煦的阳光,胡旋起舞。而我只是看着孩童们峨峨洋洋的欢闹,数着游人们聚聚散散的步子,就以足够享受到这片挪威森林中浸润的温存。
下山的时候,天已大亮。四下里依旧安然无声,只有海鸥静静掠过,翅膀划破晨雾的包裹,远远投来几声短鸣。拂面的微风带着腥咸的气息,港口的鱼市已然开业,各式鲜活的海鱼林林而群。免税的字牌和刷卡机暗示着市场的国际化。
港口侧面便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布里根木质排屋。这些汉莎同盟时期繁荣的见证屡次遭遇火灾又屡次翻新修固,才有了如今崭新的容貌。临街的立面是色彩艳丽的山墙,完好无损地作为商铺和餐馆继续发挥着当时的功效。但我只是觉得,焕新的东西虽拥有旖旎的姿态,却不如旧物那般丰厚殷实,这份深刻是用时间慢慢铸就的,并凝聚着自己的一段时光。这种往往昔里隽永的,叫做回忆的东西,却怎么也找寻不到。我如同看到了卡尔维诺笔下的克拉莉切的影子,每次新兴的布里根都像有生命的肌体一样,有自己的气味和呼吸,把死去的布里根的碎片当作至宝向世人招摇炫耀。
天边又逐渐泛起夕阳的红晕,渔船的归港好似昨日的重复。但我所知,这是不同的,正如挪威密密的森林,每一片都是如此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不同。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如是说。对于挪威森林的记忆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那些岁月里的故事和沉醉却又是如此的相似。
【2010.12.17 @ Bergen】
![]() |
抵达卑尔根方过申时,就已日落西沉了。卑尔根的冬日,只有约莫四五个时辰的白昼,白天只是联络黎明与黄昏的驿站。但黑暗的冬天比夏日的永昼更吸引人的,是对阳光的期许。就如同可以唤醒遥远的记忆,让我们重新认识早已忘怀的惊喜。
深浓的夜色之中只见远山粗犷的轮廓,连绵的姿态鬼魅得像一段段靡丽的传奇。渔港里的渔轮落锚而泊,等待着翌晨的再次起航。码头上橘黄的灯光尚未熄灭,在海雾中发出温暖的黄晕。很难想象,这座傍山而建的渔港小城竟已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中世纪时维京人的都城。但它没有大城市巍峨生生拒人千里的气场,它的恬淡内敛,有如历经世故后的从容泰然。
![]() |
![]() |
![]() |
卑尔根是座山丘上的城市。但它的山是慷慨的,而这种慷慨绝非强示于人,而是愿意领受多少,她便给予多少。这是一种平和而温煦的美,它不似君临天下般盛气凌人,巉岩嶙峋令人孤高而惶恐,到头来只构成高处不胜寒的自我嘲弄。
冬日的莽莽山林都披上了素裹的银装。在清晨涉步登山,你可以联想到,生命也有这么澄澈纯白的一面。有时候徒步旅行是一种追寻自我的过程,尤其是在这空灵的山谷间,仿佛找到久违的宁静。一束束阳光投射在林木的缝隙中,洒下幢幢的影子。气定神闲地漫步,走过斑斑树阴的时候,我就像是走过了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
![]() |
一切都是阒静的,耳畔只有自己脚下的踏雪声。登临送目,远方的峡湾笼罩在薄纱一样的晨雾中,半透明的乳白色水气四散飘荡,与明亮的晨光水乳交融,整个城市好似都浸润在一片细腻的氤氲之中,又挣扎着想从惺忪中苏醒过来。
![]() |
![]() |
![]() |
四季常青的雪松,摇曳的古树藤木,亦或是不经意间躲藏在林木中的古老图腾,都在这斯堪的纳维亚的漫漫冬日中浸透着温煦的阳光,胡旋起舞。而我只是看着孩童们峨峨洋洋的欢闹,数着游人们聚聚散散的步子,就以足够享受到这片挪威森林中浸润的温存。
![]() |
![]() |
![]() |
下山的时候,天已大亮。四下里依旧安然无声,只有海鸥静静掠过,翅膀划破晨雾的包裹,远远投来几声短鸣。拂面的微风带着腥咸的气息,港口的鱼市已然开业,各式鲜活的海鱼林林而群。免税的字牌和刷卡机暗示着市场的国际化。
![]() |
![]() |
港口侧面便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布里根木质排屋。这些汉莎同盟时期繁荣的见证屡次遭遇火灾又屡次翻新修固,才有了如今崭新的容貌。临街的立面是色彩艳丽的山墙,完好无损地作为商铺和餐馆继续发挥着当时的功效。但我只是觉得,焕新的东西虽拥有旖旎的姿态,却不如旧物那般丰厚殷实,这份深刻是用时间慢慢铸就的,并凝聚着自己的一段时光。这种往往昔里隽永的,叫做回忆的东西,却怎么也找寻不到。我如同看到了卡尔维诺笔下的克拉莉切的影子,每次新兴的布里根都像有生命的肌体一样,有自己的气味和呼吸,把死去的布里根的碎片当作至宝向世人招摇炫耀。
![]() |
天边又逐渐泛起夕阳的红晕,渔船的归港好似昨日的重复。但我所知,这是不同的,正如挪威密密的森林,每一片都是如此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不同。
![]() |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如是说。对于挪威森林的记忆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那些岁月里的故事和沉醉却又是如此的相似。
【2010.12.17 @ Bergen】
-
北葭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14 20:18:31
-
biglulu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9 0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