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十 概念、秩序与和谐
本讲在《真名》之后,《大韵律》之前。每一讲都是伊莎书的各个分偈,小标题为译者所加,为了方便理解。
本初概念
“whatever form the Lord has built, he enters to inhabit; but the Seer knows, whatever the Lord sees in His being, becomes Idea, and seeks the form and habitation.”
上次我们谈到,形式和万物之主不可分离,因为任何形式都是那个本源的自我表现。所以,外形先建立,万物之主再栖居其中,是不准确的。见者(Seer)明白,形式的出现是由内而外的,祂现在自身之中看到了概念,然后概念去寻求一个表达形式。伊莎书中告诉我们,大梵(Brahma)本身是全知全觉的,祂看到同时知道一切。见者(Seer)这个词表示,当人的觉悟达到那个“梵”的层面,就可以分享那个知见。
见者看到什么?他看到,大梵在自身中的所见,成为真实的概念(Idea),不是人理性思维的路的念头,而是超意识中的概念。这个概念寻求一个外形和栖息地,而这个外形本身,也是浓缩细化的大梵自身。在这个浓缩的形式中,包含了大梵在自身中所看到的概念,和寻求自我表达形式这个目的。所以每一个真实概念之中,都包含了大梵自我实现的完整力量,为了这个目的。这个从大梵中产生的概念,自身包含了自我实现的力量,和在物质中化现的能力(manifestation)。圣奥洛宾度称它“寻求”一个形式。那这个力量到底在做什么呢?
我们提到了手机。这件物品的概念早已存在于大梵之中,只是在等待合适的物质环境出现,来实现它。两千年前它做不到,两百年前它做不到,甚至30年前它也做不到,但是这个概念一直存在。它在寻求自我实现,这种力量一直在推动人类去实现它。我们一直发觉这样一种远距离交流的需要,这种力量在以前创造出两个易拉罐中间连一根线这样的形态,但这个形态在表达上不足够,所以它持续推动。这个概念推动的方式,不是说瑜伽士在冥想中看到这个概念,然后哦!手里出现了手机这个东西,它不是这么来的。这个概念要求一个现时现世的普遍环境,要利用这个世界上已有的物质组成。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宇宙之中,另一个星系,另一个行星上,手机这种东西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也许吧。但一定有一段时间这个概念只是抽象地存在,因为缺乏具体实现的条件。那这个概念去哪里寻找条件呢?任何地方。因为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存在。
甚至人的头脑概念也不受时空限制。我们说“狗”,可以是古往今来,任何地方的狗。而且概念是抽象的,你都不能抓住它。你可以抓到一只狗,某只狗,但不是“狗”这个概念(白马非马)。这个概念存在在哪里?你去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这个概念,它不受物理条件限制。所以它在那里实现自己?任何地方。
所以手机这个概念产生后,在哪里自我实现?它搜索所有的地点。在虚空中它找不到,在月亮上它找不到,在地球上某些地方能够满足它的条件,某些国家更加符合,在某个科学家的实验室中,通过他的头脑和技术,“手机”这个概念终于作为物品出现在人间了。这时你可以说,它已经找到了栖息地。但在它实现之前,概念已经存在。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栖息地,它只是在寻找一个物质的栖息地。
如果说,突然发生某些灾难,比如太阳风暴,我们一直是生活在太阳风暴的威胁之中的。太阳风摧毁了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使它们暂时失灵。物质形式失效,但是抽象概念仍然存在。过去很多古老文明的产物都失去了物质存在,但它们的概念仍然存在,只是从物质界中抽离,回到了更精微的层面(subtle world),如果它内在的力量在,它会继续寻求表达形态。如果它已经达成了自身的目的,那个推动力消失,这个概念要么撤回大梵之中,要么只是作为一个有趣的概念存在,不再拥有化现的能力。所以时间在这里也很重要。这个概念一直存在,但是它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圣奥洛宾度曾经说“时机到来的Idea是最强大的Idea”。在这里,真实概念不仅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也在寻找合适的时间。只有当时间地点都满足条件(天时地利),它才会化现。比如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技术就其理论来讲,已经在人类中存在千年。我们甚至有古代利用蒸汽技术制造的玩具,但它在玩具中不能满足自身愿望,所以要一直等到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出现在很多人的头脑中,然后蒸汽机才得到广泛应用。
秩序
“The universe is a rhythmic vibration in the infinite existence, which multiplies itself into many harmonies, and holds them, well ordered, in the origin of motion.”
我们之前讲到整个宇宙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只有一在运动之中。那么这个运动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我们讲到,大爆炸前的宇宙起源是无始无终,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那这样一个无限,通过限定自身进入空间,它将在哪里?任何地方。这样的永恒,进入有限的时间,它将在什么时间里?任何时候。但如果这个存在是单一的,那么没有宇宙,因为到处都平均,没变化。为了创造的需要,它必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以便创造形态和多样性。所以当这个永恒和无限的存在进入时间空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一定的韵律节奏,表现出物质的变化。
你怎样用有限和暂时,来表现永恒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重复。一个点按照固定的轨道重复自身,表现出永恒。同样在数学中,无限的符号是∞, 代表一个锁住的螺旋在自身轨道中重复着运动。观察宇宙中的任何存在,都表现出重复的特性,这是永恒在时空中的表现。无限必须自我弯曲,在一个运动频率和模式中锁住自己,看似有限,其实背后蕴含着无限。而且空间中的物质分布和韵律必须是不均的,不然没有办法创生多样的物质存在。
一个个小的重复运动构成了广大的运动,那个广大的运动,又包含无数小重复。有多小?直到人的头脑能理解范围。那它有多大?大到你的头脑能理解的地步。如果你的思维能理解比现有发现更广阔的存在,那么在那里你会发现更大的韵律,更大的重复运动。“那个”在物质表现中有大和小的极限吗?圣奥洛宾度给出解释:你越接近无限大,头脑越宽广,越接近“祂”;同样的当你越接近无限小,头脑越精微,也越接近“祂”。这似乎是个悖论。“祂”存在于无穷大和无穷小的两端,祂有极限吗?事实上,当你继续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更加小,更加小,更加小的物质,但是人永远也找不到一个最细微的物质,说:哦,这就是构成物质的基质,再没有比它还小的了。这样的东西永远发现不了。因为基质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它是个更高层的概念,来自“存在-觉知-喜乐”。只是因为人大脑的有限理解,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更加小的事物;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大,和无限大。跳出太阳系跳出星系,星云,我们总是可以发现更大的集合,更大的韵律,但是我们找不到那个“最大”的存在。你逐渐靠近“祂”,但是永远达不到“祂”。宇宙没有边界,随着我们的理解扩大或显示出精微。
在每一个大小的层面上,又都有各自的韵律,大韵律中包含着小韵律,每个韵律都是不同的,但又是相同的,因为都来自“祂”。在印度古代有描绘这种韵律的分类,从大的Kalpa(劫?)到我们所熟悉的Yuga,一个Yuga是一百万年,一千个Yuga是一个Chatur-yuga,再往上还有Kalpa,这样无穷无尽。同样的描述短暂,有一瞬,一息,一倏一忽直到人所能察觉到的最小时间单位,超过它,时间仍然能被分割,只是人无法理解了。
和谐
这个时空中,有韵律的运动,就是我们所见的宇宙。不是很多的运动,而是一个统一而多样的大运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个分类独立的运动体系,但这是头脑自身的局限,只能看到破碎的片段。圣奥洛宾度曾经跟道场的众人讲:不要试图去理解母亲行为背后的含义了,因为你根本搞不懂。据记载,母亲同时和很多人在不同层面上工作,交谈,布置任务又随时变化,纠正,人的头脑只能理解片段,它把几个分裂的片段放到一起,找不到线索就被搞糊涂了,说“这是什么,完全不符合逻辑吗”,是因为它由于自身的局限看不到整个局面。总之,宇宙是个在无限存在中的韵律运动,多层多样的,随着时间而改变,以一种整体的和谐存在。每一个我们所理解的物体都是这整体和谐的一部分,以一种特有的韵律运动,展现出特定的形态。我们看到形态改变,其实是韵律改变。这个和谐如此伟大,如此丰富,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看到说:哦,这是空的。因为头脑无法理解。在量子物理中有这样定义“空间(empty space)”是所以可能震动,在同一时间的集合(all possible vibrations exist in the same time, is definition of empty space.)一个粒子在空间中出现,不过是通过细化,集中,一种可能性大过了其他的可能性。当所有可能性都在和谐地存在,我们只能观察到真空,当其中涌现出某个细化的小小和谐体,我们说:哦!我看到了,我明白这个。是头脑的缘故。(空生万有)有趣的是,当我们进入更加细微的存在时,我们发现微观粒子的运动更加不合逻辑,难以预料。这是量子力学的问题,它无法再用逻辑来解释粒子运动了。
我们所称我随机性,其实是无限的逻辑,超越有限的逻辑。随机性属于这种更大的逻辑,实际上很难创造出一种真正的随机。我们所看到的混乱,其实是一种更广大,更复杂的秩序。Holds them well ordered in the original type of motion, 有一种秩序,在我们看来未必是和谐的。这个“type of motion”是什么?是宇宙的创生,一切的化现。当一变成多,是一种本初的自我表达,这就是运动,这种和谐表现在所有的造物之中,所有的和谐之中。这和伊莎书的第八偈是相符合的:
”it is he who gone abroad, that is bright, bodiless, without scar of imperfection, without seniors, pure and unpierced by evil.”.. 怎样出现的?“the seer, the thinker, the one who becomes everywhere, the self-existent, has ordered object perfectly,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e, from years of eternal. ”
这是祂在万事之初,运动开始的时刻,一切时空之中,所有的秩序,所有的可能,所有的形态和力量,都已经完全存在于祂自我之中,通过一个简单的See,在祂自身之中看到,所以这种完美的和谐已经存在万物初始,于祂自身之中。所以整个宇宙都是这种和谐,这种自明的表现,万事万物,无限和谐。
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混乱物体或实际,似乎是不和谐的,但它是一个更大的秩序的一部分。在巨大而一统的和谐中,没有杂音,没有不谐。这个和谐存在何处?在祂自身之中,任何地方。和谐来自于祂,是祂本身,和其表达方式。下面,通过了解这个广大的和谐,我们将进入感官现时,在我们的理解中这种和谐,静止和运动是怎样表达的呢?
下接《大韵律》一讲。
本初概念
“whatever form the Lord has built, he enters to inhabit; but the Seer knows, whatever the Lord sees in His being, becomes Idea, and seeks the form and habitation.”
上次我们谈到,形式和万物之主不可分离,因为任何形式都是那个本源的自我表现。所以,外形先建立,万物之主再栖居其中,是不准确的。见者(Seer)明白,形式的出现是由内而外的,祂现在自身之中看到了概念,然后概念去寻求一个表达形式。伊莎书中告诉我们,大梵(Brahma)本身是全知全觉的,祂看到同时知道一切。见者(Seer)这个词表示,当人的觉悟达到那个“梵”的层面,就可以分享那个知见。
见者看到什么?他看到,大梵在自身中的所见,成为真实的概念(Idea),不是人理性思维的路的念头,而是超意识中的概念。这个概念寻求一个外形和栖息地,而这个外形本身,也是浓缩细化的大梵自身。在这个浓缩的形式中,包含了大梵在自身中所看到的概念,和寻求自我表达形式这个目的。所以每一个真实概念之中,都包含了大梵自我实现的完整力量,为了这个目的。这个从大梵中产生的概念,自身包含了自我实现的力量,和在物质中化现的能力(manifestation)。圣奥洛宾度称它“寻求”一个形式。那这个力量到底在做什么呢?
我们提到了手机。这件物品的概念早已存在于大梵之中,只是在等待合适的物质环境出现,来实现它。两千年前它做不到,两百年前它做不到,甚至30年前它也做不到,但是这个概念一直存在。它在寻求自我实现,这种力量一直在推动人类去实现它。我们一直发觉这样一种远距离交流的需要,这种力量在以前创造出两个易拉罐中间连一根线这样的形态,但这个形态在表达上不足够,所以它持续推动。这个概念推动的方式,不是说瑜伽士在冥想中看到这个概念,然后哦!手里出现了手机这个东西,它不是这么来的。这个概念要求一个现时现世的普遍环境,要利用这个世界上已有的物质组成。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宇宙之中,另一个星系,另一个行星上,手机这种东西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也许吧。但一定有一段时间这个概念只是抽象地存在,因为缺乏具体实现的条件。那这个概念去哪里寻找条件呢?任何地方。因为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存在。
甚至人的头脑概念也不受时空限制。我们说“狗”,可以是古往今来,任何地方的狗。而且概念是抽象的,你都不能抓住它。你可以抓到一只狗,某只狗,但不是“狗”这个概念(白马非马)。这个概念存在在哪里?你去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这个概念,它不受物理条件限制。所以它在那里实现自己?任何地方。
所以手机这个概念产生后,在哪里自我实现?它搜索所有的地点。在虚空中它找不到,在月亮上它找不到,在地球上某些地方能够满足它的条件,某些国家更加符合,在某个科学家的实验室中,通过他的头脑和技术,“手机”这个概念终于作为物品出现在人间了。这时你可以说,它已经找到了栖息地。但在它实现之前,概念已经存在。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栖息地,它只是在寻找一个物质的栖息地。
如果说,突然发生某些灾难,比如太阳风暴,我们一直是生活在太阳风暴的威胁之中的。太阳风摧毁了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使它们暂时失灵。物质形式失效,但是抽象概念仍然存在。过去很多古老文明的产物都失去了物质存在,但它们的概念仍然存在,只是从物质界中抽离,回到了更精微的层面(subtle world),如果它内在的力量在,它会继续寻求表达形态。如果它已经达成了自身的目的,那个推动力消失,这个概念要么撤回大梵之中,要么只是作为一个有趣的概念存在,不再拥有化现的能力。所以时间在这里也很重要。这个概念一直存在,但是它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圣奥洛宾度曾经说“时机到来的Idea是最强大的Idea”。在这里,真实概念不仅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也在寻找合适的时间。只有当时间地点都满足条件(天时地利),它才会化现。比如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技术就其理论来讲,已经在人类中存在千年。我们甚至有古代利用蒸汽技术制造的玩具,但它在玩具中不能满足自身愿望,所以要一直等到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出现在很多人的头脑中,然后蒸汽机才得到广泛应用。
秩序
“The universe is a rhythmic vibration in the infinite existence, which multiplies itself into many harmonies, and holds them, well ordered, in the origin of motion.”
我们之前讲到整个宇宙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只有一在运动之中。那么这个运动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我们讲到,大爆炸前的宇宙起源是无始无终,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那这样一个无限,通过限定自身进入空间,它将在哪里?任何地方。这样的永恒,进入有限的时间,它将在什么时间里?任何时候。但如果这个存在是单一的,那么没有宇宙,因为到处都平均,没变化。为了创造的需要,它必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以便创造形态和多样性。所以当这个永恒和无限的存在进入时间空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一定的韵律节奏,表现出物质的变化。
你怎样用有限和暂时,来表现永恒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重复。一个点按照固定的轨道重复自身,表现出永恒。同样在数学中,无限的符号是∞, 代表一个锁住的螺旋在自身轨道中重复着运动。观察宇宙中的任何存在,都表现出重复的特性,这是永恒在时空中的表现。无限必须自我弯曲,在一个运动频率和模式中锁住自己,看似有限,其实背后蕴含着无限。而且空间中的物质分布和韵律必须是不均的,不然没有办法创生多样的物质存在。
一个个小的重复运动构成了广大的运动,那个广大的运动,又包含无数小重复。有多小?直到人的头脑能理解范围。那它有多大?大到你的头脑能理解的地步。如果你的思维能理解比现有发现更广阔的存在,那么在那里你会发现更大的韵律,更大的重复运动。“那个”在物质表现中有大和小的极限吗?圣奥洛宾度给出解释:你越接近无限大,头脑越宽广,越接近“祂”;同样的当你越接近无限小,头脑越精微,也越接近“祂”。这似乎是个悖论。“祂”存在于无穷大和无穷小的两端,祂有极限吗?事实上,当你继续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更加小,更加小,更加小的物质,但是人永远也找不到一个最细微的物质,说:哦,这就是构成物质的基质,再没有比它还小的了。这样的东西永远发现不了。因为基质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它是个更高层的概念,来自“存在-觉知-喜乐”。只是因为人大脑的有限理解,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更加小的事物;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大,和无限大。跳出太阳系跳出星系,星云,我们总是可以发现更大的集合,更大的韵律,但是我们找不到那个“最大”的存在。你逐渐靠近“祂”,但是永远达不到“祂”。宇宙没有边界,随着我们的理解扩大或显示出精微。
在每一个大小的层面上,又都有各自的韵律,大韵律中包含着小韵律,每个韵律都是不同的,但又是相同的,因为都来自“祂”。在印度古代有描绘这种韵律的分类,从大的Kalpa(劫?)到我们所熟悉的Yuga,一个Yuga是一百万年,一千个Yuga是一个Chatur-yuga,再往上还有Kalpa,这样无穷无尽。同样的描述短暂,有一瞬,一息,一倏一忽直到人所能察觉到的最小时间单位,超过它,时间仍然能被分割,只是人无法理解了。
和谐
这个时空中,有韵律的运动,就是我们所见的宇宙。不是很多的运动,而是一个统一而多样的大运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个分类独立的运动体系,但这是头脑自身的局限,只能看到破碎的片段。圣奥洛宾度曾经跟道场的众人讲:不要试图去理解母亲行为背后的含义了,因为你根本搞不懂。据记载,母亲同时和很多人在不同层面上工作,交谈,布置任务又随时变化,纠正,人的头脑只能理解片段,它把几个分裂的片段放到一起,找不到线索就被搞糊涂了,说“这是什么,完全不符合逻辑吗”,是因为它由于自身的局限看不到整个局面。总之,宇宙是个在无限存在中的韵律运动,多层多样的,随着时间而改变,以一种整体的和谐存在。每一个我们所理解的物体都是这整体和谐的一部分,以一种特有的韵律运动,展现出特定的形态。我们看到形态改变,其实是韵律改变。这个和谐如此伟大,如此丰富,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看到说:哦,这是空的。因为头脑无法理解。在量子物理中有这样定义“空间(empty space)”是所以可能震动,在同一时间的集合(all possible vibrations exist in the same time, is definition of empty space.)一个粒子在空间中出现,不过是通过细化,集中,一种可能性大过了其他的可能性。当所有可能性都在和谐地存在,我们只能观察到真空,当其中涌现出某个细化的小小和谐体,我们说:哦!我看到了,我明白这个。是头脑的缘故。(空生万有)有趣的是,当我们进入更加细微的存在时,我们发现微观粒子的运动更加不合逻辑,难以预料。这是量子力学的问题,它无法再用逻辑来解释粒子运动了。
我们所称我随机性,其实是无限的逻辑,超越有限的逻辑。随机性属于这种更大的逻辑,实际上很难创造出一种真正的随机。我们所看到的混乱,其实是一种更广大,更复杂的秩序。Holds them well ordered in the original type of motion, 有一种秩序,在我们看来未必是和谐的。这个“type of motion”是什么?是宇宙的创生,一切的化现。当一变成多,是一种本初的自我表达,这就是运动,这种和谐表现在所有的造物之中,所有的和谐之中。这和伊莎书的第八偈是相符合的:
”it is he who gone abroad, that is bright, bodiless, without scar of imperfection, without seniors, pure and unpierced by evil.”.. 怎样出现的?“the seer, the thinker, the one who becomes everywhere, the self-existent, has ordered object perfectly,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e, from years of eternal. ”
这是祂在万事之初,运动开始的时刻,一切时空之中,所有的秩序,所有的可能,所有的形态和力量,都已经完全存在于祂自我之中,通过一个简单的See,在祂自身之中看到,所以这种完美的和谐已经存在万物初始,于祂自身之中。所以整个宇宙都是这种和谐,这种自明的表现,万事万物,无限和谐。
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混乱物体或实际,似乎是不和谐的,但它是一个更大的秩序的一部分。在巨大而一统的和谐中,没有杂音,没有不谐。这个和谐存在何处?在祂自身之中,任何地方。和谐来自于祂,是祂本身,和其表达方式。下面,通过了解这个广大的和谐,我们将进入感官现时,在我们的理解中这种和谐,静止和运动是怎样表达的呢?
下接《大韵律》一讲。
-
释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0 1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