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网上听BEC课程时,有一个小节讲解如何扩充句式让语言更丰富。细想起来,在以前,尤其是大学之前,所有写作行文心中永远有那一条800字的分割线,机械的罗列语言全为填满期望的分数,所以看起来非常像勾兑糖精水一般,有甜味,但是千篇也未必是你真心想要喝下去的味道。
大学时,我的导师们开始引导我精简语言,重逻辑重语言的原始本性,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描述事实。我也开始明白一旦主观性的描述就不可避免偏离最客观最真实的本质,但是和周围的同学们一样,仍乐此不疲的追寻其中真意。这个过程像榨取精油,去伪存真。所以至今我也很庆幸当初选择新闻专业,至少它让我开始学会审视自身的感性,学会试着真正的思考,学会真正的关注社会,而不是放任自己成为一个沉溺于偶像言情剧中而丝毫不知世界变迁的小女生。
工作之后,使用语言的目的性增强,场景转换而知识面也在时时感叹语言匮乏的无力感中得到拓宽。某些时候你需要比从前更多的去揣摩语言体系的特色以及用词色彩,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表达后得到的效果。如何在不影响主干表达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对语言进行润色,这个阶段像是做棉花糖,白砂糖没有人会直接吃上一勺,但若是转化成棉花糖大家就会更愿意去吃。
其实说这些是觉得一个人所处的场景有时候会决定你怎样说话,会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虽说平时会有期期艾艾患得患失的时刻,会有表错情会错意的时刻,但我越来越笃信人在选择自己想要接受的书籍、音乐、电影等等时,会佐证你的个性也辅助塑造你的个性。你是什么样的人又会决定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圈必然和你有那么几项气质是共通的,这也会让你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所以当忍不住想要抱怨周围为何频出奇葩、JP时,先思考两个问题:自己是不是对人抱有偏见,自己是不是也有某些吸引JP的特质。“自己一副包子样,就别怪狗跟着”果然是真理。
胡说八道一大堆,只是想提醒自己,要像《午夜巴塞罗那》中的Vicky和Cristina一样,至少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偏执不抱怨,也别在原地打转。
大学时,我的导师们开始引导我精简语言,重逻辑重语言的原始本性,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描述事实。我也开始明白一旦主观性的描述就不可避免偏离最客观最真实的本质,但是和周围的同学们一样,仍乐此不疲的追寻其中真意。这个过程像榨取精油,去伪存真。所以至今我也很庆幸当初选择新闻专业,至少它让我开始学会审视自身的感性,学会试着真正的思考,学会真正的关注社会,而不是放任自己成为一个沉溺于偶像言情剧中而丝毫不知世界变迁的小女生。
工作之后,使用语言的目的性增强,场景转换而知识面也在时时感叹语言匮乏的无力感中得到拓宽。某些时候你需要比从前更多的去揣摩语言体系的特色以及用词色彩,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表达后得到的效果。如何在不影响主干表达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对语言进行润色,这个阶段像是做棉花糖,白砂糖没有人会直接吃上一勺,但若是转化成棉花糖大家就会更愿意去吃。
其实说这些是觉得一个人所处的场景有时候会决定你怎样说话,会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虽说平时会有期期艾艾患得患失的时刻,会有表错情会错意的时刻,但我越来越笃信人在选择自己想要接受的书籍、音乐、电影等等时,会佐证你的个性也辅助塑造你的个性。你是什么样的人又会决定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圈必然和你有那么几项气质是共通的,这也会让你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所以当忍不住想要抱怨周围为何频出奇葩、JP时,先思考两个问题:自己是不是对人抱有偏见,自己是不是也有某些吸引JP的特质。“自己一副包子样,就别怪狗跟着”果然是真理。
胡说八道一大堆,只是想提醒自己,要像《午夜巴塞罗那》中的Vicky和Cristina一样,至少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偏执不抱怨,也别在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