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签到”这件小事
在机关工作中,主要就是“办文、办会、办事”这三个大内容。这是三年前入职培训的时候,当时的街道主任总结的。当时没记住别的,可能全记到听完会就找不到的那些笔记本上了。此刻我回忆以前工作中的点滴,最先浮现的就是关于会议“签到”的两个小事。两个会都是别的科室主办,临时缺人手,就叫我过去帮忙跑个龙套。可是,谁曾教过我,会议签到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技巧的活儿。
第一次会议是我街道与外地一街道建立友谊街道的见面会,那时我刚来工作3、4个月,对领导的指示还不能马上领悟,就记得办公室主管领导说,让参会的每一个人都来签到。嗯,我心想好叻,排队签吧。对方单位来参会的人倒是不多,可是站在会议室门口,我却有点羞涩,不好意思吆呼:签到了~签到了,来这边签到了!之前几个月我在组织部开的会,都是召集党支部书记开会,尽管开始不熟有点怯,但是基本上参会的同志们比较主动来签到。没成想这次不同,来参会的认识的都是街道处级领导,不认识的都是外地来宾,不可能吆五喝六,也不会优雅的提高嗓门邀请签到。只是在签到台后拿着笔站着,茕茕孑立,偶尔挤出不自然的微笑和轻声的“您好,请在这边签到。”那边双方领导在会议室门口热闹的寒暄着,偶尔路过来自觉的签一下,有的则匆匆的走近会场,我还没来得及召唤。这边不好意思离开签到台,那边看着人都走进去了干着急。好在主办会议的办公室主任及时相助,在门口邀请并指示着后边来参会的领导,来这边签一下到。其实我当时不主动邀请签到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羞涩,而是并没把签到当回事儿,以为就是个会议形式而已。结果会议开始后我在门外等待时,那个办公室主任来问,小王,这次来参会的有多少人到场?我赶紧数数签到表。他又进会议室看看,不对,少了。咱们一会给参会的准备了纪念品,应该再比这个数多一些。我这才明白,唉,原来签到不是形式,我还以为是随便听听会,来多几个少几个无所谓呢。真不好意思,没弄清楚会议的规格和安排,以为龙套就是龙套呢。结果以防不测我和其他会务人员多拿了不少纪念品,到会后却又发现拿多了,来回折腾人。虽然可能这是会议常有的情况,可对我来说这么简单的事还没弄明白,稀里糊涂个给自己给别人填了小麻烦,有点笨的可笑。
第二次签到的故事可就不仅是可笑了,真是尴尬。这次倒是人数没少,但是写的人名看不懂差点闹出笑话。那是2010年我街道主办的地区单位元旦联欢会。这次依然是当签到员。工会的姐姐说,一会儿签到的时候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不要代签领导的名字,让他们把名字写清楚。嗯,我又明白了,一定要签对了数。这次有一百多个参会的单位,每个单位的名字已经打了出来,但是具体谁来参会没有打印,留出了空格让参会前签名。在将近半个小时的会前迎宾签到时,会场门口常常涌上一波一波的人,我就把签到的单子递给参会的人,自己找到单位然后来签上名字。好不容易演出开始了,我松了一口气递上签到表,告诉工会的姐姐基本签完了,我当时心想这就是雁过拔毛人过留名,一个都不能少。结果这个姐姐一看签到表,问我,这个是赵什么?这个是张什么什么?这个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我一看也傻眼了,真是一人一个风格的签名,忒个性了,好多字不认识。那边会场里刚好传唤,快把签到表拿来,准备第一轮抽奖。原来是要邀请地区单位的参会领导轮番上台抽奖。结果因为好多名字辨认不出来,这个签到表基本没用上,都是让我街道的那几个领导和他们熟悉的几个地区单位领导轮番上场的。我心想领导肯定纳闷今年怎么上台露脸的机会那么多。其实人家才不想上去下来的折腾呢,实在是为了救场啊。
回想起来我真是不灵,一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小细节,另一方面不会领悟指派的任务。签到的事虽小,但是一环扣一环,小事可能会坏了好事。有的会议签到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像这样两次会议签到,各有各的重点,马虎不得。在这里还要感谢这两位老同志,一来没有当场批评我,二来让我有机会关注办会的细节。
第一次会议是我街道与外地一街道建立友谊街道的见面会,那时我刚来工作3、4个月,对领导的指示还不能马上领悟,就记得办公室主管领导说,让参会的每一个人都来签到。嗯,我心想好叻,排队签吧。对方单位来参会的人倒是不多,可是站在会议室门口,我却有点羞涩,不好意思吆呼:签到了~签到了,来这边签到了!之前几个月我在组织部开的会,都是召集党支部书记开会,尽管开始不熟有点怯,但是基本上参会的同志们比较主动来签到。没成想这次不同,来参会的认识的都是街道处级领导,不认识的都是外地来宾,不可能吆五喝六,也不会优雅的提高嗓门邀请签到。只是在签到台后拿着笔站着,茕茕孑立,偶尔挤出不自然的微笑和轻声的“您好,请在这边签到。”那边双方领导在会议室门口热闹的寒暄着,偶尔路过来自觉的签一下,有的则匆匆的走近会场,我还没来得及召唤。这边不好意思离开签到台,那边看着人都走进去了干着急。好在主办会议的办公室主任及时相助,在门口邀请并指示着后边来参会的领导,来这边签一下到。其实我当时不主动邀请签到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羞涩,而是并没把签到当回事儿,以为就是个会议形式而已。结果会议开始后我在门外等待时,那个办公室主任来问,小王,这次来参会的有多少人到场?我赶紧数数签到表。他又进会议室看看,不对,少了。咱们一会给参会的准备了纪念品,应该再比这个数多一些。我这才明白,唉,原来签到不是形式,我还以为是随便听听会,来多几个少几个无所谓呢。真不好意思,没弄清楚会议的规格和安排,以为龙套就是龙套呢。结果以防不测我和其他会务人员多拿了不少纪念品,到会后却又发现拿多了,来回折腾人。虽然可能这是会议常有的情况,可对我来说这么简单的事还没弄明白,稀里糊涂个给自己给别人填了小麻烦,有点笨的可笑。
第二次签到的故事可就不仅是可笑了,真是尴尬。这次倒是人数没少,但是写的人名看不懂差点闹出笑话。那是2010年我街道主办的地区单位元旦联欢会。这次依然是当签到员。工会的姐姐说,一会儿签到的时候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不要代签领导的名字,让他们把名字写清楚。嗯,我又明白了,一定要签对了数。这次有一百多个参会的单位,每个单位的名字已经打了出来,但是具体谁来参会没有打印,留出了空格让参会前签名。在将近半个小时的会前迎宾签到时,会场门口常常涌上一波一波的人,我就把签到的单子递给参会的人,自己找到单位然后来签上名字。好不容易演出开始了,我松了一口气递上签到表,告诉工会的姐姐基本签完了,我当时心想这就是雁过拔毛人过留名,一个都不能少。结果这个姐姐一看签到表,问我,这个是赵什么?这个是张什么什么?这个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我一看也傻眼了,真是一人一个风格的签名,忒个性了,好多字不认识。那边会场里刚好传唤,快把签到表拿来,准备第一轮抽奖。原来是要邀请地区单位的参会领导轮番上台抽奖。结果因为好多名字辨认不出来,这个签到表基本没用上,都是让我街道的那几个领导和他们熟悉的几个地区单位领导轮番上场的。我心想领导肯定纳闷今年怎么上台露脸的机会那么多。其实人家才不想上去下来的折腾呢,实在是为了救场啊。
回想起来我真是不灵,一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小细节,另一方面不会领悟指派的任务。签到的事虽小,但是一环扣一环,小事可能会坏了好事。有的会议签到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像这样两次会议签到,各有各的重点,马虎不得。在这里还要感谢这两位老同志,一来没有当场批评我,二来让我有机会关注办会的细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