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印象:昂贵的今夜不再黑
因公事去了趟挪威,粗略感受了一下这个北欧国家。
在此之前,地球最北的地方我只去过荷兰,对于挪威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挪威的森林》这首歌曲,又或是通过诺贝尔和平奖而与中国交恶了解到的挪威。不过百闻不如一见。
从地图上看,整个挪威国家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地带,类似越南一样的特点,所以从首都奥斯陆下飞机后再坐火车到中部城市特隆赫姆(Trondheim)居然要6个多小时,这对于任何一个北欧以内的国家都不敢想象——比利时从东到西开汽车估计3个小时就出国了。火车沿路都是河流与山脉,路似乎是在山涧中延伸,两旁望去尽是高山,山顶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在半山腰或山脚下也点缀着各种民房,真不知他们平时的生活是如何上上下下,自来水如何通?电力如何架设?不过远远望去,居住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还是很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很美。所以挪威的山地特点与西欧国家很不一样。
虽然挪威地形复杂,但并不妨碍这个国家如此之富裕。坐在他们的火车上感觉比飞机还要舒服,还要漂亮。去的时候,我们订到了火车上家庭票,即有供小孩玩乐的地方,可惜由于刚好碰上修路,我们错过了这趟车。飞机场和火车上都提供免费的WIFI网络,使我想起了浏览器Opera就是这个国家的产品,一个国土面积是比利时10倍人口却只有比利时一半的国家,也能有不错的互联网产品,免费的WIFI也许没有负面作用。
国家富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石油,渔业等,自然而然,消费也就水涨全高了,因此在挪威什么都贵,吃饭,住宿,交通,购物……一切都一个字:贵,让我这种穷人感觉更穷。平均而言,消费水平是比利时的两倍,比如住个酒店要100多欧(会议提供的酒店贵达170多欧一晚上),随便吃顿饭也要好几十欧。也不知道他们这种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年轻人在这样的“幸运”环境里,很容易就从父辈那里获得大量财富,国家也在可知的未来一直能够有足够的财富支撑整个国家,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规律在今天未必就不再起作用。
开会的城市叫Trondheim,是一个学生城市,尤其以挪威科技大学(NTNU)拥有众多的学生。就城市而言,很小,海滨小城,但小而漂亮,繁华又较为精致,水边建筑居然用木头支撑着临水的一面。市里还有一些保留下来的木板房,这是在其它地方很对难见到。离城市海岸不远的munkholmen小岛确实很迷你,小得不能再小,躺在这样小岛的草地上,站在小沙滩上,倒也觉得一份难得的清静。不过这个小岛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当初只是一些修道士建起了上面的建筑,后来居然改作成监狱,现在倒变成了游客们的观光岛。
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带着小孩,玩的地方大受限制。挪威的大峡谷其实是很有气势——从广告图片介绍上来看,不过我估计只是火车途中看到的场景的放大而已。开完会后,就直接来到了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租住了一套公寓,居然住地不远有亚洲超市,直接买了一堆方便面等亚洲食品,在公寓里大吃一顿。真感叹,在国外,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过得很中国。来到奥斯陆的第二天,看了一下市区的风貌,逛了一下皇家公园和雕塑公园,大致领略了一下奥斯陆这座城市。
感觉北欧和西欧南欧还是有区别的,挪威人也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举着酒杯”Cheers”,他们也喜欢照相留念,他们的商铺也能从早上开到晚上11点。街上人头攒动,机场人山人海,让我有一种置身国内的感觉。与人无关的是自然现象,由于已经是夏至,挪威北部已经开始极昼,中南部也已经没有“晚上”,全天24小时都有光线,半夜12点打开窗子向外看,依然像早晨太阳将要出山而未出刚刚亮一般,这种感觉真的十分独特,也因此,我好几次懒得关窗帘睡觉以致早上5点多就自然醒,因为一夜无黑一直天亮。与夏季相反,冬天的白天就很短了,不过我是体会不到了。
在Trondheim的时候,酒店提供的饭菜从早餐到中餐一直都有鱼片-Salmon,生的熟的都有,虽然我对海鱼并不习惯,但还是趁此机会多吃了点,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理论上这辈子可能还会再来挪威,但实际上就难说了。NTNU的彭亚告诉我挪威的深海鱼很好,鱼油是个不错的产品,可以买点带回去,老少皆宜,于是在奥斯陆买了些鱼油胶囊moller’s dobbel,算是唯一买下来的挪威特产了。
开会过程中还碰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的朋改非教授,学术认真、谦和待人、衣着朴素,与国内某些人员会议报告都不参加就走人的现象比起来,实在令我辈年轻人敬佩,当然在会议中也碰到其他的熟人和生人,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好吧,我去挪威是开会的——ICDC 2012(国际混凝土耐久性大会),不是去玩的~其实对于我这种老宅男,世界就在我心中,对于旅游什么的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以下若干照片,一图胜千言。相机和技术都很烂,见谅。
原文链接:http://tumutanzi.com/archives/8434
在此之前,地球最北的地方我只去过荷兰,对于挪威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挪威的森林》这首歌曲,又或是通过诺贝尔和平奖而与中国交恶了解到的挪威。不过百闻不如一见。
从地图上看,整个挪威国家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地带,类似越南一样的特点,所以从首都奥斯陆下飞机后再坐火车到中部城市特隆赫姆(Trondheim)居然要6个多小时,这对于任何一个北欧以内的国家都不敢想象——比利时从东到西开汽车估计3个小时就出国了。火车沿路都是河流与山脉,路似乎是在山涧中延伸,两旁望去尽是高山,山顶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在半山腰或山脚下也点缀着各种民房,真不知他们平时的生活是如何上上下下,自来水如何通?电力如何架设?不过远远望去,居住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还是很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很美。所以挪威的山地特点与西欧国家很不一样。
虽然挪威地形复杂,但并不妨碍这个国家如此之富裕。坐在他们的火车上感觉比飞机还要舒服,还要漂亮。去的时候,我们订到了火车上家庭票,即有供小孩玩乐的地方,可惜由于刚好碰上修路,我们错过了这趟车。飞机场和火车上都提供免费的WIFI网络,使我想起了浏览器Opera就是这个国家的产品,一个国土面积是比利时10倍人口却只有比利时一半的国家,也能有不错的互联网产品,免费的WIFI也许没有负面作用。
国家富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石油,渔业等,自然而然,消费也就水涨全高了,因此在挪威什么都贵,吃饭,住宿,交通,购物……一切都一个字:贵,让我这种穷人感觉更穷。平均而言,消费水平是比利时的两倍,比如住个酒店要100多欧(会议提供的酒店贵达170多欧一晚上),随便吃顿饭也要好几十欧。也不知道他们这种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年轻人在这样的“幸运”环境里,很容易就从父辈那里获得大量财富,国家也在可知的未来一直能够有足够的财富支撑整个国家,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规律在今天未必就不再起作用。
开会的城市叫Trondheim,是一个学生城市,尤其以挪威科技大学(NTNU)拥有众多的学生。就城市而言,很小,海滨小城,但小而漂亮,繁华又较为精致,水边建筑居然用木头支撑着临水的一面。市里还有一些保留下来的木板房,这是在其它地方很对难见到。离城市海岸不远的munkholmen小岛确实很迷你,小得不能再小,躺在这样小岛的草地上,站在小沙滩上,倒也觉得一份难得的清静。不过这个小岛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当初只是一些修道士建起了上面的建筑,后来居然改作成监狱,现在倒变成了游客们的观光岛。
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带着小孩,玩的地方大受限制。挪威的大峡谷其实是很有气势——从广告图片介绍上来看,不过我估计只是火车途中看到的场景的放大而已。开完会后,就直接来到了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租住了一套公寓,居然住地不远有亚洲超市,直接买了一堆方便面等亚洲食品,在公寓里大吃一顿。真感叹,在国外,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过得很中国。来到奥斯陆的第二天,看了一下市区的风貌,逛了一下皇家公园和雕塑公园,大致领略了一下奥斯陆这座城市。
感觉北欧和西欧南欧还是有区别的,挪威人也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举着酒杯”Cheers”,他们也喜欢照相留念,他们的商铺也能从早上开到晚上11点。街上人头攒动,机场人山人海,让我有一种置身国内的感觉。与人无关的是自然现象,由于已经是夏至,挪威北部已经开始极昼,中南部也已经没有“晚上”,全天24小时都有光线,半夜12点打开窗子向外看,依然像早晨太阳将要出山而未出刚刚亮一般,这种感觉真的十分独特,也因此,我好几次懒得关窗帘睡觉以致早上5点多就自然醒,因为一夜无黑一直天亮。与夏季相反,冬天的白天就很短了,不过我是体会不到了。
在Trondheim的时候,酒店提供的饭菜从早餐到中餐一直都有鱼片-Salmon,生的熟的都有,虽然我对海鱼并不习惯,但还是趁此机会多吃了点,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理论上这辈子可能还会再来挪威,但实际上就难说了。NTNU的彭亚告诉我挪威的深海鱼很好,鱼油是个不错的产品,可以买点带回去,老少皆宜,于是在奥斯陆买了些鱼油胶囊moller’s dobbel,算是唯一买下来的挪威特产了。
开会过程中还碰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的朋改非教授,学术认真、谦和待人、衣着朴素,与国内某些人员会议报告都不参加就走人的现象比起来,实在令我辈年轻人敬佩,当然在会议中也碰到其他的熟人和生人,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好吧,我去挪威是开会的——ICDC 2012(国际混凝土耐久性大会),不是去玩的~其实对于我这种老宅男,世界就在我心中,对于旅游什么的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以下若干照片,一图胜千言。相机和技术都很烂,见谅。
原文链接:http://tumutanzi.com/archives/8434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