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集:缘起和开篇——关于施恩座的祭坛装饰画
去过欧美一些城市,看了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比如梵蒂冈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柏林油画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博尔盖赛别墅等等。得到同事的指点,对经典油画有一些入门。如果将西方绘画欣赏分为三阶:看懂故事,发现隐喻,在画技和艺术史方面深入。那么,我大概在初阶上有些收获。
看博物馆是体力活,时而仰头看画,时而低头看书,加上许多大馆珍宝多入“牛毛”,站一天都未必能尽兴。像我这种贪心的,总忍不住用相机把画带回来,临走时也要带一本价格昂贵的导览回家,当然,相片和书回家后就压箱底了。走马观花,欣赏水平也只能停留在初阶。
去年,GOOGLE这个活雷锋做了google art这个项目,展示效果比博物馆现场观摩都要好。我于是起念,准备结合手头的导览册,对一些看过的油画作简介翻译的工作,也便于自己更加细致的二次欣赏。
要说明的是,虽然欧美博物馆的中文导览不多,即使有也错漏百出,但我的目的不在此,而在于自我学习。我会把导览的英文也放出,并标出自己不确定的地方,牛人和蛋疼者可以指正。
下面是第一幅:
关于施恩座的祭坛装饰画
威斯特法利亚,1250年以后,作者不详
橡木板,71cm*120cm
1862年藏入柏林油画馆
这幅祭坛装饰画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北部的威斯特伐利亚,创作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封闭统治年代(1138-1254)。拜占庭艺术的衰弱遇上了王朝的终结和紧接着的摄政时期(1256-1273),这幅圣坛装饰画大抵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作品。
整个画面以拱门和壁柱(半身柱)为标志,分为三个大小相同的区域。那框上悬置的拱廊,那清晰的人物轮廓,那金色的背景和出众的色彩,无不让人想起用亮色瓷釉和黄金制成的圣物箱和圣坛组塑。画中衣服的尖锐褶皱,是前述王朝末期典型的“抽象夸大”风格,也正是画作中拜占庭风格的影响所在。中间的画板是天父在他的王座上,手里握着十字架,十字架上是他献祭(sacrificed)儿子的身体。十字架上方盘旋着的鸽子代表圣灵,十字架植根于大地,暗指基督作为人和神的双重身份。站立在两侧的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他们是人类代祷者的化身。以施恩座形式为代表的“圣三位一体”描述了圣子的献祭,表现出上帝的怜悯,这一主题被不断地演绎。
看博物馆是体力活,时而仰头看画,时而低头看书,加上许多大馆珍宝多入“牛毛”,站一天都未必能尽兴。像我这种贪心的,总忍不住用相机把画带回来,临走时也要带一本价格昂贵的导览回家,当然,相片和书回家后就压箱底了。走马观花,欣赏水平也只能停留在初阶。
去年,GOOGLE这个活雷锋做了google art这个项目,展示效果比博物馆现场观摩都要好。我于是起念,准备结合手头的导览册,对一些看过的油画作简介翻译的工作,也便于自己更加细致的二次欣赏。
要说明的是,虽然欧美博物馆的中文导览不多,即使有也错漏百出,但我的目的不在此,而在于自我学习。我会把导览的英文也放出,并标出自己不确定的地方,牛人和蛋疼者可以指正。
下面是第一幅:
![]() |
关于施恩座的祭坛装饰画
威斯特法利亚,1250年以后,作者不详
橡木板,71cm*120cm
1862年藏入柏林油画馆
这幅祭坛装饰画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北部的威斯特伐利亚,创作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封闭统治年代(1138-1254)。拜占庭艺术的衰弱遇上了王朝的终结和紧接着的摄政时期(1256-1273),这幅圣坛装饰画大抵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作品。
整个画面以拱门和壁柱(半身柱)为标志,分为三个大小相同的区域。那框上悬置的拱廊,那清晰的人物轮廓,那金色的背景和出众的色彩,无不让人想起用亮色瓷釉和黄金制成的圣物箱和圣坛组塑。画中衣服的尖锐褶皱,是前述王朝末期典型的“抽象夸大”风格,也正是画作中拜占庭风格的影响所在。中间的画板是天父在他的王座上,手里握着十字架,十字架上是他献祭(sacrificed)儿子的身体。十字架上方盘旋着的鸽子代表圣灵,十字架植根于大地,暗指基督作为人和神的双重身份。站立在两侧的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他们是人类代祷者的化身。以施恩座形式为代表的“圣三位一体”描述了圣子的献祭,表现出上帝的怜悯,这一主题被不断地演绎。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