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之二
每每在各个博物馆的馆藏青花前驻足,仔细阅读其间的说明文字,都让人激赏一样青花会有这万般姿态。
元之青花,弥足珍贵,有一种艺术形式初创之时的清新奔放与无所拘束。永宣青花以其凝重的银黑色结晶斑闻名,全因当时所用之进口钴料“苏麻离青”(有说为索马里地区进口)富含铁质。成化青花用回国产之平等青,呈色青中闪灰,清丽雅致。正德嘉靖年间由中东进口“回青”料,锰元素含量高于铁元素,使这一时期的青花蓝中泛紫浓重艳丽,结合成型烧造技术的进步,有嘉靖一朝闻名的青花大龙缸。而清以降的青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料产区更趋多元,绘制技术愈趋成熟细腻,康熙一朝发展的青花分水,更使青花的表现里堪与中国传统水墨相提并论。
这一种巡礼式的参观可能因为展品的分布陈列以及解说词的过份细腻,比不得在景德镇古瓷片地摊上感受到的穿越感。
某一个下午,我坐在樊家井小巷入口处的古瓷片摊上,耗了一两个小时的功夫。眼看先是两个北方的收藏爱好者挨个把层架以及麻袋里的瓷片看了个遍。再有摊点相熟的古瓷片首饰加工师傅收走了大把的有完整细节可供再加工的瓷片。
“这是明的,这是清的,这是现在流行的康熙山水人物,看看画得多好!”老板娘得空向我娓娓道来。她的古瓷自然亦真亦仿,应该少有登得大雅之堂的精品。但在我看来,不论那是昔日的匠人或今朝的仿古师傅,与笔与料耳鬓厮磨多年,所作都是笔到神来雀跃飞扬的。
如果要感受再一步的青花丰盛之美,可以取道釉料店。老厂的培荫堂有一块青花料展区,明成化的照子(釉料试烧样品)和清雍正的并肩摆放,短短半米的展架凝固了几百年中国青花用料的演化史。这样戏剧化的场面有赖于现代釉料工业的发展,代价是缺失了唯有时间方能撑起的悠长之美和惜物之心。
青花的绘制工具是毛笔,其中勾线笔最为讲究。盛记笔行的盛老先生年事已高,尚不妨碍他仍做着全景画工最推崇的勾线笔。看他叼着烟头伏身在铺子角落半张课桌大的工作台前,一盏台灯,几件趁手工具,手边一束束待整理联结的羊毛,身后成堆的成品和川流不息的购笔人 - 几十年如一日,想来中国人所说的物我两忘,就是这般情形。
调化粉状的青花料最好是用隔夜茶水。坊间师傅会寻一只二级品酱油碟,一半是浓厚青料,一半是深黑色茶水,一笔要蘸取料和水之间的哪一处过渡,全凭经验。工作结束,还要从泡了一日的茶杯里倒上满满一勺茶水加入碟中,加盖,这样第二日这一碟料还是湿润好用。
青花在生坯上是灰黑颜色,由于生坯吸水,青花料为了着色稳固又调有胶,描线时往往走笔艰涩,与纸上泼墨完全是两回事。好的青花画工多是青年和盛年,且女性居多,这工作大抵和刺绣相似,无非是好眼力,以及坐得定的好耐心。曾见过在四只功夫茶盅上手绘清明上河图的师傅,二十刚出头的模样,眼神清朗腼腆。
如果给我三年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我倒是很想学一遭手绘青花,每日在朝北的窗前,坐一把吱扭作响的竹椅,酽酽地泡一壶当地绿茶,画一画身边地花花草草,或者心里头比如“坐看云起时”的遥远遐想。
元之青花,弥足珍贵,有一种艺术形式初创之时的清新奔放与无所拘束。永宣青花以其凝重的银黑色结晶斑闻名,全因当时所用之进口钴料“苏麻离青”(有说为索马里地区进口)富含铁质。成化青花用回国产之平等青,呈色青中闪灰,清丽雅致。正德嘉靖年间由中东进口“回青”料,锰元素含量高于铁元素,使这一时期的青花蓝中泛紫浓重艳丽,结合成型烧造技术的进步,有嘉靖一朝闻名的青花大龙缸。而清以降的青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料产区更趋多元,绘制技术愈趋成熟细腻,康熙一朝发展的青花分水,更使青花的表现里堪与中国传统水墨相提并论。
这一种巡礼式的参观可能因为展品的分布陈列以及解说词的过份细腻,比不得在景德镇古瓷片地摊上感受到的穿越感。
某一个下午,我坐在樊家井小巷入口处的古瓷片摊上,耗了一两个小时的功夫。眼看先是两个北方的收藏爱好者挨个把层架以及麻袋里的瓷片看了个遍。再有摊点相熟的古瓷片首饰加工师傅收走了大把的有完整细节可供再加工的瓷片。
“这是明的,这是清的,这是现在流行的康熙山水人物,看看画得多好!”老板娘得空向我娓娓道来。她的古瓷自然亦真亦仿,应该少有登得大雅之堂的精品。但在我看来,不论那是昔日的匠人或今朝的仿古师傅,与笔与料耳鬓厮磨多年,所作都是笔到神来雀跃飞扬的。
如果要感受再一步的青花丰盛之美,可以取道釉料店。老厂的培荫堂有一块青花料展区,明成化的照子(釉料试烧样品)和清雍正的并肩摆放,短短半米的展架凝固了几百年中国青花用料的演化史。这样戏剧化的场面有赖于现代釉料工业的发展,代价是缺失了唯有时间方能撑起的悠长之美和惜物之心。
青花的绘制工具是毛笔,其中勾线笔最为讲究。盛记笔行的盛老先生年事已高,尚不妨碍他仍做着全景画工最推崇的勾线笔。看他叼着烟头伏身在铺子角落半张课桌大的工作台前,一盏台灯,几件趁手工具,手边一束束待整理联结的羊毛,身后成堆的成品和川流不息的购笔人 - 几十年如一日,想来中国人所说的物我两忘,就是这般情形。
调化粉状的青花料最好是用隔夜茶水。坊间师傅会寻一只二级品酱油碟,一半是浓厚青料,一半是深黑色茶水,一笔要蘸取料和水之间的哪一处过渡,全凭经验。工作结束,还要从泡了一日的茶杯里倒上满满一勺茶水加入碟中,加盖,这样第二日这一碟料还是湿润好用。
青花在生坯上是灰黑颜色,由于生坯吸水,青花料为了着色稳固又调有胶,描线时往往走笔艰涩,与纸上泼墨完全是两回事。好的青花画工多是青年和盛年,且女性居多,这工作大抵和刺绣相似,无非是好眼力,以及坐得定的好耐心。曾见过在四只功夫茶盅上手绘清明上河图的师傅,二十刚出头的模样,眼神清朗腼腆。
如果给我三年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我倒是很想学一遭手绘青花,每日在朝北的窗前,坐一把吱扭作响的竹椅,酽酽地泡一壶当地绿茶,画一画身边地花花草草,或者心里头比如“坐看云起时”的遥远遐想。
![]() |
![]() |
![]() |
![]() |
-
叶格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7 1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