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的安娜
周日和阿辉在KFC喝咖啡。
他变了很多。不像初来这个城市,那样多话。和我见面聊天,留的空白越来越多,我不得不搜肠刮肚去填充,这在我并不擅长。那天阿辉电话里说,他好像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让我看《我脑中的橡皮擦》就明白了。看完电影,心里生怕,约阿辉周末见面。
阿辉在B区,到我这里坐快线约四十分钟。进门时满头大汗,在洗手间冲过后,坐在我书桌前,愣愣地盯着鱼缸里飘来荡去的鱼。窗外的白玉兰味正浓。
“兄弟,你这儿真好”
“你怎么了?”
“我给你带了本书”
我从阿辉的纸袋子里掏出来,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上•童年的消逝》。
“你怎么了?”
“我遇到了安娜”
“安娜?”
“嗯”
阿辉喝着我泡的菊花茶,有一句没一句的,总感觉怪怪的。
“没味,我想出去喝咖啡”
“我给你冲一杯”
“去KFC,那里安静。”
“嗯?”
阿辉仅要了咖啡,没有加糖。坐在挨窗的位子,也说那儿静。事实上那里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从椅子上上上下下,尖叫着。
“我在地铁上遇到了安娜”
他端着咖啡,细细地品啜着,望着窗外,这是我见过他最为优雅的一次。
“5月7日我去图书馆还过期的书,交了罚款,心里说不借了,还是借了本契柯夫的《脖子上的安娜》。下图书馆手扶电梯时,才翻了几页,马上就被吸引住了,我本是这样的你也知道。出了图书馆,急切地想找个地方坐下来读。找来找去,到处都是人。后来选择了最长线路的地铁,坐在地铁上读。度假的人还没有归来,地铁里很空。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意图当地铁钻出地面时,能看到窗外的绿树。
“我旁边坐着一个女孩,是后来才注意到,捧着一本书很厚的书。头发很长,流下来遮住了脸。等地铁窜出地面,女孩拾起书,翻身望向窗外。我才看清楚,她手上捧的是《安娜卡拉宁娜》。你也知道在这个城市读这样书的年轻人,被视为不务正业,就像你说我一样。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感受。没错,我想认识她。
“女孩,也可能觉察到的我的意思。随着挤位子的人,靠近我。‘你的书是《脖子上的安娜》,我的是《安娜卡拉宁娜》,我也叫阿娜。’安娜的话滔滔不绝,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说她喜欢在地铁里读书,能钻进小说里。尤其喜欢俄罗斯文学,在逼仄的城市最适合读俄罗斯小说。她说每一个区域的小说有每个地方的味道。读着俄罗斯小说你能看到辽远的土地,白桦林,车前草,春天泥泞的路,冬天白白的哈气。最喜欢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觉得小说应该是那样的。读起来费劲,过程中那种震撼,有如韩国人奉俊昊拍的犯罪片。说印度和南美小说潮湿、溽热,英国小说阴郁,法国小说敏感,北欧小说像Bjok的电子乐”。
这样的话阿辉好像也曾经说过。
“到了终点站,安娜起来说她到了。我以为我读完了小说,等回过神,她已经出了地铁。有留在我手上一张纸条,‘新浪博客安娜’。折回去的时候,我再怎么也无法专心读书。回到家,马上打开电脑,找安娜。注册安娜用户名的多如星辰,我挨着每个安娜的博客,每篇文章,包括相册,都过了一遍,找了整整两天才找着地铁上的安娜。你不要问我,至于吗。兄弟,你很难体会这种感觉。这不是什么一见钟情,也不是弟弟我情窦再开。怎么说呢,就像你在沙漠里听到驼铃。
根据她博客上的信息,我通过MSN加她为好友。报名我是《脖子上的安娜》。她发了笑脸。告诉她我想加入她的摆地摊项目。她立马答应,约了我在G区汽车站转弯处的KFC见面。
安娜那天穿了橙白条纹相间的短袖,下身波希比亚裙子,脚上白色的帆布鞋,携着CD机。我问她谁的音乐,她不语,塞了一只耳机给我,正是小娟与山谷居民的《天空之城》。仅是摆摊,她写了厚厚一沓的策划书。选择的产品是美耐皿餐具。项目书里说,这种餐具适合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似候鸟一样来回迁徙,搬家方便,不易碎。说着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见面后的第二周,安娜辞职搬到F区,距离市中心近,人流量大。我下班从B区坐车到F去和安娜摆摊。第一天摆在天桥上,效果不好,回去总结,天桥连接的是住宅区和公园,虽然人流大,但都是老人小孩,不是我们的消费人群。第二天晚上在马路线附近的街边,生意终于开张,安娜乐的在街边跳起了舞。第三天晚上从6点到8点,便卖了200多块钱,安娜卷起摊说不摆了,何必太累,本来是为了玩儿,别变了质,拉着请我去吃比萨。
满一个月的时候,安娜印了名片,是她自己设计了,很漂亮。发给买的客人,说可以送货到家。后来因为货源出问题了,我和安娜去了E区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找货源。货倒是有,不适合摆地摊,太贵。我们悻悻而归,从E区回来要坐大巴,约五十分钟的路程,安娜坐着打盹,而后就睡着了,身子慢慢倾斜,最后落在我肩上。轻轻的鼻息吹得我脖子很痒。车到了,天黑了。刮起了风,东边天空有闪电,头顶有打雷。我们还是没有跑急,大雨从天而降,等跑到安娜住的地方,我们两个已经水淋淋的。安娜说不回去了,明天是周末,淋透了回去就感冒了。我冲完凉,安娜拿了毛巾被给我。让我听CD,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她去洗衣服。完了我们坐在床上一起看电影。安娜说她再想看《魔戒》第一部,夏尔国总是让她惦念不忘。晚上的风很大,呜呜地,像野兽一样横冲直闯。安娜说她最怕南方刮台风的夜晚。后来看了《生命之树》,随着诗一样的镜头,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出门摆摊,没多久,城管来了。我提起帆布的四个角一折跑到一栋大厦后面,安娜帮着一个小摊主抱着孩子,笑的不能自己。接下来进入了南方的雨季,基本天天晚上都下雨。安娜郁闷得很,一天兀然地电话里和我说想回老家看星星,飞机票已经买好了。我说我去送你,她说不用了。安娜就这样走了,一周后信息给我‘这是我的新号码,我决定留在老家,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带走了你的《城南旧事》,送给我吧’”。
阿辉说到这里我估摸可能也说完了。
“你这样就是因为安娜”
“嗯,兄弟你信吗?”
“我信,你又不是没有过”
这就是地铁上的安娜。
他变了很多。不像初来这个城市,那样多话。和我见面聊天,留的空白越来越多,我不得不搜肠刮肚去填充,这在我并不擅长。那天阿辉电话里说,他好像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让我看《我脑中的橡皮擦》就明白了。看完电影,心里生怕,约阿辉周末见面。
阿辉在B区,到我这里坐快线约四十分钟。进门时满头大汗,在洗手间冲过后,坐在我书桌前,愣愣地盯着鱼缸里飘来荡去的鱼。窗外的白玉兰味正浓。
“兄弟,你这儿真好”
“你怎么了?”
“我给你带了本书”
我从阿辉的纸袋子里掏出来,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上•童年的消逝》。
“你怎么了?”
“我遇到了安娜”
“安娜?”
“嗯”
阿辉喝着我泡的菊花茶,有一句没一句的,总感觉怪怪的。
“没味,我想出去喝咖啡”
“我给你冲一杯”
“去KFC,那里安静。”
“嗯?”
阿辉仅要了咖啡,没有加糖。坐在挨窗的位子,也说那儿静。事实上那里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从椅子上上上下下,尖叫着。
“我在地铁上遇到了安娜”
他端着咖啡,细细地品啜着,望着窗外,这是我见过他最为优雅的一次。
“5月7日我去图书馆还过期的书,交了罚款,心里说不借了,还是借了本契柯夫的《脖子上的安娜》。下图书馆手扶电梯时,才翻了几页,马上就被吸引住了,我本是这样的你也知道。出了图书馆,急切地想找个地方坐下来读。找来找去,到处都是人。后来选择了最长线路的地铁,坐在地铁上读。度假的人还没有归来,地铁里很空。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意图当地铁钻出地面时,能看到窗外的绿树。
“我旁边坐着一个女孩,是后来才注意到,捧着一本书很厚的书。头发很长,流下来遮住了脸。等地铁窜出地面,女孩拾起书,翻身望向窗外。我才看清楚,她手上捧的是《安娜卡拉宁娜》。你也知道在这个城市读这样书的年轻人,被视为不务正业,就像你说我一样。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感受。没错,我想认识她。
“女孩,也可能觉察到的我的意思。随着挤位子的人,靠近我。‘你的书是《脖子上的安娜》,我的是《安娜卡拉宁娜》,我也叫阿娜。’安娜的话滔滔不绝,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说她喜欢在地铁里读书,能钻进小说里。尤其喜欢俄罗斯文学,在逼仄的城市最适合读俄罗斯小说。她说每一个区域的小说有每个地方的味道。读着俄罗斯小说你能看到辽远的土地,白桦林,车前草,春天泥泞的路,冬天白白的哈气。最喜欢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觉得小说应该是那样的。读起来费劲,过程中那种震撼,有如韩国人奉俊昊拍的犯罪片。说印度和南美小说潮湿、溽热,英国小说阴郁,法国小说敏感,北欧小说像Bjok的电子乐”。
这样的话阿辉好像也曾经说过。
“到了终点站,安娜起来说她到了。我以为我读完了小说,等回过神,她已经出了地铁。有留在我手上一张纸条,‘新浪博客安娜’。折回去的时候,我再怎么也无法专心读书。回到家,马上打开电脑,找安娜。注册安娜用户名的多如星辰,我挨着每个安娜的博客,每篇文章,包括相册,都过了一遍,找了整整两天才找着地铁上的安娜。你不要问我,至于吗。兄弟,你很难体会这种感觉。这不是什么一见钟情,也不是弟弟我情窦再开。怎么说呢,就像你在沙漠里听到驼铃。
根据她博客上的信息,我通过MSN加她为好友。报名我是《脖子上的安娜》。她发了笑脸。告诉她我想加入她的摆地摊项目。她立马答应,约了我在G区汽车站转弯处的KFC见面。
安娜那天穿了橙白条纹相间的短袖,下身波希比亚裙子,脚上白色的帆布鞋,携着CD机。我问她谁的音乐,她不语,塞了一只耳机给我,正是小娟与山谷居民的《天空之城》。仅是摆摊,她写了厚厚一沓的策划书。选择的产品是美耐皿餐具。项目书里说,这种餐具适合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似候鸟一样来回迁徙,搬家方便,不易碎。说着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见面后的第二周,安娜辞职搬到F区,距离市中心近,人流量大。我下班从B区坐车到F去和安娜摆摊。第一天摆在天桥上,效果不好,回去总结,天桥连接的是住宅区和公园,虽然人流大,但都是老人小孩,不是我们的消费人群。第二天晚上在马路线附近的街边,生意终于开张,安娜乐的在街边跳起了舞。第三天晚上从6点到8点,便卖了200多块钱,安娜卷起摊说不摆了,何必太累,本来是为了玩儿,别变了质,拉着请我去吃比萨。
满一个月的时候,安娜印了名片,是她自己设计了,很漂亮。发给买的客人,说可以送货到家。后来因为货源出问题了,我和安娜去了E区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找货源。货倒是有,不适合摆地摊,太贵。我们悻悻而归,从E区回来要坐大巴,约五十分钟的路程,安娜坐着打盹,而后就睡着了,身子慢慢倾斜,最后落在我肩上。轻轻的鼻息吹得我脖子很痒。车到了,天黑了。刮起了风,东边天空有闪电,头顶有打雷。我们还是没有跑急,大雨从天而降,等跑到安娜住的地方,我们两个已经水淋淋的。安娜说不回去了,明天是周末,淋透了回去就感冒了。我冲完凉,安娜拿了毛巾被给我。让我听CD,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她去洗衣服。完了我们坐在床上一起看电影。安娜说她再想看《魔戒》第一部,夏尔国总是让她惦念不忘。晚上的风很大,呜呜地,像野兽一样横冲直闯。安娜说她最怕南方刮台风的夜晚。后来看了《生命之树》,随着诗一样的镜头,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出门摆摊,没多久,城管来了。我提起帆布的四个角一折跑到一栋大厦后面,安娜帮着一个小摊主抱着孩子,笑的不能自己。接下来进入了南方的雨季,基本天天晚上都下雨。安娜郁闷得很,一天兀然地电话里和我说想回老家看星星,飞机票已经买好了。我说我去送你,她说不用了。安娜就这样走了,一周后信息给我‘这是我的新号码,我决定留在老家,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带走了你的《城南旧事》,送给我吧’”。
阿辉说到这里我估摸可能也说完了。
“你这样就是因为安娜”
“嗯,兄弟你信吗?”
“我信,你又不是没有过”
这就是地铁上的安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